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非罪犯病变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杨红 刘成 +3 位作者 刘森 邵琪琪 夭元昊 付真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C对发生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22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4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入组患者在出院1、3、6和12个月接受预定随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探究RC与NCCLs中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探究RC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48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NCCLs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n=38)和未发生MACE组(n=450)。通过OCT识别NCCLs的斑块特征,共分析了749个NCCLs斑块,304个NCCLs斑块最小管腔面积(MLA)<3.5 mm^(2)。随访期间38例(7.8%)患者共发生了41例次NCCLs斑块引起的MACE事件,18例(3.7%)患者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15例(3.1%)发生了不确定因素的死亡。发生MACE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TCFA、MLA<3.5 mm^(2)比例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105例患者检查出TCFA,其中22例发生MACE(发生MACE的TCFA组),83例未发生MACE(未发生MACE的TCFA组)。发生MACE的TCFA组糖尿病比例与RC高于未发生MACE的TCFA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RC与最薄纤维帽厚度、MLA呈负相关(r_(s)=-0.665、-0.771,P<0.05),与最大脂质弧度、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_(s)=0.806、0.4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410,95%CI=1.165~9.988,P=0.025)、高RC水平(OR=5.879,95%CI=1.436~24.073,P=0.014)是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RC预测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95(95%CI=0.571~0.819,P=0.005),最佳截断值为0.606 mmol/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8、0.518。结论 RC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中NCCLs易损斑块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 残余胆固醇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下Q420/ZG300焊接接头表层残余应力场数值分析
2
作者 杨波 甘进 +4 位作者 刘华兵 张晋晗 贾青青 姜传海 全顺红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目的模拟超声冲击作用下Q420/ZG300厚板异种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场数值及分布规律,以评估其表层残余应力场改善情况。方法首先,建立厚板异种钢温度-位移顺序耦合模型,针对厚板焊接模拟难收敛和计算时间长等难题,对焊道进行简化合并和采... 目的模拟超声冲击作用下Q420/ZG300厚板异种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场数值及分布规律,以评估其表层残余应力场改善情况。方法首先,建立厚板异种钢温度-位移顺序耦合模型,针对厚板焊接模拟难收敛和计算时间长等难题,对焊道进行简化合并和采用瞬间热源模型,模拟得到焊接残余应力场。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焊接-超声冲击耦合模型,分析不同超声冲击工艺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结果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存在较高的残余拉应力,其峰值可达467MPa。经超声冲击处理后,过渡区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残余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最大压应力出现在表层或次表层,随着深度增加,压应力不断减小,直至出现拉应力。在振幅为15μm和冲击针直径为4mm时,最大残余压应力为333MPa,压应力影响深度可达0.96mm。当振幅和冲击针直径增大时,影响深度也随之增加。当冲击针间距增大时,影响深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增大效果不明显。试验测量结果与模拟值具有良好的对应趋势,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结论超声冲击能在厚板异种钢接头表层引入残余压应力,振幅和冲击针直径增大可提高压应力影响深度,而冲击针间距需适当控制以保证压应力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冲击 异种钢 厚板焊接接头 残余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箱筒体多节筒段与长筒段搅拌摩擦焊接残余应力差异性研究
3
作者 赵耀邦 陈波 +4 位作者 王建峰 历吴恺 李峻臣 林才渊 占小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火箭贮箱多节筒段、长筒段两种制造模式下的2219铝合金贮箱筒体进行建模,并通过试片级搅拌摩擦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了二者的残余应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节筒段、长筒段筒体均在焊缝处发生应力集... 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火箭贮箱多节筒段、长筒段两种制造模式下的2219铝合金贮箱筒体进行建模,并通过试片级搅拌摩擦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了二者的残余应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节筒段、长筒段筒体均在焊缝处发生应力集中,而多节筒段在最后一道焊缝的尾部应力集中现象尤为严重;多节筒段和长筒段筒体的纵焊缝和环焊缝交接处应力集中现象并不明显,多节筒段在完成第二道环焊缝后,应力得到轻微缓解,减小5.51%,长筒段减小3.83%,在无焊缝的筒体部位应力分布都较为均匀;多节筒段与长筒段筒体的纵、环焊缝残余应力分布是类似的,但是长筒段的应力集中区域较小,最大残余拉应力降低25.73%,最大残余压应力减小2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火箭贮箱筒段 有限元仿真 搅拌摩擦焊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壁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对7050铝合金紧固孔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
4
作者 刘长军 戴寅 +1 位作者 常帅 谈建平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不同切削速度(4,8,12,16,20,40,80 mm·min-1)钻铰、不同进给速度(0.02,0.04 mm·r-1)铣削和电火花加工,在7075-T72451铝合金疲劳试样中心制备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紧固孔,通过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孔表面粗糙度和残... 通过不同切削速度(4,8,12,16,20,40,80 mm·min-1)钻铰、不同进给速度(0.02,0.04 mm·r-1)铣削和电火花加工,在7075-T72451铝合金疲劳试样中心制备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紧固孔,通过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孔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对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建立了孔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工艺加工孔中,钻铰孔表面质量最好,可以通过增加切削速度在维持较小表面粗糙度的同时增大残余压应力。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共同影响疲劳寿命,表面粗糙度较小时,随着残余压应力增加,疲劳寿命延长;表面粗糙度增大后,应力集中效应对疲劳寿命影响的占比变大,残余应力的影响占比变小,疲劳寿命缩短;切削速度为16 mm·min-1时钻铰孔试样疲劳寿命最长;提出的综合考虑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影响的孔表面质量影响系数能在±2.5倍数据分散带内很好地关联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加工 疲劳寿命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角度对螺旋锥齿轮轮齿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何国旗 吴旭 +2 位作者 谢远昊 彭凌杰 罗水田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0,共9页
为了探究喷丸角度对材料为18Cr2Ni4WA的螺旋锥齿轮齿面与齿根表面及深度方向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构建了单齿齿面及齿根喷丸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面与齿根在3种喷丸角度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多弹丸随机... 为了探究喷丸角度对材料为18Cr2Ni4WA的螺旋锥齿轮齿面与齿根表面及深度方向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构建了单齿齿面及齿根喷丸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面与齿根在3种喷丸角度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多弹丸随机喷丸条件下,与平面靶材的最佳喷丸角度为90°不同,作用于齿面的最佳喷丸角度为60°,齿面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峰值为941.68 MPa;与齿面模型基于同一坐标系进行齿根喷丸角度设置,作用在齿根的最佳喷丸角度同样也为60°,齿根在此条件下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峰值达1018.74 MPa。同时在进行螺旋锥齿轮齿面喷丸强化相关仿真中,应同时考虑其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喷丸角度 喷丸强化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高钢级管道焊接残余应力测试研究
6
作者 古松 蒋广 +3 位作者 顾颖 陈祥斌 孔超 张豫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获得X80高钢级管道环焊缝焊接残余应力大小与分布模式。方法首先采用盲孔法对X80高钢级管道的环焊缝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X80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的相关文献试验数据以及国家标准《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GB/... 目的获得X80高钢级管道环焊缝焊接残余应力大小与分布模式。方法首先采用盲孔法对X80高钢级管道的环焊缝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X80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的相关文献试验数据以及国家标准《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GB/T 19624—2019所规定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根据测试数据提出了X80高钢级管道环焊缝焊接残余应力σ_(R)与距焊缝中心距离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了X80管道环焊缝沿环向与轴向的焊接残余应力计算公式。结果X80管道环焊缝沿环向区域存在较大的残余拉应力,焊接残余应力在焊趾区域达到峰值,表现为随着距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加,环向残余应力由拉应力小幅度增加达到峰值567 MPa后迅速转变为压应力,随后缓慢转变为拉应力并趋近于0。随着距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加,轴向残余应力由压应力迅速转变为拉应力,其中压应力峰值为92 MPa,发生在焊缝熔合线位置,拉应力峰值为188 MPa,出现在远离熔合线16 mm位置。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X80管道环焊缝沿环向与轴向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为含缺陷X80管道的安全评定及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道 焊接残余应力 盲孔法 环焊缝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法消除钢结构桥梁焊接残余应力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沈力 金晶 +2 位作者 程海潜 赵德宗 胡义新 《山西建筑》 2025年第5期142-146,共5页
焊接残余应力影响钢结构刚性、强度和稳定性,诱发出现使用寿命内的变形、裂纹、疲劳破坏,进而诱发结构失稳或倒塌等危害。超声冲击技术可使金属表面温度快速升高和冷却,改变金属组织,从而强化冲击部位,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作用。以漳州... 焊接残余应力影响钢结构刚性、强度和稳定性,诱发出现使用寿命内的变形、裂纹、疲劳破坏,进而诱发结构失稳或倒塌等危害。超声冲击技术可使金属表面温度快速升高和冷却,改变金属组织,从而强化冲击部位,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作用。以漳州芝山大桥为背景,从超声冲击试验、残余应力测试、效果分析多方面介绍了超声波冲击法来调整钢结构桥梁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冲击后的残余应力基本上全部实现30%以上下降幅度,且比较均匀,达到了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钢结构 焊接 超声波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H13模具钢激光熔覆残余应力影响分析
8
作者 赵昌龙 于子策 +3 位作者 杜伟龙 张自豪 白宇阳 张书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在H13模具钢多层激光熔覆过程中,通过预置表面织构以降低激光熔覆后模具钢熔覆层的残余应力,减少其裂纹的产生。首先,对待加工表面进行预处理,预置正方形表面织构,并利用Ansys软件APDL语言模拟激光熔覆过程,对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 在H13模具钢多层激光熔覆过程中,通过预置表面织构以降低激光熔覆后模具钢熔覆层的残余应力,减少其裂纹的产生。首先,对待加工表面进行预处理,预置正方形表面织构,并利用Ansys软件APDL语言模拟激光熔覆过程,对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耦合分析研究;其次,结合正交实验模拟结果研究预置织构对激光熔覆层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对正交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均值化分析可知,最优熔覆参数为激光功率P=400 W,扫描速率v=20 mm/s,激光光斑半径R=0.8 mm,影响熔覆层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激光功率>激光光斑半径>扫描速率。将最优参数下有、无织构的仿真及实际加工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中有织构激光熔覆后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降低了25.96%,实际熔覆后有织构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18.55%。因此通过在H13模具钢基体表面预置织构的方法,可以降低熔覆层残余应力,从而减少或消除裂纹的产生,在利用激光熔覆进行模具再制造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激光熔覆 表面织构 有限元分析 H13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对压痕硬度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薛河 贾宇磊 +1 位作者 路景智 王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为了探究残余应力对压痕硬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压痕硬度与残余应力的相关性,对不同拉伸和压缩应力状态下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压入试验。结果表明:在(-200~200)MPa范围内,与无残余应力相比,残余拉应力状态下压痕硬度降低... 为了探究残余应力对压痕硬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压痕硬度与残余应力的相关性,对不同拉伸和压缩应力状态下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压入试验。结果表明:在(-200~200)MPa范围内,与无残余应力相比,残余拉应力状态下压痕硬度降低了17%,残余压应力状态下压痕硬度升高了6%。相对于残余压应力,压痕硬度对残余拉应力更为敏感。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对(0~200)MPa状态下残余拉应力对压痕硬度的影响进行了物理试验,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压痕硬度 316L奥氏体不锈钢 有限元模拟 压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喷丸对18CrNiMo7-6齿轮钢残余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王振 孙浩 王国浩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目的】针对齿轮在喷丸强化后残余压应力分布不均匀、表面粗糙度大的问题,研究二次喷丸强化技术对18CrNiMo7-6渗碳齿轮钢表面完整性的改善效果。【方法】基于Abaqus软件建立随机丸粒分布的喷丸强化模型,主要分析了单次喷丸强化和二次... 【目的】针对齿轮在喷丸强化后残余压应力分布不均匀、表面粗糙度大的问题,研究二次喷丸强化技术对18CrNiMo7-6渗碳齿轮钢表面完整性的改善效果。【方法】基于Abaqus软件建立随机丸粒分布的喷丸强化模型,主要分析了单次喷丸强化和二次喷丸强化的喷丸速度、丸粒直径等参数对18CrNiMo7-6渗碳齿轮钢表层残余应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二次喷丸强化与单次喷丸强化相比材料表面塑性变形更均匀;二次喷丸强化可以显著增大材料表层的残余压应力,使残余压应力最大值深度位置向表面移动,但对残余压应力层深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方差分析,在喷丸覆盖率为100%时,采用喷丸强度较小的加工参数进行第二次喷丸强化,对表层残余压应力均匀性的改善效果更好,表面残余压应力均匀性最大可提升2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喷丸 18CrNiMo7-6钢 残余应力 表面形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
11
作者 张传伟 张刚强 +4 位作者 路正雄 李林岳 何正伟 龚凌霄 黄骏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38,共11页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DHKELM)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在混合核极限学习机(HKELM)基础上引入极限学习机自动编码器(ELM-AE)结构来构建DHKELM模型,以增强对复杂输入的特征提取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引入ICMIC混沌映射、Lévy飞行和贪婪策略对蜣螂算法(DBO)进行改进,形成具备更高寻优精度和更快收敛速度的IDBO算法;利用IDBO算法优化DHKELM模型的超参数,建立IDBO-DHKELM模型。结合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带压移架实测数据,通过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支架号、带压移架前支架支撑力、推移油缸进液压力和推移油缸行程变化速度作为影响残余支撑力的关键特征,并构建残余支撑力决策样本数据集,最终完成IDBO-DHKELM模型的训练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DBO-DHKELM模型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3,0.119,0.971,具有较高的决策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煤层 液压支架 带压移架 残余支撑力 改进蜣螂算法 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温损伤后UHPC残余抗压强度预测
12
作者 欧阳利军 容文照 +1 位作者 谢冰清 丁斌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以水胶比、m_(硅灰)∶m_(水泥)、m_(粉煤灰)∶m_(水泥)、m_(石英砂)∶m_(水泥)、m_(石英粉)∶m_(水泥)、钢纤维掺量、PP纤维掺量、常温标准养护、热水养护、干热养护和加热温度11个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建立了BP神经网络、麻雀搜索算法... 以水胶比、m_(硅灰)∶m_(水泥)、m_(粉煤灰)∶m_(水泥)、m_(石英砂)∶m_(水泥)、m_(石英粉)∶m_(水泥)、钢纤维掺量、PP纤维掺量、常温标准养护、热水养护、干热养护和加热温度11个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建立了BP神经网络、麻雀搜索算法优化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人工神经网络(GA-BP)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四种模型,并对高温损伤后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残余抗压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试验经验的计算模型预测结果相比,以上4个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基本控制在15%以内,其中,GA-BP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优,R^(2)达到0.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残余抗压强度 高温损伤 机器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残余胆固醇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13
作者 任占云 顾诗渊 +4 位作者 吴恺迪 张湘楠 韩宁莉 牟佳龄 沈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入院时的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35~80岁的IS患者20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出院后死亡终点数据。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分析患者入院时RC水平与死亡结局发生风险的剂量-...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入院时的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35~80岁的IS患者20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出院后死亡终点数据。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分析患者入院时RC水平与死亡结局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利用Cox回归计算风险比(HR)与95%CI,分析IS患者入院时RC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根据RCS模型,RC水平与IS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具有非线性关联(P<0.001)。以RC水平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水平RC组(RC<0.72 mmol/L)和高水平RC组(RC≥0.72 mmol/L)。与高水平RC组相比,低水平RC组年龄、男性比率显著升高,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及TG/HDL-C、TG/HDL-C、LDL-C/HDL-C、糖尿病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未调整协变量时,与低水平RC组相比,高水平RC组呈现出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HR=0.765,95%CI:0.619~0.946,P=0.013)和较低的IS死亡风险(HR=0.638,95%CI:0.435~0.936,P=0.022);调整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后,高水平组仍然呈现出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HR=0.760,95%CI:0.614~0.941,P=0.012)和较低的IS死亡风险(HR=0.653,95%CI:0.444~0.961,P=0.031)。男性(HR=0.753,95%CI:0.572~0.990,P=0.042)、年龄≥65岁(HR=0.755,95%CI:0.594~0.959,P=0.021)、非吸烟(HR=0.746,95%CI:0.590~0.943,P=0.014)、非饮酒(HR=0.735,95%CI:0.588~0.919,P=0.007)、合并高血压病(HR=0.738,95%CI:0.580~0.940,P=0.014)、不合并糖尿病(HR=0.724,95%CI:0.561~0.934,P=0.013)患者中,高水平RC(≥0.72 mmol/L)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HR=0.598,95%CI:0.391~0.916,P=0.018)、非吸烟(HR=0.628,95%CI:0.408~0.967,P=0.035)、非饮酒(HR=0.656,95%CI:0.439~0.979,P=0.039)、不合并高血压病(HR=0.321,95%CI:0.108~0.957,P=0.041)、不合并糖尿病(HR=0.607,95%CI:0.389~0.947,P=0.028)患者中,RC≥0.72 mmol/L与IS死亡风险降低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多因素后,在男性、年龄≥65岁、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RC≥0.72 mmol/L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均无显著关联关系(均P>0.05);在年龄≥65岁、非吸烟、非饮酒、不合并高血压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RC≥0.72 mmol/L与IS死亡风险增加均无显著关联关系(均P>0.05)。与高水平RC组相比,低水平RC组IS患者预后全因死亡、IS死亡、其他原因死亡的发生率更低,生存率更高。结论IS患者入院时RC<0.72 mmol/L会增加患者出院后远期的全因死亡和IS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水平 残余胆固醇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陈鸿旭 王登兰 +4 位作者 陈媛媛 沈娟娟 宋春 王帆 孔田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47-1353,共7页
背景目前关于残余胆固醇(RC)与孕妇抑郁及妊娠压力关系的研究有限。目的探索RC等因素与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为临床识别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4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规律产检的妊娠早... 背景目前关于残余胆固醇(RC)与孕妇抑郁及妊娠压力关系的研究有限。目的探索RC等因素与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为临床识别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4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规律产检的妊娠早期(孕6~13^(+6)周)孕妇为研究对象。采取纵向研究设计,收集孕妇的基线数据和血脂指标,随访至妊娠中期,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妊娠压力量表(PPS)对孕妇的抑郁和压力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确定对结局影响最大的因子,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再次构建模型,并使用SHAP工具对RF模型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随访403例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孕妇,获得有效问卷323份,失访率为19.9%。清洗错误基线数据后,最终纳入279例孕妇。结果显示,孕妇抑郁发生率为38.7%(108/279),妊娠压力发生率为20.8%(58/279)。有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孕妇,其RC水平高于无抑郁及无妊娠压力的孕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妊娠方式(OR=0.441,95%CI=0.251~0.775)、吃早餐频率(OR=5.086,95%CI=2.105~12.270)和RC(OR=2.759,95%CI=1.157~6.580)是妊娠中期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妊娠后是否午休(OR=0.513,95%CI=0.276~0.953)、RC(OR=3.747,95%CI=1.519~9.246)是妊娠中期孕妇妊娠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SHAP图显示,RC是影响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最重要因素。结论高水平的RC可能是妊娠中期孕妇发生抑郁和压力事件的危险因素。未来需通过大型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并阐明其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抑郁 妊娠压力 残余胆固醇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固有应变法的选区激光熔化成型316L钢块体残余应力预测
15
作者 张博 耿鲁阳 +2 位作者 彭亚伟 王小威 巩建鸣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选区激光熔化(SLM)制造过程中极高的温度梯度及快速熔化凝固现象会在部件中产生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而导致部件的变形、开裂,以及使用中的提前失效。因此,对SLM成型零件的残余应力预测至关重要。将修正固有应变(MIS)法用于SLM成型316... 选区激光熔化(SLM)制造过程中极高的温度梯度及快速熔化凝固现象会在部件中产生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而导致部件的变形、开裂,以及使用中的提前失效。因此,对SLM成型零件的残余应力预测至关重要。将修正固有应变(MIS)法用于SLM成型316L钢块体的残余应力预测。首先,采用热-力顺序耦合方法建立SLM成型的详细模型,从计算结果中提取固有应变并验证其准确性;随后,基于修正固有应变法建立10 mm×10 mm×10 mm的316L钢块体模型,模型由20个元层构成,每个元层中包含数个真实物理层;最后,通过逐层激活元层,并加载固有应变来模拟选区激光熔化成型过程,得到块体的应力-应变分布。以相同的工艺参数实际打印同尺寸的316L钢块体,使用X线衍射(XRD)法对块体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与XRD测量数据对比,修正固有应变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预测SLM成型316L钢块体的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钢 选区激光熔化(SLM) 固有应变 残余应力 元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薄硅晶圆精密磨削工艺的内部残余应力分析
16
作者 熊正权 窦筠雯 +4 位作者 陈颖 高能 黄银 朱旻昊 冯雪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目的硅基集成电路的超薄化(通常厚度≤50μm)是高性能集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关键,同时也满足了器件先进封装的需求。背面精密磨削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超薄硅基集成电路的重要技术路径。然而,随着厚度的降低,本征硬脆的硅基器件的机械强... 目的硅基集成电路的超薄化(通常厚度≤50μm)是高性能集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关键,同时也满足了器件先进封装的需求。背面精密磨削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超薄硅基集成电路的重要技术路径。然而,随着厚度的降低,本征硬脆的硅基器件的机械强度急剧下降,磨削的难度也极大增加。此外,当器件的厚度接近甚至低于有源层厚度(约为15μm)时,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内部残余应力将严重影响超薄器件的性能和良品率。因此,控制磨削过程的缺陷和内部残余应力是突破超薄柔性硅基集成电路制备技术的关键,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超薄硅晶圆精密磨削产生的内部残余应力,建立起工艺参数与内部残余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针对精密磨削工艺,基于磨轮与硅晶圆的几何运动学关系,将磨轮进给率对磨削过程的影响转变为对等效磨削深度的影响,建立了硅晶圆在单颗磨粒单次和多颗磨粒多次磨削下的有限元局部模型,探讨了工艺参数(磨轮转速、磨轮进给率、磨粒尺寸)、磨粒数量和磨削次数对磨削后的表面质量和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开展了12英寸硅晶圆的自旋转精密磨削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硅晶圆精密磨削后的内部残余应力主要集中于距离硅片表面约50nm处,并沿深度方向快速减小。降低磨轮进给率和减小磨粒尺寸可以有效降低内部残余应力,提高表面质量。使硅片磨削后的表面及内部区域近似处于等双轴压缩应力状态,当磨轮进给率为0.5、0.35和0.2μm/s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得残余应力分别为(-185±33)、(-216±25)和(283±41)MPa,多颗磨粒多次磨削有限元仿真获得的残余应力分别为(-127±32)、(-171±43)和(-221±55)MPa,二者吻合较好。结论将磨轮进给率转变为等效磨削深度后,建立的多颗磨粒多次精密磨削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硅晶圆自旋转精密磨削的内部残余应力,为硅基集成电路薄化工艺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晶圆 超薄 精密磨削 内部残余应力 有限元仿真 显微拉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与金属钎焊残余应力研究综述
17
作者 董文伟 牛济泰 高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8,29,共6页
钎焊作为陶瓷与金属结合的常用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但是由于两者性质的差异,钎焊接头中会产生残余应力,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因此如何控制残余应力就成为影响钎焊接头性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陶瓷与金属连接的钎... 钎焊作为陶瓷与金属结合的常用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但是由于两者性质的差异,钎焊接头中会产生残余应力,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因此如何控制残余应力就成为影响钎焊接头性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陶瓷与金属连接的钎焊方法,介绍了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与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缓解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的不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金属 钎焊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及其与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张睿琦 陈建勇 +5 位作者 蒋怀礼 张茹 张娜 赵艳丽 李华伟 吴沛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调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在耳石复位后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表现,分析复位后有无残余症状患者的VEMP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调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在耳石复位后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表现,分析复位后有无残余症状患者的VEMP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连续入组的单侧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98例。其中,男69例,女129例,平均年龄为(51.8±13.83)岁。在耳石复位成功后一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是否存在残余症状(头晕、眩晕、不稳感等),并对患者进行VEMP检查。结果198例患者中,水平半规管BPPV 56例,后半规管BPPV 142例,有93例患者(47%)报告存在复位后残余症状。残余症状组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引出异常率显著高于无残余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5)。残余症状组BPPV患侧耳的P1潜伏期较无症状组延长(t=0.87,P<0.05),残余症状组的双侧未引出率均高于无残余症状组,患侧耳(χ^(2)=22.08,P<0.001),健侧耳(χ^(2)=16.80,P<0.001)。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的引出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患侧耳(χ^(2)=1.30,P=0.254),健侧耳(χ^(2)=1.72,P=0.189)。BPPV患侧耳oVEMP阈值增高比例与健侧耳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559)。但患侧耳cVEMP阈值增高比例显著高于健侧耳(χ^(2)=9.63,P<0.05)。结论耳石复位后存在残留症状的BPPV患者,其VEMP表现与无症状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双侧耳oVEMP引出率均更低,oVEMP的异常率较cVEMP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残余症状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稀疏投影重建
19
作者 张国庆 常素萍 +3 位作者 茅昕 王国强 刘尚军 卢文龙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针对稀疏投影下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重建时存在的伪影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正则化迭代重建算法。基于光弹原理与断层扫描分析光纤轴向残余应力的二维分布重建,在稀疏投影测量中,现有的滤波反投影法实现Radon逆变换进行应力... 针对稀疏投影下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重建时存在的伪影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正则化迭代重建算法。基于光弹原理与断层扫描分析光纤轴向残余应力的二维分布重建,在稀疏投影测量中,现有的滤波反投影法实现Radon逆变换进行应力重建存在伪影噪声问题;分析保偏光纤轴向残余应力测量的离散投影模型,针对稀疏投影导致的不适定问题,引入广义正则项,分析了应力的正则化迭代重建;通过深度学习,从样本中学习广义正则项的具体形式,并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对5种保偏光纤的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稀疏投影测量中同时具备很好的伪影噪声抑制与细节特征保持能力,在投影数目为36个视角时均方根误差为0.1985 MPa、峰值信噪比为47.3445 dB、结构相似性指数达到0.9951,分别提升59.7%、18.4%、1.34%;单个样本的重建时间低于1 s,可以实现应力的快速、准确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偏光纤 残余应力 光弹法 稀疏投影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合衬套冷挤压对耳片孔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
20
作者 陶梅生 黄海鸿 +3 位作者 刘儒军 殷超超 任勇 刘志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文章利用压合衬套冷挤压工艺对7050铝合金耳片孔进行挤压强化,并采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残余应力进行检测,研究冷挤压强化对耳片孔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合衬套冷挤压工艺使耳片孔产生了明显的残余压应力,并沿孔壁径向形... 文章利用压合衬套冷挤压工艺对7050铝合金耳片孔进行挤压强化,并采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残余应力进行检测,研究冷挤压强化对耳片孔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合衬套冷挤压工艺使耳片孔产生了明显的残余压应力,并沿孔壁径向形成了一定深度的残余压应力层;相同相对挤压量下,挤出端残余压应力明显高于挤入端,且残余压应力值随着相对挤压量增大而变大;在相对挤压量为2.5%时,挤出端残余压应力最大值为-384.2 MPa,并形成了约14 mm残余压应力层。通过显微硬度计对强化后的试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强化后的试样沿孔壁径向形成了约4.5 mm的组织硬化层,最大显微硬度提升达到了18.1%。冷挤压强化后孔壁沿径向形成了残余压应力层和组织硬化层,提高了耳片孔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挤压 压合衬套 相对挤压量 残余应力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