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刘静静 洪念全 《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的低剂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冠脉狭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IM... 目的探究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的低剂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冠脉狭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分析C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并分别比较IMR、iDose^(4)及FBP算法下冠脉各节段的CT、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值。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在冠心病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本次检查共获得冠脉血管主支图像310个,其中300个符合冠脉图像质量标准,评分1分的图像有10个、2分11个、3分44个、4分235个。不同算法下冠脉各节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所得的冠脉各节段CNR值均高于iDose^(4)、FBP,而SD值均低于iDose^(4)、FBP,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冠脉节段计算,在共获得的780个冠脉节段中有765个符合冠脉异常的诊断标准。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检查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2%、92.48%、82.31%、91.03%和84.92%。该检查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3,P<0.05)。结论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CTA扫描能够有效检出冠心病冠脉狭窄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一致性,可为冠心病冠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模型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图像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静霞 袁莹 王晰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5年第1期4-7,4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在冠心病患者图像成像中的应用以及对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行CTA检查的14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在冠心病患者图像成像中的应用以及对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行CTA检查的14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80 kV管电压下进行CT扫描,分别根据IMR算法和滤波反投影法(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种算法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结果IMR算法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远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的图像主观评分高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7、3.310、2.537,P<0.05),其它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算法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算法的标准差低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R算法冠状动脉各节段的对比噪声比高于FBP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在节段水平上IMR算法对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诊断的敏感度为92.24%、特异度为91.19%、准确度为91.82%,FBP算法对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诊断的敏感度为81.17%、特异度为80.43%、准确度为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管电压条件下,IMR算法能减少噪声提高血管远段图像质量,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节段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迭代重建 滤波反投影法 冠心病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
3
作者 杨博涵 邢燕好 +2 位作者 张佳 张华良 张建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为保证机器人在进给速度极小值处不超速,将各加减速阶段运行时间调整为插补周期的整数倍,并对子曲线段衔接处速度平滑处理.最后,提出模型迭代寻优曲线插补,大大降低了速度波动率.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插补轨迹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且最大速度波动率仅为0.000099%.真机试验也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减小轨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NURBS曲线 运行时间周期化 优化回溯算法 模型迭代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低管电压成像评估肠系膜动脉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蒙元毅 覃明安 +3 位作者 余小平 夏振元 莫欣鑫 卢炳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1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低管电压成像评估肠系膜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招募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全腹部CT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成...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低管电压成像评估肠系膜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招募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全腹部CT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成像采用120 kV管电压联合iDose 4重建;试验组成像采用100 kV管电压联合IMR。比较两组检查图像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辐射剂量评价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由两位医师独立完成,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一致性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试验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噪声值(SD)低于对照组,CT值、SNR和CN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位医师对同组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好(P<0.05),试验组图像质量的最终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TDI_(VOL)、DLP及E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联合低管电压成像可提高肠系膜动脉图像质量并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迭代重建 管电压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模型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在定量检测肺气肿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5
作者 赵玉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8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高级模型迭代重建(ADMIRE)与滤波反投影(FBP)在定量检测肺气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利津县中医院进行检查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标准剂量进行超低剂量CT扫描,且根据临床诊... 目的:探讨高级模型迭代重建(ADMIRE)与滤波反投影(FBP)在定量检测肺气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利津县中医院进行检查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标准剂量进行超低剂量CT扫描,且根据临床诊断信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本组患者的扫描结果采用FBP、ADMIRE 3级、ADMIRE 5级进行重建,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对应的肺气肿指数(EI)、全肺容积(TLV)、平均肺密度(MLD)以及15%肺衰减值(pere 15)、噪声(SD)值与信噪比(SNR)值以及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标准扫描及超低剂量扫描对应的EI、MLD、pere 15、SNR值、SD值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有差异。三种重建方法的EI超低剂量扫描、MLD标准扫描、MLD超低剂量扫描、pere 15标准扫描及pere 15超低剂量扫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3种重建方法对应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ADMIRE 3级对应的图像质量评分最高,3种方法对应的SD值、SNR值以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气肿定量检测中,辐射剂量可直接影响定量检测结果与图像质量,采用超低剂量CT扫描时,利用ADMIRE 3级进行图像重建,可获得质量较好的CT图像,为肺气肿程度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高级模型迭代重建 滤波反投影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对诊断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于明志 董良地 王晓韩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多模型迭代算法(ASiR-V,以下简称为大螺距CT检查)在小儿腺样体肥大中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38例。均同时予X线检查...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多模型迭代算法(ASiR-V,以下简称为大螺距CT检查)在小儿腺样体肥大中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38例。均同时予X线检查与大螺距CT检查,并行喉镜进行临床诊断,以喉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T与X线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比较CT和X线诊断效能及有效辐射剂量差异。结果X线发现腺样体中度肥大患儿10例(26.3%),重度肥大5例(13.2%);大螺距CT检查发现腺样体中度肥大患儿6例(15.8%),重度肥大11例(28.9%)。大螺距CT检查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敏感度(16/18),特异度(95.0%),阳性预测值(16/17),阴性预测值(90.5%)及诊断符合率(92.1%)高于X线检查的敏感度(11/18)、特异度(80.0%)、阳性预测值(11/15)、阴性预测值(69.6%)及诊断符合率(71.1%)。大螺距CT检查过程中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7±0.1)mSv,略高于X线检查的(0.5±0.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结论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AsiR-V算法在小儿腺样体肥大中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X线,且辐射剂量基本可满足超低剂量检查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大螺距CT 低管电压 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用于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低剂量CT门静脉成像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志梅 夏振元 +2 位作者 莫欣鑫 黄卫庆 李伟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联合80 kV管电压进行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成像(CTPV)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管电压80 kV,剂量指数(DRI)17,以IMR技... 目的观察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联合80 kV管电压进行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成像(CTPV)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管电压80 kV,剂量指数(DRI)17,以IMR技术重建;对照组管电压100 kV,DRI 19,采用iDose4算法重建。对比2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肝实质及门静脉噪声值均低于、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门静脉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肝实质主观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分别为(6.28±1.38)mGy、(134.48±34.79)mGy·cm和(2.29±0.59)mSv,相比对照组[分别为(8.66±1.58)mGy、(186.38±47.63)mGy·cm及(3.17±0.81)mSv,P均<0.01]减低各27.5%、27.8%及27.8%。结论IMR技术联合低管电压可提高CT-Ⅲ、Ⅳ级肝硬化患者CTPV图像质量,并减少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IRST)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明 马壮飞 +4 位作者 朱亚新 王沄 付海鸿 王怡宁 金征宇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1期90-93,115,共5页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orward Projected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olution,FIRST)在80 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45例使用Aquilion ONE GENESIS 640层CT行8...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orward Projected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olution,FIRST)在80 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45例使用Aquilion ONE GENESIS 640层CT行80 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为(24.7±2.7)kg/m^(2),心率小于75次/min。扫描原始数据分别采用FIRST_Cardiac、混合迭代算法和滤波反投影算法进行重建。测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回旋支近、远段及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的管腔及邻近脂肪成分CT值及图像噪声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并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CT值和SD值为近、中、远段的平均值。双盲法下对冠脉18个节段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剂量长度乘积和CT容积剂量指数的记录并进行有效辐射剂量的测算。结果三组重建图像在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主动脉根部和左主干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71、0.081、0.061、0.263、0.409);FIRST_Cardiac组图像的SD值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01);FIRST_Cardiac组图像的SNR和C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01)。结论FIRST能够显著降低80 kV低剂量冠状动脉CTA的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迭代算法 冠状动脉CTA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256排CT极低剂量肺结节筛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岩 于小利 +1 位作者 高希法 王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67-569,573,共4页
目的:探讨256排CT运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MR)行极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的可行性,以降低肺结节筛查者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数据,常规剂量组及极低剂量组各50例,对2组体质量指数(BMI)行正态分布检... 目的:探讨256排CT运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MR)行极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的可行性,以降低肺结节筛查者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数据,常规剂量组及极低剂量组各50例,对2组体质量指数(BMI)行正态分布检验。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每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气管分叉处右肺外周带CT值及其标准差,计算SNR,记录每次扫描的CTDIvol值。对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噪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00例CT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6.33±0.54)mSv相比较,极低剂量扫描的有效剂量(1.04±0.37)mSv降低至常规扫描的16.4%;2组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的极低剂量肺结节筛查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受检者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模型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鑫 侯阳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是最新一代的迭代重建算法,其理论上在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方面较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及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更有优势。应用IMR技术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 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是最新一代的迭代重建算法,其理论上在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方面较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及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更有优势。应用IMR技术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本文就IMR技术在各系统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综述其在头颈部、心血管、胸腹部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IMR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迭代重建 滤波反投影重建 高级混合重建 X线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低对比剂、低管电压)技术结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淑敏 祁冬 +3 位作者 乔晓春 胡树坤 姚木子 沈艳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2123-212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低”(低对比剂、低管电压)技术结合多模型的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因病情需要做肾脏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30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双低”(低对比剂、低管电压)技术结合多模型的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因病情需要做肾脏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30例。患者均行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320 mgI/ml碘佛醇,使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技术进行图像重建;低剂量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270 mgI/ml碘克沙醇,使用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摄入量,比较两组患者行肾脏CT平扫及动脉期的肾皮质及髓质的CT值、图像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主观图像评分;并对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的ED及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CT值、SNR、CNR及SD)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5)。结论:“双低”技术结合ASiR-V算法在肾脏双期CT增强扫描中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剂量胸痛三联CTA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岩 王建华 +1 位作者 高希法 王荣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分析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胸痛三联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CTA)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及患者辐射剂量,论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胸痛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1.87... 目的分析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胸痛三联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CTA)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及患者辐射剂量,论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胸痛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1.87岁;心率50~120次/分,平均心率75.11次/分;体质量47~90 kg,平均体质量66.50 kg。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50例。对2组患者进行CT扫描。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平均管电流510mAs,重建算法为滤波反投影法(FBP)。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平均管电流150mAs,重建算法为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使用EBW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做出诊断报告。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感兴趣区(ROI)CT值、噪声、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ROI分别选择为每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肺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脂肪组织共5处。统计出每次扫描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出有效剂量。统计分析两组图像主观图像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ROI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100例胸痛三联CTA患者中,3组血管病变分别为冠状动脉82%,肺动脉5%,主动脉80%。2名医师对100例胸痛三联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有高度一致性(K_(appa)=0.746),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优秀率达86%,低剂量组图达94%。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管电流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55.04±95.39)mAs vs(206.54±48.60)mAs、(37.75±7.09)mSv vs(14.29±2.90)mSv、(1221.69±255.90)mSv·cm vs(548.43±121.37)mSv·cm、(17.10±3.58)mSv vs(7.68±1.70)mSv。P<0.001]。常规剂量组扫描ED[(17.10±3.58)mSv]与低剂量组扫描ED[(7.68±1.70)mSv]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扫描ED为常规剂量组的44.91%。两组图像5处ROI的CT均值、噪声、对比度噪声比及信噪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剂量胸痛三联CTA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其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患者辐射剂量大幅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胸痛三联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模型迭代重建 滤波反投影 有效剂量 对比度噪声比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传顺 祁冬 +3 位作者 胡淑敏 姜研 姚木子 何兴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8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肝脏增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kVp,碘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对比剂,... 目的:探讨双低技术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改善肝脏CT增强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肝脏增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kVp,碘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对比剂,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重建;B组管电压120kVp,碘浓度350mgI/mL碘佛醇对比剂,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肝脏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图像失真度及图像诊断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9.93%,碘摄入量减少了44.90%,SD降低了42.93%,SNR及CNR分别提高了40.70%、4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噪声评分、失真度评分及诊断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名观察者之间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843)。结论:在肝脏CT增强检查中,与常规管电压FBP算法相比,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结合ASiR-V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且能够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增强 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振营 宋文艳 +2 位作者 吴丹 孙君 王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以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慢性鼻窦炎患者先后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鼻窦CT扫描。根据剂量指数(DRI)和重建算法分为SD-FBP组、LD-IMR-L1组、LD-IMR-L2组和LD-IMR-L3... 目的观察以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慢性鼻窦炎患者先后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鼻窦CT扫描。根据剂量指数(DRI)和重建算法分为SD-FBP组、LD-IMR-L1组、LD-IMR-L2组和LD-IMR-L3组,记录不同扫描方案下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客观噪声值,评价图像噪声、伪影及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和病变显示情况。结果4组图像噪声值自低到高依次为SD-FBP组、LD-IMR-L3组、LD-IMR-L2组和LD-IMR-L1组。LD-IMR-L3组平均噪声与SD-F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IMR-L2组及LD-IMR-L1组噪声均高于SD-FBP组(P均<0.001)。LD-IMR各组伪影及显示病变评分与SD-FB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满足诊断需求;其显示解剖结构细节较SD-FBP组欠清晰,但评分均>3分,能满足诊断需求。LD-IMR组CTDIvol、DLP、ED较SD-FBP组分别减少89.20%、89.37%和89.36%。结论降低ED条件下,IMR低剂量鼻窦CT扫描图像质量可满足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诊断慢性鼻窦炎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剂量脑CT灌注成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组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武 张云 +6 位作者 龚建平 胡春洪 范国华 徐亮 张伟 时代 钱铭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脑CT灌注成像(CTPI)联合全模型迭代重组(IMR)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临床怀疑缺血性脑梗死需行脑CTPI且3 d内行MRI检查的95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45例、B组50例,分别采用80 kV-30 mAs、80 kV-10 mAs扫描,均采用I...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脑CT灌注成像(CTPI)联合全模型迭代重组(IMR)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临床怀疑缺血性脑梗死需行脑CTPI且3 d内行MRI检查的95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45例、B组50例,分别采用80 kV-30 mAs、80 kV-10 mAs扫描,均采用IMR2重组,并选取其脑灌注正常各45、50侧.比较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剂量(ED)和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层面2(ASPECT2)水平灰白质的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灌注参数值和不同大小梗死灶的显示率.结果(1)A、B组ED分别为0.500、0.167 mSv;(2)A组主观评分好,B组中等且出现同心圆和黑洞伪影;2组灰白质CT值及灰质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灰白质SD值B组均大于A组,白质SNR及CNR值B组均小于A组(P<0.05);(3)A、B组灰白质CBV、TTP及灰质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灰白质CBF及白质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B组对腔隙性梗死灶显示率分别为4.44%、4.00%,局灶性及大面积梗死灶显示率均为100%.结论IMR联合10 mAs脑CTPI虽然图像质量较差,但辐射剂量极低,能诊断局灶性和大面积脑梗死,对辐射损伤风险大及需多次动态随访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极低辐射剂量 模型迭代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脑部CT图像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付永春 江滨 +1 位作者 陈红燕 陈绪珠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1期63-66,7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对脑部CT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找到同等摄影条件下能够取得脑部扫描最佳图像质量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以头晕、头疼等症状到某院急...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对脑部CT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找到同等摄影条件下能够取得脑部扫描最佳图像质量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以头晕、头疼等症状到某院急诊就诊,且行头部CT平扫检查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6例患者的脑部CT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及IMR-1(level 1)、IMR-2(level 2)和IMR-3(level 3)薄层重建。比较各重建图像脑灰、白质的CT值、噪声[标准差(SD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dio,CNR),并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数据采用IBM 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各重建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05);SD值和IMR的3组不同级别的CNR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D值依次为FBP>IMR-3>iDose4>IMR-2>IMR-1,CNR值依次为IMR-1>IMR-2>IMR-3;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P=0.42)。图像主观评分为IMR-1<iDode4<FBP<IMR-2<IMR-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68,P<0.01)。结论:IMR技术可显著减低脑组织的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以IMR-1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CT CT 模型迭代重建 滤波反投影 混合重建 iDose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联合低电压和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及心理干预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杨香华 李盛利 夏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319-320,32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低电压和低对比剂碘摄入量与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联合及心理干预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疑为头颈部血管病变,需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研究分析低电压和低对比剂碘摄入量与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联合及心理干预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疑为头颈部血管病变,需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2例。对照组进行30mL对比剂碘海醇、90kV及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检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CT检查图像质量评分以及有效辐射量。结果心理干预后,增强CT检查中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5.22±4.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0±4.9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67±0.78),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3.98±0.67)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辐射量为(0.83±0.05)mSv,显著低于对照组辐射量(2.89±0.14)mSv,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和低对比剂碘摄入量与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联合及心理干预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意义,能够显著降低有效辐射量,提高图像画质,可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提高IMR检查的准确性,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压 低对比剂碘摄入量 模型迭代重组 心理干预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迭代重建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的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检出率的比较
18
作者 马光明 张喜荣 +3 位作者 钟晖 于勇 于楠 窦越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检出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因上腹部疾病行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扫及前两期增强采用常规扫描,噪声(...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检出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因上腹部疾病行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扫及前两期增强采用常规扫描,噪声(SD)设置为10,延迟扫描应用低剂量,SD设置为20。对延迟期图像分别采用40%ASIR(A组)和MBIR方式重建(B组)。测量病灶和邻近肝实质CT值和SD,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以平扫和前两期增强图像检出病灶数量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B组的肝脏SD低于A组,病灶SNR、病灶CNR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病灶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ASIR,MBIR应用于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迭代重建 自适应统计重建 低剂量 肝小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春妙 林桂涵 +5 位作者 吴徐璐 卢陈英 杨宏远 陈潇 纪建松 胡祥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6-59,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的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上腹部平扫患者200例,随机分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150例,均采用ADMIRE,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 目的:探讨基于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的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上腹部平扫患者200例,随机分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150例,均采用ADMIRE,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k V。实验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低管电压A、B、C组,管电压分别为80、90、100 k V。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背景噪声标准差(SD)、肝脏信噪比(SNR)、肝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对照组和低管电压A、B、C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构成、竖脊肌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低管电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BMI和肝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管电压A、B组的BMI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低管电压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低管电压A组的肝脏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低管电压A、B、C组的图像的背景噪声S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肝脏SNR及肝脏CNR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低管电压A、B、C组的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第三代双源CT行上腹部平扫检查时,结合患者BMI的差异,利用基于ADMIRE的低管电压扫描模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君玲 许乙凯 +2 位作者 周芳 黎依文 陈文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4-39,共6页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低剂量扫描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