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歌唱技术对歌唱音色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娟娟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7年第2期96-97,共2页
歌唱的音色是表现歌曲内容,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歌唱技术又是影响歌唱音色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歌唱技术对歌唱音色的影响。
关键词 歌唱音色 歌唱技术 发声技术 呼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涵与歌唱技术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贵 《黄河之声》 202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文以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从精神内涵和歌唱技术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精神内涵上表现在人文性思想、意境性审美和民族性理念三个方面。在歌唱技术上,则表现在唱法选择多元化、艺术处理技巧化、音乐表现情感化。因此在声乐... 本文以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从精神内涵和歌唱技术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精神内涵上表现在人文性思想、意境性审美和民族性理念三个方面。在歌唱技术上,则表现在唱法选择多元化、艺术处理技巧化、音乐表现情感化。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和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本质特征,才能够体现出歌唱技术的运用价值和表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艺术歌曲 精神内涵 歌唱技术 声乐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之声为本,声为情之行——浅谈歌唱中的歌唱技术与情感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宇娟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第14期46-46,共1页
本文通过对歌唱中歌唱技术和情感表达关系的论述,阐明歌唱技术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情感表达是声音的灵魂,正确处理歌唱技术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声乐 歌唱技术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歌唱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潇尹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我国声乐界学院派教学的主要唱法流派体系是民族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 ,两者在歌唱呼吸技术、发声技术、共鸣技术以及咬字吐字上存在着差异 ,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对学习和探讨歌唱技术 ,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 ,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族民间唱法 美声唱法 呼吸 发声 共鸣 咬字 吐字 歌唱技术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歌唱技术的核心问题
5
作者 刘韧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声乐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歌唱发声的学习是一个依据自己嗓音特性,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较长时间卓有成效地刻苦训练,从而逐步完成自身"乐器"的塑造过程。本文拟从歌唱的呼吸,寻求良好的共鸣... 声乐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歌唱发声的学习是一个依据自己嗓音特性,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较长时间卓有成效地刻苦训练,从而逐步完成自身"乐器"的塑造过程。本文拟从歌唱的呼吸,寻求良好的共鸣,调节机能获得高音等歌唱技术的核心问题分别予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共鸣 调节机能 歌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乐表演艺术中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娟 《黄河之声》 2006年第8期88-89,共2页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不同。绘画,画家作完一幅画,就完成了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就可供人欣赏;文学作品,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一经完成就可直接和读者见面,也无需中间环节。而声乐艺术则不同,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不同。绘画,画家作完一幅画,就完成了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就可供人欣赏;文学作品,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一经完成就可直接和读者见面,也无需中间环节。而声乐艺术则不同,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声乐作品转化为现实的音响,从而实现其审美价值。歌唱者通过正确娴熟的演唱技术把乐谱上的符号形式及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充满生命律动的音响,通过准确完美的艺术展现,使歌曲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出色的歌唱技术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 歌唱技术 声乐表演艺术 二度创作 声乐艺术 歌唱艺术 歌唱 声乐作品 艺术作品 情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洛克时期歌唱技术的发展——以波波拉的歌唱教学为观照
7
作者 郑艺 白二孩 《当代音乐》 2019年第6期4-5,共2页
美声唱法在17世纪古老的意大利诞生、传播、普及并传遍了全世界,其柔美的音色和科学系统的发声体系,使它在世界众多歌唱方法中脱颖而出,得到当今世界的普遍认可,被称为当今世界正统的科学演唱方法。
关键词 巴洛克时期 美声歌唱技术 审美观念 波波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技术中喉头的稳定及训练
8
作者 倪海霞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9-161,共3页
歌唱发音的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自身感觉和他人听觉相统一的过程。大部分发音器官由不随意肌组成而无法直接支配,只能经过长期反复的专门训练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各种技术训练中,喉头稳定的训练是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它仿佛是打... 歌唱发音的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自身感觉和他人听觉相统一的过程。大部分发音器官由不随意肌组成而无法直接支配,只能经过长期反复的专门训练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各种技术训练中,喉头稳定的训练是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它仿佛是打开歌唱艺术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技术 喉头稳定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唱技术与歌唱心理的结合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立新 《辽宁高职学报》 2007年第5期86-86,91,共2页
针对高职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歌唱心理素质培养的现象,从分析影响歌唱心理的主要原因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加强歌唱技术与歌唱心理的结合,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以最大... 针对高职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歌唱心理素质培养的现象,从分析影响歌唱心理的主要原因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加强歌唱技术与歌唱心理的结合,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以最大限度提高演唱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歌唱技术 歌唱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技术、歌唱艺术与声乐教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克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1期56-58,共3页
歌唱技术是有要求的,是有路可循的,甚至是可以规范和量化的。而艺术的歌唱应当是更深层次的,不应是雷同的东西,技术和艺术又不是对立的关系,需要有机地结合。分析技术与艺术细节上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把歌唱技术与演唱有机... 歌唱技术是有要求的,是有路可循的,甚至是可以规范和量化的。而艺术的歌唱应当是更深层次的,不应是雷同的东西,技术和艺术又不是对立的关系,需要有机地结合。分析技术与艺术细节上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把歌唱技术与演唱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这对学生未来艺术道路的拓展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技术 歌唱艺术 演唱能力 循序渐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树东 《戏剧之家》 2014年第5期137-137,共1页
随着我国民族声乐的逐渐发展,民族唱法声音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而民族唱法男高音作为音乐界最具魅力的声部之一成为不少音乐人士的关注的焦点。这主要由于在音乐界中,优秀的且唱歌技巧比较完美的男高音比较少,又加之民族唱... 随着我国民族声乐的逐渐发展,民族唱法声音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而民族唱法男高音作为音乐界最具魅力的声部之一成为不少音乐人士的关注的焦点。这主要由于在音乐界中,优秀的且唱歌技巧比较完美的男高音比较少,又加之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本身就不太容易,使得声乐教学过程中以男高音的歌唱技术的掌握比较困难。而本文主要针对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唱法 男高音 歌唱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与器:声乐教学中音乐能力发展与歌唱技术训练的辩证关系
12
作者 贺斯跃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3期85-87,94,共4页
我国易学和哲学中有关"形而上"、"道器之辨"思想,可以用来阐述声乐教学中个体音乐能力发展与歌唱技术训练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音乐能力发展是歌唱技术训练的根本基础,歌唱技术训练是个体音乐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二... 我国易学和哲学中有关"形而上"、"道器之辨"思想,可以用来阐述声乐教学中个体音乐能力发展与歌唱技术训练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音乐能力发展是歌唱技术训练的根本基础,歌唱技术训练是个体音乐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辩证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学 个体音乐能力发展 歌唱技术训练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肢体运动”对歌唱意识的开发——以合唱教学中的歌唱技术训练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家驹 《北方音乐》 2019年第18期79-80,共2页
歌唱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合唱是歌唱模块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形式。而歌唱又是合唱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歌唱意识才能达到合唱的融合。本文将从合唱教学中歌唱技术训练的角度来阐述肢体运动对学生歌唱意识... 歌唱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合唱是歌唱模块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形式。而歌唱又是合唱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歌唱意识才能达到合唱的融合。本文将从合唱教学中歌唱技术训练的角度来阐述肢体运动对学生歌唱意识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教学 "肢体运动" 歌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继承与借鉴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海兵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期34-34,共1页
民族唱法是一种风格特点较强的唱法,而民族唱法男高音则是其中歌唱技术难度较大的一个分支,本文从传统歌唱技术与其他唱法入手对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继承与借鉴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男高音 民族唱法 歌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歌唱技术发展
15
作者 胡松 《黄河之声》 2015年第8期89-90,共2页
民族唱法男高音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难度较高,所以对其歌曲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就非常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唱法的含义,同时对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民族唱法男... 民族唱法男高音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难度较高,所以对其歌曲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就非常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唱法的含义,同时对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歌唱技术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唱法 男高音 歌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演唱托斯蒂艺术歌曲对于解决歌唱技术问题的帮助——以《我不再爱你》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庆泽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5期76-77,共2页
声乐演唱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演唱过一定数量的艺术歌曲,尤其是托斯蒂的艺术歌曲,托斯蒂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旋律优美,伴奏丰富,受到大多数的演唱者的欢迎和喜爱。不仅如此,在声乐演唱者学习的初期阶段,... 声乐演唱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演唱过一定数量的艺术歌曲,尤其是托斯蒂的艺术歌曲,托斯蒂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旋律优美,伴奏丰富,受到大多数的演唱者的欢迎和喜爱。不仅如此,在声乐演唱者学习的初期阶段,会有着各种各样未解决的歌唱技术问题存在,演唱一定数量的艺术歌曲就成了一个必要的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演唱艺术歌曲也会对解决歌唱者本身的歌唱技术问题有着一定的帮助,本文以托斯蒂的艺术歌曲《我不再爱你》为例,浅谈演唱托斯蒂艺术歌曲对于解决歌唱问题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斯蒂 艺术歌曲 《我不再爱你》 歌唱技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技术中“高音解决”的辅助手段
17
作者 赵勇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声音训练是为了追求一种整体上的统一、宽松、通畅、协调的歌唱状态。“高音解决”是歌唱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可采用叹音、哼音、吸音和高弱音的辅助训练手段,逐步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循序渐进地掌握高音演唱的技巧。
关键词 歌唱技术 高音解决 叹音 哼音 吸音 高弱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高音歌唱技术浅析
18
作者 张书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01-105,114,共6页
在歌唱艺术中,技术难度最大而又不易掌握的声部,莫过于男高音,特别是戏剧男高音,亦称大号男高音。这是中外声乐界人士所公认的事实。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在发声技术控制方面,男高音要比女高音困难得多。加之训练方法的陈旧和保守,因而除... 在歌唱艺术中,技术难度最大而又不易掌握的声部,莫过于男高音,特别是戏剧男高音,亦称大号男高音。这是中外声乐界人士所公认的事实。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在发声技术控制方面,男高音要比女高音困难得多。加之训练方法的陈旧和保守,因而除极少数男高音外,多数男高音虽经多年的学习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声 男高音 面罩 歌唱技术 喉头 音域 进入面 韵母 声乐教学 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技术与情感融合
19
作者 孙砾 王庆爽 王湘懿(整理)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6,共4页
一、歌剧角色塑造与演绎孙砾:大家好!我和王庆爽演唱民族歌剧已有20年左右。目前,我大概演唱了几十部歌剧,王庆爽的民族歌剧表演经验也十分丰富。我和她在2011年排演福建省首部原创歌剧《土楼》时相识,《土楼》是王庆爽出演的第一部歌... 一、歌剧角色塑造与演绎孙砾:大家好!我和王庆爽演唱民族歌剧已有20年左右。目前,我大概演唱了几十部歌剧,王庆爽的民族歌剧表演经验也十分丰富。我和她在2011年排演福建省首部原创歌剧《土楼》时相识,《土楼》是王庆爽出演的第一部歌剧。虽是首次,但她将客家女“云花”这一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在台下,她向我请教在歌剧中怎样读谱、识谱,不断打磨每一句唱词。歌剧演员不仅要会“唱”,还要会“演”。她背后下了十足的功夫,不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歌唱技术 角色塑造 王庆爽 歌剧角色 《土楼》 读谱 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民族声乐歌唱技术与风格的融合
20
作者 崔哲豪 《北方音乐》 2017年第8期42-42,95,共2页
中国民歌各个时期都有代表人物,他(她)们的艺术特色至今为人称道,许多歌曲脍炙人口久唱不衰。从延安鲁艺时期的王昆,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郭兰英,从五十年代的郭颂,到以《赞歌》出名的胡松华,他(她)们的歌唱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 中国民歌各个时期都有代表人物,他(她)们的艺术特色至今为人称道,许多歌曲脍炙人口久唱不衰。从延安鲁艺时期的王昆,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郭兰英,从五十年代的郭颂,到以《赞歌》出名的胡松华,他(她)们的歌唱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翻开中国民歌的音乐发展和演唱表现,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中国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民歌,既有因为语言上的发音习惯导致了音乐风格的不同,又有着地方戏和地方民歌不可分隔的音乐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歌唱技术与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