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斯马拉城市建设中的殖民现代性解读
1
作者 李菡纯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24-227,共4页
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曾经的“意属东非”,世界遗产名录中“非洲的现代主义城市”。其现存的城市景观不仅展现了基于功能和种族隔离的现代殖民城市规划,同时也反映了来自西方世界的现代主义城市与建筑理论在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后... 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曾经的“意属东非”,世界遗产名录中“非洲的现代主义城市”。其现存的城市景观不仅展现了基于功能和种族隔离的现代殖民城市规划,同时也反映了来自西方世界的现代主义城市与建筑理论在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后出现的在地嬗变。文章通过实地踏勘和文献资料爬梳,重新考察了这处位于非洲的现代主义试验田,分析其殖民建设特征、阐释其现代性与多元性及对当地人身份认同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现代性 多元现代性 城市规划 现代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文学研究中的殖民现代性幽灵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小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4-142,共9页
"殖民现代性"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知识界对台湾尤其是对近代台湾的阐释,在文学艺术领域,"殖民现代性"问题则牵涉到感性领域的现代性规训与反规训的命题。"殖民现代性"范畴的引入,对于当代台湾文艺... "殖民现代性"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知识界对台湾尤其是对近代台湾的阐释,在文学艺术领域,"殖民现代性"问题则牵涉到感性领域的现代性规训与反规训的命题。"殖民现代性"范畴的引入,对于当代台湾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确意义深远,它打开了当代文论阐释日据台湾文学更开阔的空间,打开了后殖民论述"在地化"的阐释空间,也为台湾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更为细腻的解释。重新认识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重新反思"殖民现代性"的矛盾与暧昧,并发展出一种真正具有批判性的、多元的和开放的现代性观念,迄今仍然是摆在台湾后殖民知识分子或批判的知识分子议事日程上一项重要的思想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殖民现代性 幽灵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台湾之行对殖民现代性的观察和认知——兼及对台湾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2期82-90,共9页
梁启超抱持着借鉴现代化经验用于祖国的初衷前往台湾,结果大失所望,发现了日本殖民者所谓为台湾带来现代文明的论调之不实;而台湾文人向他讲述的殖民者的种种恶政弊端却多确有其事,由此识破了殖民地所谓"现代化"的真相,写下... 梁启超抱持着借鉴现代化经验用于祖国的初衷前往台湾,结果大失所望,发现了日本殖民者所谓为台湾带来现代文明的论调之不实;而台湾文人向他讲述的殖民者的种种恶政弊端却多确有其事,由此识破了殖民地所谓"现代化"的真相,写下《斗六吏》等诗篇加以揭露。他提出"刘铭传"诗题,寄托民族情感和反殖民的现代化追求,对台湾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台湾之旅 殖民现代性 刘铭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书写中的殖民现代性表征及其文化政治寓意 被引量:6
4
作者 计璧瑞 《华文文学》 2010年第3期65-76,共12页
本文以殖民时期台湾文学书写中的殖民现代性表征,如现代医学、现代教育、现代时间等为分析对象,考察这些书写背后作家对殖民现代性的接受与反思,试图说明殖民现代性对于被殖民者的意义,以及在殖民性、现代性、民族性的复杂纠葛中台湾知... 本文以殖民时期台湾文学书写中的殖民现代性表征,如现代医学、现代教育、现代时间等为分析对象,考察这些书写背后作家对殖民现代性的接受与反思,试图说明殖民现代性对于被殖民者的意义,以及在殖民性、现代性、民族性的复杂纠葛中台湾知识分子不同形态的现代性认知和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现代性 现代医学 现代教育 现代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地带风景与殖民现代性的多重脉络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3,共10页
盐分地带诗人群是台湾日据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笔下的地方风景,是多重历史与文化交汇的产物。他们对现代化侵入台湾农村的过程及其后果有深入的观察和反映,其诗作中的现代性议题呈现出多重脉络:一是从启蒙现代性的视野出发,对乡土... 盐分地带诗人群是台湾日据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笔下的地方风景,是多重历史与文化交汇的产物。他们对现代化侵入台湾农村的过程及其后果有深入的观察和反映,其诗作中的现代性议题呈现出多重脉络:一是从启蒙现代性的视野出发,对乡土陋俗的批判;二是发掘殖民现代性背后的不平等权力结构,包括殖民者以现代化的名义进行的殖民掠夺,以及资本入侵农村造成的阶级矛盾等;三是在反抗殖民的诉求下,重新发现乡土历史与伦理的价值,形成反现代的现代性。盐分地带诗人群对现代性的复杂态度,生成的是田园牧歌与工业现代化、感伤情调与理性批判等矛盾而杂糅的形式。但与霍米·巴巴所指出的杂糅现象不同,盐分地带不同现代性话语背后各有清晰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殖民现代性 现代现代性 地方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的殖民现代性之我见 被引量:1
6
作者 燕世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0,共3页
计璧瑞《文学书写中的殖民现代性表征及其文化政治寓意》一文失误在于,一是前提错误,认为"日本据台成为台湾接受现代性的开始",低估了刘铭传奠定的台湾现代化基础;二是在论证方法上有的地方以偏概全,以个别性取代了普遍性。
关键词 殖民现代性 前提错误 以偏概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现代性认知中的情感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计璧瑞 《华文文学》 2010年第5期85-91,共7页
探讨殖民时期台湾的被殖民者在殖民现代性认知中情感经验的作用,试图寻找同一时期被殖民者形成截然不同的现代性认知,以及文化抗体强弱和形式差异的情感因素,这种尝试可能仍然不能确切说明这些情感经验的成因,但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从&q... 探讨殖民时期台湾的被殖民者在殖民现代性认知中情感经验的作用,试图寻找同一时期被殖民者形成截然不同的现代性认知,以及文化抗体强弱和形式差异的情感因素,这种尝试可能仍然不能确切说明这些情感经验的成因,但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凝固的形式"或明确的范畴之外寻求别一种说法。殖民统治引发的"痛感"和"快感"体验在文学文本中有着较为清晰的表述,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含混、"中性"的情感表现。情感经验具有不确定性,不能简单地将情感和意识完全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现代性 情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肇政殖民现代性书写批判
8
作者 赖一郎 《华文文学》 2012年第5期97-105,共9页
钟肇政饱受殖民统治欺压,因此殖民创伤成为其小说的母题之一,然而,这种殖民创伤书写到了晚年竟蜕变为殖民认同。实际上,钟肇政的早期作品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书写之下就包裹着后殖民的另一面,作者为日本文化所蛊惑,把文化自卑化作一种审... 钟肇政饱受殖民统治欺压,因此殖民创伤成为其小说的母题之一,然而,这种殖民创伤书写到了晚年竟蜕变为殖民认同。实际上,钟肇政的早期作品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书写之下就包裹着后殖民的另一面,作者为日本文化所蛊惑,把文化自卑化作一种审美趣味,敷衍为超越世俗的唯美的爱情传奇,并表现出全面的民族文化自卑。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钟肇政小说中殖民现代性思想有所淡化,其笔下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似乎出现了文化杂糅的现象。台湾"解严"之后,在大语境的逼迫下,钟肇政写出了《怒涛》,极力崇奉日本精神,推行军国主义思想,这是因为钟肇政接受过13年的殖民教育,殖民认同在其文化人格建构中成为隐秘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肇政 殖民现代性 文化人格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剩的现代性:对韩国殖民现代性论述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晓蕾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242-254,共13页
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韩国“殖民现代性”论述,最早发端于美国东亚学界,后成为韩国殖民史论述的“第三条路”。“殖民现代性”论述呈现出多元的研究倾向与方法,体现了“自下而上”书写历史的问题意识,“民族”不再是考查殖民史的单一... 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韩国“殖民现代性”论述,最早发端于美国东亚学界,后成为韩国殖民史论述的“第三条路”。“殖民现代性”论述呈现出多元的研究倾向与方法,体现了“自下而上”书写历史的问题意识,“民族”不再是考查殖民史的单一维度,“规训权力”、“民众”、“都市文化”、“殖民地公共性”乃至“东亚”等多重维度的介入丰富了殖民史论述的面向,不仅对民族主义,也对现代性提出了明确的批判,提供了超越西方中心主义思考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现代性 韩国殖民 殖民掠夺论 殖民现代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时间:《新女性》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殖民现代性的电影表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洪国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6,共9页
现代性神话与“新”的观念密不可分。“新”的实质在于对时间的重构。而作为视觉媒介的电影将作为抽象的时间概念的“新”物质化和视觉化了。电影《新女性》是体现30年代上海现代性的典型的视觉文本,重新审读影片对相互冲突的时间的融... 现代性神话与“新”的观念密不可分。“新”的实质在于对时间的重构。而作为视觉媒介的电影将作为抽象的时间概念的“新”物质化和视觉化了。电影《新女性》是体现30年代上海现代性的典型的视觉文本,重新审读影片对相互冲突的时间的融会、规范和安排,可能得到对30年代上海殖民现代性最好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 殖民现代性 时间重构 电影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特吉对殖民现代性的后殖民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义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159,共7页
查特吉抱持文化二元观,将西方现代性区隔为器物现代性与精神现代性。他肯定西方器物文明给殖民地带来的进步,但否定西方精神现代性的普遍通约性。在他看来,所谓现代性包括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公民社会的价值确实给西方社会带来了进步... 查特吉抱持文化二元观,将西方现代性区隔为器物现代性与精神现代性。他肯定西方器物文明给殖民地带来的进步,但否定西方精神现代性的普遍通约性。在他看来,所谓现代性包括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公民社会的价值确实给西方社会带来了进步、繁荣与自由,但这种所谓的"现代性"被带入殖民地之后却成了殖民统治者的特权,无法跨越种族界限。为了将这种所谓的"现代性"与西方本土的"现代性"实践相区别,查特吉将之命名为"殖民现代性",并以此为立足点,来揭示"现代性"话语在殖民地的运作及其与东方民族主义之间的复杂纠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殖民现代性 种族差异 内部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警察制度之比较研究看台湾与朝鲜“殖民现代性”之差距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明基 《台湾历史研究》 2016年第1期66-92,共27页
本文通过对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及其特征、警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对基层社会渗透能力的比较研究,来更具体地评价两地“殖民现代性”形成程度,而且尝试重新研讨解释殖民地朝鲜历史的几个理论架构(包括殖民剥削论、... 本文通过对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及其特征、警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对基层社会渗透能力的比较研究,来更具体地评价两地“殖民现代性”形成程度,而且尝试重新研讨解释殖民地朝鲜历史的几个理论架构(包括殖民剥削论、殖民现代化论以及殖民现代性论)。本文特别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对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比较分析,以利凸显两地警察制度形成过程与其特征;第二,将殖民地台湾这个“参照对象”置于围绕朝鲜“殖民现代性”而展开的争论中,以助更客观地观察朝鲜的“殖民现代性”;第三,为此,用计量方式来集中分析有关警察数量与力量,以做笔者主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朝鲜 殖民现代性 警察辅助机关 地方社会规 训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现代性与声音政治和戏剧的杂糅——东北沦陷时期的放送剧述论
13
作者 逄增玉 张洪艳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及其扶植的伪满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思想文化和新闻舆论控制的政策与国策外,还由伪满和日本合作建立了总部设在新京(长春)的“满洲国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电电”),截至1945年,伪满境内的中央与地方放送局达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及其扶植的伪满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思想文化和新闻舆论控制的政策与国策外,还由伪满和日本合作建立了总部设在新京(长春)的“满洲国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电电”),截至1945年,伪满境内的中央与地方放送局达到几十个,还有八个转播放送局和七个短波放送局、移动放送汽车等,以汉语、日语、英语、鲜语、俄语等多语种广播,内容包括新闻报道、学校广播、广播体操、实况广播、国际广播、儿童广播、演艺(包括放送剧和音乐等艺术)、演讲、讲座、广告等十大类。(2)殖民政治加现代科技+企业商业化运营共融的模式,以及强行或自愿购买的收音机的普及,使伪满有线与无线电波覆盖“全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伪满 殖民现代性 国际广播 新闻报道 舆论控制 商业化运营 学校广播
原文传递
殖民现代性与抵抗的美学——论赖和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隋欣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7,共7页
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常常陷入殖民现代性和抵抗殖民的矛盾处境。殖民现代性无论如何现代,始终属于殖民统治意识形态,属于殖民统治体系和计划。身处殖民地的台湾知识分子必须通过反抗殖民意识形态获得主体性,建构主体性的思想资源包括... 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常常陷入殖民现代性和抵抗殖民的矛盾处境。殖民现代性无论如何现代,始终属于殖民统治意识形态,属于殖民统治体系和计划。身处殖民地的台湾知识分子必须通过反抗殖民意识形态获得主体性,建构主体性的思想资源包括民族精神知识传统和左翼思想。赖和的小说创作紧密结合了阶级与民族两个维度,以简明的殖民地叙事建构了一种抵抗美学,一种左翼的民族的抵抗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现代性 抵抗美学 左翼 民族
原文传递
殖民现代性与弱小民族的解放——论赖和汉诗的现代因素
15
作者 陈美霞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年第1期33-38,共6页
赖和一生写作汉诗不辍,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作为过渡期士人,他的教育背景是中日文相承,文学文化实践是新旧并置。赖和充满现代性色彩的古典汉诗,既感叹身处殖民地的"马牛身世",更不... 赖和一生写作汉诗不辍,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作为过渡期士人,他的教育背景是中日文相承,文学文化实践是新旧并置。赖和充满现代性色彩的古典汉诗,既感叹身处殖民地的"马牛身世",更不乏从弱小民族角度争取台湾自治、期待公平正义的新世界想象。他站在庶民大众的立场,充满左翼人道主义关怀,书写台湾社会现实、民众心态,从弱小民族与阶级解放的角度寻求台湾自治之道,无形中瓦解并颠覆殖民现代性的话语建构。其古典汉诗体现新旧并置的特点,传统文学形式萌发现代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和汉诗 殖民现代性 庶民立场
原文传递
从祖国接受和反思现代性——以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4期86-96,共11页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两端,发现中国大陆作为半殖民地,与台湾一样存在着殖民性与现代性的纠葛与悖论。大陆经验使台湾作家更多从五四新文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了台湾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如周定山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和鲁迅风格有相当的契合;王白渊在"艺术"和"革命"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是诸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共同"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作家 祖国之旅 殖民现代性 台湾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理论的革新:多层现代性理论概要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相俊 王晓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6-83,共8页
"现代性=西方性","现代化=西方化",这样的等式在近两百多年的"现代化"争论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今天,"西方现代性"正在失去其普遍性的地位。"多元现代性"理论问世后开始强调现代性的... "现代性=西方性","现代化=西方化",这样的等式在近两百多年的"现代化"争论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今天,"西方现代性"正在失去其普遍性的地位。"多元现代性"理论问世后开始强调现代性的多种形式。但是"多元现代性"理论有其弱点和局限性:弱点是现代性观不明确,局限性是认为现代性发源于西欧。本文提出了新的现代性理论,这一理论将解决"多元现代性"理论的缺陷,并将这一新理论称为"现代性的历史多层构成论",简称"多层现代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现代性(原形现代性 殖民——被殖民现代性 全球现代性) 圣俗的统摄与统摄地位的转换 多元现代性 西欧现代性拜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中国-东方”论说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6
18
作者 郗戈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以西学东渐中的一个典型个案即马克思的"中国-东方"论说为中心,具体剖析中国知识分子转化、重构西方理论资源的观念史线索,并以此追踪中国现代性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所书写... 本文以西学东渐中的一个典型个案即马克思的"中国-东方"论说为中心,具体剖析中国知识分子转化、重构西方理论资源的观念史线索,并以此追踪中国现代性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所书写的"中国形象"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与传播直接参与了现代中国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形塑。关于马克思"中国-东方"论说的诸多歧异与纷争,关系到中国建构现代性的实践道路的选择。"西学东渐"的过程首先是建立在中西双方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西方现代性掌握"文化霸权",强行入侵到中国文化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的深层。然而,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从未完全屈服于西方的文化霸权,中国文化主体建构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正在不断扭转这种文化不平等的现状。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论说的"重构",集中表现在与马克思的"殖民主义的现代性"截然不同的一种"反殖民主义的现代性"的逐步建构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中国形象 中国现代性建构 殖民主义现代性 殖民主义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问题历史语境的哲学审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2,共8页
中国近代以来现代性问题的产生,并非如西式现代性一般是内生型产物,而是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的背景下以非主体性姿态被迫卷入到西式现代性浪潮之中的结果。基于落后就要挨打基础上的现实生存境况与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自尊情结,形塑了... 中国近代以来现代性问题的产生,并非如西式现代性一般是内生型产物,而是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的背景下以非主体性姿态被迫卷入到西式现代性浪潮之中的结果。基于落后就要挨打基础上的现实生存境况与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自尊情结,形塑了中国近代现代性问题的基本态势,即学习西方现代化与超越西式现代性弊病的矛盾结构。因此,受殖民主义现代性影响所生成的中国现代性问题,始终面临着西方输出与东方输入之间的紧张张力关系,西方操控与中国突围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的求解共同形塑了中国近代现代性问题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性背景。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中国现代性求索的主体性意识不断生成与强化,努力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性道路,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核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殖民主义现代性 镜像与超越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橘本无种,逾淮别有类:台湾文学与现代性的斡旋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咸浩 《文化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225-257,共33页
本文以西方现代性与本土现代性的互动与协商为经,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读与在地化为纬,细察自明以降各个时期台湾如何承继中国本土现代性,复与殖民现代性斡旋。此审视工作并聚焦于'文学现代性'在台湾的萌发与演化。中国本土现代性... 本文以西方现代性与本土现代性的互动与协商为经,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读与在地化为纬,细察自明以降各个时期台湾如何承继中国本土现代性,复与殖民现代性斡旋。此审视工作并聚焦于'文学现代性'在台湾的萌发与演化。中国本土现代性于明代臻至高峰,也在明代开始衰败,并因此而随商盗集团来到台湾,故台湾传承的中国海洋文化正是在中国内地消泯之本土现代性。台湾据此现代性,加上刘铭传洋务现代性的强化,而能与后来的殖民现代性不断有建设性的折中。文学现代性便在此过程中诞生。即使台湾在战后承继五四新文学反传统的风潮,亦仍能在误读中继续将现代性在地化。但殖民性的阴影却也无时不如影随形,附着于任何文学以至文化的议题。故彻底的批判现代性,并重整在地智慧,以追求'超现代性',才是治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殖民现代性 美学现代性 另类现代性 现代 现代主义 乡土文学 在地化 现代性 布尔乔亚 小说 白话文运动 国族主义 海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