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役老兵 植绿“死亡之海”
1
《国土绿化》 2024年第11期30-31,共2页
作为新一代的治沙人,退役的老兵们创立公司,种植梭梭、大芸、胡杨和红柳等植物,探索在沙漠中种植经济作物的可能性。他们筑起了长达7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地遏制了沙漠的蔓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为当地居民的就业作出了显著贡献。
关键词 绿色屏障 死亡之海 当地居民 沙漠 经济作物 老兵 退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之海”下缘何藏有祖国油库
2
作者 李景瑞 张庆玉 +2 位作者 曹建文 卢海平 淡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0期306-307,共2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一大盆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因自然环境极度恶劣被称为"死亡之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下却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预测盆地内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超过2.8×109 t,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近7×108 t...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一大盆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因自然环境极度恶劣被称为"死亡之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下却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预测盆地内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超过2.8×109 t,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近7×108 t,探明天然气储量近1 500×108 m3,被称为国家油库。这些油气的生成是由于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塔里木盆地曾是汪洋一片,孕育有体量巨大的动植物,动植物死亡后沉积在海洋深处,奥陶纪时期盆地内沉积有碳酸盐岩。后期构造隆起运动,洋底变为陆地遭遇风化作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生岩溶作用,生成岩溶缝洞系统,动植物遗体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油气就储集在这些岩溶缝洞内。在奥陶系地层之上沉积有具有封盖作用的砂泥岩,把这些调皮的"油娃娃"裹的严严实实,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在"死亡之海"大漠之下发现储量丰厚的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死亡之海 油气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之海勃勃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之行小记
3
作者 朱允文 《新闻爱好者》 1996年第8期30-33,共4页
1995年11月22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我和石油管道报记者采访的《我国建设首条沙漠油气大动脉》的消息和《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的画刊,友人见面就说:“死亡之海我们中年人都不敢去,你年过六旬竟去了,身体没事吧?”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死亡之海 胡杨林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 轮南油田 沙漠王子 油气管道工程 塔里木沙漠公路 生活基地 沙漠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之海”的绿色天路——塔里木沙漠公路绿化纪实 被引量:1
4
作者 廉民 王朝晖 《国土绿化》 2018年第2期36-37,共2页
塔里木沙漠公路于1995年建成,北连314国道,南接315国道,途经轮南油田、塔中油田,南北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长565公里,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创造了世界沙漠公路建设史上的多项纪录。20多年来,沙漠公路在不断缔造奇迹,铸... 塔里木沙漠公路于1995年建成,北连314国道,南接315国道,途经轮南油田、塔中油田,南北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长565公里,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创造了世界沙漠公路建设史上的多项纪录。20多年来,沙漠公路在不断缔造奇迹,铸就辉煌。一条长436公里、宽70多米的绿化带建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两侧,对保护沙漠公路、改善生态环境、拉动南疆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沙漠公路 死亡之海 生态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穿“死亡之海”(续)
5
作者 邱磊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47,共3页
横穿“死亡之海”(续)邱磊“疯教授”赵子允刚进沙漠时,我把赵工敬为师长,不敢有一点不恭。有一天中午休息时,我渴得受不了,而我的壶空得一滴水也没有了,便高喊一声:“谁给我点儿水,我就叫谁大爷!”赵工立即接道:“你等着,... 横穿“死亡之海”(续)邱磊“疯教授”赵子允刚进沙漠时,我把赵工敬为师长,不敢有一点不恭。有一天中午休息时,我渴得受不了,而我的壶空得一滴水也没有了,便高喊一声:“谁给我点儿水,我就叫谁大爷!”赵工立即接道:“你等着,!”说完,带着几分神秘走进卧着的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之海 艾丽丝 骆驼 查尔斯 五阶段 沙漠 湾战争 心理状态 知识分子 前进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穿“死亡之海”
6
作者 邱磊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17,共3页
横穿“死亡之海”邱磊1993年9月23日,就在中国为申办2000年奥运会,正与其他申办国进行最后角逐的时候,中英两国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小县──麦盖提组成了联合探险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徒步自西向东、横穿... 横穿“死亡之海”邱磊1993年9月23日,就在中国为申办2000年奥运会,正与其他申办国进行最后角逐的时候,中英两国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小县──麦盖提组成了联合探险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徒步自西向东、横穿这片号称“死亡之海”的大沙漠的壮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 蜂窝状沙丘 壮丽景色 骆驼 露营地 麦盖提 胡杨 罐头食品厂 登山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之海”好神奇
7
作者 刘湘晨 王玉新 《新疆新闻界》 1993年第2期37-38,共2页
记得在沙漠途中,一位同伴说过:“现在赚几万、几十万的人不少了,能进塔克拉玛干的人却不多,我们算得上极少数拥有这种幸运的人。”这话不错。我们是少数幸运者之一。怀有这个愿望,对我们而言,至少也有十几年了。1992年年底,我们作为特... 记得在沙漠途中,一位同伴说过:“现在赚几万、几十万的人不少了,能进塔克拉玛干的人却不多,我们算得上极少数拥有这种幸运的人。”这话不错。我们是少数幸运者之一。怀有这个愿望,对我们而言,至少也有十几年了。1992年年底,我们作为特约记者,有幸参加中日青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联合探险团做随团采访,行涉5800公里,历时55天,其中步行600余公里,算是实现了我们的夙愿。当一回驼工进入沙漠,无法想象人不借助骆驼的帮助。这种牲灵擅走沙漠,最长能熬过9天不吃不喝,大骆驼的负重力有四五百公斤,“沙漠之舟”的美誉恰如其分。在若羌县瓦石峡,我第一次见到将组成我们沙漠驼队的39峰骆驼。说起来算我们“不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之海 次见 瓦石峡 五百 天地之间 太远 爬起来 七八 车尔臣 若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涉“死亡之海”
8
作者 宋政厚 《新疆新闻界》 1991年第6期45-46,共2页
公元1991年金秋,我有幸再涉“死亡之海”,成为六次进入中国塔里木大沙漠的新闻记者。六进沙漠的时间跨度为31年。这六进六出于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大漠依旧,风沙如故,而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之一,首闯大漠,我才20出头,如今已是年逾半百;... 公元1991年金秋,我有幸再涉“死亡之海”,成为六次进入中国塔里木大沙漠的新闻记者。六进沙漠的时间跨度为31年。这六进六出于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大漠依旧,风沙如故,而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之一,首闯大漠,我才20出头,如今已是年逾半百;之二,起初是以骆驼为舟,苦渡沙海,后来却是坐汽车乘飞机进到沙漠腹地;之三,先前在沙漠的感知,无非是些荒凉可怖的沙漠景物,今天目击到的却是一幅生机勃勃的“人战沙漠图”:千车在沙漠竞驰,飞机在沙漠起降,钻塔在沙漠屹立,油路在沙漠伸延,沙漠地震勘探设备在隆隆炮声中,为勘探者源源不断提供沙漠下深层的信息。这些今非昔比的变化,常使我遐想联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之海 沙漠图 来去匆匆 放鞭炮 告诉我 就这样 第三天 石油界 七八 彭加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死亡之海”
9
作者 钱毓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26,共3页
(一)10月10日终于被允许进入第二阶段的穿越,实现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早晨6时30分起身,收拾帐篷和行李,捆绑骆驼,匆匆吃完早饭,与外围组的伙伴们一一告别,从容上路。第二阶段英方撤下两名队员后,只剩队长查尔斯、医生爱丽斯、伞兵上尉罗... (一)10月10日终于被允许进入第二阶段的穿越,实现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早晨6时30分起身,收拾帐篷和行李,捆绑骆驼,匆匆吃完早饭,与外围组的伙伴们一一告别,从容上路。第二阶段英方撤下两名队员后,只剩队长查尔斯、医生爱丽斯、伞兵上尉罗伯特,后增加了马克。中方有队员郭锦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之海 地质专家 伙伴们 入第 摄影记者 忍俊不住 胡杨林 探险活动 男权主义 新疆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进“死亡之海”(上)
10
作者 宋政厚 《新疆新闻界》 1997年第6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之舟 骆驼 新疆南部 世外桃园 维吾尔族老人 于田县 新闻记者 多记多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进“死亡之海”
11
作者 宋政厚 《新闻爱好者》 1997年第7期12-17,共6页
沙漠中有“原始人”部落;有仿佛仙境的绿洲,绿洲有水草禽兽;塔里木盆地曾四度为海,曾与古地中海相连;如今的沙漠公寓、沙漠公路、沙漠机场,正将现代与古远“接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死亡之海 沙漠公路 地震勘探 沙漠地下水 塔里木盆地北部 大沙漠 油气资源 胡杨林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进“死亡之海”(下)
12
作者 宋政厚 《新疆新闻界》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沙漠地下水 死亡之海 沙漠公路 地震勘探 石油城 塔里木河 乘直升机 油气资源 塔里木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访“死亡之海”
13
作者 宋政厚 《新闻爱好者》 1998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刊1997年第7期发表了新华社记者宋政厚写的《六进“死亡之海”》。又一年过去了,令人遐想的大漠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请看——
关键词 死亡之海 塔里木沙漠公路 沙漠环境 塔克拉玛干沙漠 联合站 塔中油田 油气处理 石油城 沙漠腹地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闯入“死亡之海”的女地质学家
14
作者 殷世勇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4-45,共2页
她叫曹琼英,是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系教授,当年,她作为唯一的女性加入了塔克拉玛干勇敢的沙漠探险者队伍。由此,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这么一行文字:曹琼英,第一个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女科学家。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死亡之海 克里雅河 地质学家 沙漠研究 第四纪 宿营地 古遗址 地质史 塔克拉马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死亡之海
15
作者 朱玉来 蔡安乐 《地理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死亡之海 罗布泊 塔里木河流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战“死亡之海”
16
作者 北新路桥(文/图) 《国企管理》 2022年第6期61-61,共1页
30余辆推土机在沙漠纵横往返,连续不断地将巨大的流动沙丘推开形成路基,放眼望去,黄沙漫天,壮阔非常……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八团-塔中沙漠公路近日全面施工时的壮观景象。
关键词 沙漠公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流动沙丘 死亡之海 推土机 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死亡之海
17
作者 李长远 《党的生活(贵州)》 1999年第1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黄成德 摩托车 罗布泊 死亡之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之海60天》摘抄
18
作者 强荧 《中国美术》 1996年第1期46-47,共2页
《死亡之海60天》摘抄强荧10月31日发现新石器遗址天天走路、天天劳累、天天单调。今天,探险队有一个新发现振奋人心:我们发现了丝绸之路南道的人类新石器遗址。在安迪儿以东30公里处,我们发现了很大的古湖床。在有人类历史... 《死亡之海60天》摘抄强荧10月31日发现新石器遗址天天走路、天天劳累、天天单调。今天,探险队有一个新发现振奋人心:我们发现了丝绸之路南道的人类新石器遗址。在安迪儿以东30公里处,我们发现了很大的古湖床。在有人类历史记载以前,这儿是一个大湖,湖边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之海 安迪 子允 彭加木 寒风刺骨 激动万分 最后一天 徒步穿越 南道 挖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服死亡之海的中国女性
19
作者 苏亚 《绿色大世界》 1995年第3期4-5,共2页
这是一片死亡之海。她则是参加’93中英穿越"死亡之海"探险中的唯一女性,与其他男子探险队员一样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英国人誉为"东方鲁滨逊",并载入世界探险人物史册。
关键词 死亡之海 女记者 鲁滨逊 伙伴们 第三天 闪闪烁烁 这一天 鼓下 右手指 漫漫征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提古丽·亚森:“死亡之海”中绽放的“黑玫瑰”
20
作者 符超(文/摄) 《绿色中国》 2023年第21期44-47,1,共5页
“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新疆且末县河东防风治沙生态基地,一株株红柳、胡杨、沙拐枣傲立于大漠之上,犹如一条绿色长廊阻挡了沙漠的脚步,正像终年风尘仆仆的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虽然忍受着风沙和干旱,但依然高扬绿色生命... “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新疆且末县河东防风治沙生态基地,一株株红柳、胡杨、沙拐枣傲立于大漠之上,犹如一条绿色长廊阻挡了沙漠的脚步,正像终年风尘仆仆的治沙人帕提古丽·亚森,虽然忍受着风沙和干旱,但依然高扬绿色生命的旗帜。新疆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命 黑玫瑰 死亡之海 帕提 亚森 绿色长廊 沙拐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