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科新樟属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文斌 李新伟 +2 位作者 夏伯顺 武巧 刘艳玲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新樟属Neocinnamomum植物为樟科Lauraceae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物种形态特征观测、对比与查证等,对新樟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系统学位置、转录组分析与资源应用、生物学特性等方面... 新樟属Neocinnamomum植物为樟科Lauraceae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物种形态特征观测、对比与查证等,对新樟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系统学位置、转录组分析与资源应用、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综述,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与开发潜力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研究进展 资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樟科一新记录种——红楠
2
作者 高刚 蔡义平 +2 位作者 谢纯洋 手木晓英 陈绪言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3-134,共2页
报道了四川樟科植物新记录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凭证标本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KQ-1-012)。此次发现拓宽了该植物的分布区域,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樟科植物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 红楠 樟科 新记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及其在樟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天付 辛培尧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樟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集轻工业、食用、材用、药用、观价值赏于一身,在我国林业史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可在阐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挖掘它们的共同祖先以及... 樟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集轻工业、食用、材用、药用、观价值赏于一身,在我国林业史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可在阐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挖掘它们的共同祖先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分化和演化路径,揭示生物种群和物种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在概述樟科植物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对樟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的相关进展,以期为樟科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樟科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植物提取物对蚊虫趋避活性的测定
4
作者 肖会员 沈博瑞 范国荣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3期20-22,共3页
为开发新型的植物源蚊虫驱避剂,以雌性淡色库蚊为对象,采用浸泡法获得香樟、猴樟、少花桂、刨花楠、檫木、沉水樟、红楠、闽楠、香叶树、肉桂等10种樟科植物的提取物,通过实验室自制小型飞行动物趋避实验装置,测定了樟科植物的提取物对... 为开发新型的植物源蚊虫驱避剂,以雌性淡色库蚊为对象,采用浸泡法获得香樟、猴樟、少花桂、刨花楠、檫木、沉水樟、红楠、闽楠、香叶树、肉桂等10种樟科植物的提取物,通过实验室自制小型飞行动物趋避实验装置,测定了樟科植物的提取物对淡色库蚊雌蚊成虫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10种樟科植物的提取物对淡色库蚊雌蚊成虫都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其中香樟、猴樟、沉水樟、香叶树4种植物对淡色库蚊驱避效果较好,趋避率均在65%以上。而香樟对淡色库蚊驱避效果最好,平均驱避率达83.42%。少花桂、檫木、肉桂3种植物对淡色库蚊驱避效果一般。而刨花楠、红楠、闽楠3种植物对淡色库蚊趋避效果较差,其中,闽楠对淡色库蚊驱避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植物提取物 淡色库蚊 趋避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新种靖西楠“现身”中越边境
5
作者 蒋日红 武丽花 《广西林业》 2024年第10期3-3,共1页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国际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了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植物新种--靖西楠(Phoebe jingxiensis J.Y.Lin&R.H.Jiang)。该种分布于广西百色市靖西市和那坡县一带,为我国特有种靖西...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国际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了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植物新种--靖西楠(Phoebe jingxiensis J.Y.Lin&R.H.Jiang)。该种分布于广西百色市靖西市和那坡县一带,为我国特有种靖西楠为百色市传统优良用材树种,生长于石灰岩区域。2019-2022年间,广西林科院的研究团队在广西、海南、湖南等地收集楠属种质资源中发现,分布于海南的崖楠(Phoebe yaiensis)与广西百色市一带原鉴定为崖楠的居群在果实和叶片存在形态差异,花期、果期也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团队 广西百色市 形态差异 中越边境 那坡县 靖西市 樟科 楠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区生态茶园套种樟科植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杨仁丹 李芬 +2 位作者 严亮 刘丽 彭文书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12,共7页
以套种樟科树种云南樟、天竺桂下的茶园茶树品种(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春、夏、秋季采取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茶样,测定其理化成分、感官品质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无遮阴(对照组)和套种樟科植物的茶样茶多酚及咖... 以套种樟科树种云南樟、天竺桂下的茶园茶树品种(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春、夏、秋季采取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茶样,测定其理化成分、感官品质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无遮阴(对照组)和套种樟科植物的茶样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均偏高;长叶白毫茶样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最高,云瑰茶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从不同季节不同樟科套种茶样中各香气成分来看,主要是套种树种影响茶样香气成分,香气成分中以花香型的烯烃类物质为主,主要为具有清新、草木的气息右旋萜二烯。无遮阴组茶样表现出挥发性物质分布分散,而套种云南樟和天竺桂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集中在醇类、酯类、酸类、烷烃类、烯烃类。季节上来看,云抗10号醇类物质相对含量秋季(21.90%)>春季(11.29%)>夏季(1.50%),其中,秋季云南樟套种的云抗10号醇类物质高达24.56%。不同季节显示,春季与秋季醇类物质种类丰富且含量高于夏季,具有呈花蜜气味的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春季云南樟套种,具有温暖的草香,稍有呈木香和花香的2-(4-亚甲基环己基)-2-丙烯醇;秋季套种天竺桂的茶样具有呈明显干草香气的2,6-壬二烯醇、芳樟醇。由此可见,茶园套种樟科树种对茶样品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套种 大叶种茶 樟科 香气物质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对仔猪排泄物中氨和硫化氢散发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梁国旗 王旭平 +2 位作者 王现盟 李传普 陈安国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2-26,共5页
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樟科植物提取物(CFPE)和丝兰植物提取物(YE)对仔猪生长性能、粪尿中氨和硫化氢散发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选用21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仔猪,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CFPE试验... 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樟科植物提取物(CFPE)和丝兰植物提取物(YE)对仔猪生长性能、粪尿中氨和硫化氢散发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选用21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仔猪,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CFPE试验组和YE试验组分别饲喂含350 mg/kg CFPE和125 mg/kg YE的基础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CFPE和YE均显著影响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增重比(F/G()P<0.05),CFPE组ADG高于YE组,F/G低于YE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CFPE和YE对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CFPE组脲酶活性低于YE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粪尿排出后6 h时间点,CFPE和YE对尿素氮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从12 h时间点开始,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CFPE使氨态氮最高浓度出现时间点推迟,7 d时间点,CFPE、YE组的氨态氮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FPE组高于YE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12 h和48 h时间点外,CFPE组、YE组的可溶性硫化物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仔猪粪便发酵第4天和第8天产生的硫化氢平均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CFPE和YE可通过减缓尿素氮分解和可溶性硫化物的产生,从而减少氨和硫化氢的散发;CFPE效果优于Y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植物提取物 丝兰植物提取物 硫化氢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10属14种木材解剖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振忠 孙瑾 +3 位作者 吴鸿 涂登云 关丽涛 李秉滔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417,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木材结构 系统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植物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粪尿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倩 洪奇华 +2 位作者 杨彩梅 石军 陈安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662,共7页
为研究樟科植物提取作为脲酶抑制剂对仔猪粪尿氮排泄的影响,选取杜长大三元杂交30日龄断奶仔猪480头,按胎次、体重相近和公母基本一致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樟科植物提取物的日粮,即空白对照组Ⅰ、150 mg·kg-1组Ⅱ、3... 为研究樟科植物提取作为脲酶抑制剂对仔猪粪尿氮排泄的影响,选取杜长大三元杂交30日龄断奶仔猪480头,按胎次、体重相近和公母基本一致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樟科植物提取物的日粮,即空白对照组Ⅰ、150 mg·kg-1组Ⅱ、300 mg·kg-1组Ⅲ、450 mg·kg-1组Ⅳ、600 mg·kg-1组Ⅴ,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2头猪.结果表明:第Ⅳ、Ⅲ组与第Ⅰ组相比,料肉比分别降低5.67%(P<0.01)和4.64%(P<0.01);第Ⅳ、Ⅴ组与第Ⅰ组相比,粪样中微生物的脲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第Ⅴ、Ⅳ组的尿素分解减少,总氮保持率提高,48 h后与第Ⅰ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樟科植物提取物的添加使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提高、尿素氮含量降低.试验结果表明樟科植物提取物添加在断奶仔猪日粮中能够促进仔猪生长,抑制粪中脲酶活性,减少粪尿氮排泄,最佳使用剂量为450 mg·kg-1饲料(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樟科植物提取物 脲酶 粪尿混合物 氮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樟科3种植物幼苗叶结构型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超 赵广东 +4 位作者 王兵 史作民 邓宗富 夏晨 陈和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7,共11页
为了揭示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以樟科3种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将其人工采集的种子经低温沙藏并于温室培育,然后将幼苗移栽到野外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中亚热带樟科植物刨花楠(Machilus pauhoi)、香樟(Cinnamom... 为了揭示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以樟科3种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将其人工采集的种子经低温沙藏并于温室培育,然后将幼苗移栽到野外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研究中亚热带樟科植物刨花楠(Machilus pauho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闽楠(Phoebe bournei)两年生幼苗生长季节9种叶结构型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1)在3种植物幼苗中,香樟叶面积、叶厚度、叶体积、叶氮磷比最大,叶氮浓度最高,叶组织密度最小;闽楠叶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最大,叶磷浓度最高,叶面积、叶体积、比叶面积、叶氮磷比最小,叶氮浓度最低;刨花楠比叶面积最大,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最小,叶磷浓度最低;3种植物幼苗的叶厚度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樟科3种植物幼苗的叶面积与叶体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组织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氮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厚度与比叶面积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体积与叶组织密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氮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组织密度与叶磷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磷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表明在同质园中生长的刨花楠、香樟和闽楠幼苗的9种叶结构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不同物种同一叶结构型性状指标的大小顺序、种间差异及其显著性不同;3种植物幼苗不同叶结构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也不同。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樟科3种植物幼苗叶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植物幼苗 叶结构型性状 种间差异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樟科17种木材解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瑾 王晓静 +2 位作者 王飞 徐恩光 高振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7,共6页
【目的】为樟科木材识别与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和结论】观察结果表明17种樟科木材结构具有以下特征:散孔材,管孔组合主要为单管孔和短径列复管孔(2~3细胞),... 【目的】为樟科木材识别与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和结论】观察结果表明17种樟科木材结构具有以下特征:散孔材,管孔组合主要为单管孔和短径列复管孔(2~3细胞),偶见管孔团。导管分子仅具单穿孔或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梯状穿孔横隔数3~14个;管间纹孔式互列。木射线由单列射线和多列射线构成,单列射线稀少,多列射线宽多为2~3细胞。射线类型主要为异形Ⅱ型和异形Ⅲ型,少数异形I型。导管射线间纹孔式多为大圆形及圆肾形。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环管束状、轮界状。射线细胞和轴向薄壁细胞中普遍存在油细胞或黏液细胞。根据观察结果,依据17种木材结构编制木材分类检索表。对导管分子穿孔板的研究表明,樟科木材属间和种间的进化程度不一致,琼楠属Beilschmiedia和厚壳桂属Cryp-tocarya木材在一定程度上是较为进化的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木材结构 木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樟科5属9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成彬 李秀兰 +2 位作者 孙成仁 宋文芹 陈瑞阳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报道了我国樟科(Lauraceae)5属9种植物核型研究结果,其中7种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核型结果为:樟(Cinnamoumcamphora)20m+4sm;油樟(Cinnamoumlongepaniculatum)20m十4sm;黑亮楠(Linderamegaphylla)18m(2SAT)+6sm;山... 报道了我国樟科(Lauraceae)5属9种植物核型研究结果,其中7种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核型结果为:樟(Cinnamoumcamphora)20m+4sm;油樟(Cinnamoumlongepaniculatum)20m十4sm;黑亮楠(Linderamegaphylla)18m(2SAT)+6sm;山苍子(Linderacubeba)16m+8sm;香叶树(Linderacommunis)22m+2sm;川钓樟(Linderapulcherrima)20m+2sm+2st(SAT);红果黄肉楠(Actinodaphnecuplaris)22m+2sm;楠木(Phoebezhennana)18m+6sm(4SAT);赛楠(Nothaphoebecavaleriei)24m。樟科属间核型差异显著,研究的5个属有1A、2A、1B、2B4种类型,1B核型在植物中少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栖地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叶片微量元素与土壤微量元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钟志祥 徐有明 +1 位作者 万开元 陈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48,共3页
在研究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在迁栖地武汉植物园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珍稀植物叶片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与其生长的土壤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顺序为Fe>Mn>Cu>Zn>B>Mo,... 在研究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在迁栖地武汉植物园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珍稀植物叶片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与其生长的土壤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顺序为Fe>Mn>Cu>Zn>B>Mo,其质量分数均值大小和全国均值相差不大。21种珍稀植物叶片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其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Fe>Mn(或Mn>Fe)>B>Zn(或Zn>B)>Cu>Mo。与植物正常生长地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范围相比较,21种珍稀植物中,Mn质量分数偏高,部分植物Fe质量分数较大,Cu、Zn、B质量分数较为正常,Mo质量分数偏低。生物吸收系数顺序则为Zn>Fe>Mn>B>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微量元素 迁地保护 樟科 木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植物提取物对猪粪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彩梅 洪奇华 +2 位作者 张云刚 陈安国 刘建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0,共2页
养猪业中的氨气主要是由粪中的微生物脲酶催化尿中尿素产生的。试验用体外法研究樟科植物提取物对猪粪中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樟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均能极显著(P<0.01)降低猪粪中的脲酶活性,且作用效果与剂量呈... 养猪业中的氨气主要是由粪中的微生物脲酶催化尿中尿素产生的。试验用体外法研究樟科植物提取物对猪粪中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樟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均能极显著(P<0.01)降低猪粪中的脲酶活性,且作用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二氯甲烷提取物的作用效果优于乙醇提取物,其抑制脲酶的效果与乙酰氧肟酸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活性 乙酰氧肟酸 樟科植物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树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智奇 张建军 +2 位作者 周音 顾佳清 郑玉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70-74,共5页
介绍了十个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樟科树种的形态特征、观赏性能、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分布概况 ,以及这些树种的繁殖、栽培技术与开发利用的前景。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樟科 树种资源 形态特征 观赏性能 生态学 生物学特性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科黄肉楠属是一个复系类群——基于nrDNA ITS和ETS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志明 李捷 李锡文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2-285,共14页
应用nrDNAITS和ETS序列探讨了樟科Lauraceae黄肉楠属Actinodaphne的系统演化关系。对得到的3个序列矩阵(ITS、ETS和ITS/ETS),采用MP(maximumparsimony),ML(maximumlikelihood)和Bayesian3种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文... 应用nrDNAITS和ETS序列探讨了樟科Lauraceae黄肉楠属Actinodaphne的系统演化关系。对得到的3个序列矩阵(ITS、ETS和ITS/ETS),采用MP(maximumparsimony),ML(maximumlikelihood)和Bayesian3种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文选的黄肉楠属Actinodaphne物种与所选的月桂族中的外类群靠近并混和在一起,进一步证实了本属为一个复系类群。结合对传统的形态学性状的重新认识,认为花序类型特征可能是重新界定黄肉楠属的最重要的性状,具有相同花序类型的物种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然而,由于取样数量相对较少以及对矩阵的单独分析存在一定的差异,还需更详细的研究来验证本文对黄肉楠属系统演化关系的假设,并进一步更精确地重建本属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肉楠属 ETS ITS 樟科 系统学研究 贝叶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三种樟科植物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立军 朱晓婷 +1 位作者 林夏珍 徐召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3-77,共5页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氮(N)肥、磷(P)肥、钾(K)肥施肥处理对闽楠、浙江楠和浙江樟3种樟科植物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楠、浙江楠、浙江樟各施肥处理间苗高差异不显著(P>0.05);而各苗木地径差异显著(P<0.05):对于...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氮(N)肥、磷(P)肥、钾(K)肥施肥处理对闽楠、浙江楠和浙江樟3种樟科植物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楠、浙江楠、浙江樟各施肥处理间苗高差异不显著(P>0.05);而各苗木地径差异显著(P<0.05):对于闽楠P肥的影响最大,其次为N肥和K肥;对于浙江楠N肥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肥和P肥;对于浙江樟K肥的影响最大,其次为P肥和N肥。在培育过程中,容器基质的理化性质对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容器苗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樟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8
作者 李捷 李锡文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共11页
就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樟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 ,从形态学、孢粉学、胚胎学、叶角质层研究、分子系统学以及生物地理学等
关键词 樟科 植物 系统学研究 形态学 孢粉学 胚胎学 叶角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樟科园林树种挥发性物质杀菌能力测定及有效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阳 江广渝 王海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4,共6页
以香樟、白楠、琼楠、润楠等4种樟科植物为试材,对其挥发性物质的杀菌能力及叶片精油的含量和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d内平均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楠(68.99%),香樟(57.36%),润楠(43.44%),琼楠(40.54%);各树种的叶片精油出油率... 以香樟、白楠、琼楠、润楠等4种樟科植物为试材,对其挥发性物质的杀菌能力及叶片精油的含量和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d内平均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楠(68.99%),香樟(57.36%),润楠(43.44%),琼楠(40.54%);各树种的叶片精油出油率以香樟的出油率(2.47%)为最高,远高于琼楠(0.19%),润楠(0.16%)及白楠(0.14%);精油主要组成成分各有不同,香樟主要含有反式-橙花叔醇(26.77%),芳樟醇(10.35%),白楠主要含有萘的化合物(26.58%),α-蒎烯(8.46%),琼楠主要含有α-蒎烯(13.88%),乙酸冰片酯(6.91%),润楠主要含有癸醛(33.66%);4种精油的抑菌活性测定表明,其抑菌圈均在15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植物 精油 成分 出油率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樟科润楠属植物一些种类修订 被引量:14
20
作者 韦发南 王玉国 何顺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4,T001,共5页
对中国樟科润楠属植物一些种进行了分类修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 ,发现过去发表的一些新种不能成立 ,应予合并 ,即嘉道理楠 =信宜润楠 ;长序润楠 =浙江润楠 ;密脉润楠 =刨花润楠 ;芳槁润楠 =黄心树 ;荔波润楠 =粉叶润楠。
关键词 分类修订 润楠属 樟科植物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