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农区5种土壤中残留活性的研究
1
作者 姚东瑞 陈杰 +2 位作者 宋小玲 刘友兆 李扬汉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7年第3期28-32,共5页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酸性重质土壤中活性较低,活性大小顺序为:黄潮土>高沙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太湖水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甲黄隆 生测方法 土壤 残留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凝集素在猪消化道内活性残留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利民 秦贵信 +2 位作者 胡海霞 王涛 张立世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7-309,314,共4页
用经N-乙酰基-D-半乳糖胺-epoxy-sepharose 6B亲和层析体系纯化的大豆凝集素制备兔抗大豆凝集素多克隆抗体,建立大豆凝集素间接抑制ELISA定量检测方法,检测下限低于10 ng/mL。以含质量分数为20%的生大豆和1%Cr2O3(外源指示剂)的日粮饲... 用经N-乙酰基-D-半乳糖胺-epoxy-sepharose 6B亲和层析体系纯化的大豆凝集素制备兔抗大豆凝集素多克隆抗体,建立大豆凝集素间接抑制ELISA定量检测方法,检测下限低于10 ng/mL。以含质量分数为20%的生大豆和1%Cr2O3(外源指示剂)的日粮饲喂长白猪(70日龄)2周,检测其胃、十二指肠、空肠前、空肠中、空肠后、回肠、盲肠、结肠内食糜中大豆凝集素的活性残留率分别为(35.35±1.06)%(、23.90±1.13)%(、16.30±0.82)%、(12.80±0.90)%、(11.20±0.66)%(、9.98±0.74)%(、6.20±0.68)%和(4.30±0.51)%。其中由胃到十二指肠和由十二指肠到空肠前的残留率变化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凝集素 消化道 活性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军 贾志 霍立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4-937,共4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214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HRPR组和LRPR组。检...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214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HRPR组和LRPR组。检测血小板表面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的水平。随访1年统计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HRPR组PAC-1^(+)/CD62p^(+)、PAC-1^(-)/CD62p+、PAC-1^(+)/CD62p^(-)血小板水平高于LRPR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与PAC-1^(+)/CD62p^(+)、PAC-1^(+)/CD62p-呈正相关(P<0.05)。PAC-1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抗CD62p抗体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并无明显变化(P>0.05)。HRPR组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LRPR组(P<0.05)。结论NSTEMI患者PCI术后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有关,与P-选择素无关,HRPR可增加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残留血小板活性 Ⅱb/Ⅲa受体 P-选择素 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验证中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标准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叶笑 王立杰 颜若曦 《中国药物评价》 2022年第3期227-231,共5页
清洁验证是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的重要措施,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是清洁验证中的重要标准,是评判清洁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在制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针对清洁验证中活性物质残留限度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各有... 清洁验证是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的重要措施,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是清洁验证中的重要标准,是评判清洁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在制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针对清洁验证中活性物质残留限度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本文对不同活性物质残留限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对不同限度标准在选择及应用时需考虑的因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验证 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标准 基于健康的暴露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残留对饮用水输配系统中水质风险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友怡 庄素敏 +7 位作者 罗凯茵 朱嘉淇 邢学辞 张发根 胡春 陈朝湘 马琨瑜 陈锦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17,共12页
为探究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炭残留对后续饮用水输配系统(DWDSs)的水质影响,为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炭滤池出水投加20 mg·L^(-1)活性炭颗粒,转入含铸铁片的棕色试剂瓶中模拟DWDSs运行并对其水质变化进行... 为探究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炭残留对后续饮用水输配系统(DWDSs)的水质影响,为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炭滤池出水投加20 mg·L^(-1)活性炭颗粒,转入含铸铁片的棕色试剂瓶中模拟DWDSs运行并对其水质变化进行表征.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模拟DWDSs水体微生物总量以及典型条件致病菌(OPs)进行检测,同时对溶解性有机物组成、腐蚀产物、胞外聚合物(EPS)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分析活性炭残留诱导的DWDSs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活性炭残留可诱导DWDSs中微生物总量和活性显著升高,产生更多的胞内活性氧,其中分枝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属两种典型OPs生长得到促进.宏基因组数据显示,活性炭残留诱导DWDSs中微生物细胞色素c基因丰度升高,强化了微生物基于细胞色素c的胞外电子转移,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代谢活性.另一方面,活性炭残留导致生物膜凝聚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微生物整体抗氯性也因此增强.受活性炭残留影响,DWDSs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污染物、生物絮凝体可能诱发微生物泄漏风险,进而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残留 饮用水 条件致病菌(OPs) 胞外聚合物(EPS)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醚苯磺隆·异丙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傅荣幸 徐小燕 +2 位作者 台文俊 刘燕君 陈杰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采用田间小区定量喷雾,定期取土及室内温室盆栽的方法,评价土壤中醚苯磺隆·异丙隆残留对水稻、玉米、棉花和大豆4种主要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预测药剂的安全间隔期。试验结果表明:醚苯磺隆·异丙隆在2100ga.i./hm2的田间推荐最高... 采用田间小区定量喷雾,定期取土及室内温室盆栽的方法,评价土壤中醚苯磺隆·异丙隆残留对水稻、玉米、棉花和大豆4种主要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预测药剂的安全间隔期。试验结果表明:醚苯磺隆·异丙隆在2100ga.i./hm2的田间推荐最高剂量的倍剂量处理下,对后茬作物大豆、棉花的安全间隔期为3个月,对玉米、直播水稻的安全间隔期为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苯磺隆 异丙隆 残留活性 后茬作物 安全性间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的混合使用原理及其目的
7
作者 石明权 赵立尚 +2 位作者 潘正茂 李栋业 赵小环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除草剂 混合使用 技术原理 除草效果 杀草谱 残留活性 施药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羽毛降解菌WYM39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冰洁 李晓霞 +3 位作者 柯欣 兰新慧 贾良辉 颜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333-337,共5页
为了丰富角蛋白降解的菌株资源,获得生长快速、产酶量高、具应用潜力的菌株,以鸡羽毛角蛋白为唯一碳氮源配制分离培养基,从1处鸡圈采集土样,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能高效降解羽毛的优势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分析,... 为了丰富角蛋白降解的菌株资源,获得生长快速、产酶量高、具应用潜力的菌株,以鸡羽毛角蛋白为唯一碳氮源配制分离培养基,从1处鸡圈采集土样,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能高效降解羽毛的优势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分析,确定这株菌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粗酶液的酶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的Ca2+浓度达到50μmol/mL或蛋白酶抑制剂PMSF(phe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为1 mmol/mL时,粗酶液的活性被明显抑制,表明该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且经60℃处理30 min后仍有89%的残留活性,表明其有在高温下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羽毛 降解菌 链霉菌 分离鉴定 产酶角蛋白酶 残留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中的酶类
9
作者 白木 周洁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年第9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谷胱甘肽 乳过氧化物酶 巴氏杀菌 碱性蛋白酶 葡萄糖氧化酶 氧化稳定性 酸性蛋白酶 黄嘌呤 残留活性 最适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影像学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胡伟 盛兆国 +1 位作者 李正腾 张奉海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双能CT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后4周以双能CT扫描检查方式获得常规CT图像和CT双能碘... 目的:双能CT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后4周以双能CT扫描检查方式获得常规CT图像和CT双能碘图。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CT检查方式对肝癌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效能;测量患者术后残留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CT双能碘图的碘浓度值(IC)、标准碘浓度值(NIC),判断其残留病灶活性。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能CT检测HCC术后残留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双能CT诊断HCC术后残留病灶的AUC为0.861,大于常规CT的0.658。HCC术后残留活性病灶的IC、NIC值高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影像学用于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残留病灶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其IC值与NIC值在判断病灶活性程度上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双能CT影像学 常规CT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残留病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灭菌粉末剂螺杆分装机的清洁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林英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索头孢类产品无菌分装过程中,分装机清洁方法和规程的重现性。方法:以手工法清洁,以最低日治疗剂量法计算残留水平,做回收率及灵敏度试验。结果:最终头孢拉定在头孢哌酮钠中的实际控制残留标准为2.17μg/25 cm2。结论:经3批验... 目的:探索头孢类产品无菌分装过程中,分装机清洁方法和规程的重现性。方法:以手工法清洁,以最低日治疗剂量法计算残留水平,做回收率及灵敏度试验。结果:最终头孢拉定在头孢哌酮钠中的实际控制残留标准为2.17μg/25 cm2。结论:经3批验证试验,证明所定清洁规程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粉末 清洁验证 活性物质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stainable Activated Carbons from Agricultural Residues Dedicated to Antibiotic Removal by Adsorption 被引量:3
12
作者 Jonatan Torres-Pérez Claire Gérente Yves Andrè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24-529,共6页
The. objectives.of this study are to convert at laboratory s.cale agric.ultural residues into activated carbons (AC) with specific properties, to characterize them and to test them in adsorption reactor for tetracyc... The. objectives.of this study are to convert at laboratory s.cale agric.ultural residues into activated carbons (AC) with specific properties, to characterize them and to test them in adsorption reactor for tetracycline removal, a common antibiotic. Two new ACs were produced by direct activation with steam from beet pulp (BP-H2O) and peanut hu_lls (PH-H2O) i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nditions BP-H2O and PH-H2Opresentcarbon content rangedcarbons with different intrins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antibiotic characterisation waste valorisation water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湿法制粒机的清洁验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惠兰 《海峡药学》 2010年第3期24-25,共2页
目的探索口服固体制剂片剂制粒过程中,高效湿法制粒机清洁方法和规程的重现性。方法以手工法清洁,以最低日治疗剂量法计算残留水平,做回收率及灵敏度试验。结果最终酚氨咖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在实际控制残留标准为<47.5μg.25cm-2。... 目的探索口服固体制剂片剂制粒过程中,高效湿法制粒机清洁方法和规程的重现性。方法以手工法清洁,以最低日治疗剂量法计算残留水平,做回收率及灵敏度试验。结果最终酚氨咖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在实际控制残留标准为<47.5μg.25cm-2。结论经3批验证试验,证明所定清洁规程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清洁验证 活性物质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on the Removal of Fluoranthene from Soil 被引量:1
14
作者 JING Yong-Ping LIU Man-Qiang +2 位作者 YIN Qi-Peng LI Hui-Xin HU F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23-531,共9页
Earthworms can promote the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through enhancing plant growth and microorganism development.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am Lain.)... Earthworms can promote the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through enhancing plant growth and microorganism development.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am Lain.) on the removM of fiuoranthene from a sandy-loam alluvial soil were investigated in a 70-d microcosm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was set up in a complete factorial design with treatments in four replicates: without earthworms or ryegrass (control, CK), with earthworms only (E), with ryegrass only (P), and with both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EP). The residual fluoranthene,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 the soil changed significantly (P 〈 0.01) with time. In general,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fluoranthene in the soil decreased sharply from 71.8-88.7 to 31.7-37.4 mg kg-1 in 14 d,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to 19.7-30.5 mg kg-1 on the 70th d. The flu- oranthene concentration left in the soil was the least with both earthworms and ryegrass, compared to the other treatment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Half-life times of fluoranthene in the E, P, and EP treatments were 17.8%-36.3% smaller than that of CK. More fluoranthene was absorbed by earthworms than ryegrass. However, the total amounts of fluoranthene accumulated in both the ryegrass and earthworms were small, only accounting for 0.01%-1.20% of the lost fluoranthene. Therefore, we assumed that microbial degradation would play a dominant functional role in fluoranthene removal from soil. We found that earthworm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P 〈 0.01) in the presence of ryegras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Furthermore,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residual fluoranthene concentration. This implied that earthworms might promote the removal of fluoranthene from soil via stimulating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biomass C microbial degradation plant growth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residual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