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以电流互感器为例
1
作者
张毅
夏旭忆
+4 位作者
李海洋
尚庆学
李吉超
刘如山
王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224,共13页
提出了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的构造与解耦设计方法,通过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设备顶部加速度响应为非隔震设备的7.32%~32.57%;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
提出了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的构造与解耦设计方法,通过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设备顶部加速度响应为非隔震设备的7.32%~32.57%;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实际残余位移在不同地震动类型、地震动强度下均小于设计值。隔震支座具有较强的抗倾覆能力,可满足支柱类电气设备层间隔震需求,竖向地震输入影响时隔震支座的性能有所削弱,变形增大。电气设备的隔震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本体的抗震性能与支架的动力放大作用,慎重选择隔震设计目标,避免支座达到极限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抗倾覆
自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浮放文物隔震保护与振动台试验
2
作者
张毅
李海洋
+3 位作者
刘江涛
尚庆学
李吉超
王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0,共10页
浮放文物在地震中往往会遭受严重破坏,采用隔震技术保护文物安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通过浮放花瓶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的可行性。隔震支座由金属板、直线导轨、滑块、弹簧和摩擦阻尼器组成,采用...
浮放文物在地震中往往会遭受严重破坏,采用隔震技术保护文物安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通过浮放花瓶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的可行性。隔震支座由金属板、直线导轨、滑块、弹簧和摩擦阻尼器组成,采用双层双向布置,可实现水平地震作用解耦。导轨和滑块用于限制隔震支座的运动方向并防止支座发生倾覆;弹簧用于调节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通过施加预紧力提供自复位能力;摩擦阻尼器用于控制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使耗能能力可调节。隔震支座具有模块化特征,可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弹簧、摩擦阻尼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支座顶部加速度响应为振动台台面加速度响应的28.10%~78.01%;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与峰值地面加速度(PGA)有关,减震率随着PGA增大而降低,隔震效率提高;隔震支座的实际残余位移在不同地震动类型、地震动强度下均小于参考残余位移,通过调节摩擦阻尼器和弹簧的参数,残余位移可控;文物滑动、倾覆现象与计算结果相符,隔震支座可防止文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倾覆,必要时仍需要采取传统抗震措施辅助;设计用于小型文物的隔震支座时应充分考虑减震率、隔震位移需求、支座变形能力限制和自复位能力,多个目标有时难以同时满足,需要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放文物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倾覆
滑移
自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以电流互感器为例
1
作者
张毅
夏旭忆
李海洋
尚庆学
李吉超
刘如山
王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出处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224,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21EEEVL0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908519)
+1 种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0E02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1M701937)。
文摘
提出了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的构造与解耦设计方法,通过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设备顶部加速度响应为非隔震设备的7.32%~32.57%;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实际残余位移在不同地震动类型、地震动强度下均小于设计值。隔震支座具有较强的抗倾覆能力,可满足支柱类电气设备层间隔震需求,竖向地震输入影响时隔震支座的性能有所削弱,变形增大。电气设备的隔震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本体的抗震性能与支架的动力放大作用,慎重选择隔震设计目标,避免支座达到极限位移。
关键词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抗倾覆
自复位
Keywords
modular metal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shaking table tests
design method
anti-overturning
self-centering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52.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浮放文物隔震保护与振动台试验
2
作者
张毅
李海洋
刘江涛
尚庆学
李吉超
王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0,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20C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208483)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0E023)。
文摘
浮放文物在地震中往往会遭受严重破坏,采用隔震技术保护文物安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通过浮放花瓶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的可行性。隔震支座由金属板、直线导轨、滑块、弹簧和摩擦阻尼器组成,采用双层双向布置,可实现水平地震作用解耦。导轨和滑块用于限制隔震支座的运动方向并防止支座发生倾覆;弹簧用于调节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通过施加预紧力提供自复位能力;摩擦阻尼器用于控制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使耗能能力可调节。隔震支座具有模块化特征,可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弹簧、摩擦阻尼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支座顶部加速度响应为振动台台面加速度响应的28.10%~78.01%;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与峰值地面加速度(PGA)有关,减震率随着PGA增大而降低,隔震效率提高;隔震支座的实际残余位移在不同地震动类型、地震动强度下均小于参考残余位移,通过调节摩擦阻尼器和弹簧的参数,残余位移可控;文物滑动、倾覆现象与计算结果相符,隔震支座可防止文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倾覆,必要时仍需要采取传统抗震措施辅助;设计用于小型文物的隔震支座时应充分考虑减震率、隔震位移需求、支座变形能力限制和自复位能力,多个目标有时难以同时满足,需要取舍。
关键词
浮放文物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倾覆
滑移
自复位
Keywords
freestanding cultural relics
modular metal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shaking table tests
overturning
slip
self-centering
分类号
TU352.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以电流互感器为例
张毅
夏旭忆
李海洋
尚庆学
李吉超
刘如山
王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浮放文物隔震保护与振动台试验
张毅
李海洋
刘江涛
尚庆学
李吉超
王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