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堆石料残余体应变对计算面板堆石坝永久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迟世春 林皋 孔宪京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7,共9页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预测非常重要。根据它可直接判断大坝的安全,并为抗震预留坝高提供依据。一个时期以来,同时计入堆石料残余体应变对面板坝永久变形计算有多大影响存有争议。采用饱和排水动三轴试验方法得到的动应力~...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预测非常重要。根据它可直接判断大坝的安全,并为抗震预留坝高提供依据。一个时期以来,同时计入堆石料残余体应变对面板坝永久变形计算有多大影响存有争议。采用饱和排水动三轴试验方法得到的动应力~残余应变关系计算坝体的永久变形,所得数值一般偏大。而风干堆石料在排气状态下的三轴试验,目前只能考虑残余剪应变。本文利用前人对不同试验方法得到的动应力~残余应变关系进行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计算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坝体运用期间有部分堆石浸水,故其永久变形的计算对浸水线以上坝体采用风干料排气试验结果只考虑残余剪应变,浸水线以下坝体采用饱和料排水试验结果同时计入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比整个坝体采用饱和料排水试验结果同时计入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永久变形 残余体应变 残余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动力残余应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庭博 傅中志 +1 位作者 陈生水 韩华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99-1406,共8页
采用大型静动三轴压缩试验仪,对某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进行了动残余变形试验,研究了砂砾石料和开挖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资料表明,动荷载作用下第一次循环振动诱发的残余剪应变最大,随着振次增长,剪应变... 采用大型静动三轴压缩试验仪,对某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进行了动残余变形试验,研究了砂砾石料和开挖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资料表明,动荷载作用下第一次循环振动诱发的残余剪应变最大,随着振次增长,剪应变持续增加,在试验设定的振次内,未出现收敛趋势。与之不同,残余体应变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有明显的收敛趋势。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残余变形与循环振动周次和动剪应变振幅的关系,提出了计算模型。模型共8个参数,均可通过动三轴试验确定,能较好地反映残余应变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循环荷载 残余应变 残余体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汗乌苏水电站坝体料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阮元成 陈宁 常亚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4-77,共4页
 介绍了通过大型动三轴试验,对新疆察汗乌苏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主砂卵砾石料和过渡料动力残余变形特性进行的试验研究工作.分别给出了动力残余体应变和动力残余轴应变的参数值.在总结近年来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于粗粒料残余体...  介绍了通过大型动三轴试验,对新疆察汗乌苏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主砂卵砾石料和过渡料动力残余变形特性进行的试验研究工作.分别给出了动力残余体应变和动力残余轴应变的参数值.在总结近年来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于粗粒料残余体应变和残余轴应变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并对残余轴应变的资料整理方法和表达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料 动力残余变形特性 残余体应变 残余应变 察汗鸟苏水电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循环应力路径下饱和珊瑚砂体应变的发展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悠 马维嘉 +2 位作者 赵凯 吴琪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地震、波浪引起排水或部分排水状态的饱和砂类土体应变的累积,会导致地表、海床和附近结构物的显著破坏,且饱和砂土排水循环加载的体应变增长与不排水循环加载的孔压增长存在定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饱和珊瑚砂开展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排... 地震、波浪引起排水或部分排水状态的饱和砂类土体应变的累积,会导致地表、海床和附近结构物的显著破坏,且饱和砂土排水循环加载的体应变增长与不排水循环加载的孔压增长存在定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饱和珊瑚砂开展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排水循环剪切试验,探讨了初始相对密度Dr、循环应力路径及应力水平(CSR)对饱和珊瑚砂体应变发展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Dr和CSR下,残余体应变εvd,ir随短长轴比和在0°~90°时的椭圆倾角存在单调增长关系。不同Dr、循环应力路径和CSR下饱和珊瑚砂εvd,ir随循环次数N的发展曲线具有统一性,提出了两者的显式关系式。饱和珊瑚砂残余体应变极值(εvd,ir)u与εvd,ir-N关系曲线的收敛速度与Dr、循环应力路径和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引入单元体循环应力比USR来表征不同循环应力路径和CSR下饱和珊瑚砂的εvd,ir,发现同一Dr下,(εvd,ir)u与USR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εvd,ir-N曲线的收敛参数CN1与USR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CN2与USR存在负幂函数关系,即USR越大,εvd,ir-N曲线收敛越慢。相同USR下,(εvd,ir)u随Dr的增加而减小,εvd,ir-N曲线收敛速度随Dr的增加而变快。该研究提出的体应变模型为排水循环加载条件下残余体应变的发展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珊瑚砂 残余体应变 单元循环应力比 循环应力路径 排水循环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宋优建 杨海华 +2 位作者 杨武 高鹏展 沈静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3,共12页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是将高聚物与戈壁土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可有效提高戈壁土的力学性能。为研究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采用中型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固结比和动应力比等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残余剪应变和残...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是将高聚物与戈壁土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可有效提高戈壁土的力学性能。为研究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采用中型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固结比和动应力比等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聚物胶凝材料能有效降低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高聚物胶凝戈壁土在经受30次循环荷载后产生的残余剪应变为天然戈壁土的15.0%~18.8%,残余体应变为天然戈壁土的12.1%~22.2%;掺入高聚物质量比为3%和12%时,残余剪应变的减小幅度为85.0%、95.2%,残余体应变的减小幅度为87.9%、95.5%,且高聚物质量比越大,减小幅度越大。采用投影寻踪回归(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PPR)分析了各影响因数对残余变形的影响权重,得出高聚物胶凝戈壁土动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权重依次为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动应力比和固结比。采用指数函数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残余变形与振次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了能反映高聚物质量比影响的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修正残余变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 动三轴试验 残余应变 残余体应变 投影寻踪回归分析 残余变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料动残余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培 王芳 +1 位作者 严丽雪 顾春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1-215,共5页
采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某水电站堆石坝的砂砾料进行了两种级配的动残余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比较小时,大部分试验条件下材料的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变与lg(1+N)较好地符合直线关系;当围压较大时,在低动应力水平下试验结果仍能... 采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某水电站堆石坝的砂砾料进行了两种级配的动残余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比较小时,大部分试验条件下材料的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变与lg(1+N)较好地符合直线关系;当围压较大时,在低动应力水平下试验结果仍能较好地满足线性关系,但随着动应力水平的增加,试验结果的离散程度变大。另外,在相同初始状态条件下,土料抵抗动力荷载变形的能力随着土料中粗颗粒含量的增多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料 颗粒级配 残余应变 残余体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国军 蒲洪 +3 位作者 李林 白帆 冯伟强 仲闯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27,共5页
为分析云南某磷石膏库堆积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变形,采用英国GDS-DYNTTS型微机控制振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堆积坝料进行动力残余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固结比,当围压和动应力水平较低时,残余剪应变γ_(d)和残余体应变ε_(... 为分析云南某磷石膏库堆积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变形,采用英国GDS-DYNTTS型微机控制振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堆积坝料进行动力残余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固结比,当围压和动应力水平较低时,残余剪应变γ_(d)和残余体应变ε_(VI)与lg(1+N)在双对数坐标中能较好拟合;当围压和动应力水平较高时,试验开始阶段试验数据与拟合曲线会产生偏差,但是随着振次增加,实验曲线与拟合曲线能较好重合。此外,残余体应变斜率c;与剪应变γ_(d)拟合度较好,而C_(dr)/S_(1)^(2)与剪应变γ_(d)拟合关系较离散,通过改进沈珠江模型,调整应力水平指数,拟合关系离散程度大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颗粒级配 应力水平 残余应变 残余体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砂土残余变形试验研究
8
作者 赵杰 云高杰 王桂萱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6-752,共7页
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制的DSZ-Ⅰ型电磁振动三轴仪对大连临空产业园工程场地的土样(浅层砂和深层砂)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两种砂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力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都随着动应力比... 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制的DSZ-Ⅰ型电磁振动三轴仪对大连临空产业园工程场地的土样(浅层砂和深层砂)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两种砂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力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都随着动应力比和围压的提高而增大,动应力比和围压的影响对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影响规律是一样的;残余体应变随着固结比的提高而减小,而残余剪应变随着固结比的提高而增大,残余体应变的固结比对于试验结果与拟合结果的影响较大,而残余剪应变固结比对于试验结果与拟合结果的影响较小;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Cvr与动应变幅值较好满足线性关系,离散性非常小,而Cdr/S21与动应变幅值关系的离散性则比较大。并给出了地基震陷分析所需的沈珠江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抗震设计和地基震陷变形分析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其它类似填海造地工程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残余体应变 残余应变 沈珠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料残余变形本构试验研究
9
作者 姜淼 黄斌 +1 位作者 吴益平 潘家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6-70,共5页
土石料的地震永久变形参数是土石坝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结合某水电站堆石坝工程,应用大型动三轴试验机对筑坝材料进行了动力残余变形特性研究。以沈珠江建议的方法为基础,通过整理不同工况、相同振次的试验数据,得到沈珠江模型参数。... 土石料的地震永久变形参数是土石坝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结合某水电站堆石坝工程,应用大型动三轴试验机对筑坝材料进行了动力残余变形特性研究。以沈珠江建议的方法为基础,通过整理不同工况、相同振次的试验数据,得到沈珠江模型参数。在沈珠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振次改进法,根据地震震级整理不同振次的模型参数,通过对比不同振次下粗粒料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证实了振次改进法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变形 粗粒料 残余体应变 残余应变 沈珠江模型法 振次改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二级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剑明 陈宁 +1 位作者 常亚屏 刘云龙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4期57-62,共6页
针对龙首二级(西流水)面板堆石坝工程,根据面板坝土石料的大型动三轴试验结果,确定了坝料的残余应变模式,特别是残余体应变模式。在所建立的面板坝三维非线性动力反应有限元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同时计入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面板堆... 针对龙首二级(西流水)面板堆石坝工程,根据面板坝土石料的大型动三轴试验结果,确定了坝料的残余应变模式,特别是残余体应变模式。在所建立的面板坝三维非线性动力反应有限元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同时计入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计算方法,对龙首二级面板坝工程进行了地震永久变形的计算,分析了坝体地震永久变形的量值和分布情况,为大坝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地震反应 残余体应变 地震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型煤吸附解吸变形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栗婧 汪振 +2 位作者 戚瑞康 李腾辉 李宝昌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83-88,共6页
采用自主研制的高压瓦斯煤岩吸附-解吸测试系统,进行了型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附-解吸变形全过程试验,对型煤吸附与解吸瓦斯产生变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形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先后经历快... 采用自主研制的高压瓦斯煤岩吸附-解吸测试系统,进行了型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附-解吸变形全过程试验,对型煤吸附与解吸瓦斯产生变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形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先后经历快速膨胀变形、缓慢膨胀至平衡变形、卸压瞬时膨胀变形、快速收缩变形、缓慢收缩至平衡变形5个阶段;型煤的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曲线均具有朗格缪尔方程和幂函数方程特征;型煤在吸附过程中的膨胀变形具有各向异性,在解吸过程的收缩变形具有各向同性,解吸平衡的残余体应变与温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膨胀 解吸收缩 残余体应变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坡地震永久变形分析
12
作者 王雪浪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9-154,共6页
结合大坝工程实例,根据堆石料的大型动三轴试验结果,确定了坝料的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模式,特别是非饱和料的残余体应变模式。在所建立的面板坝三维非线性动力反应有限元法基础上,结合孔隙水压力扩散和消散的计算,建立了一套同时计... 结合大坝工程实例,根据堆石料的大型动三轴试验结果,确定了坝料的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模式,特别是非饱和料的残余体应变模式。在所建立的面板坝三维非线性动力反应有限元法基础上,结合孔隙水压力扩散和消散的计算,建立了一套同时计入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案例进行了地震永久变形的计算,分析了坝体地震永久变形的量值和分布情况,为大坝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坡 地震反应 残余体应变 地震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mechanics behavior of fatigue cracks in Hadfield steel railway crossing 被引量:1
13
作者 FENG XiaoYong ZHANG FuCheng +1 位作者 ZHENG ChunLei L B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151-1154,共4页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cracks in Hadfield steel railway crossings(HSRC),the residual strain,microstructure,crystal orientation,and microhardness 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cracks in Hadfield steel railway crossings(HSRC),the residual strain,microstructure,crystal orientation,and microhardness surrounding fatigue crack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fatigue cracks in HSRC have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crystal orientation and boundaries of grains.The hardness and residual strain in the field around the fatigue crack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regions.The compressive strain around the fatigue crack is released after crack propagates,which reduces the hardness around the fatigue crack.Deformation twins and dislocation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work hardening of HS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field steel EBSD residual strain work hardening fatigue crack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