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旱地夏闲期残留肥料氮淋溶特性研究
1
作者 夏梦洁 王辉民 +3 位作者 雷霜 赵梦真 冯浩 周建斌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2,共9页
冬小麦-夏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典型的种植模式,夏闲期间为该地区雨季,加上土壤表面裸露,一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肥料氮的淋失特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大型渗漏池(3 m×2.2 m×3 m)上采用^(15)N示踪技术于第一季(2014年)小麦播... 冬小麦-夏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典型的种植模式,夏闲期间为该地区雨季,加上土壤表面裸露,一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肥料氮的淋失特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大型渗漏池(3 m×2.2 m×3 m)上采用^(15)N示踪技术于第一季(2014年)小麦播种前基施^(15)N肥料(150 kg·hm^(–2)),测定小麦收获后^(15)N肥料被小麦吸收和土壤残留的量,之后连续3年(2015—2017年)夏季休闲期间测定第一季小麦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15)N肥料在0~200 cm土壤剖面中的^(15)N丰度及含量变化,旨在研究残留肥料氮连续多年在夏季休闲期间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小麦对当季^(15)N肥料的利用率(吸收量/施氮量)为53.9%,一季小麦收获后残留于0~100 cm土壤中的肥料氮平均为施氮量的36.3%。第一年夏季休闲前残留肥料氮主要累积在0~40 cm土层,^(15)NO_(3)^(–)-N多累积在80 cm以上土层;而休闲后60~100 cm土层残留肥料氮显著增加,80~100 cm土层^(15)NO_(3)^(–)-N累积量显著增加。随着年限增加,残留肥料氮及^(15)NO_(3)^(–)-N持续向土壤深层迁移;在正常降水条件下,一个夏季休闲期间残留肥料氮向下迁移的速度平均为20 cm。夏季休闲期间0~100 cm土壤中残留肥料氮减少,100~200 cm土壤中增加,同一年休闲前后0~200 cm土壤剖面残留肥料氮累积总量损失小,说明残留肥料氮在土壤剖面的再分配是其迁移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旱地 夏季休闲 渗漏池 ^(15)N 残留肥料氮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土壤中残留肥料氮的动向及作物有效性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西娜 王朝辉 +3 位作者 李华 王荣辉 谭军利 李生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2-1212,共11页
氮素是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必需元素之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但是,过多施用氮肥则抑制作物生长并导致大量的肥料氮残留在土壤中,这部分氮素不但会引起土壤养分不平衡,而且为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因此,研究残留氮的动... 氮素是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必需元素之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但是,过多施用氮肥则抑制作物生长并导致大量的肥料氮残留在土壤中,这部分氮素不但会引起土壤养分不平衡,而且为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因此,研究残留氮的动向及作物有效性可为合理施用化肥氮、高效利用土壤残留氮素和减少残留氮素的损失提供依据。应用^(15)N示踪技术,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过程中土壤残留肥料氮的变化及作物吸收利用。在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的第一个周期,为了制造高肥料氮残留背景,于冬小麦播种前向微区施入240 kg hm^(-2)的^(15)N标记氮素;在夏玉米拔节期,为了研究氮肥施入对残留肥料氮的影响,设置0和120 kg hm^(-2)两个氮水平,以普通尿素施入微区。在第2至第4个轮作周期内,为了分析残留肥料氮的动向及其对作物的有效性,微区内不施任何肥料。结果发现,冬小麦播种前施用的^(15)N标记氮肥于收获期在0~200 cm土壤剖面中均有残留,但大部分累积在0~40 cm土层中,累积总量达到200.9 kg hm^(-2),占当季施入量的83.7%。在随后的夏玉米生长季残留的肥料氮迅速减少,之后随生长季的后移缓慢减少,然后保持相对稳定。经过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0~300 cm土壤剖面仍残留大量的^(15)N肥料,后季不追施氮肥和追施氮肥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47.1 kg hm^(-2)和54.0 kg hm^(-2)。可见,有一部分肥料氮被固定在土壤有机质中。作物对残留氮的回收量逐年减少,且因后季追施氮肥与否而异,4年中作物对肥料氮的总利用率不追施氮肥和追施氮肥处理的分别为46.9%和50.4%,其中在第1个轮作周期中,小麦和玉米的总利用率分别41.6%和42.0%,后3年利用率分别仅有5.3%和8.4%;4年中残留^(15)N的损失率分别达38.1%和29.7%,其损失主要发生在第1个轮作周期的夏玉米生长季节。说明,在旱地土壤上,氮肥的残留是不可避免的,残留肥料氮的有效性较低,只有少量被作物逐年吸收,一部分以有机形态残留在土壤剖面中,另一部分发生了无效损失。后季追施氮肥可促进作物对土壤残留肥料氮的吸收且增加肥料氮在土壤中的保留,减少残留肥料氮的无效损失,但是以自身的大量损失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15N示踪 残留肥料氮 作物有效性 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伟 梁斌 +1 位作者 杨学云 周建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MNPK处理(3%)。3季作物收获后,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施入氮肥在土壤和作物系统的总回收率分别为50%、77%和84%,损失率分别为50%、23%和16%。3季作物收获后三供试土壤标记氮肥残留率均约为20%,且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结论】长期平衡施肥尤其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氮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土壤 15N标记 残留肥料氮 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及其机理探讨
4
作者 程红霞 《福建农业》 2015年第8期213-213,共1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国的农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虽然氮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提升产量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过量的施加氮肥,会使得这些氮肥没有得到合理吸收而残留在农田土壤中,不仅形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给我们的环境以及...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国的农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虽然氮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提升产量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过量的施加氮肥,会使得这些氮肥没有得到合理吸收而残留在农田土壤中,不仅形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给我们的环境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了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的去向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肥力土壤 残留肥料氮 去向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季氮肥的作物回收和损失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田玉华 尹斌 +1 位作者 贺发云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合下水稻季氮肥去向以及残留肥料氮在麦季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水稻当季作物对肥料氮的回收率为29%~39%,土壤残留肥料氮的后效很低,后季冬小麦仅利用土壤残留肥料氮... 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合下水稻季氮肥去向以及残留肥料氮在麦季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水稻当季作物对肥料氮的回收率为29%~39%,土壤残留肥料氮的后效很低,后季冬小麦仅利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2.4%~5.2%。经过连续两个稻麦轮作,0—60 cm土壤中残留肥料氮占施氮量的11%~13%,绝大多数在0—20 cm表层土中。水稻季施用的肥料氮向耕层以下移动很少,20—60 cm土层中累积肥料氮仅占施氮量的0.6%~1.1%,主要发生在小麦季及水稻泡田时期,肥料氮损失占施氮量的47%~54%,氨挥发和硝化反硝化气态损失是主要途径。高氮和高磷处理没有增加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过量施氮或施磷无益于作物增产和氮肥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尿素 稻麦轮作 残留肥料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夏季休闲期^15N标记硝态氮的去向 被引量:8
6
作者 夏梦洁 陈竹君 +1 位作者 刘占军 周建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0-1239,共10页
夏季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常见的蓄纳雨水、恢复地力的措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一季小麦收获后,旱地土壤剖面累积的硝态氮量不断增加,休闲期间降雨量高,残留硝态氮的去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15)N标记法研究小麦收获后残留肥料... 夏季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常见的蓄纳雨水、恢复地力的措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一季小麦收获后,旱地土壤剖面累积的硝态氮量不断增加,休闲期间降雨量高,残留硝态氮的去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15)N标记法研究小麦收获后残留肥料氮在黄土高原旱地(陕西长武)夏季休闲期间的去向,即小麦收获后在微区土壤表层(0~15 cm)施入^(15)N标记的硝态氮肥(30 kg hm^(-2)(以纯氮计),约相当于当地小麦一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肥料氮量),休闲结束后,采集0~20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氮、硝态氮含量及其^(15)N丰度。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即休闲开始)时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在205~268 kg hm-2之间(平均244 kg hm^(-2)),累积量较高。夏季休闲期间降水量为157 mm,属欠水年,但休闲结束后,^(15)N标记肥料氮向下迁移已达80 cm土层,下移深度在45~65cm之间,说明,旱地休闲期间硝态氮的淋溶作用不可忽视。夏季休闲结束后,加入的^(15)N标记肥料氮平均损失率为28%,损失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夏季休闲 ^15N标记法 残留肥料氮 硝态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oil Nitrate Nitrogen Residues and Leaching for Different Kinds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Tall-fescue Soil
7
作者 谷佳林 方瑞元 +4 位作者 徐凯 张东雷 张宜霞 刘善江 张玉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movement of nitrate nitrogen in tall-fescue soils by different kinds of slow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s. MethodBased on infiltration-tanks and test plots, a new and environment fr...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movement of nitrate nitrogen in tall-fescue soils by different kinds of slow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s. MethodBased on infiltration-tanks and test plots, a new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fertilizer was explored. Result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urea treatment,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treatments could reduce nitrate nitrogen content and leaching amount in soils. Compared with PCU30 and IU treatments, the PCU60 treatment became more efficient in reducing nitrate content and leaching amount in 0-90 cm soil layer. ConclusionIn summary,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which can reduce soil nitrate content and leaching losses, is a kind of novel fertilizer with high environmental benefit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s Tall fescue Residues of nitrate nitrogen L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氮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洪如水 汤惠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1,共2页
用15N标记有机肥配施硫铵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改为有机无机配施才能得到肥料氮净残留,残留的肥料氮以有机肥氮为主体。对低肥力土施用低C/N比值绿肥的平衡效果最佳,而利用高C/N比值草类,必须配合半量以上... 用15N标记有机肥配施硫铵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改为有机无机配施才能得到肥料氮净残留,残留的肥料氮以有机肥氮为主体。对低肥力土施用低C/N比值绿肥的平衡效果最佳,而利用高C/N比值草类,必须配合半量以上的无机肥氮。高肥土因高产多耗而易致土壤氮亏损,但可安全有效地施用各种各样有机无机肥配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素平衡 肥料残留 红壤性 水稻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