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拆台式助产模式与母婴接触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影响
1
作者 孙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分析产科临床上应用不同的干预模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产科部分病例,均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收治入院的65例孕产妇,首先执行临床分组工作,组别设定如下:即常规组33例与研究组32例,分组完成后执行不同的临床干预模式,分... 分析产科临床上应用不同的干预模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产科部分病例,均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收治入院的65例孕产妇,首先执行临床分组工作,组别设定如下:即常规组33例与研究组32例,分组完成后执行不同的临床干预模式,分娩结束后,统计两组如下各项临床数据,即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新生儿情况、新生儿评分、会阴裂伤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除两组新生儿评分与无会阴裂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之外,其他各项数据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产科临床上加强拆台式助产模式与母婴接触干预的联合应用,给予了母婴结局良好的保障,同时也强化了产科临床护理的安全性,为母婴健康筑起一道安全可靠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台式助产模式 母婴接触干预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态度与母婴接触时机对早期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荣军 李丽 +2 位作者 戎惠娟 李霞 张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态度与母婴接触时机对出生后新生儿体温的影响,确保母婴早接触及新生儿保暖及复温。方法:产妇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选择507例健康产妇和新生儿分为三组,A组包扎脐带后立即与产妇皮肤接触30min;B组待产妇缝合完毕后进行;C组... 目的:探讨产妇态度与母婴接触时机对出生后新生儿体温的影响,确保母婴早接触及新生儿保暖及复温。方法:产妇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选择507例健康产妇和新生儿分为三组,A组包扎脐带后立即与产妇皮肤接触30min;B组待产妇缝合完毕后进行;C组按爱婴医院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内、30min、1h、2h体温及产妇感受。结果:三组各时段体温具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温最高、B组次之、C组较低;出生时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早母婴皮肤接触利于早期新生儿保暖复温;此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宜不具备保暖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但助产人员应关注产妇缝合时痛苦,提高其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体温 产妇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台式助产联合母婴接触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思彤 马艳梅 +2 位作者 马佳 卢静 刘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3-15,共3页
目的改善初产妇分娩体验与结局。方法将单胎足月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助产士右侧站立助产及母婴接触30 min的常规法;干预组采取拆台、助产士对面站立助产及母婴接触90 min的联合法。结果两组新生儿评分... 目的改善初产妇分娩体验与结局。方法将单胎足月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助产士右侧站立助产及母婴接触30 min的常规法;干预组采取拆台、助产士对面站立助产及母婴接触90 min的联合法。结果两组新生儿评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觅食、含接及吸吮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2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拆台式助产联合母婴接触法安全,可促进新生儿早吸吮,减轻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拆台式助产 新生儿 母婴接触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50例母婴接触、早吸吮及早期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华 张露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2Z期103-103,共1页
为进一步探讨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对母婴健康的早期影响,我们对50例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阴道流血量等进行临床观察,并设非早期接触及早吸吮50例为对照组,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母婴接触 早吸吮 早期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伟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5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分娩的246例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剪断脐带放于产妇腹部进行母婴接触30 min,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分娩的246例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剪断脐带放于产妇腹部进行母婴接触30 min,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待脐带动脉搏动消失剪断脐带,即刻放置产妇腹部行母婴接触90 min,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低体温发生率;运用母乳喂养测量量表(BAT)对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儿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T量表各维度得分及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时间至90 min有利于新生儿体温维持,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提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母婴皮肤接触 体温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台式助产法联合母婴接触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周彩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6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拆台式助产法联合母婴接触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助产方式及30 min母婴接触,观察组予以拆台... 目的:观察拆台式助产法联合母婴接触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助产方式及30 min母婴接触,观察组予以拆台式助产法及90 min母婴接触,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新生儿早吸吮情况。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转入NICU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觅食征象时间、含接乳头时间、吸吮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拆台式助产法联合母婴接触应用于初产妇中,有助于减少产时及产后出血量,降低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程度,促进新生儿早吸吮,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拆台式助产法 母婴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母婴皮肤接触衣的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徐雪芹 顾水琴 万丽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1期63-63,74,共2页
目前,临床受各种因素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的母婴皮肤接触开展不够及时。该院安排了导乐陪伴专职人员,保证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但也存在不足,甚至安全隐患。剖宫产术中母婴皮肤接触衣于2023年5月用于临床,效果满意,有方便进... 目前,临床受各种因素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的母婴皮肤接触开展不够及时。该院安排了导乐陪伴专职人员,保证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但也存在不足,甚至安全隐患。剖宫产术中母婴皮肤接触衣于2023年5月用于临床,效果满意,有方便进行皮肤早接触、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等优点。文章就其设计与制作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中 皮肤接触 母婴皮肤接触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皮肤接触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及神经发育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马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5-089,共5页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依据实际干预条件将其随机分配到观察组(n=40)和常态组(n=40)。观察组接受母婴皮肤接触的护理干预,常态组接受常规的产后管理。...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依据实际干预条件将其随机分配到观察组(n=40)和常态组(n=40)。观察组接受母婴皮肤接触的护理干预,常态组接受常规的产后管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娩出1h各时间段的体温(娩出时、15min、30min、1小时)、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住院期间喂养方式、神经行为发育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娩出后1h各时间段的体温(不含娩出时)均比常态组高(P<0.001),两组早产儿的体温均在娩出15min时出现猛然下降,但观察组的降幅要小于常态组(P<0.05)。在观察组中,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喂养时机、觅食反射、吸吮反射以及含接乳头的得分均比常态组高(P<0.05),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高于常态组(P<0.001)。观察组早产儿在各个时间段(4d、10d、14d)的纯母乳喂养率也均高于常态组(P<0.05)。两组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方面(矫正3、6月龄时)未发现有显著差异。结论 母婴皮肤接触能有效保障早产儿娩出1小时内体温稳定,提升首次母乳哺育成功率与纯母乳喂养比例,人力与资源投入较少,适用于早产儿临床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皮肤接触 母乳喂养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联合早期哺乳对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效果研究
9
作者 韦荟荟 曾凡芬 唐丽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24-027,共4页
探讨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联合早期哺乳对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母婴早期皮肤接触... 探讨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联合早期哺乳对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和早期哺乳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出生后6h、12h、24h血糖水平和母乳喂养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h、12h、24h血糖水平分别为3.23±0.39、3.51±0.44、3.89±0.38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2.85±0.42、3.06±0.51、3.24±0.46mmol/L(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低血糖相关严重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联合早期哺乳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血糖 母婴早期皮肤接触 早期哺乳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接触干预对新生儿行为状态、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10
作者 程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57-060,共4页
分析新生儿开展母婴接触干预对行为状态、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2023.05~2024.04为研究时间,将该时间内本院产科的96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32例,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产后母婴接触30min的为... 分析新生儿开展母婴接触干预对行为状态、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2023.05~2024.04为研究时间,将该时间内本院产科的96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32例,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产后母婴接触30min的为实验A组,产后母婴接触1h的为实验B组,分析三组新生儿在不同护理下行为状态、体温和母乳喂养发生的变化。结果 在出生1h内、出生5-6h时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上,对照组多于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A组多于实验B组,三组差异明显(P<0.05);在新生儿体温上,三组出生后对比,未见统计差异(P>0.05),接触后1h、2h、3h、4h时,实验B组高于实验A组、对照组,实验A组高于对照组,三组差异明显(P<0.05);在人工喂养率、混合喂养率、纯母乳喂养率上,三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实验B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更高(P<0.05)。在第一次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上,实验B组少于实验A组、对照组,实验A组少于对照组(P<0.05)。第一次母乳喂养吸吮持续时间,实验B组多于实验A组、对照组,实验A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开展母婴接触干预的成效显著好,持续接触60min效果最佳,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后的啼哭行为,并促进其恢复体温,并明显增加母乳喂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接触 新生儿 行为状态 体温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分娩后母婴皮肤接触实施现状——基于婴幼儿母亲的回顾性调查
11
作者 陈唐瑜 黄翠琴 +1 位作者 饶琳 王彩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15-117,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产妇在阴道分娩后的母婴皮肤接触(SSC)实施现状,为提升SSC实践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自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上海市3个行政区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宝山区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产妇在阴道分娩后的母婴皮肤接触(SSC)实施现状,为提升SSC实践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自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上海市3个行政区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宝山区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方便抽样法选取携带2岁以内婴幼儿接种疫苗或进行体检的255名母亲为调查对象,并采用自制的SSC实施现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其中,有50.21%的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接受SSC,63.64%持续时间<10 min,仅10.82%接触持续时间>60 min;60.78%以产妇仰卧与新生儿俯卧的姿势进行皮肤相贴;14.62%的母婴接触因各种原因发生中断,其余大多数“按规定”结束;接触期间自主吸吮乳房的新生儿仅占30.64%。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分娩医院,三级专科医院的母婴接触开始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的范围更大(P均<0.05);但在早吸吮环节上,其他类型医院新生儿有吸吮乳头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 上海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SSC的现状与现行专家共识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外SSC实践参差不齐,亟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指南,并增强医务人员对SSC的认知,提升其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母婴皮肤接触 产妇 新生儿 回顾性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肌肤接触时父亲参与肢端保暖在新生儿复温中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蔡青青 郑美凤 秦双梅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母婴肌肤接触时父亲参与肢端保暖在新生儿复温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后24 h内出现低体温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母婴肌肤接... 目的 观察母婴肌肤接触时父亲参与肢端保暖在新生儿复温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后24 h内出现低体温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母婴肌肤接触复温,观察组在母婴肌肤接触同时父亲给予肢端保暖或肌肤接触复温,比较新生儿复温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时间段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1~<2 h、2~3 h、> 3~5 h的啼哭频率、啼哭时间少于对照组,新生儿0.5 h、1 h唾液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父母整体满意度(95.0%,38/40)高于对照组(80.0%,3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5%,3/40)低于对照组(20.0%,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母婴肌肤接触恢复新生儿体温安全可行,同时进行父亲肢端保暖参与活动可以缩短新生儿复温时间,提高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父亲参与也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肌肤接触 父亲 肢端保暖 新生儿 低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李秋杰 周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66-0169,共4页
临床中存在较多的新生儿护理模式,本文将选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式,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为使本研究所需的72例新生儿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快速有效的选出,在进行本研究前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要求制定完整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严格... 临床中存在较多的新生儿护理模式,本文将选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式,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为使本研究所需的72例新生儿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快速有效的选出,在进行本研究前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要求制定完整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严格据此对近年来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实施选取,为避免选取时间过长,将范围设定为2021年7月-2023年9月,为快速有效的明确传统护理模式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模式存在的各自不同的特点,研究人员在选取相应新生儿后运用常规方式对其实施分组,随后严格按照顺序将上述两种治疗方式赋予给对照组与试验组新生儿。结果 研究人员在比对各指标过程中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指导母婴早接触早吮吸的护理方法
14
作者 李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分析指导母婴早接触早吮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指导母婴早接触早吮吸。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护理中指导... 分析指导母婴早接触早吮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指导母婴早接触早吮吸。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护理中指导母婴进行早接触早吮吸,有利于刺激母乳分泌,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减少新生儿啼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接触早吮吸 新生儿 体温 母乳 啼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护理中的皮肤接触对母婴亲子联系的促进作用研析
15
作者 王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204-0207,共4页
母婴初期肌肤互动对新生儿护理成效的深度探究。方法 本研究跨越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以84名足月新生儿作为核心样本,从医院产科筛选,采用随机分组法,将42名新生儿分配至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另外42名则接受早期母婴肌肤接触干预实验组... 母婴初期肌肤互动对新生儿护理成效的深度探究。方法 本研究跨越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以84名足月新生儿作为核心样本,从医院产科筛选,采用随机分组法,将42名新生儿分配至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另外42名则接受早期母婴肌肤接触干预实验组。我们关注并记录了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体温波动、哭声模式、母乳喂养行为,以及新生儿整体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患交流和健康教育等多个维度。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四小时内体温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哭声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且母乳喂养启动时间提前,吸吮频率和时长均有明显增加(P<0.05)。在生活质量评估上,实验组在生理机能、身体功能、社会适应和情感发展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差异统计学上显著(P<0.05)。此外,在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患互动、健康知识传播和环境管理等关键指标上,实验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这些发现揭示了早期母婴肌肤接触对于新生儿护理效果的积极影响。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良好维持新生儿体温,还可改善啼哭情况,可实现早期母乳喂养,还可延长吸吮时间,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刘娜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讨论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0例新生儿,讨论早期母婴皮肤今日出、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 (1)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啼哭次数、持续时间明显较少(P<0.05);2.在出生0.5、1.5、2h时间段内,研究组体温明显优于... 讨论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0例新生儿,讨论早期母婴皮肤今日出、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 (1)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啼哭次数、持续时间明显较少(P<0.05);2.在出生0.5、1.5、2h时间段内,研究组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觅食反射、初次哺乳时间较为理想(P<0.05);(4)母乳喂养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在泌乳启动时间、子宫复旧情况指标比较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新生儿啼哭次数,维持正常体温,缩短觅食反射时间、初次哺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其睡眠情况和啼哭情况的影响
17
作者 连红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39-242,共4页
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其睡眠情况和啼哭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研究截取时间:2023年2月~2024年1月)纳入的144例足月新生儿资料,按搜集资料顺序,将2023年2月~2023年7月的新生儿资料标记为对照组(72例,已... 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其睡眠情况和啼哭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研究截取时间:2023年2月~2024年1月)纳入的144例足月新生儿资料,按搜集资料顺序,将2023年2月~2023年7月的新生儿资料标记为对照组(72例,已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23年8月~2024年1月的新生儿资料标记为观察组(72例,已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研究资料的睡眠指标、啼哭情况、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母乳喂养情况研究结果。结果 观察组研究资料显示的睡眠时长及夜醒次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资料显示的的啼哭次数及啼哭维持时长结果比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研究资料显示的不同时间段的实际体温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资料显示的母乳喂养研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种研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减少啼哭的次数与时长,稳定新生儿的体温,改善了母乳喂养情况,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 睡眠情况 啼哭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体肤接触保暖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建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4-255,共2页
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新生儿娩出后的“袋鼠式”母婴体肤接触方法进行了观察。观察组12例,对照组13例,两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别。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体温变动在1℃之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同时,还观察了该方法对母乳喂养态度的影响... 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新生儿娩出后的“袋鼠式”母婴体肤接触方法进行了观察。观察组12例,对照组13例,两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别。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体温变动在1℃之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同时,还观察了该方法对母乳喂养态度的影响。本文提出应用母婴体肤接触的方法对初生儿体温的恒定,保暖以及母乳喂养都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肤接触 母婴接触 体温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19
作者 刘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负面情绪、母乳喂养情况、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评估工具、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测量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64.29%,高于对照组的40.48%,产后24、48 h宫底下降高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改善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促进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激励式健康教育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负面情绪 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原文传递
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减少产后出血500例分析
20
作者 周淑敏 尹桂然 +2 位作者 杨玉风 任赵莉 朱金云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10期1557-1558,共2页
关键词 母婴接触 接触 早吸吮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