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胶负载硫酸铁催化合成正辛醛1,2-丙二醇缩醛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招会 廖维林 +1 位作者 熊斌 王甡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研究了在硅胶负载硫酸铁(Fe2(SO4)3/SiO2)催化下,以正辛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正辛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醛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其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正辛醛0.1 mol,n(正辛醛... 研究了在硅胶负载硫酸铁(Fe2(SO4)3/SiO2)催化下,以正辛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正辛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醛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其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正辛醛0.1 mol,n(正辛醛)∶n(1,2-丙二醇)=1.0∶1.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带水剂环己烷12 mL,回流反应3.0 h,正辛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最高可达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正辛醛1 2-丙二醇缩醛 催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料物质正辛醛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春生 岳可芬 +1 位作者 王飞利 鲁战明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香料物质 正辛醛 合成 GRIGNARD试剂 1 3—二甲基苯并咪唑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的正辛醛二甲缩醛的合成研究
3
作者 王天义 范一义 +1 位作者 王晓庆 冯乙巳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4年第4期62-65,共4页
研究了以正辛醛和甲醇为起始原料,直接合成正辛醛二甲缩醛技术。考察了催化剂、带水剂,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优化的工艺条件:n(正辛醛)∶n(甲醇)=1∶2.4,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为负载型... 研究了以正辛醛和甲醇为起始原料,直接合成正辛醛二甲缩醛技术。考察了催化剂、带水剂,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优化的工艺条件:n(正辛醛)∶n(甲醇)=1∶2.4,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为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H3O40PW12/TiO2,带水剂为环己烷。在优化条件下正辛醛二甲缩醛的平均收率为82.8%,产品纯度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辛醛 甲醇 正辛醛二甲缩醛 亲核加成 固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氧化正辛醇制备正辛醛
4
作者 陈有双 黄文榜 李家元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2-62,共1页
相转移催化氧化正辛醇制备正辛醛陈有双,黄文榜,李家元(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兽药厂,桂林541004)正辛酸是具有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主要厅作食品、肥皂、洗净剂等的香料,合成正辛酸及其他... 相转移催化氧化正辛醇制备正辛醛陈有双,黄文榜,李家元(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兽药厂,桂林541004)正辛酸是具有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主要厅作食品、肥皂、洗净剂等的香料,合成正辛酸及其他有机物的原料,替代a一戊基肉桂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辛醛 辛醇 相转移催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辛醇催化脱氢制备正辛醛
5
作者 路嫔 沙钝 +1 位作者 孙希贤 徐国林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1993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以正辛醇为原料,采用常温、常压下催化脱氢的方法制备正辛醛的工艺过程。收率高,选择性好。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过程的影响,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正辛醛 制备 辛醇 催化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氧化正辛醇制备正辛醛
6
作者 陈有双 黄文榜 李家元 《广西化工》 1993年第1期44-46,共3页
应用TBAB作相转移催化剂,使正辛醇氧化制备正辛醛,正辛醛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香料,还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关键词 正辛醛 辛醇 相转移催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糠醛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环氧灌浆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南 张亚峰 +2 位作者 邝健政 陈玉放 王永珍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4,99,共6页
通过糠醛与含有α-H的正辛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毒性小甚至基本无毒的改性3-呋喃基-2-己基-丙烯醛,作为稀释剂代替具有毒性、挥发性较大的糠醛,应用于环保型高渗透型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中,并对其固结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初步... 通过糠醛与含有α-H的正辛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毒性小甚至基本无毒的改性3-呋喃基-2-己基-丙烯醛,作为稀释剂代替具有毒性、挥发性较大的糠醛,应用于环保型高渗透型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中,并对其固结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索。分别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比例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g/mL催化剂(以糠醛体积折算)、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 h、n(糠醛)∶n(正辛醛)=1∶1.2条件下,产率可达到82.2%。并采用UV、IR、1H NMR、MS等分析手段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呋喃基-2-己基-丙烯醛 糠醛 正辛醛 环氧灌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C7烯氢甲酰化产物醛的分离工艺模拟与优化
8
作者 李云平 李竞周 +3 位作者 王鹏成 轩丽伟 刘素丽 王春生 《化工科技》 CAS 2020年第4期57-61,共5页
依据煤基合成油C5~C7烯烃组分氢甲酰化产物的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正构C6~C8醛的2种分离工艺,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以NRTL热力学方程作为物性方法,对2种分离工艺进行模拟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模拟结果表明2种分离工艺都能满足分... 依据煤基合成油C5~C7烯烃组分氢甲酰化产物的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正构C6~C8醛的2种分离工艺,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以NRTL热力学方程作为物性方法,对2种分离工艺进行模拟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模拟结果表明2种分离工艺都能满足分离要求,关键组分分离工艺比顺序分离方案约节能12%。优化后的工艺可为C5~C7烯烃氢甲酰化产物分离的工业化提供数据支持,并为煤制油高碳烯烃的精细化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醛 庚醛 正辛醛 分离 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谷糠、麦麸、蜜糠、蜜麸4种辅料的风味成分
9
作者 郑郁清 彭嘉玉 +5 位作者 郭静英 商杰 郑鹏 白婷婷 平欲晖 张金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361-4372,共12页
目的探究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特征风味成分及差异性风味成分。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对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样品进行检测,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 目的探究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特征风味成分及差异性风味成分。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对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样品进行检测,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其关键香气成分,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关键风味成分(ROAV>1),对4种不同辅料挥发性成分中的差异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谷糠、麦麸、蜜糠和蜜麸中分别鉴定出19种、12种、24种、26种挥发性成分。ROAV法确定了谷糠、麦麸、蜜糠、蜜麸风味贡献最大的成分分别为癸醛(柑橘香、青草味)、2-正戊基呋喃(青草味、熟谷味)、癸醛、5-甲基呋喃醛(甜香、焦糖气味)。差异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庚醛、正辛醛、癸醛、壬醛、γ-松油烯可作为区分糠类辅料和麸类辅料的风味成分。谷糠、麦麸经蜜制为蜜糠、蜜麸后其原有的清香、果香、花香减弱,增加了引发食欲的焦糖香、烘烤香。结论“蜜香气”“焦香味”可能与美拉德反应及糖降解反应生成的5-甲基呋喃醛、γ-丁内酯等醛类产物有关,“焦麸气”的香气来源与美拉德反应生成的2,5-二甲基吡嗪等吡嗪类成分密切相关。研究客观地评价4种不同辅料的风味成分,为糠类、麸类辅料炮制饮片提供科学内涵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糠 蜜糠 麦麸 蜜麸 HS-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 挥发性成分 癸醛 2-戊基呋喃 5-甲基呋喃醛 庚醛 正辛醛 壬醛 γ-松油烯 Γ-丁内酯 2 5-二甲基吡嗪
原文传递
硅胶负载硫酸铁催化合成2-庚基-1,3-二噁戊烷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招会 张世金 +1 位作者 程磊 王甡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3-175,共3页
以正辛醛和乙二醇为原料,以硅胶负载硫酸铁[Fe2(SO4)3/SiO2]为催化剂,合成了2-庚基-1,3-二噁戊烷,考察了醛醇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其稳定性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胶负载硫酸铁是合成2-庚基-1,3-二噁戊烷的理想催化剂,... 以正辛醛和乙二醇为原料,以硅胶负载硫酸铁[Fe2(SO4)3/SiO2]为催化剂,合成了2-庚基-1,3-二噁戊烷,考察了醛醇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其稳定性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胶负载硫酸铁是合成2-庚基-1,3-二噁戊烷的理想催化剂,较优反应条件为正辛醛0.1mol、n(正辛醛)/n(乙二醇)=1.0/1.2(mol/mol)、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12mL、回流反应4.0h,2-庚基-1,3-二噁戊烷的产率可达9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庚基-1 3-二噁戊烷 正辛醛 乙二醇 硅胶负载硫酸铁
原文传递
基于HS-GC-IMS比较柴胡醋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艺君 郭涛 +4 位作者 李诗博 王妍 暴起永 乔瑞瑞 张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6-1596,共11页
目的:比较柴胡Bupleuri Radix醋炙前后生品和醋炙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分析其挥发性... 目的:比较柴胡Bupleuri Radix醋炙前后生品和醋炙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GC-IMS指纹图谱显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成分有61个;1-戊烯-3-酮(二聚体)、仲丁醇(单体和二聚体)、丙酸正丙酯、异戊酸异戊酯、正辛醛(单体和二聚体)等可作为柴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1-戊烯-3-酮(单体)、2-庚醇、环己酮、1-戊醇(单体和二聚体)、2-己烯醛(单体和二聚体)等可作为醋柴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分离度良好。结论: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证明柴胡生品和醋炙品所含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辨识提供一定的思路,为柴胡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正辛醛 2-庚醇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生品 醋炙品 “最近邻”指纹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HS-SPME-GC-MS分析阿胶、龟甲胶、鹿角胶3种动物胶蛤粉烫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莉杰 张帅 +2 位作者 王计童 朱建光 张振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0-1041,共12页
目的分析探讨蛤粉烫对阿胶、龟甲胶、鹿角胶3种动物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阿胶、龟甲胶、鹿角胶3... 目的分析探讨蛤粉烫对阿胶、龟甲胶、鹿角胶3种动物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阿胶、龟甲胶、鹿角胶3种动物胶、其炮制品及原料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分析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结果驴皮、龟甲、鹿角、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阿胶珠、龟胶珠、鹿胶珠的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36、40、54、39、36、34、48、54、38种化合物。阿胶、阿胶珠中的杂环类、烷烃类、醇类相对含量最高,龟甲胶、龟胶珠中的酯类相对含量最高,鹿角胶、鹿胶珠中的醛类相对含量最高,3种动物胶经蛤粉烫后,成分相同变化趋势为烷烃类含量均升高,醇类、醛类含量均下降,共有成分2-戊基呋喃、戊醛、己醛、正辛醛含量均下降,2,6,10-三甲基十四烷、壬醛含量均升高。ROAV法确定了3种动物胶、胶珠的5种共有关键香气成分,分别为戊醛、己醛、庚醛、正辛醛、壬醛。结论3种动物胶在蛤粉烫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存在一定的共性和个性联系,该结果可为动物胶的蛤粉烫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炮制 ROAV法 驴皮 龟甲 鹿角 阿胶 龟甲胶 鹿角胶 阿胶珠 龟胶珠 鹿胶珠 2-戊基呋喃 戊醛 己醛 正辛醛 2 6 10-三甲基十四烷 壬醛 庚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