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生命表与中国死亡模式差异分析
1
作者 李成 刘悦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5,共13页
研究基于中国1982—2020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Coale-Demeny、United Nations和中国区域三套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和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与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受模型生命表的选择、性... 研究基于中国1982—2020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Coale-Demeny、United Nations和中国区域三套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和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模型生命表死亡模式与中国死亡模式的差异受模型生命表的选择、性别和死亡水平的影响,但同一套模型生命表中各类模式与实际模式的偏差存在相似性。Coale-Demeny东区和西区模式、United Nations一般模式较为符合高死亡水平下的中国男性死亡模式;Coale-Demeny西区模式符合低死亡水平下的中国女性死亡模式;中国区域西南和华中-华东模式最为适合体现所有死亡水平下男女死亡模式。Coale-Demeny和United Nations模型生命表死亡率的降低模式和中国模式的差异较为接近,但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各类的下降模式与实际模式的差异存在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亡模式 模型生命表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模型生命表”在古人口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楠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6,共9页
作为普通生命表的归纳总结,"模型生命表"反映了人口发展的普遍现象和内在规律。本文将"区域模型生命表"引入古人口学研究,以大甸子墓地为例对婴幼儿组和高龄组死亡人数进行了调整。根据校正后数据所编制的简略生命... 作为普通生命表的归纳总结,"模型生命表"反映了人口发展的普遍现象和内在规律。本文将"区域模型生命表"引入古人口学研究,以大甸子墓地为例对婴幼儿组和高龄组死亡人数进行了调整。根据校正后数据所编制的简略生命表,该遗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为24.12岁,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更加合理的"U"型。鉴于古人口学中样本容量和代表性往往较差,引入"区域模型生命表"对偏差数据校正后再进行人口研究将使所得结论更加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模型生命表 古人口学 大甸子墓地 婴幼儿死亡率 平均预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生命表数学模型的建立——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希如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23,共6页
一、引言 对死亡现象的研究是人口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现有的研究方法都是建立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这方面静止人口模型即生命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给出了在某一死亡水平下按龄死亡概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这一死亡水平下的... 一、引言 对死亡现象的研究是人口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现有的研究方法都是建立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这方面静止人口模型即生命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给出了在某一死亡水平下按龄死亡概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这一死亡水平下的死亡模式,反映了人口的某种死亡状态。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疗卫生条件,不同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的人口,其死亡状态可以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的死亡状态也会相应变化,是一动态过程。在人口研究的许多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生命表 死亡概率 死亡状态 死亡模式 数学模型 期望寿命 城镇女性 死亡水平 模型 原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CMD模型生命表系统对“六普”数据中死亡漏报的估计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成 米红 孙凌雪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12,共14页
低龄死亡概率和老龄死亡概率对估计0岁和60岁预期寿命有特殊意义,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且涉及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众多研究表明"六普"数据中低龄组与老龄组死亡数据存在明显漏报,并且给出了不同的修正方法以... 低龄死亡概率和老龄死亡概率对估计0岁和60岁预期寿命有特殊意义,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且涉及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众多研究表明"六普"数据中低龄组与老龄组死亡数据存在明显漏报,并且给出了不同的修正方法以及相应的结果。文章利用DCMD模型生命表系统,根据"六普"数据中60~75岁的分性别人口数计算出老龄死亡率,结合UNICEF的儿童死亡率和IHME的成人死亡率数据,对"六普"时期我国分性别的国民生命表进行重建,重新计算了0岁和60岁的预期寿命,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低龄组和老龄组死亡数据的漏报程度。结果表明,"六普"时期我国婴儿死亡率男性为16.41‰、女性为15.94‰,相应的漏报水平为77.3%和75.5%;老龄死亡概率(60~89岁)男性0.703、女性0.595,相应的漏报水平为2.3%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漏报 模型生命表 死亡模式 人口普查
原文传递
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 被引量:16
5
作者 蒋正华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7-45,52,共10页
一 编制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的需要及条件 模型生命表是人口研究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对各地区人口死亡现象的特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开发出一系列间接分析方法对数据有缺陷或不完整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历史资料进行评价、比较等... 一 编制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的需要及条件 模型生命表是人口研究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对各地区人口死亡现象的特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开发出一系列间接分析方法对数据有缺陷或不完整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历史资料进行评价、比较等。即使是统计系统比较健全的地区,利用模型生命表也可对各类数据作出对比分析,深入认识死亡现象的统计规律,提高对未来人口特征变化的预见能力。因此,自5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学界就先后研制过5种不同的模型生命表:1955年发表的联合国模型生命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生命表 死亡概率 人口死亡 联合国 人口研究 国际人口 未来人口 死亡模式 平均期望寿命 中国
原文传递
Lee-Carter模型在模型生命表拓展中的应用——以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匡时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8,共12页
经典Lee—Carter模型将死亡率变化分解为年龄别平均死亡率、年龄别变化速度和时间变化三部分,既考虑了不同人群的死亡率基数,也细分了死亡率未来变化的两个重点,通过调整年龄别的变化速度和时间变化可以生成不同预期寿命水平的年龄别死... 经典Lee—Carter模型将死亡率变化分解为年龄别平均死亡率、年龄别变化速度和时间变化三部分,既考虑了不同人群的死亡率基数,也细分了死亡率未来变化的两个重点,通过调整年龄别的变化速度和时间变化可以生成不同预期寿命水平的年龄别死亡率,在模型生命表由较高水平的预期寿命向更高水平的预期寿命拓展上具有独特优势。不过,该模型在死亡率长期预测上有性别差异扩大和年龄别比值失调等问题。文章对该模型进行了相干改进和倒置改进,修正了该模型在死亡率长期预测上的不足。改进的Lee—Carter模型既可用来预测高预期寿命水平下的年龄别死亡率,也可用来对模型生命表拓展。文章以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为例介绍了改进的Lee-Carter模型在中国模型生命表拓展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Carter模型 模型生命表 死亡率预测 预期寿命
原文传递
模型生命表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秦芳芳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5-19,42,共6页
一、模型生命表及其用途 人们熟知的普通生命表是在本地区实际死亡数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对所研究地区的死亡水平、模式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科学的推算,并对人口的按龄死亡过程作出了概括的描述。这种死亡分析方法精确、严格,而且... 一、模型生命表及其用途 人们熟知的普通生命表是在本地区实际死亡数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对所研究地区的死亡水平、模式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科学的推算,并对人口的按龄死亡过程作出了概括的描述。这种死亡分析方法精确、严格,而且编制方法简单。因此,生命表不仅在人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卫生统计部门、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有关的计划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缺乏较详细死亡资料或数据质量不可靠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生命表 死亡水平 婴儿死亡率 平均预期寿命 年龄别死亡率 老年死亡率 死亡概率 实际死亡 死亡模式 年龄段
原文传递
论模型生命表 被引量:3
8
作者 游允中 《人口研究》 1985年第2期31-35,共5页
许多人口都没有详细和可靠的人口数据。研究这些人口的增长与死亡,一般可以借用一些特性与这些人口相近似其数据又比较可靠的人口资料,来作比较与分析。也可以利用模型生命表进行试探性的比较与分析。自1955年联合国人口司编制出第一个... 许多人口都没有详细和可靠的人口数据。研究这些人口的增长与死亡,一般可以借用一些特性与这些人口相近似其数据又比较可靠的人口资料,来作比较与分析。也可以利用模型生命表进行试探性的比较与分析。自1955年联合国人口司编制出第一个模型生命表以来,现在世界上一共有了五种模型生命表。本文将就目前五个模型生命表作简单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生命表 人口数据 联合国 人口资料 相近似 死亡水平 婴儿死亡率 预期寿命 死亡概率 发展中国家
原文传递
四川分区模型生命表编制中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罗积玉 邢瑛 苏显康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4-38,共5页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一批准确性比较高的人口数据,它是研究我国人口生育、死亡、生命过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利用它来研究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死亡规律,死亡模式以及生命发展过程,并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资料,我们编制了适用于我国...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一批准确性比较高的人口数据,它是研究我国人口生育、死亡、生命过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利用它来研究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死亡规律,死亡模式以及生命发展过程,并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资料,我们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分区模型生命表。本文着重阐述了四川分区模型生命表在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生命表 人口普查 人口特征 人口数据 人口生育 四川 生命发展 静态数据 年龄分布 生命过程
原文传递
多状态生命表模型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梅 《西北人口》 2005年第4期37-39,43,共4页
本文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的结构性特征,将人口统计分析中的多状态生命表模型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并应用此模型对某一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验证这一模型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可行性,揭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
关键词 人力资源规划 多状态生命表模型 人力资源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分析的动态模型——多状态生命表
11
作者 李晓梅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5-18,14,共5页
本文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的结构性特征,将人口统计分析中的多状态生命表模型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并应用此模型对某一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验证这一模型的可行性,揭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
关键词 人力资源规划 多状态生命表模型 人力资源流动 结构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估计技术在编制生命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峰 赵腾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10,共6页
文章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间接估计的方法对2015年全国人口的生命表进行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根据曾生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数对儿童死亡率进行推算,采用布拉斯增长平衡法对成人死亡率进行推算,最后用罗吉特生命表系统对两部... 文章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间接估计的方法对2015年全国人口的生命表进行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根据曾生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数对儿童死亡率进行推算,采用布拉斯增长平衡法对成人死亡率进行推算,最后用罗吉特生命表系统对两部分存活概率进行修匀并计算生命表。利用模型生命表对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修正,发现中国的死亡模式与Coale-Demeny模型生命表中的West死亡模式和联合国模型生命表中的General死亡模式相接近。与现有数据对比发现,间接估计的结果可信,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间接估计 人口抽样调查 生命表 模型生命表 MORTP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t变换与中国寿险行业经验生命表制技术
13
作者 张根明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8-60,共3页
经验生命表是研究寿险系统长期人寿保险业务必不可少的分析与核算工具,利用它可以展示被保险人死亡年龄的分布特点,从而为计算寿金保险金,责任准备金和退保金提供科学依据;同对,经验生命表预期死亡水平与寒际死亡水平对比所形成的死差益... 经验生命表是研究寿险系统长期人寿保险业务必不可少的分析与核算工具,利用它可以展示被保险人死亡年龄的分布特点,从而为计算寿金保险金,责任准备金和退保金提供科学依据;同对,经验生命表预期死亡水平与寒际死亡水平对比所形成的死差益,又是保险公司利润核算和投保人保单分红的先决条件。因此,经验生命表对经营长期人寿保险业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生命表 Logit变换 中国寿险 模型生命表 死亡概率 死亡模式 原始生命 中国区域 死亡水平 0岁预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普以来中国及其分地区死亡漏报模式变迁
14
作者 李婷 闫誉腾 支雅婷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4,共16页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备受关注,尤其是不同地区的死亡漏报问题,长期以来对公共卫生政策、社会老龄化应对策略以及经济规划存在深远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对分地区、分年龄段死亡漏报的纵向分析仍然较少,特别是在五普至七普期间...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备受关注,尤其是不同地区的死亡漏报问题,长期以来对公共卫生政策、社会老龄化应对策略以及经济规划存在深远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对分地区、分年龄段死亡漏报的纵向分析仍然较少,特别是在五普至七普期间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背景下,死亡漏报模式是否发生变化尚需深入探讨。文章基于对数二项模型和各级政府公布的死亡相关数据,修订五普至七普间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死亡数据,系统分析死亡漏报的变动模式及其背后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婴儿死亡漏报率自五普以来呈显著上升趋势,从7.04%升至六普的70.99%以及七普的75.67%。但婴儿死亡漏报数量在七普时已显著减少,每十万人漏报从六普的931人降至七普的474人,婴儿死亡数据质量已有所改善。相比之下,成年段与老年段的死亡漏报问题持续恶化,成年段死亡漏报率从五普的5.28%升至七普的26.18%,漏报数量从每十万人674人增加至2 230人;低龄老年段(60~79岁)死亡漏报率从五普的6.21%增至七普的22.64%,漏报数量从每十万人348人增加至920人;高龄老年段(80~99岁)漏报率从1.09%升至4.84%,漏报数量从每十万人108人增加至475人。分地区观察显示各地漏报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段侧重存在显著差异。婴幼儿死亡漏报率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较高;成年段死亡漏报在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尤为严重;低龄老年段漏报以西南、华南地区最高,而高龄老年段漏报则以华南和东北地区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的漏报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婴幼儿死亡漏报率与其死亡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死亡率较低时漏报率反而升高,体现出低死亡水平下的统计敏感性的增强;成年段漏报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流动人口参与度对漏报率有负向影响,表明外出人口死亡后返回原籍登记减少了漏报,流动人口能见度则对漏报率有正向影响,反映了流入地因流动人口返乡报告导致的漏报增加;老年段死亡漏报则更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但与婴幼儿、成年段有较大不同,其漏报可能与社会经济条件、文化观念和社会支持系统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文章揭示了中国及其分地区死亡漏报模式变迁的基本图景,强调在评估死亡漏报时应结合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背景,而非仅依赖静态数理模型。未来研究需特别关注成年段和老年段死亡漏报问题,探索更具针对性的评估和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死亡漏报 数据质量 死亡水平 模型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学演进的新路径: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对我国技术人口学的拓展
15
作者 米红 任一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相继出台应对政策,其中2024年9月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故以此为切入点,系统考察技术人口学的演进历程及创新发展。研究发现,“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相继出台应对政策,其中2024年9月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故以此为切入点,系统考察技术人口学的演进历程及创新发展。研究发现,“延退政策”的特殊性为技术人口学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一是政策的复杂性与精细化特征,推动了技术人口学这一强调现代分析技术、注重量化研究的新范式形成;二是政策的系统性要求促进了人口转变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代际关系理论的多维拓展;三是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特征为因果识别提供了重要契机,推动了双重差分、断点回归等计量方法的创新应用;四是技术支撑需求推动了双性别人口预测模型、五套模型生命表系统、多主体建模等分析工具的开发,以及DCMD三参数模型和按月度解构的Lee-Carter模型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这些发展使技术人口学在服务“延退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口学研究范式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而本研究对推进人口学理论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人口治理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技术人口学 方法论创新 三参数模型生命表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死亡概率分布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润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22,共7页
一、问题的提出人口模型是人口研究的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它能对历史人口发展指标进行平滑、填补、评估;也能用于区域人口发展指标的对比、分析;还能深入认识人口发展一般规律,提高对于未来人口发展指标变化的预见能力.
关键词 模型生命表 中国女性 概率分布 死亡概率 聚类分析 四参数模型 人口模型 两参数 区域模型 中国人口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口失能判别及其对健康预期寿命影响分析 被引量:47
17
作者 吴炳义 董惠玲 +1 位作者 王媛媛 张晓青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对健康预期寿命的测算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同数据来源的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以经过模型生命表调整的2015年1%人口抽样数据所计算的生命表为基础,以2010年人口普查、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15年CHARLS... 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对健康预期寿命的测算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同数据来源的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以经过模型生命表调整的2015年1%人口抽样数据所计算的生命表为基础,以2010年人口普查、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15年CHARLS数据和2014年CLHLS数据为资料来源,探讨老年人口分年龄失能状况及其对健康预期寿命测算结果的影响。老年人失能率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健康预期寿命及其性别年龄模式。无论是失能的主观评价指标还是客观评价指标,不同数据来源的高龄老人失能率差别较大;CHARLS数据中高龄老人失能率偏倚原因可能产生于调查过程中的系统误差,而非样本规模较小;CLHLS和CHARLS中的问卷访题设计也是影响失能程度判别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理论和应用层面上探讨我国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人失能水平的差异及其原因,逐步形成共识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率 健康预期寿命 模型生命表 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生命表编制方法探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建新 刘瑞平 张莉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72,共11页
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模型生命表,通过发现死亡水平内部规律性,建立稳定的函数关系式,对城乡婴幼儿死亡概率进行调整,并与以往对婴幼儿死亡概率调整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各类模型生命表调整的合理性。文章还分别采... 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模型生命表,通过发现死亡水平内部规律性,建立稳定的函数关系式,对城乡婴幼儿死亡概率进行调整,并与以往对婴幼儿死亡概率调整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各类模型生命表调整的合理性。文章还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和Kannisto模型对中国城乡高龄老年人口分性别死亡概率进行拟合比较,对高龄老年人口死亡概率原始值进行修正。最后,采用以上方法编制计算出对婴幼儿和高龄老年人口死亡概率调整之后的中国分城乡分性别生命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模型生命表 死亡率 城乡
原文传递
已知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时的生命表的编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路磊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14,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 在编制实际生命表时,我们通常是先根据人口普查或人口调查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一组分年龄的死亡率,{M(x,n)},然后再根据这组实际的分年龄死亡率编制出相应的生命表。
关键词 模型生命表 死亡模式 编制 死亡水平 年龄死亡率 根据 计算 人口普查 讨论 函数
原文传递
人口惯性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茅倬彦 《南方人口》 CSSCI 2011年第3期47-58,共12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上较为成熟、可操作的人口惯性测量方法,包括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人口模拟预测法、以及年龄别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首次提出利用模型生命表和模型稳定人口,...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上较为成熟、可操作的人口惯性测量方法,包括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人口模拟预测法、以及年龄别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首次提出利用模型生命表和模型稳定人口,探索在人口数据缺乏的情况下,估算人口惯性大小,为从不同层面估计、量化人口惯性提供有效、实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惯性 稳定人口 模型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