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正虚毒结型胃癌晚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郭培 朱尔春 张玲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究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正虚毒结型胃癌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诊的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人... 目的:探究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正虚毒结型胃癌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诊的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25(CA125)、中医证候、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TPS及CA125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8+、NK细胞及IgG水平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EGF、TGF-β1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症评分及次症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客观缓解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控制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乏力、嗜睡)、脱发、肝损伤、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FS曲线、O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味人参养荣汤治疗正虚毒结型胃癌晚期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肠道反应及免疫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长调节因子水平,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晚期 正虚毒结 加味人参养荣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肺消萎汤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正虚毒结型患者免疫状态及症状负担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龙建新 施粱显 石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333-336,341,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肺消萎汤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患者免疫状态及症状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补肺消萎汤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患者免疫状态及症状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消萎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外周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CD4^(+)、CD8^(+)、CD4^(+)/CD8^(+)]、肺癌症状量表(Lung Cancer Symptom Scale,LCSS)[生活质量、活动状态、相关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47.50%(19/40)、疾病控制率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7.50%(11/40)、疾病控制率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含量、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D4^(+)含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D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状态、相关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活动状态、相关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2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消萎汤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能进一步提升晚期NSCLC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及症状,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消萎汤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晚期NSCLC 正虚毒结 免疫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其华教授从“正虚毒结”诊治乳腺癌经验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德果 李姿蓉 +1 位作者 赵姣 陈其华 《医学信息》 2021年第5期164-165,共2页
陈其华教授认为,乳腺癌病机应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体现于肝脾肾三脏亏虚,标实主要体现在毒结,正气虚衰,失于温煦,血瘀、痰浊、湿阻等胶结难解阻滞气机,气血不行,痰瘀互阻,终致毒结。据此陈师提出治疗乳腺癌应从疏肝理气,温补脾肾,... 陈其华教授认为,乳腺癌病机应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体现于肝脾肾三脏亏虚,标实主要体现在毒结,正气虚衰,失于温煦,血瘀、痰浊、湿阻等胶结难解阻滞气机,气血不行,痰瘀互阻,终致毒结。据此陈师提出治疗乳腺癌应从疏肝理气,温补脾肾,化瘀祛毒,补益正气等治则着手,主张扶正祛邪与个性化治疗,强调身心同治。本文主要介绍陈其华教授从“正虚毒结”诊治乳腺癌经验,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虚毒结 名医经验 陈其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消瘿方治疗正虚痰毒瘀互结型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李宁 牟淑敏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消瘿方对正虚痰毒瘀互结型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扶正解毒消瘿方治疗,对照组给予亚硒酸钠治疗,...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消瘿方对正虚痰毒瘀互结型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扶正解毒消瘿方治疗,对照组给予亚硒酸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甲状腺体积;流式细胞技术测定Th17细胞、Treg细胞比率。结果:中药组综合疗效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症候总积分、甲状腺体积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中FT4比对照组增高显著(P<0.05),TSH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FT3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TG-Ab、TPO-Ab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后中药组Treg比率比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Th17比率、Th17/Treg比值、IL-17、IL-6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扶正解毒消瘿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患者甲状腺抗体水平,而且可以升高Treg细胞比率,降低Th17细胞比率,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消瘿方 瘀互 三碘甲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痰、瘀、毒”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9
5
作者 杨霖 王笑民 +7 位作者 杨国旺 樊庆胜 孙书贤 雷勇 孙旭 杨永 念家云 马婷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51-1952,共2页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有着相当高的死亡率。本文从"虚、痰、瘀、毒"四个方面,对卵巢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进行理论探讨。虚处受邪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首要条件,痰浊凝滞,阻滞气血,瘀血停聚,癌毒侵袭,痰浊...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有着相当高的死亡率。本文从"虚、痰、瘀、毒"四个方面,对卵巢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进行理论探讨。虚处受邪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首要条件,痰浊凝滞,阻滞气血,瘀血停聚,癌毒侵袭,痰浊、血瘀、癌毒三者相互作用,发为卵巢癌。痰浊、血瘀、癌毒是卵巢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正虚毒结 水湿痰饮 瘀血
原文传递
王成祥教授采用扶正化痰解毒法治疗肺癌经验撷粹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贝 李富增 +3 位作者 吕思缘 张悦 于会勇 王成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2期268-271,298,共5页
肺癌(Lung cancer)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癌症之首,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为主,西医治疗虽能延长患者生存年限,但其不良反应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肺癌属于中医学“肺积”范畴,王成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肺癌的核... 肺癌(Lung cancer)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癌症之首,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为主,西医治疗虽能延长患者生存年限,但其不良反应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肺癌属于中医学“肺积”范畴,王成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肺癌的核心病机是正虚痰毒互结,其发病率的增高与当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针对核心病机,王成祥教授以扶正化痰解毒法为纲,结合现代药理学知识,创立补气药、二陈消瘰丸与“肺癌五味”合用之肺癌方,方中用黄芪-党参扶正补虚、清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浙贝母-玄参-牡蛎软坚散结、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薏苡仁-夏枯草抑制肿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之侧重与变更,灵活加减药量、化裁药味,治疗肺癌取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中医药 名医经验 王成祥 肺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肝之癌毒”理论的简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家康 陈瑞睿 +1 位作者 刘洪星 迟文成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4期12-13,共2页
肝癌的发生与"癌毒"关系密切,"癌毒"是特指可衍生恶性肿瘤的特殊毒邪,认为"肝之癌毒"为"正虚毒结",源于"肝郁脾虚",导致整体气血虚弱,局部瘀、滞、痰、湿,日久合而化热,熏蒸肝胆,血... 肝癌的发生与"癌毒"关系密切,"癌毒"是特指可衍生恶性肿瘤的特殊毒邪,认为"肝之癌毒"为"正虚毒结",源于"肝郁脾虚",导致整体气血虚弱,局部瘀、滞、痰、湿,日久合而化热,熏蒸肝胆,血败肉腐,终成"肝之癌毒"。虽病在肝,实责之脾,肝癌以脾虚失健为起点,瘀血阻络为关键,癌毒胶结为症结,针对瘀、滞、痰、湿,合而化热、血败肉腐,而成"肝之癌毒",提出健脾利湿、舒肝解郁、行气化瘀、除痰清热治则,以期从中医的角度对肝癌的形成提出新的理论,为中医药治疗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正虚毒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勉华效方治验--消癌解毒方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勉华 《江苏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2,共2页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名医精神,传承名医经验,《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策划了“百名名医效方集验”选题,荟萃名医效方(效法)。此选题得到了百位省名中医的大力支持,专此志谢!本刊从2021年第1期开始,重启《名医长廊》栏目,以姓氏笔画为序,刊登一百位名医的效方(效法)及验案,供读者学习参考。本期名医为:吴勉华、吴琦、吴建华、李继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正虚毒结 消癌解 验方 名医经验 吴勉华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肝“炎-癌转化”的中医防治策略
9
作者 朱健环 陈小芳 +4 位作者 李丹 杨自成 李晓华 邓兴华 蔡政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最常见的治病因素,HBV持续感染易激活肝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持续复制活跃状态,标志着“炎-癌”转变的开始,如若病毒感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逐渐向“肝炎-肝...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最常见的治病因素,HBV持续感染易激活肝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持续复制活跃状态,标志着“炎-癌”转变的开始,如若病毒感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逐渐向“肝炎-肝硬化-肝癌”转变,因此认为HBV感染为PLC的伏邪。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核心病机为正虚毒结,正气亏虚为发病之因,癌毒内伏是发病的关键,扶正祛邪、抗癌解毒为肝癌主要治法,治疗上强调中药内服、外治及针灸法尽早截断病变进程,以防恶变、坏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炎-癌转化 原发性肝癌 正虚毒结 中医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毒”学说的扶正祛毒法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玉人 林洪生 张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6-588,597,共4页
肿瘤干细胞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其自我更新及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使之在恶性肿瘤的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恶性肿瘤在临床中含有起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具有伏而发病,病情深重和病势易变的"伏毒"特征,... 肿瘤干细胞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其自我更新及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使之在恶性肿瘤的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恶性肿瘤在临床中含有起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具有伏而发病,病情深重和病势易变的"伏毒"特征,故将中医伏毒学说与恶性肿瘤及肿瘤干细胞病理特性相结合进行理论阐释,结合正虚毒结的临床常见证型及历代医家学术总结,提出扶正祛毒法作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基本治则,为进一步科学论证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说 肿瘤干细胞 正虚毒结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