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长阳胡家湾—樟木岩一带南华纪锰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
1
作者 曾凯 廖驾 +4 位作者 刘海 黄德将 欧权 郭威 周海洋 《矿产勘查》 2025年第1期142-154,共13页
鄂西长阳胡家湾—樟木岩一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裂谷盆地神—长—鹤断陷盆地内,南华纪含锰岩系较发育,锰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相继发现了古城锰矿、跑马坪锰矿等大中型锰矿。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学、地球化学工作基础上,对区内锰矿成矿... 鄂西长阳胡家湾—樟木岩一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裂谷盆地神—长—鹤断陷盆地内,南华纪含锰岩系较发育,锰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相继发现了古城锰矿、跑马坪锰矿等大中型锰矿。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学、地球化学工作基础上,对区内锰矿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前期勘查成果,分析了锰矿找矿潜力,指出了研究区锰矿找矿有利地段。结果表明,锰质表现为多来源,既有陆源来源,也有热水来源,并以后者为主,锰矿应形成于贫氧-还原的环境。锰矿层具三分结构的富集特征,在剖面上形成上、下为贫矿,中间为富矿的“两贫夹一富”的沉积富集特征,平面上,富矿带形成于盆地沉积中心,其四周交替出现中、贫矿带,分带富集,与含锰岩系沉积厚度呈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认为“古城式”锰矿在胡家湾—樟木岩一带以西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对于已知锰矿床深边部及外围实现找矿突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锰矿 成矿规律 找矿潜力 胡家湾—樟木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木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分析及对中国纸质文物材料颜色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徐文娟 周新光 裔传臻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8-632,共5页
樟木是中国传统纸质文物在包装和展陈方面的常用材料,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是影响文物保存环境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树龄樟木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环境模拟实验舱法探讨两种不同树龄樟木对纸张载体和颜... 樟木是中国传统纸质文物在包装和展陈方面的常用材料,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是影响文物保存环境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树龄樟木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环境模拟实验舱法探讨两种不同树龄樟木对纸张载体和颜料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木挥发性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不同树龄樟木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在樟木环境中放置时间延长,颜料颜色变化有增大的趋势,特别是提高环境温度后,在樟木挥发性有机物和高温协同作用下颜料的变色被加剧。鉴于此,樟木类材料不适用于纸质文物的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挥发性有机物 纸质文物 材料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提取精油樟木热解产物组成和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邱竑韫 刘沙沙 +1 位作者 闫实 黄慧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2,共7页
樟树提取精油后剩余物(CEOR)的有效开发利用是樟树精油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CEOR在热解过程中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接着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在不同温度(400、500、600℃和700℃)下对其进行热解,探究温度... 樟树提取精油后剩余物(CEOR)的有效开发利用是樟树精油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CEOR在热解过程中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接着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在不同温度(400、500、600℃和700℃)下对其进行热解,探究温度对热解产物组成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TG与DTG曲线向高温区偏移,残余质量增多,活化能由37.07 kJ/mol增大到41.31 kJ/mol。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EOR热解所得固、液、气产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固体生物质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呈增加的趋势,I_((GR+VL+VR))/I_D值明显降低,碳结构的芳香性和碳化程度增加。液体产物中检测到的主要成分有50种,包括酚类、酮类、酸类、烃类和醛类,以及少量的酯类、醇类等物质。当热解温度为600℃时,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48.46%,主要是烷氧基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精油樟木 热解 热解特性 热解产物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油樟木APMP制浆性能研究
4
作者 银辉 朱宏伟 +6 位作者 阳路 林本平 刘永丰 赵靖 邓凤伟 李丹 谢正文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分析了蒸汽脱油后樟木片的材性和化学组分,实验室和工厂中试评估了该原料APMP制浆性能并分析了制浆过程中的废水负荷情况,探讨了樟木APMP浆碱性H_(2)O_(2)漂白的可漂性能。结果表明,在漂白温度90℃、浆浓25%、NaOH用量60 kg/t浆、H_(2)O... 分析了蒸汽脱油后樟木片的材性和化学组分,实验室和工厂中试评估了该原料APMP制浆性能并分析了制浆过程中的废水负荷情况,探讨了樟木APMP浆碱性H_(2)O_(2)漂白的可漂性能。结果表明,在漂白温度90℃、浆浓25%、NaOH用量60 kg/t浆、H_(2)O_(2)50 kg/t浆条件下,樟木APMP浆的物理强度略低于杨木APMP浆、高于桉木APMP浆,可漂性低于杨木APMP浆和桉木APMP浆,樟木APMP制浆过程废水总COD负荷为杨木、桉木的2倍,当H_(2)O_(2)用量70 kg/t浆时,樟木APMP浆白度可达75.0%,得率82.5%。微漂APMP制浆中试结果表明,当H_(2)O_(2)用量27kg/t浆时,樟木APMP浆白度达35.9%。在打浆度44.0°SR时,纸张抗张指数达28.5N·m/g,松厚度2.57cm^(3)/g,可用于配抄中高端包装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APMP制浆 物理性能 H_(2)O_(2)漂白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樟木堆积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瑞林 张小艳 +5 位作者 马凤山 张路青 李志清 高玮 王杰 孙永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3-730,共8页
樟木口岸是我国与尼泊尔王国之间唯一的陆路通商口岸,也是西藏地区目前唯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口岸,但该口岸坐落于一大型堆积体之上,长期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为进一步论证该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该堆积体的... 樟木口岸是我国与尼泊尔王国之间唯一的陆路通商口岸,也是西藏地区目前唯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口岸,但该口岸坐落于一大型堆积体之上,长期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为进一步论证该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该堆积体的工程地质结构、岩土类型以及斜坡的变形破坏规律和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堆积体并非单一土质结构,尚存在冰水堆积等类型,斜坡发生整体滑坡的可能性小,以地形坡度、人类工程活动等控制的局部滑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口岸 樟木堆积体 滑坡 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樟木沟泥石流成因分析及综合评判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大翔 黄金辉 +3 位作者 赵鑫 张小刚 程尊兰 刘建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4,110,共6页
樟木沟泥石流对西藏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樟木口岸具有较大威胁,为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在研究樟木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易发程度... 樟木沟泥石流对西藏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樟木口岸具有较大威胁,为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在研究樟木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综合评判结果显示,樟木沟为一条轻度易发泥石流沟,但有偏向中度易发泥石流的倾向。此外,对沟道断面清水流量的监测结果表明,樟木沟内常年流水是樟木镇松散层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对樟木滑坡群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沟泥石流 形成条件 综合评判 樟木口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广宁红花油茶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7
作者 纪业明 蔡凤玲 +3 位作者 严伟林 袁梦 方楚东 张剑锋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66-69,共4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内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有维管植物62种,隶属于36科50属;属的区系...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内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有维管植物62种,隶属于36科50属;属的区系分析表明,群落中57属维管植物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和1个亚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占比最高;重要值的分析结果显示,乔木层和灌木层重要值最高的物种为广宁红花油茶,草本层重要值最高的为乌毛蕨(Blechnopsis orientalis);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高,物种组成丰富;径级结构分析表明,乔木层的广宁红花油茶径级分布呈单峰型,且Ⅳ径级的株数最多,群落仍处于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 樟木头林场 红花油茶 植物群落 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樟木头客家村落的形成与变迁
8
作者 梁豫彬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140-143,共4页
樟木头是东莞唯一的纯客家镇,客家先民迁居于此已有八百年历史,村落是客家历史发展的物证,但目前传统客家村落正逐渐消亡。系统性地保护和活化客家村落,对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及振兴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总结樟木头客家村... 樟木头是东莞唯一的纯客家镇,客家先民迁居于此已有八百年历史,村落是客家历史发展的物证,但目前传统客家村落正逐渐消亡。系统性地保护和活化客家村落,对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及振兴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总结樟木头客家村落的形成与变迁历程,分析村落的形态和建筑特色及在广客交融进程中的变化,主要方法有分析历史文献,结合实地调研,并在时空上进行对比。文章梳理了樟木头客家村落在宋至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变迁,总结了村落的形态及变化,指出地理环境及广客交融的进程是促成变化的重要原因。文章还介绍了金字廊排屋这一村落基本组成单元的形制与布局,总结了当前樟木头传统客家村落的保护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客家民系 村落 金字廊排屋 保护与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樟木头林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研究
9
作者 纪业明 梁金喜 +3 位作者 罗旭委 汪增洲 冯少华 蔡凤玲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为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结合实地调研法,对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内不同海拔、坡度和植被类型的区域进行全面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林场内共有121科273属402种野生观赏植物;按... 为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结合实地调研法,对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内不同海拔、坡度和植被类型的区域进行全面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林场内共有121科273属402种野生观赏植物;按照生活型将其分类为观赏乔木(120种)、观赏灌木(78种)、观赏草本(118种)以及观赏藤本(86种)类,根据观赏部位分为观花(113种)、观果(96种)、观叶(92种)和观形(58种)植物,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野生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开发建议,以期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应用前景 广东省樟木头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樟木头5种桉树的能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群英 陈少雄 +3 位作者 吴志华 陈宏 林良柱 韩斐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9-555,共7页
对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林场5种6a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柳桉(E.saligna)、大花序桉(E.cloeziana)、粗皮桉(E.pellita)和托里桉(E.torelliana)的能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桉树不同组分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存在显著差异(P<0.... 对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林场5种6a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柳桉(E.saligna)、大花序桉(E.cloeziana)、粗皮桉(E.pellita)和托里桉(E.torelliana)的能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桉树不同组分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灰分含量为0.16%~8.37%,其中巨桉、柳桉、粗皮桉和托里桉均是叶>皮>枝>根>干,而大花序桉为皮>叶>枝>根>干;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为15.12~18.85kJg-1,均以叶最高、皮最低,巨桉与粗皮桉为叶>枝>干>根>皮;柳桉与托里桉为叶>干>枝>根>皮;大花序桉为叶>枝>根>干>皮;去灰分热值为16.37~19.87kJg-1,除粗皮桉为叶>枝>皮>干>根外,其它4种各组分的去灰分热值均与干重热值的变化趋势相同。5种桉树的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以巨桉、粗皮桉最高,但均以托里桉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灰分 热值 樟木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木木屑真空热解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及生物油组分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永胜 蔡忆昔 +3 位作者 李小华 俞宁 张蓉仙 尹海云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6,共8页
以樟木木屑为原料,采用真空热解系统进行了制取生物油的中心组合实验研究,以生物油产率为实验指标,利用响应面法(RSM)对热解液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在最高产率条件下制取的生物油进行了理化特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气质... 以樟木木屑为原料,采用真空热解系统进行了制取生物油的中心组合实验研究,以生物油产率为实验指标,利用响应面法(RSM)对热解液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在最高产率条件下制取的生物油进行了理化特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体系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显著,但3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最佳热解工艺条件为:热解终温474.0℃、体系压力7.5 k Pa、升温速率20.0℃/min,在此条件下,生物油产率可达50.25%。与预测值(50.41%)较为接近。樟木木屑真空热解所得生物油的含水量较低(21.35%),热值较高(26.82 MJ/kg),常温下的运动黏度为3.85 mm2/s,密度1.08 g/cm3、p H值3.24和残炭量5.54%;生物油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多种有机物可被进一步提取用作工业原料;生物油中羧酸(8.45%)、醛(26.17%)、酮(14.24%)类等腐蚀性和不稳定组分含量较高,需对其进一步精制,以优化真空热解生物油品质,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真空热解 响应面法 生物油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樟木滑坡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剑 王全才 李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查明樟木滑坡的特征及成因是该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对樟木滑坡的现场调查,结合钻探资料对樟木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堆积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滑坡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樟木滑坡是一个多期次滑坡构成... 查明樟木滑坡的特征及成因是该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对樟木滑坡的现场调查,结合钻探资料对樟木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堆积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滑坡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樟木滑坡是一个多期次滑坡构成的复杂滑坡;滑坡演化过程为岩质古滑坡→崩坡积层滑坡→浅表层堆积层滑坡;各期次滑坡的主控因素不同,形成机理差异较大;滑坡运动方式主要有牵引式和推移式两种,混合式少见。研究成果可供认识大型复杂滑坡和樟木口岸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滑坡 特征 演化过程 形成机理 力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快速鉴别樟木制品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志强 闫建平 +2 位作者 汪雨 陈瞬宗 陈焕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5-910,共6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SDAPCI-MS),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对樟木制品及普通木材进行检测,在正离子模式及m/z 90~400范围内获得其化学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所获指纹谱图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 采用自行研制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SDAPCI-MS),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对樟木制品及普通木材进行检测,在正离子模式及m/z 90~400范围内获得其化学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所获指纹谱图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样品进行鉴别。结果表明,SDAPCI-MS能够对樟木表面多种特征化学成分(樟脑,香叶醇等)进行解吸电离,快速获得樟木的化学指纹谱图,并能够对目标组分做多级串联质谱鉴定。结合PCA方法,可对不同品质、不同种类的木材样品进行区分。结果表明,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单个样品分析时间小于3 min),可望应用于珍贵木材快速无损分析及品质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 质谱 主成分分析 樟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木与楠木木材挥发油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云霞 史洪飞 +1 位作者 宋小娇 潘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樟木与楠木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为樟木与楠木的化学辅助鉴别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正己烷/乙醇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樟木与楠木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 【目的】通过对樟木与楠木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为樟木与楠木的化学辅助鉴别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正己烷/乙醇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樟木与楠木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樟木和楠木木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7和21个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62.214%和33.365%。樟木中的主要成分为α-松油醇(7.311%)、桉油醇(6.850%)、2,4-二叔丁基苯酚(5.367%)、樟脑(4.674%)等;楠木中的主要成分为沉香螺萜醇(7.989%)、2,4-二叔丁基苯酚(3.016%)、马鞭草烯酮(2.999%)、β-桉叶醇(2.331%)等。【结论】樟木与楠木木材中挥发油成分共有11个,其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樟木与楠木木材的辅助鉴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楠木 木材 挥发油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木挥发物对纸质档案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贾智慧 李玉虎 +1 位作者 鲍甜 周婷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8,共6页
以樟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模拟实验舱法与环境因素加速老化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樟木挥发物对档案纸质材料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樟木挥发物处理后的纸质档案的耐久性均有所降低。通过对比观察纸张表面微观形貌变化,发现经樟木... 以樟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模拟实验舱法与环境因素加速老化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樟木挥发物对档案纸质材料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樟木挥发物处理后的纸质档案的耐久性均有所降低。通过对比观察纸张表面微观形貌变化,发现经樟木挥发物处理后的纸张纤维老化后有轻微的黏结、断裂现象;进一步采用活性炭吸附-脱附法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试出樟木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烯烃、有机酸等,其中有机酸为活性污染物,对纤维大分子结构造成破坏,降低纸张的耐久性。因此,在使用樟木作为纸质档案和文物的装具时,建议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注意库房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富集,为延长档案寿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挥发物 纸质档案 耐久性 气质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木过热蒸汽干燥工艺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晓峰 熊新阳 +2 位作者 李贤军 吴义强 郭鑫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8-62,共5页
为探索樟木锯材过热蒸汽干燥工艺,笔者在干燥介质温度为110、120、130℃及140℃条件下进行樟木过热蒸汽干燥,系统研究了干燥介质的过热温度对樟木锯材干燥过程传热、传质及干燥质量的影响,并初步得出了樟木锯材过热蒸汽干燥工艺,为樟木... 为探索樟木锯材过热蒸汽干燥工艺,笔者在干燥介质温度为110、120、130℃及140℃条件下进行樟木过热蒸汽干燥,系统研究了干燥介质的过热温度对樟木锯材干燥过程传热、传质及干燥质量的影响,并初步得出了樟木锯材过热蒸汽干燥工艺,为樟木高温过热蒸汽干燥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过热蒸汽干燥 传热与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尼边境负责任旅游合作开发与展望——以西藏日喀则地区樟木镇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图登克珠 刘雅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2-17,共6页
2009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为响应国家旅游局倡导的"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的主题口号,文章从中尼边境旅游合作的发展趋势入手,按照负责任旅游的生态品质标准分析中尼边境旅游合作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 2009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为响应国家旅游局倡导的"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的主题口号,文章从中尼边境旅游合作的发展趋势入手,按照负责任旅游的生态品质标准分析中尼边境旅游合作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中尼边境"珠峰跨国旅游区"的负责任旅游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尼边境 负责任旅游 合作开发 樟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水磷酸钾耦合CaO对樟木粉热解特性及NO_x前体释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冰 金晶 +3 位作者 林郁郁 李尚 李焕龙 张建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6-961,共6页
利用生物质催化热解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热解过程中排放的NO_x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探究樟木粉热解特性及热解过程中主要NO_x前体的释放特性,对比分析Ca O耦合磷酸盐对樟木粉热... 利用生物质催化热解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热解过程中排放的NO_x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探究樟木粉热解特性及热解过程中主要NO_x前体的释放特性,对比分析Ca O耦合磷酸盐对樟木粉热解过程中NO_x前体生成的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三水磷酸钾和Ca O的加入,樟木粉热解过程中挥发性产物的释放量有所增加而固相产物的产率有所减少;同时,混合热解过程中生成的主要NO_x前体的离子流强度曲线有所降低。这表明,三水磷酸钾和Ca O的耦合作用,一方面能够改善樟木粉的热解特性,使热解过程更加彻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樟木粉中含氮化合物的一次裂解,延缓NH_3等NO_x前体的生成、减少HCN等NO_x前体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热解 三水磷酸钾 氧化钙 氮氧化物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木堆积体斜坡动力稳定性与极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芝 王颂 +2 位作者 周剑 张路青 黄福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2-273,共12页
樟木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是中国与尼泊尔的重要通商口岸,也是中尼公路的咽喉。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和丰富的降水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充分条件,区域内滑坡地质灾害发育。大量房屋建筑修建于樟木滑坡堆积体之上,滑坡灾害严重威胁到当地... 樟木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是中国与尼泊尔的重要通商口岸,也是中尼公路的咽喉。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和丰富的降水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充分条件,区域内滑坡地质灾害发育。大量房屋建筑修建于樟木滑坡堆积体之上,滑坡灾害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口岸经济的发展。目前,大量有关樟木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的评价只考虑了暴雨条件和通过强度折减简化的地震作用,而忽略了地震的动态作用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精确论证该堆积体在动力载荷作用下的稳定程度,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地震和车辆震动等极端工况下的动态安全系数,并按照地形条件、地质特征及已有滑坡分布状况,分区块评价其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堆积体古滑坡基本稳定,但前缘和后缘区块的承载力偏低;现代滑坡稳定性较差,没有进一步的承载空间,应禁止增加表观荷载。结论为系统治理樟木滑坡灾害,优化樟木建设用地布局和确保口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樟木滑坡 动力稳定性 地震载荷 车辆载荷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樟木镇至友谊桥段公路灾后恢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冬 朱冬春 +1 位作者 车晶 夏旺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7-824,共8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 S8.1级地震,在樟木地区触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2016年7月5日,樟木镇上游樟藏布流域发生山洪泥石流,诱发友谊桥滑坡群复活,樟木至友谊桥段约3.0 km公路被毁。本文通过对友谊桥滑坡群勘察、监测资料分析及变...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 S8.1级地震,在樟木地区触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2016年7月5日,樟木镇上游樟藏布流域发生山洪泥石流,诱发友谊桥滑坡群复活,樟木至友谊桥段约3.0 km公路被毁。本文通过对友谊桥滑坡群勘察、监测资料分析及变形历史研究,认为地震、山洪泥石流是造成滑坡群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持续降雨加剧了滑坡群活动。针对樟木至友谊桥段公路面临“低频大灾”威胁持续存在,特大型、超深层滑坡短期难以根治等问题,提出公路灾后恢复近期应以处治滑坡、恢复公路通行为目的,远期需从线路河谷岸侧选择的宏观决策层面进行研究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友谊桥滑坡群 山洪泥石流 灾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