1
|
江南文化的诗性本质与母语文学的重构和发展 |
杨经建
王蕾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
|
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胡适对母语文学现代性复兴的“尝试” |
杨经建
伍丹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3
|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以现代藏语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为例 |
李彬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8
|
|
4
|
“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 |
李晓峰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0
|
|
5
|
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现状与发展论析 |
钟进文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8
|
|
6
|
多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困境与新路 |
李晓峰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7
|
从语言工具论到语言目的论——胡适对现代母语文学的想象性构设 |
杨经建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8
|
历史使命与文化尊严——中国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发展论 |
罗庆春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4
|
|
9
|
各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困境原因初探 |
李晓峰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0
|
“抒情传统”的新质与母语文学的“创格”——重论废名小说 |
杨经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1
|
母语的光辉─—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概论 |
罗庆春
北海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2
|
云南跨境民族母语文学研究 |
李瑛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3
|
简述当代彝族母语文学发展概况 |
阿牛木支
|
《文教资料》
|
2013 |
2
|
|
14
|
苗族母语文学发展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简论 |
吴正彪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5
|
“礼失求诸野”:从民间文学中吸纳母语文学的资源——汪曾祺和母语写作之三 |
杨经建
王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6
|
“汉文学的前途”与周作人的现代母语文学观 |
杨经建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延安文学的“民族形式”对母语文学的“革命性”重构 |
杨经建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8
|
“文学大众化”:瞿秋白对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红色”设想 |
杨经建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9
|
文学史意义上的话语创构——论20世纪末母语文学的理论性重构 |
杨经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20
|
通俗化:延安文学对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革命化”启示 |
辛捷璐
杨经建
|
《怀化学院学报》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