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装工作队初次出动到敌占区工作指示
1
作者 刘伯承 《湘潮》 2024年第8期30-30,共1页
一、武装工作队初次出动,应着重于简单的政治宣传,或兼侦察,任务不可过重,距离不可过远(至多只一昼两夜,至次晚要回游击区),必要时并密令就近游击队接应。务求初次出动的胜利,以提高信心。二、出动前,应使全队将敌情研究清楚,并由军分... 一、武装工作队初次出动,应着重于简单的政治宣传,或兼侦察,任务不可过重,距离不可过远(至多只一昼两夜,至次晚要回游击区),必要时并密令就近游击队接应。务求初次出动的胜利,以提高信心。二、出动前,应使全队将敌情研究清楚,并由军分区首长亲身教育以切实的急需的政治工作与战术,并定出计划而演习之。三、该队的指挥、政治干部都要挑选政治坚强、大胆机敏而有威信者。这点关系武工队成效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宣传 武装工作队 游击区 游击队 初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进我进”战略战术的运用特点——重读《武装工作队初次出动到敌占区工作指示》
2
作者 王健 《湘潮》 2024年第8期31-33,共3页
“敌进我进”是刘伯承一贯的战略战术思想,较早见于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深入国民党军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实践。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敌进我进”战略战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刘伯承将“敌进我进”概括为,我军敢于脱离自己的后方,进入到敌人... “敌进我进”是刘伯承一贯的战略战术思想,较早见于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深入国民党军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实践。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敌进我进”战略战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刘伯承将“敌进我进”概括为,我军敢于脱离自己的后方,进入到敌人的后方,与广大民众结合作斗争的行动。在日占区,“敌进我进”的主要方式是组建和派遣武装工作队(以下简称“武工队”),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同隐蔽斗争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搜集情报,锄奸反特,破坏日伪统治秩序,争取并瓦解伪军和伪组织,建立两面政权,把日伪统治心脏地区变成打击敌人的前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日伪统治 战略战术 武装工作队 游击战争 敌进我进 隐蔽斗争 前沿阵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秋针对刘文彩的武装减租斗争
3
作者 焦敬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0-82,共13页
刘文彩,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人,是旧中国四川省权势最大、剥削人民最严重的大地主;更是集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四位一体的典型地主。长期利用手中的权势剥削压迫广大农民,使农民生活极端穷苦。1949年秋中共领导的川西南人民武装工作队... 刘文彩,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人,是旧中国四川省权势最大、剥削人民最严重的大地主;更是集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四位一体的典型地主。长期利用手中的权势剥削压迫广大农民,使农民生活极端穷苦。1949年秋中共领导的川西南人民武装工作队利用国民政府颁布的"二五减租"法令,发动广大农民与刘文彩进行减租斗争之事,凸显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在惩治农村封建恶势力的卓越贡献,为当今中国构建打黑除恶工作的长效机制提供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 农民 人民武装工作队 二五减租法 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安四烈被害记
4
作者 李景新 《齐齐哈尔社联通讯》 1987年第3期78-79,77,共3页
依安县城北30里地张大窝堡地,耸立着一座20多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面铭刻着在解放战争年代剿匪牺牲的傅永明、魏玉莹、何庆信、王志刚四位烈士的名字。这座用烈士鲜血浇灌的丰碑,历经40年的风雨变迁,已深深的刻在人民心中,当地人民为了... 依安县城北30里地张大窝堡地,耸立着一座20多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面铭刻着在解放战争年代剿匪牺牲的傅永明、魏玉莹、何庆信、王志刚四位烈士的名字。这座用烈士鲜血浇灌的丰碑,历经40年的风雨变迁,已深深的刻在人民心中,当地人民为了缅怀烈士,把原村名改称为四烈村。当外来人步入村境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块雄伟高耸的四烈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安 碑面 烈士纪念碑 村境 傅永 城北 王志刚 东北民主联军 就这样 武装工作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闽西土改剿匪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苍生 《福建党史月刊》 2009年第9X期291-294,共4页
1951年元旦刚过,军大2700多名干部、学员,从福州整装出发,分赴全省各地去参加土改。我们三大队在大队长阎清泰、政委邵华、政治处主任顾忠的率领下。
关键词 邵华 政治处主任 贫苦农民 清泰 依依难舍 土地改革运动 武装工作队 扩大红军 伍洪祥 革命热情
原文传递
“敌后武工队”的由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森 《福建党史月刊》 1991年第10期46-46,共1页
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因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敌后,又称“敌后武工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的一种新的对敌斗争的组织形式,1942年首创于晋察冀根据地。1942年9月11日,中共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在平山县寨北村召开边区... 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因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敌后,又称“敌后武工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的一种新的对敌斗争的组织形式,1942年首创于晋察冀根据地。1942年9月11日,中共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在平山县寨北村召开边区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正式确定了“以武装斗争为核心,配合各种斗争,向敌后展开全面攻势,变游击区为根据地,敌占区为游击区,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后武工队 敌进我进 抗日战争时期 对敌斗争 晋察冀军区 武装工作队 主力部队 日本侵略军 活动区域
原文传递
70年执着寻党路——记泗洪抗战老兵张道干
7
作者 魏冉 《铁军》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2015年年底,记者收到了泗洪电视台柏华基主任发来的《93岁抗战老兵重回党的怀抱》的新闻通讯,了解到在泗洪县界集镇杜墩村,有一位叫张道干的老人寻找党的身份70年的感人故事。新年元旦刚过,在泗洪新四军研究会许保琴、朱维军会长和胡正... 2015年年底,记者收到了泗洪电视台柏华基主任发来的《93岁抗战老兵重回党的怀抱》的新闻通讯,了解到在泗洪县界集镇杜墩村,有一位叫张道干的老人寻找党的身份70年的感人故事。新年元旦刚过,在泗洪新四军研究会许保琴、朱维军会长和胡正飞同志的热情带领下,记者在张道干侄子张绍宝家采访了老人,柏华基主任还专程来为老人录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洪 界集镇 柏华 张绍 新闻通讯 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军队 朱维 武装工作队 河集
原文传递
刀光剑影在连城
8
作者 邵希余 《福建党史月刊》 2009年第9X期305-307,共3页
1950年6月的一天,我们革大毕业的一行20位同学满怀对革命工作的无限激情,乘坐一辆闷罐汽车,从龙岩驶往连城。在狭窄的车厢里,各自坐在简单的行装上,随着颤动的车厢,我们高唱在校学会的革命歌曲,
关键词 革命工作 伍洪祥 武装工作队 革命歌曲 懋宣 敌强我弱 带枪 土地改革运动 刀会 群众大会
原文传递
集体的创作 写在《平原游击队》上映之前
9
作者 苏里 武兆堤 《电影. 典藏》 2023年第1期84-86,共3页
《平原游击队》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军民和日寇进行斗争的影片。今年初,我们接受了《平原游击队》的拍摄任务。由于一九四二年我们曾在华北敌后,跟随着武装工作队进入日寇占领区活动过一个时期,结识过一些英雄,并且亲眼看见过... 《平原游击队》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军民和日寇进行斗争的影片。今年初,我们接受了《平原游击队》的拍摄任务。由于一九四二年我们曾在华北敌后,跟随着武装工作队进入日寇占领区活动过一个时期,结识过一些英雄,并且亲眼看见过他们所创造的神话般的奇迹,所以当我们接受这种题材的剧本时,内心充满着喜悦。但是,在另一方面,应该承认,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而且缺乏对那些经常身入险境,出入敌人据点的英雄们作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 武装工作队 接受 生活
原文传递
政和剿匪纪事
10
作者 王洪庆 《福建党史月刊》 2009年第9X期315-317,共3页
1949年下半年,闽北各县土匪活动猖獗,到处残害百姓,攻打我新生人民政权,百姓纷纷请求解放军前往消灭土匪。上级命令八十四师抽调300名干部,组成武装工作队,分赴各县组建地方武装消灭土匪。
关键词 武装工作队 人民政权 八十四 上级命令 黄立贵 政权建设 情报工作 对我说 石屯 叶滋
原文传递
虎胆女英雄周群
11
作者 林保 陈丹丹 《源流》 2013年第11期54-55,共2页
在革命战争年代,茂名的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在无数的革命者中,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同志,周群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她曾经单枪匹马拿着左轮手枪突破土匪的包围,英勇事迹在茂名被传... 在革命战争年代,茂名的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在无数的革命者中,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同志,周群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她曾经单枪匹马拿着左轮手枪突破土匪的包围,英勇事迹在茂名被传为佳话。战场上勇猛杀敌1930年6月1日,周群在高州出生。1947年8月,她加入由茂北周文莲、黎武领导的武装工作队,发动群众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开辟新的革命区域。1948年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英雄 巾帼不让须眉 茂名县 武装工作队 战场上 英雄儿女 黎武 妇女工作 粤桂边纵队 信宜
原文传递
忆闽北剿匪
12
作者 陈玉文 《福建党史月刊》 2009年第9X期311-314,共4页
本文献给在闽北剿匪作战中光荣牺牲的战友们。1950年8月初,福建军大第一期24中队预科班结业后,一部分学员(约10多人)
关键词 二军 建瓯县 预科班 武装工作队 干部战士 蒋介石集团 枪支弹药 国民党军 带枪 解放军战士
原文传递
《平原游击队》导演阐述
13
《电影. 典藏》 2023年第1期64-83,共20页
第一部分:总的倾向(一)主题思想的认识——一九四二一一四三年是抗日战争斗争最尖锐而残酷的年份,日寇为了挽救他已面临的死亡,在蒋介石投降政策丛惠下,集中了侵华的绝大部分兵力,向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 第一部分:总的倾向(一)主题思想的认识——一九四二一一四三年是抗日战争斗争最尖锐而残酷的年份,日寇为了挽救他已面临的死亡,在蒋介石投降政策丛惠下,集中了侵华的绝大部分兵力,向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毁灭扫荡”和步步为营的“蚕食政策”,企图彻底消灭抗日根据地。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组织与派遣了成百成千的游击队(或武装工作队)深入敌人占领区域,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平原游击队 导演阐述 斗争形式 武装工作队 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 主题思想
原文传递
闽西北剿匪纪实
14
作者 卓凤鸣 《福建党史月刊》 2009年第9X期280-286,共7页
当福建沿海即将解放时,国民党反动派潜留了大批土匪、特务,妄图建立所谓"大陆游击队"与台、澎、金、马岛屿之反动军队、特务窜犯相结合,与我进行长期斗争。
关键词 国民党反动派 人民政权 福建沿海 驻剿 武装工作队 师直 王义勋 二营 闽西北 军事顾问
原文传递
厦门大学中文学科名师
15
《厦大中文学报》 2023年第1期4-4,共1页
庄钟庆(1933—2023)生于福建惠安,1949年6月参加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历任闽粤赣边纵八支四团惠安大队东青武装工作队队员、小学教员。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唐山劳动日报》编辑。1961年6月起在厦门大学中... 庄钟庆(1933—2023)生于福建惠安,1949年6月参加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历任闽粤赣边纵八支四团惠安大队东青武装工作队队员、小学教员。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唐山劳动日报》编辑。1961年6月起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及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丁玲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社科联理事、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劳动日报 武装工作队 中文学科 厦门大学 研究会理事 学会副会长 小学教员 东南亚华文文学
原文传递
解放战争时期福清游击队活动简评
16
作者 林金春 《福建党史月刊》 1990年第9期31-31,共1页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闽中地区反动派采取“特务和武装配合”的恶毒手段,对福清游击区加紧“围剿”和封锁。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黄国璋于1947年初在尚千夏淑琼交通站召开闽中特委会议,传达贯彻省党代...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闽中地区反动派采取“特务和武装配合”的恶毒手段,对福清游击区加紧“围剿”和封锁。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黄国璋于1947年初在尚千夏淑琼交通站召开闽中特委会议,传达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决定举行福、长、平三县武装暴动,发展武装队伍,开展爱国游击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武装暴动 黄国璋 游击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 闽中 革命群众 国民党统治区 解放事业 武装工作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