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8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引导下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鹤皋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12期1097-1098,共2页
分子影像是指生物影像和功能影像,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影像技术。它与传统的解剖影像学不同,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不同生物学途径和生理学特征。因此,分子影像学是一种能够看到分子靶点、信号传递途径和细胞表型空间分布的医学影... 分子影像是指生物影像和功能影像,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影像技术。它与传统的解剖影像学不同,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不同生物学途径和生理学特征。因此,分子影像学是一种能够看到分子靶点、信号传递途径和细胞表型空间分布的医学影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 放射治疗 分子影像学 引导 信号传递途径 生理学特征 生物学途径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碧云 陈自谦 李铭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肿瘤、癫痫、外伤、痴呆、药物滥用成瘾及脑科学研究中,成为当代脑功能研究的热点。作者将PET和fMR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脑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茆雯雯 李平 +2 位作者 江南 王雪元 顾云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MM患者的MRI全身弥散加权扫描图像,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无弥散受限病灶...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MM患者的MRI全身弥散加权扫描图像,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无弥散受限病灶及病灶分布情况。结果MM浸润病灶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而在ADC图上为低信号。30例患者类PET成像中,23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病灶,阳性率76.7%。病灶主要分布于肋骨(15/23,65.2%),骨盆(13/23,56.5%),脊柱椎体及附件(11/23,47.8%)。结论类MRI类PET成像技术可较好地检出MM浸润病灶,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
4
作者 詹连珊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计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贵黔国际总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腺癌患者设为腺癌组(n=50),将... 目的:探计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贵黔国际总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腺癌患者设为腺癌组(n=50),将鳞癌患者设为鳞癌组(n=50)。采用18F-FDG PET/CT检测两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去脂肪最大标准摄取值(SULmax)],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指数,比较两组代谢参数及Ki-67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i-67指数与18F-FDG PET/CT显像多参数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Ki-67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鳞癌组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SCLC患者Ki-67指数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Ki-67指数是否>30%作为因变量(0=否,1=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Ki-67指数和影像学指标(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的关联,结果显示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是患者导致Ki-67指数>30%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Ki-67指数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呈正相关,18F-FDG PET/CT能有效评估NSCLC肿瘤增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对疾病进展的诊断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 NSCLC 肿瘤增殖活性 KI-67指数 代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丽 白静 +2 位作者 闫静潇 王海杰 张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69-72,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F-FDG PET/CT阳性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VS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7例,误诊6例,漏诊12例;Ⅱ期55例,误诊12例,漏诊8例;Ⅲ期15例,误诊2例,无漏诊。多模态MRI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6例,误诊3例,漏诊10例;Ⅱ期58例,误诊10例,漏诊3例;Ⅲ期13例,无漏诊误诊。^(18)F-FDG PE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45例,漏诊1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TVS诊断EC患者Ⅰ期准确率为87.10%(81/93),Ⅱ期准确率为84.31%(43/51),Ⅲ期准确率为100.00%(13/13)。以术后病理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诊断EC患者Ⅰ期的准确率为89.25%(83/93),Ⅱ期准确率为94.12%(48/51),Ⅲ期准确率为100%(13/13)。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测的EC阳性患者145例,准确率为92.36%(145/157)。结论^(18)F-FDG PET/CT对EC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TVS、多模态MRI对EC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经阴道超声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氟化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诊断性能研究
6
作者 贾硕 程功 +4 位作者 关蕾 冯盼盼 许百灵 方伟 张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2-1127,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PCI后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温度/压力导丝测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筛选出FFR>0.8且术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的患者共20例,共60条血管纳入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IMR与CFR的相关性。以IMR为金标准,绘制CFR诊断CM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例CMD患者纳入研究,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64.2±9.3)岁。纳入的60条血管中有21条为左前降支,17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2条为右冠状动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R与CFR呈负相关(r=-0.526,P<0.001)。CFR诊断CMD的AUC为0.840(95%CI=0.716~0.964),截断值为1.985。结论SPECT在PCI后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可作为诊断PCI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患者是否存在CM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的电磁兼容及测试技术
7
作者 刘鹏 陈锐 夏哲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6期160-162,共3页
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为很多患者提供了帮助,在癌症筛查和诊断方面为医生的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大型永久性安装医用电气设备,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不容忽视,在审评注册前应确保其通过电... 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为很多患者提供了帮助,在癌症筛查和诊断方面为医生的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大型永久性安装医用电气设备,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不容忽视,在审评注册前应确保其通过电磁兼容检测,符合电磁兼容标准要求。本文针对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与电磁兼容国家标准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 现场测试 电磁兼容测试 医用电气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数字化
8
作者 邱奥 张博 +1 位作者 肖鹏 谢庆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自诞生起就是部分数字化的,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稳步朝着更加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接连突破为PET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存算能力,显著加快了PET数字化的步伐。时至今日,PET数字...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自诞生起就是部分数字化的,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稳步朝着更加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接连突破为PET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存算能力,显著加快了PET数字化的步伐。时至今日,PET数字化已经成为PET领域产研两方面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信息技术 PET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与帕金森病疗效评价
9
作者 赵帅 牛平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7年第6期254-257,共4页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立体定向手术、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等,评价其疗效的方法主要依据患者或实验动物的临床症状、行为表现的改善程度,和以此为基础的一些评价量表,缺乏客观准确性。功能...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立体定向手术、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等,评价其疗效的方法主要依据患者或实验动物的临床症状、行为表现的改善程度,和以此为基础的一些评价量表,缺乏客观准确性。功能影像技术-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等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有效的观察手段,受到人们关注。但其在帕金森病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至今鲜有涉及。本文针对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作一概述,阐明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客观评价各种治疗帕金森病方法疗效的有效手段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帕金森病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气郁结证相关脑区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爱成 王玉来 +5 位作者 李柏 陈锦峰 尹岭 尹大一 姚树林 单保慈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目的:观察肝气郁结证整体水平上脑功能变化的特点,获得肝气郁结证中枢病变的定位信息。方法:采用配对研究的原则,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选择典型肝气郁结证患者60例,应用SPM图像分析软件,对比分析肝气郁结证与正常志愿者脑功... 目的:观察肝气郁结证整体水平上脑功能变化的特点,获得肝气郁结证中枢病变的定位信息。方法:采用配对研究的原则,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选择典型肝气郁结证患者60例,应用SPM图像分析软件,对比分析肝气郁结证与正常志愿者脑功能影像学的不同。结果:左侧额下回(BA47)、扣带回前部、扣带回后部、颞中回(BA21)、额中回(BA6)、双侧颞上回(BA37,38)、中央前回(BA4,6)等表现为葡萄糖低代谢状态(P<0.01);脑干中脑、延桥交界、右侧楔叶(BA18)、左侧小脑表现为葡萄糖高代谢状态(P<0.01)。结论:肝气郁结证相关脑区多呈现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整体水平上为中枢参与肝气郁结证病变提供了客观的可视性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郁结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中枢 PET SPM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肝气郁结证 相关脑区 葡萄糖低代谢 功能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对疑似甲状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赖兴建 张波 +2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赵瑞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FDG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对甲状腺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术前颈部超声和FDGPET/CT检查并获得甲状腺及颈部淋巴... 目的评价超声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FDG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对甲状腺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术前颈部超声和FDGPET/CT检查并获得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病理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于甲状腺癌,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63.6%,FDGPET/CT分别为76.5%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超声相比,FDGPET/CT不会增加诊断信息。对于颈部转移淋巴结,超声和FDGPET/CT的敏感性分别为68.0%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性均为96.7%;对于Ⅱ和Ⅴ区淋巴结转移,FDGPET/CT较超声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结论无需联合应用超声和FDGPET/CT鉴别甲状腺结节,但对于怀疑颈部常见转移区域之外出现转移的病例,可考虑联合应用超声和FDGPET/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相关脑区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洪田 田嘉禾 +5 位作者 尹大一 姜泗长 杨伟炎 韩东一 单保慈 刘景文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20-424,I028,共6页
目的 探讨与耳鸣相关的脑区并观察听力损失、耳鸣侧别、优势半球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 ,PET)研究 17例耳鸣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活动 ,并与 15例无耳鸣者作对照。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葡... 目的 探讨与耳鸣相关的脑区并观察听力损失、耳鸣侧别、优势半球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 ,PET)研究 17例耳鸣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活动 ,并与 15例无耳鸣者作对照。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葡萄糖。按有无听力损失将所有受试者分为 4组 ,第 1组耳鸣伴听力损失 ,13例 ;第 2组耳呜但听力正常 ,4例 ;第 3组无耳呜有听力损失 ,2例 ;第 4组无耳呜且听力正常 ,13例。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tatisticalparametersmapping(SPM)进行统计分析 ,按照Talairach坐标确定与耳呜相关脑区的解剖部位 (brodmannarea ,BA)。结果 耳呜相关脑区位于左侧颞横回 (BA41)、左侧颞上回 (BA42、2 2 )、左侧颞中回前部 (BA38)和左侧海马 ,这一结果不依赖于耳呜的侧别 ,而且与优势关球无关。听力损失相关的脑区主要是双侧颞上回后部 (BA42、2 2 )、颞中回中部 (BA2 1)、联合听区 (BA39)、左侧额中回 (BA8、9)、左侧额下回 (BA45 )等。结论 PET为主观耳呜提供了客观证据 ,有望成为耳呜的客观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听觉皮质 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志晔 关志伟 +1 位作者 于生元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病变3D-pCASL均为高灌注,PET/CT均为高代谢。1例炎性脱髓鞘病变和1例代谢性脑白质病变3D-pCASL为高灌注,1例感染性病变3D-pCASL为低灌注,此3例非肿瘤性病变PET/CT均为高代谢。结论3D-pCASL可以无创性活体评估脑部病变的灌注状态,与PET/CT具有较好诊断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18)F-标记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探针的合成及初步评价
14
作者 孙远 刘佳 +4 位作者 王艳杰 刘欢欢 郭志德 李松晔 张现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3-942,I0001-I0005,共15页
[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I)可以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雌激素的产生,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治疗.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18)F-标记的AI探针,并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对芳香化酶表达进行在体评估及其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导.... [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I)可以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雌激素的产生,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治疗.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18)F-标记的AI探针,并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对芳香化酶表达进行在体评估及其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导.[方法]基于YM511这一AI的结构设计新型分子探针[^(18)F]XY-AI-20,在对其合成和理化性质表征后,进一步在健康小鼠和乳腺癌小鼠模型中评价其生物性能.[结果]探针性能检测显示,[^(18)F]XY-AI-20的放射化学产率为(31±7)%(n=3),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比活度为(385±195)MBq/μmol(n=3),脂水分配系数(lg D)为1.15±0.17(n=3),且2 h体外稳定性高,其放射化学纯度仍高于99%.在健康BALB/c雌性小鼠中的生物分布表明,该探针在卵巢、肾上腺和脑部有较高的摄取率,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经肝脏代谢.PET显示,该探针在MCF-7肿瘤(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模型中有较高的摄取率,在尾静脉注射(3.7 MBq,n=2)1 h后,肿瘤处摄取率达最高,瘤肉比为2.32±0.14;在阴性对照组MDA-MB-231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有较低的摄取率,尾静脉注射(3.7 MBq,n=3)1 h后,瘤肉比为0.65±0.13.[结论][^(18)F]XY-AI-20是特异性靶向芳香化酶的一种新型^(18)F-标记分子探针,其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指导AI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标记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分子探针 芳香化酶 乳腺癌 肿瘤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中棕色脂肪摄取的规律和特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午樱 朱朝晖 欧阳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0-373,I0007,I0008,共6页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有不同程度BAT摄取: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常对称累及肩颈部和脊柱两侧,纵隔和腹部摄取常伴有体表摄取;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030);平均年龄(P=0.0001)和体重指数(P=0.0415)明显低于无BAT摄取者;3例患者在休息和保暖3~7d后行二次显像,BAT摄取明显减少。结论BAT摄取具有一定发生规律和特征表现,休息和保暖可减少其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棕色脂肪摄取 规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闪烁晶体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华锋 叶华俊 鲍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76-480,共5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要求闪烁晶体材料具有高光输出、短衰减时间和强阻止本领 ,且价格低廉。
关键词 闪烁晶体 探测器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越 杨旗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0-442,共3页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中数字化多通道时间数字转换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培林 李道武 +10 位作者 丰宝桐 帅磊 孙芸华 胡婷婷 魏书军 黄先超 廖燕飞 柴培 贠明凯 章志明 魏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7-640,共4页
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内部延迟链,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系统中高精度时间数字转换(TDC)进行研究。采用粗时间和精细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测量时间,粗时间利用时钟计数器实现,精细时间利用FPGA延迟链实现。测试时间测量的微分非... 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内部延迟链,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系统中高精度时间数字转换(TDC)进行研究。采用粗时间和精细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测量时间,粗时间利用时钟计数器实现,精细时间利用FPGA延迟链实现。测试时间测量的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并在双探头PET实验平台上通过时间符合,对系统总体时间分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TDC时间分辨达79.3ps,微分非线性为-0.2LSB/0.2LSB,积分非线性为-0.2LSB/0.3LSB,双探头PET实验系统总体时间分辨达2.1ns,可满足PET系统对时间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时间数字转换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损害时脑皮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洪田 韩东一 +5 位作者 翟所强 杨伟炎 田嘉禾 尹大一 单保慈 唐孝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 目的 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 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