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肖丹宇 卫骆云 +3 位作者 俞俊峰 吴娜 方东林 俞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LC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将参与该研究的307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止血手段止血。观察组:术中加用可吸收止血微球辅助止血。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2min止血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LC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将参与该研究的307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止血手段止血。观察组:术中加用可吸收止血微球辅助止血。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2min止血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中2min止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中应用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多聚糖 可吸收止血微球 腹腔镜 胆囊切除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参与该研究的168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止血手段(结扎、电凝)局部止血。观察组:术中使用可吸收止血微球局部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参与该研究的168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止血手段(结扎、电凝)局部止血。观察组:术中使用可吸收止血微球局部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止血带使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吸收止血微球在骨折内固定术中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止血效果,是减少术中出血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多聚糖 可吸收止血微球 四肢骨折 内固定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伟强 王全 +2 位作者 顾海青 薛秀成 王勇攀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109-2110,共2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微球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7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术后出血、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等手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微球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7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术后出血、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等手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止血微球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以及生物相容性,建议在以甲状腺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引流量 腔镜 可吸收止血微球 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冬梅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2期264-265,共2页
目的首次研究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止血应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子宫小于孕12周的78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随机分为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和宫颈线圈套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宫旁及子宫血管处... 目的首次研究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止血应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子宫小于孕12周的78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随机分为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和宫颈线圈套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宫旁及子宫血管处理时间、出血量、术后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总体手术时间可吸收止血微球组少于宫颈线圈套扎组,差异有显著性,主要是由于宫旁、膀胱及子宫血管处理时间的差异:可吸收止血微球组(27.8±15.0)分钟显著少于宫颈线圈套扎组(38.3±21.6)分钟;出血:可吸收止血微球组为(39.4±20.1)ml,宫颈线圈套扎组(43.3±24.2)ml,差异无显著性;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可以吸收止血微球止血更容易,需要器械简单,很好地控制了术中出血,手术野清晰,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微球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招莉 孙立莉 +3 位作者 黄燕 张婷 李慧 李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究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孕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性止血措施,观... 目的探究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孕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性止血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可吸收止血微球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出血量、出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APTT、PT、T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FIB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NE、E、Ang-Ⅱ、Co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止血微球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改善凝血功能,减轻术后应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微球 前置胎盘 剖宫产 凝血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H止血微球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孙伟庆 夏尧远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微孔多聚糖止血微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MPH)是一种新型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无毒副作用,能直接作用于手术创面,迅速止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反相微乳化技术以及交联改... 微孔多聚糖止血微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MPH)是一种新型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无毒副作用,能直接作用于手术创面,迅速止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反相微乳化技术以及交联改性技术制备了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MPH止血微球,并且通过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H 止血微球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多糖止血微球的止血作用及体内降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艳妮 何小华 +2 位作者 刘纯 赵丹 程艳玲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价微孔多糖止血微球的止血作用和降解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西兰兔腹壁、KM小鼠股动脉和股静脉混合部位及SD大鼠肝脏的活跃出血创面,评价微孔多糖止血微球的止血效果。试验时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 目的:评价微孔多糖止血微球的止血作用和降解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西兰兔腹壁、KM小鼠股动脉和股静脉混合部位及SD大鼠肝脏的活跃出血创面,评价微孔多糖止血微球的止血效果。试验时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供试品组和市售对照品组,动物麻醉后实施不同的创面损伤,在创面处喷洒0.1~0.3 g的止血粉(其中供试品组喷洒微孔多糖止血微球,市售对照品组喷洒AristaTM止血微球,模型组不作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同时在大鼠肝脏止血试验中,通过肉眼和HE染色观察止血粉在术后1、14和28 d的降解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供试品组可以明显缩短家兔腹壁、小鼠股动脉和股静脉混合部位及大鼠肝脏部位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且止血作用与市售对照品组相当;在降解试验中,术后28 d,供试品和对照品完全降解,肉眼及显微镜下均未观察到微球颗粒。结论:微孔多糖止血微球与AristaTM止血微球的止血效果相当,并且在体内可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多糖止血微球 创面 止血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止血微球中环氧氯丙烷残留量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亚利 王宝群 +1 位作者 林莎莎 邹圣灿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35,共3页
将0.15 g止血微球粉末样品和5.00 mL水置于20 mL顶空瓶中,立即密封顶空瓶,在顶空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进行顶空采样.以DB-5毛细管柱为固定相,采用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环氧氯丙烷残留量.结果表... 将0.15 g止血微球粉末样品和5.00 mL水置于20 mL顶空瓶中,立即密封顶空瓶,在顶空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进行顶空采样.以DB-5毛细管柱为固定相,采用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环氧氯丙烷残留量.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的质量浓度在0.02~2.0 mg·L^(-1)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为0.005 m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3%~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环氧氯丙烷 止血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止血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程佳儿 卢思彤 +2 位作者 胡章 李思东 廖铭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1-504,共4页
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原料,以戊二醛与氯化钙为复合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复合止血微球。以其溶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复合止血微球制备的影响因素;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制备工... 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原料,以戊二醛与氯化钙为复合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复合止血微球。以其溶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复合止血微球制备的影响因素;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1,5%氯化钙8 mL,乳化剂Span-80浓度2%。在此条件下,复合微球的溶胀率为302.62%,具有显著的体外促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止血微球 羧甲基壳聚糖 海藻酸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利民 童裳越 +2 位作者 方晓红 方敏 王巨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1期136-137,共2页
目的研究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都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切除消化道息肉。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可... 目的研究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都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切除消化道息肉。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止血微球。结果对行电凝电切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辅以可吸收止血微球可有效地将手术时间从(26.7±5.1)分钟缩短至(23.1±4.8)分钟,术中出血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也显著减少(P<0.05)。除此之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出现了下降。结论针对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采用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操作更加容易,可以更好地控制术中及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微球 消化道息肉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友庆 孙即彬 唐明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9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可吸收止血微球进行肝脏断面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填塞按压止血。比较术中...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可吸收止血微球进行肝脏断面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填塞按压止血。比较术中止血情况、止血时间及术后12h、1d、2d、3d引流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止血时间分别为(210.5±27.3)、(3.11±0.97)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止血时间分别为(235.6±30.35)、(5.45±1.5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 h、1 d、2 d引流量为(47.32±12.57)、(89.52±23.97)、(45.43±13.11)ml,少于对照组的(55.97±15.21)、(119.67±23.11)、(57.67±14.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切除术中止血效果明显,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微球 肝脏外科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手术中的止血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文辉 赵海平 骆焕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3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与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手术中的止血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胃肠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处理,观察组则采用可吸收止血微球... 目的研究与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手术中的止血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胃肠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处理,观察组则采用可吸收止血微球进行干预,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感染率、粘连率及手术前后的粘连指标及应激激素。结果观察组中不同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感染率及粘连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粘连指标及应激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手术中的止血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不良应激也相对更小,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微球 胃肠手术 止血效果 粘连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功能化羧甲基甲壳素基微球的制备与止血性能研究
13
作者 冷帆 雷赛 +3 位作者 李留根 谢聪 韩宁 李童斐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铁离子功能化羧甲基甲壳素基微球(Fe@CM-g-AA)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Fe@CM-g-AA微球的形貌;采用CCK-8和溶血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利用体外酶促降解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降解性;... 目的:探究铁离子功能化羧甲基甲壳素基微球(Fe@CM-g-AA)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Fe@CM-g-AA微球的形貌;采用CCK-8和溶血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利用体外酶促降解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降解性;利用体外凝血实验评价微球的促凝血性能。结果:Fe@CM-g-AA微球具有完整的球形结构,在生理条件下结构稳定,在体外酶促降解至第9天时,降解超过60%,显示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Fe@CM-g-AA微球对L929和Lewis细胞均无毒性,且溶血率低于5%,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凝血实验中,相比于空白对照组,Fe@CM-g-AA微球体外凝血时间从77 s缩短至57 s,能够形成更为牢固的血凝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通过电子束辐照和螯合作用制备了Fe@CM-g-AA微球,该微球能够通过促进红细胞聚集和血液凝血级联反应加速血液凝固,具有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甲壳素 铁离子 丙烯酸 辐照接枝 止血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饶华民 匡卫华 阎康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697-1698,共2页
目的 评估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肿瘤切除术中的止血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胃肠肿瘤患者19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均行外科切除术,观察组术中喷洒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对照组常规止血.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成功率及... 目的 评估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胃肠肿瘤切除术中的止血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胃肠肿瘤患者19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均行外科切除术,观察组术中喷洒可吸收止血微球止血,对照组常规止血.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成功率及1周后腹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使用可吸收止血微球5 min止血成功率达96.9%,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腹腔粘连率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Х^2=8.017,P<0.05).结论 可吸收止血微球使术中术野清晰度提高,术后引流量减少,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肠道外科手术 可吸收止血微球
原文传递
止血微球关键技术指标的讨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旭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12期12-13,56,共3页
根据日常检验的经验对止血微球相关检测标准中涉及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注册法规的相关要求对止血微球产品提出建议。
关键词 止血微球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喷洒可吸收止血微球联合注射组织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静 郭宝明 张治民 《青海医药杂志》 2020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喷洒可吸收止血微球联合注射组织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内镜诊断的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12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 目的:分析内镜下喷洒可吸收止血微球联合注射组织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内镜诊断的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12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喷洒可吸收止血微球联合注射组织胶,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组织胶,两组均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静脉滴入、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外科手术率、腹痛患者术后腹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为1.72%、腹痛患者术后腹痛消失时间(3.22±1.07)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科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喷洒可吸收止血微球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微球 组织胶 内镜 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 疗效
原文传递
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微粒球的热原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宝堂 史跃 +3 位作者 肖春兰 周慧英 周宜芳 王颖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7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微粒球(microporous vacuum 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MVPH)进行热原检测,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指标。方法:热原试验经家兔耳静脉以10 ml/kg注入由MVPH制备的供试液,注射后每间隔30 min测量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微粒球(microporous vacuum 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MVPH)进行热原检测,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指标。方法:热原试验经家兔耳静脉以10 ml/kg注入由MVPH制备的供试液,注射后每间隔30 min测量家兔体温1次,共测6次;皮内注射试验以0.2 ml/点于家兔背部皮内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5 min、1 h、1 d、2 d、3 d观察试验区皮肤有无红斑、水肿及皮下结节。结果:热原试验中初试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为0.85℃;复试5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为1.35℃;初、复试8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为2.2℃,均在相关标准要求之内,符合规定。皮内注射试验局部皮肤未出现红斑、充血、水肿及皮下结节等不良反应现象。结论:MVPH不含致热原及致敏原,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孔真空多聚糖止血 热原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宝堂 李英俊 +5 位作者 史跃 朱卉琪 蔡廷江 朱月华 邹施翔 葛德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9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及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有效性依据。方法: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出血创面模型,分别用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进行止血;对SD大鼠经腹腔和肌肉注射1.2%微孔真空多... 目的:研究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及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有效性依据。方法: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出血创面模型,分别用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进行止血;对SD大鼠经腹腔和肌肉注射1.2%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悬浊液。评价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组织吸收以及生物安全性。结果: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均能在3 min内有效止血,前者最短止血时间为10 s,后者最短止血时间为30 s。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悬浊液在SD大鼠腹腔和肌肉内5 h降解所剩原物质浓度分别为(0.000 9±0.000 4)和(0.000 9±0.000 5)mg/ml。术后24 h、7 d、14 d、21 d解剖小型猪未发现腹腔内有积液、血块以及组织粘连情况;小型猪术后24 h血性(纤维素性)荚膜形成,术后7 d创面表面血性荚膜消失,术后14 d肝组织恢复正常形态。结论: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止血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安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多聚糖 止血材料 止血 Arista(TM)止血微球 肝脏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