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宁夏和河北产区市售马瑟兰葡萄酒理化特征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彩虹 王悦 +5 位作者 吕毅 邱鑫宇 吴博略 马婷婷 房玉林 孙翔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3-292,共10页
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区之间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马瑟兰是近年来在我国各个产区均得到较好表现的优质品种。为解析宁夏和河北产区马瑟兰市售干红葡萄酒特征与差异,进而揭示马瑟兰在不同产区间的不同风格质量表现,对宁夏... 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区之间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马瑟兰是近年来在我国各个产区均得到较好表现的优质品种。为解析宁夏和河北产区马瑟兰市售干红葡萄酒特征与差异,进而揭示马瑟兰在不同产区间的不同风格质量表现,对宁夏和河北产区共27款市售酒的理化性质、有机酸、花色苷和其他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地区样品检测中除总酸含量外,其他基础理化指标含量都具有显著差异。有机酸中,琥珀酸是两地区含量差异最大的有机酸;河北地区马瑟兰酒样花青素-3-O-葡萄糖苷含量较高(0.0011 g/L),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比宁夏地区酒样低0.033 g/L。基于单体酚含量建立的OPLS-DA模型区分效果最佳,其中11种单体酚对该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抗氧化能力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河北地区马瑟兰酒样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宁夏地区,且总酚和单体酚类物质对此有重要贡献,特别是表儿茶酸没食子酸酯和龙胆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瑟兰 葡萄酒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有机酸 酚类 抗氧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函数-偏最小二乘法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酊Ⅱ号三组分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亚杰 姜明燕 +1 位作者 孙苓苓 吕东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利用正交函数 偏最小二乘法消除干扰并对相关性特强的混合组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提出一种由正交函数 (OF)与偏最小二乘法 (PLS)相结合的方法 ,并把它用于复方水杨酸酊Ⅱ号三组分的同时测定 ,并与偏最小二乘法所预测的结果进行比... 目的利用正交函数 偏最小二乘法消除干扰并对相关性特强的混合组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提出一种由正交函数 (OF)与偏最小二乘法 (PLS)相结合的方法 ,并把它用于复方水杨酸酊Ⅱ号三组分的同时测定 ,并与偏最小二乘法所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者所测得的水杨酸、苯甲酸和利凡诺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0 0 2 %、1 6 %、10 0 1%、0 37%、10 0 1%、0 96 %和 99 4 %、2 0 %、10 0 9%、1 2 %、99 8%、1 5 %。结论正交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最小乘法 0F-PLS 复方水杨酸Ⅱ号 水杨酸 苯甲酸 利凡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对青蒿素拉曼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全昌 杨明 候华毅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为了鉴别不同纯度的青蒿素样品,本文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PLS-DA)研究了不同纯度青蒿素样品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对青蒿素拉曼光谱进行OPLS-DA建模分析可以鉴别不同纯度的样品,从而用于青蒿素样品的质量评估。另外,青蒿... 为了鉴别不同纯度的青蒿素样品,本文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PLS-DA)研究了不同纯度青蒿素样品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对青蒿素拉曼光谱进行OPLS-DA建模分析可以鉴别不同纯度的样品,从而用于青蒿素样品的质量评估。另外,青蒿素拉曼光谱OPLS-DA建模分析表明,青蒿素拉曼光谱中与生物活性官能团相关的724 cm^(-1)处的特征振动模式与青蒿素的纯度紧密相关:在不同纯度青蒿素样品中,该特征振动模式与其他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单向方差分析,F=7.3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拉曼光谱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
4
作者 童光森 杨葵 +6 位作者 李想 昝博文 黄开正 陈韬 高原菊 伟雯婷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154,共11页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感官评价、质构和色差分析表明辐照剂量对样品的影响不大;电子鼻分析表明样品的气味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C-IMS分析共鉴定出55种VOCs,醛类、烃类、吡嗪类和酸类是主要VOCs;乙酸乙酯、庚醛-D、β-月桂烯-M、己醛-D、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松油烯、(E)-2-庚烯醛-M、β-月桂烯-D、丁酸甲酯、(E)-2-庚烯醛-D、异丁醛、β-蒎烯-M、己醛-M等是样品差异性VOCs。6 kGy^(60)Co-γ及以上的剂量均能有效灭杀微生物;辐照灭菌能使部分VOCs的浓度得到提高,未检测到有明显异味的VOCs。6,10,14 kGy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均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辐照剂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电子鼻 气味活性值 最小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LS-DA模型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下宁都黄鸡肌肉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5
作者 葛庆联 刘茵茵 +5 位作者 樊艳凤 马丽娜 贾晓旭 高玉时 周瑶敏 唐修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下宁都黄鸡肌肉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将试验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平养组,饲喂同一日粮。试验鸡达上市日龄时对鸡肉进行感官品尝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 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下宁都黄鸡肌肉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将试验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平养组,饲喂同一日粮。试验鸡达上市日龄时对鸡肉进行感官品尝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筛选与不同养殖方式相关的差异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平养组和笼养组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27种,主要为酚类、醇类和烃类。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己醛、1-辛烯-3-醇、E-2-壬烯醛、正己醇、壬醛、2,3-戊二酮、癸醛、2,3-辛二酮、E-2-辛烯醛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综上,这一研究可为地方鸡肉品质基于风味物质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黄鸡 养殖方式 挥发性物质 最小-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MS分析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6
作者 陈乙源 洪嘉欣 +6 位作者 黄河 王硕 武亚帅 赵东瑞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啸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5,共7页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OAV≥1,VIP>1),并结合酒样感官评价,对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与感官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级酒样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物质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种类均高于B级、C级酒样。结合VIP值,获得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11种,主要为己酸己酯、己酸乙酯、己酸丙酯等物质。A级酒样的感官评分较高,气味呈花香、果香、甜香,口感醇厚、有明显回味。相关性分析表明,酯类化合物(己酸乙酯、乙酸异丁酯、己酸己酯、己酸丙酯等)与辣味、醇厚度、甜香、回味总体呈正相关;醇类化合物(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与粮香、酸味总体呈正相关,与醇甜味和协调度总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浓香型白酒 香气活度值 最小-判别分析 关键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迷迭香提取物对鲐鱼脱腥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王源渊 张正雨 +2 位作者 祁立波 黄旭辉 傅宝尚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197,共11页
为探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脱腥液对鲐鱼脱腥效果的影响,先运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脱腥工艺,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鲐鱼挥发性成分进行鉴... 为探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脱腥液对鲐鱼脱腥效果的影响,先运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脱腥工艺,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鲐鱼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脱腥前后鲐鱼的挥发性风味具有明显差异。在RE脱腥液浓度为0.16%,料液比为1:3.3(g/mL),浸泡时间为41 min的条件下,TBA值和感官腥味值最低,分别为0.881 mg MDA/kg和1.34分。GC-IMS技术共检出45种挥发性物质,脱腥前醛类相对含量最高,经脱腥处理后,显著降低了30.73%,脱腥后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0.87倍和2.11倍。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了稳定性好的模型,依据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脱腥前关键风味物质(VIP>1)有己醛(M)、己醛(D)、丁醛,这些物质共同构成脱腥前鲐鱼的整体风味,脱腥后关键风味物质(VIP>1)有异丁酸乙酯、异戊醇(M)、3-羟基-2-丁酮,表明RE脱腥液有效改善了鲐鱼挥发性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脱腥 响应面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最小判别分析 本文网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AMS多组分定量联合PCA、OPLS-DA及GRA分析法评价白花蛇舌草的质量
8
作者 蔡淑珍 王晓虹 +1 位作者 王志刚 孟向尚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一测多评(HPLC-QAMS)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白花蛇舌草质量。方法:采用Alltima C_(18)色谱柱(5.0μm,250.0 mm×4.6 mm),0.2%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芦丁为参照物,建立其与京尼平苷酸、...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一测多评(HPLC-QAMS)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白花蛇舌草质量。方法:采用Alltima C_(18)色谱柱(5.0μm,250.0 mm×4.6 mm),0.2%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芦丁为参照物,建立其与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2-羟基-3-甲基蒽醌、1,2-二羟基-3-甲基蒽醌、槲皮素、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校正因子耐用性考察。同时采用ESM和QAMS法测定收集到的16批白花蛇舌草中该13种成分的含量,再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13种成分方法学验证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2-羟基-3-甲基蒽醌、1,2-二羟基-3-甲基蒽醌、槲皮素、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豆甾醇、β-谷甾醇与芦丁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489、0.7033、0.7824、1.1359、0.5845、0.8005、0.8933、1.0683、0.7406、0.8640、0.6745、0.5424。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16批白花蛇舌草聚为3类,呈现一定的产区差异。芦丁、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和齐墩果酸是影响白花蛇舌草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GRA法分析结果显示7个省中浙江和江西地区所得白花蛇舌草质量最优。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结合化学计量学及GRA方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质量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 化学计量学 主成分分析 最小判别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组分定量联合PCA、OPLS-DA及EW-TOPSIS分析的癣湿药水综合质量评价
9
作者 冉令超 卢立欣 +2 位作者 冯金鹰 李志明 纪康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4期726-732,共7页
目的:建立癣湿药水多组分定量检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联合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对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价其综合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lobal Chromatogra... 目的:建立癣湿药水多组分定量检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联合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对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价其综合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lobal Chromatography C_(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同时测定12批癣湿药水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欧前胡素、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土荆皮丙酸、土荆皮乙酸、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含量,通过化学计量学和EW-TOPSIS对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0%~100.09%(n=9,RSD<2.0%)。PCA结果显示12批癣湿药水聚为3类;OPLS-DA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土荆皮乙酸、羟基-α-山椒素、升麻素、柠檬苦素和欧前胡素为癣湿药水差异特征标志物;EW-TOPSIS结果显示欧氏贴近度为0.1887~0.6920,不同企业间产品13个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癣湿药水质量的综合评价,多组分定量联合PCA、OPLS-DA及EW-TOPSIS亦可用于其他中药制剂检测及质量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癣湿药水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熵权优劣解距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AMS多成分定量及PCA、OPLS-DA、EW-TOPSIS分析综合评价元宝草药材质量
10
作者 张建方 陈宗良 +3 位作者 董莹盈 孙皎 杨靖靖 王建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363-1376,共14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元宝草中12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entropy weight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EW-TOPSIS)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5...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元宝草中12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entropy weight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EW-TOPSIS)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以0.5%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和210 nm,以芒果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山柰酚、Ⅰ3,Ⅱ8-双芹菜苷元、1,7-二羟基呫吨酮、1,3-二羟基-5-甲氧基呫吨酮、1,3,6,7-四羟基呫吨酮、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贯叶金丝桃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同时以外标法测定18批元宝草中12个成分的含量;采用化学识别模式和EWTOPSIS法建立元宝草质量优劣评价模型,对其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外标法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法与外标法所得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18批样品聚为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将18批样品显著分类,筛选出导致不同产地元宝草质量差异的5个差异标志物;EW-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四川、贵州和广西产地元宝草整体质量较好。[结论]元宝草中12种成分含量测定的QAMS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化学模式识别及EW-TOPSIS法客观全面,可用于元宝草的整体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 化学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最小判别分析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半夏姜制前后成分分析
11
作者 张海鸣 张俊华 +5 位作者 范斌 袁芳淼 孙健 蒋研风羊 彭娟 梁小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对半夏及姜半夏的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半夏和姜半夏的成分进行检测。将采集得到的样品数据导入质谱数据分析软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对半夏及姜半夏的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半夏和姜半夏的成分进行检测。将采集得到的样品数据导入质谱数据分析软件Agilent Mass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 10.0,对各个质谱峰进行提取。搜索自建的数据库,初步鉴定化学成分。再结合文献中化合物、对照品以及MassBank数据库中相关成分的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成分确定。此外,将半夏和姜半夏的质谱数据导入安捷伦Profinder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峰提取、对齐、归一化等处理。利用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在半夏及姜半夏中共鉴定得到43个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成分5个,脂肪酸甘油酯类成分7个,溶血磷脂胆碱类成分7个,醇胺类成分5个,氨基酸类成分7个,酰胺类成分5个,有机酸类1个,姜辣素类2个,其他类成分4个。PCA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OPLS-DA结果表明,通过VIP值>1,|P(corr)|>0.5筛选得到腺苷、鸟苷、丝胶树碱等18个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半夏炮制前后,部分生物碱类、酰胺类、姜辣素类等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能导致了半夏姜制前后功效的侧重不同,为提升半夏及其姜制品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姜半夏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结合GC-IMS分析不同烹饪方式猪肉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天杨 关雎 +7 位作者 罗晶晶 杨镰 李昶甫 熊怡玲 易宇文 乔明锋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4-244,共11页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1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单聚体和二聚体)进行表征。最终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出稳定的模型。结果显示,烹饪方式对猪肉风味化合物的形成至关重要。同蒸制和煮制两种烹饪方式相比,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法烹饪的猪肉含有(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E)-2-已烯-1-醇、丁酸丙酯、呋喃酮和双戊烯-M等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且空气炸锅法猪肉中(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的含量比烤箱烤制猪肉高。戊醛和乙酸乙酯标记为蒸制和煮制烹饪方式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化合物,电子鼻传感器的结果表明,RPCA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烹饪方式下猪肉的挥发性香气。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的烹饪方式对猪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空气炸锅制和烤箱烤制的香气更为相似,为猪肉的烹饪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烹饪方式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最小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对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中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媛媛 沈晓君 +3 位作者 宋菲 阚金涛 张建国 张玉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1-2212,共12页
椰肉是椰子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获取方式以集装箱进口毛椰子果为主,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坏果率高。为了探寻快速区分和鉴别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 椰肉是椰子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获取方式以集装箱进口毛椰子果为主,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坏果率高。为了探寻快速区分和鉴别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对未贮藏正常毛椰子果椰肉(FCM)和25℃/70%、35℃/80%、45℃/90%3种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DCM-25、DCM-35和DCM-45)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椰肉中均定性出4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3种,酸类5种,酮类8种,酯类10种,醛类4种,吡嗪类化合物2种,未定性的化合物3种。醇类最多(包括乙醇、丁醇和丙醇等),其次是酸类(包括乙酸和2-甲基丙酸等)、酮类(包括丙酮、3-羟基-2-丁酮和环戊酮等)、酯类(包括己酸丁酯、乙酸乙酯、丁酸丁酯和丁酸乙酯等)、醛类(包括3-甲基丁醛、戊醛和庚醛等)和吡嗪类(2-乙基-3-甲基吡嗪)物质。变质后醇、酸、酮类挥发性物质增多。利用OPLS-DA分析出3-甲基丁醛、环戊酮、3-甲基丁醇单体、丁醇单体、庚醛、丙酮、2-甲基丙醇单体、2-庚酮单体、庚酸、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13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大于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利用差异热图确定了在FCM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环戊酮和丁醇单体;DCM-2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2-庚酮单体、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以酯、醇、酮类为主);DCM-3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庚酸(主要是酸类);DCM-4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3-甲基丁醛、庚醛和丙酮(以醛、酮类为主)。该研究结果为变质果的筛选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毛椰子果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感官特征分析及其产地判别模型构建研究
15
作者 邓岳朝 邹卓扬 +5 位作者 李月 陈益能 周跃斌 沈程文 陈历清 方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1,643,共11页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茯砖茶滋味得分(taste score, TS)与咖啡碱(caffeine, CAF)、水浸出物(water leachate, WL)、儿茶素(catechin, CAT)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P<0.05)分别为0.81、0.62、0.55、0.50。同时,基于化学组分的主成分(PCA)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48%,并以前4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了茯砖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产地判别模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A-DA)显示,19个不同产地的茯砖茶样品被明显地划分为3组,评价模型对不同产地茯砖茶识别度较高。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对自变量的拟合指数(R~2X)为0.879,对因变量的拟合指数(R~2Y)为0.992,预测指数(Q^(2))为0.53。经OPLS-DA共识别出6种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的差异指标,其中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P)、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CAF、WL为茯砖茶感官特征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应用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可以实现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快速、准确判别,同时也为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判别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感官特征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庐山云雾茶成分分析及真伪判别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晔 王远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9-277,共9页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庐山云雾茶提取物,93种化合物可初步鉴定,包括2种异黄酮,28种黄酮醇,16种黄烷醇,5种黄烷酮,11种有机酸,4种氨基酸,27种酚酸。通过对掺假绿茶与正宗庐山云雾茶特征提取定量对比,构建PLS-DA模型,对测试茶样进行...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庐山云雾茶提取物,93种化合物可初步鉴定,包括2种异黄酮,28种黄酮醇,16种黄烷醇,5种黄烷酮,11种有机酸,4种氨基酸,27种酚酸。通过对掺假绿茶与正宗庐山云雾茶特征提取定量对比,构建PLS-DA模型,对测试茶样进行真伪判别。采用此方法,庐山云雾茶真伪判别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云雾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黄酮 酚酸 最小判别分析 真伪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谱和OPLS-DA的茯苓产地溯源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瑞 李任时 余伯阳 《海峡药学》 2021年第9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茯苓的成分差异,为茯苓的产地溯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epax HP-C_(18)柱(4.6 mm×150 mm,5μm),以0.5%乙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特征图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不...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茯苓的成分差异,为茯苓的产地溯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epax HP-C_(18)柱(4.6 mm×150 mm,5μm),以0.5%乙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特征图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不同产地茯苓的差异成分。结果建立了茯苓的特征图谱,标定并归属21个共有峰和9个非共有峰;通过OPLS-DA共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包括3种共有成分和4种非共有成分。结论通过OPLS-DA分析茯苓特征图谱的差异,并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可用于茯苓产地溯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图谱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多指标成分联合PCA和OPLS-DA法的复方儿茶胶囊综合质量评价
18
作者 陈培锰 陈婷 李紫琳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复方儿茶胶囊中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构建其质量控制体系。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复方儿茶胶囊中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构建其质量控制体系。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80 nm(检测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60 nm(检测槲皮素和山奈酚);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含量,并联合PCA、OPLS-DA进行品质分析。结果4种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99.54%(RSD<2.0%);经PCA法得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7.463%;OPLS-DA法显示12批复方儿茶胶囊样品聚为3类;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是影响复方儿茶胶囊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结论所建方法结果准确、操作便捷,可用于复方儿茶胶囊的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儿茶胶囊 多指标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多指标成分联合PCA、OPLS-DA及灰色关联度法的宫瘤消胶囊综合质量评价
19
作者 张希冉 贡磊磊 +2 位作者 李轶凡 秦春雨 王志军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43-49,55,共8页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宫瘤消胶囊(GLX)中13种成分含量,并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GLX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Dikmatech Diamonsil Plus C18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同时测定GLX中党参炔苷、紫丁香苷、鸡矢...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宫瘤消胶囊(GLX)中13种成分含量,并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GLX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Dikmatech Diamonsil Plus C18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同时测定GLX中党参炔苷、紫丁香苷、鸡矢藤次苷甲酯、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氧化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香附烯酮、圆柚酮、α-香附酮、莪术二酮和莪术醇的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挖掘影响GLX产品质量的主要标记物。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不同批次GLX各指标成分数据,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对GLX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96.81%~100.19%之间(RSD<2.0%)。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莪术二酮、香附烯酮、丹皮酚、车叶草苷、党参炔苷、鸡矢藤次苷甲酯、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是影响GLX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对关联度0.3302~0.6068,GLX存在一定批间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多组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全面客观,可用于GLX质量的综合评价,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瘤消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组分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元素技术的中宁不同产区枸杞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开建荣 石欣 +2 位作者 李彩虹 杨春霞 王彩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260,共8页
通过分析中宁不同产区枸杞中矿物元素含量差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有效的溯源指标,构建枸杞原产地鉴别的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宁夏中宁县舟塔、鸣沙洲、红梧山、红柳沟和清水河5个小产区的111份枸杞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通过分析中宁不同产区枸杞中矿物元素含量差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有效的溯源指标,构建枸杞原产地鉴别的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宁夏中宁县舟塔、鸣沙洲、红梧山、红柳沟和清水河5个小产区的111份枸杞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43种矿物元素含量,结合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枸杞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枸杞样品43种矿物元素中有28种矿物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域间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主成分分析,从43种矿物元素可提取出10个主成分33种矿物元素,代表了总指标76.583%的信息。通过Fisher判别分析确定了Cd、Ce、Co、Cu、Gd、Hg、Mg、Se、Zn、P等10种矿物元素为枸杞的有效溯源指标,2种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2.0%和91.89%,基本实现了小尺度区域内枸杞的产地判别。研究证明矿物元素产地溯源技术可用于枸杞的原产地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矿物元素 线性判别分析 -最小乘法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