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5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经六穴温阳通络针法联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齐峰 王泽茂 +1 位作者 张家成 何鹏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2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经六穴温阳通络针法联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LDH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联合三经六穴温阳通络针法,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 目的:探讨三经六穴温阳通络针法联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LDH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联合三经六穴温阳通络针法,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情况、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评分以及JOA总分均呈现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在治疗后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提升效果更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率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明显下降,而腰痛、下肢放射痛评分和腰背肌后伸ROM方面则全部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炎性因子浓度水平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全部出现了下降情况(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经六穴温阳通络针法联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三经六穴温阳通络针法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兰 王小刚 +2 位作者 夏燕 鲍冬梅 唐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分析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疼痛评分和术后腰椎功能指数,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包括尿潴留、感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功能指数、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能有效促进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理念 风险预警 手术室护理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恢复指标 并发症 满意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杨奇峰 谭洪宇 张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汝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IS-TLIF组,各46例,分别行PTED术和MIS-TLIF术。术后3 m,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围术期指标;术后1 d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m和术后3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随访3m,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m,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MIS-TLIF组(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MIS-TLIF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d、3 d,PTED组血清TNF-α、PCT、CRP水显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m、3 m,PTED组ODI、NRS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PTED术治疗LDH患者疗效更好,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分析
4
作者 苗陆 徐兵 田俊华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4期339-341,3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相关性。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112例LDH患者,均开展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经皮椎板间入路)和研究组(5...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相关性。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112例LDH患者,均开展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经皮椎板间入路)和研究组(56例,经皮椎间孔入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腰椎功能、治疗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切口长度更小(P<0.05),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出血量更少(P<0.05)。整体比较,VAS、JOA、ODI评分的时点、交互(时点和交互)、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SD-t检验得出,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3个月JOA评分均升高,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JOA评分更高,术后即刻、术后1周VAS、ODI评分更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2组VAS、JOA、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9.29%、 5.36%,研究组分别为92.86%、1.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效果相当,且安全性均较高,但经皮椎间孔入路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更快减轻疼痛、提高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宋泽建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治疗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罗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ETD治疗,术后复发LDH的患者列入复发组,术后未复发LDH...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治疗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罗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ETD治疗,术后复发LDH的患者列入复发组,术后未复发LDH的患者列入未复发组,各40例。对PETD治疗后复发LDH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突出位置、突出节段、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与LDH患者PETD治疗后复发LDH无关(P>0.05);病程、突出类型、髓核摘除情况、纤维破坏情况、术后椎间活动度与LDH患者PETD治疗后复发LD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3年、突出型LDH、髓核摘除不彻底、纤维破坏裂口>5 mm、术后椎间活动度≥10°是PETD治疗后复发LD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3年、突出型LDH、髓核摘除不彻底、纤维破坏裂口>5 mm、术后椎间活动度≥10°是PETD治疗后复发LDH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关注上述指标变化,尽量规避LDH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采用不同局麻方式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郑初媚 董千峰 汪莉丽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采用不同局麻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患者病例资料,并根据局部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关节突关节局部浸润麻醉37例)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采用不同局麻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患者病例资料,并根据局部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关节突关节局部浸润麻醉37例)与观察组(关节突关节局部浸润麻醉+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37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期疼痛评分,手术用时、感觉阻滞时间、恢复痛觉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明确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椎间孔成形期、椎间孔成形期峰值及纤维环操作期疼痛评分[(1.01±0.42)、(1.43±0.67)、(1.12±0.33)]均低于对照组的[(1.34±0.59)、(3.80±1.06)、(1.81±0.47)];感觉阻滞及恢复痛觉时间[(120.68±31.15)min、(192.71±25.48)min]均高于对照组的[(87.44±22.07)min、(161.84±28.59)min];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的27.03%;数据对比均P<0.05。两组纤维环操作期峰值评分及手术用时差异较小,对比均P>0.05。结论在PELD中采用关节突关节局部浸润麻醉+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方式能有效延长镇痛时间,提升麻醉效果,并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具备显著临床优势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关节突关节局部浸润麻醉 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唐月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60-0163,共4页
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观察效果。方法 纳入患者50例,病例纳入时间于2023年的1-12月整个年度当中,将患者分为非风险组和风险预警组,前组别开展常规护理;后组别开展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 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观察效果。方法 纳入患者50例,病例纳入时间于2023年的1-12月整个年度当中,将患者分为非风险组和风险预警组,前组别开展常规护理;后组别开展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效果差异。结果 (1)风险预警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低于非风险组,(p<0.05)。(2)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风险预警组疼痛评分低于非风险组,(p<0.05)。(3)非风险组发生并发症5(例)占据20.00%,高于风险预警组的1(例)4.00%,(p<0.05)。(4)非风险组术后功能指标评分和住院时间均高于风险预警组,(p<0.05)。(5)非风险组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风险预警组,(p<0.05)。结论 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效果优越,可于临床复制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前馈控制理念 风险预警 手术室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清福 乔宇 +3 位作者 王昕 胡骏 刘毅 赵志刚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住院的60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依照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病... 目的 探讨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住院的60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依照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PEID治疗,对照组行开窗下髓核摘除术(FD)。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天、1个月的VAS评分、OD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DL评分均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治疗腰L4/5椎间盘突出症与FD比较,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对腰椎组织结构破坏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短期内症状缓解迅速,手术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摘除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郁凯 杨忠 +3 位作者 李爱民 李响 朱本清 张殿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显微镜下髓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0
作者 姚昱 章筛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99-100,共2页
随着中国社会总体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科学技术的变革也推动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创新,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 随着中国社会总体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科学技术的变革也推动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创新,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手段日趋多样化。虽然传统开放性手术的减压效果十分显著,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8
11
作者 范胜利 吴健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01-401,共1页
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志刚 郭氧 穆臣会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8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 目的分析并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略高于对照组(92.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理想,且具有较其他术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明显优势,故该术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小切口开窗手术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发生神经根疝1例报道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尧 黄瑞玉 +3 位作者 陈荣彬 吴钊钿 李勇 彭立阳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腰神经根疝是椎间孔镜手术中罕见的并发症,术中不易察觉,即使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神经根疝出导致神经卡压产生相应的症状,后期影像学检查也很难明确诊断[1-3]。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三科2018年8月收治1例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出现典型腰... 腰神经根疝是椎间孔镜手术中罕见的并发症,术中不易察觉,即使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神经根疝出导致神经卡压产生相应的症状,后期影像学检查也很难明确诊断[1-3]。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三科2018年8月收治1例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出现典型腰椎神经根疝患者,临床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中医院 神经根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硬脊膜破裂 神经卡压 影像学检查 孔镜手术 经皮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骞 扈桂海 +1 位作者 刘士茂 吕凌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6期866-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12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12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小切口手术,观察组行PTED。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椎间盘切除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升高,ODI评分、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患者采用PTED或小切口手术均能获得一定效果,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但PTED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手术时间短、微创、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术后疼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敏婷 杨轩 +2 位作者 张蕾 黎鸣 周雪贤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96例、9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输刺腰夹脊穴治疗,数据观察: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变化、并发症、疼痛评分(VAS)、日常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及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标评分(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91.67%)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7.94%)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少,P<0.05。结论: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刺腰夹脊穴 盘突出症 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手术效果 并发症 肌电图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中义 王学昌 马迎存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优32例(64%),良14例(28%),差4例(8%),优良率为...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优32例(64%),良14例(28%),差4例(8%),优良率为92%。手术后1周以及手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腰椎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敏婷 杨轩 +2 位作者 张蕾 黎鸣 周雪贤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96例、9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输刺”腰夹脊穴治疗,数据观察: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变化、并发症、疼痛评分(VAS)、日常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标评分(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91.67%)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7.94%)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少(P>0.05)。结论:“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刺”腰夹脊穴 盘突出症 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手术效果 并发症 肌电图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文明 杨金华 +2 位作者 张涛 张伟 黄开 《交通医学》 2021年第5期508-511,51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老年患者68例,其中行PELD术35例(PELD组),行改良TLIF术33例(改良TLIF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前后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改良TLIF组比较,PELD组手术时间缩短(64.8±14.7 min vs 96.1±17.9 min),术中出血量减少(66.7±19.3 mL vs 225.1±40.9 mL),切口长度短(1.0±0.3 cm vs 6.2±1.1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3.5±1.6 d vs 3.9±1.2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天和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3个月PELD组VAS评分低于改良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3个月、12个月、24个月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下肢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天和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ODI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LIF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ODI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低于改良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ELD组优良率88.6%,改良TLIF组优良率93.9%,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LIF术和PELD术均可缓解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相较于改良TLIF术,PELD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等优点,更适合老年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侧隐窝狭窄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改良经孔腰融合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贵双 王滨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93-95,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更理想,还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盘突出症 并发症 疼痛指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侯汉晖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2期0025-0027,共3页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中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采集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基本资料(年龄、病情、意愿、病史、病情、手术时间等)、治疗方案(手术类型、手术操作步骤等)、术后效果(症状改...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中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采集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基本资料(年龄、病情、意愿、病史、病情、手术时间等)、治疗方案(手术类型、手术操作步骤等)、术后效果(症状改善、功能恢复、并发症、疼痛度等),结合研究需求筛选108例,均实施髓核摘除术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小窗组术中应用的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技术,镜下组术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观察效果。结果:镜下组围术期指标、术后1h、1d时的疼痛度评分、术后半年腰椎功能评分、并发症率等均明显优于小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核摘除术治疗LDH时的技术选择,对手术指标及预后有重要影响,经皮椎间孔镜的应用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减小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腰椎功能更好地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盘突出 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