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异常发育性肿瘤的MRI诊断(附30例报告)
1
作者 陶慕圣 张红蕾 +1 位作者 侯金文 李传福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异常发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棒治疗伴椎管内异常的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鸿儒 朱泽章 +6 位作者 夏三强 刘盾 石博 史本龙 刘臻 孙旭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棒治疗伴椎管内异常的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1月~2016年8月共73例EOS患儿于我院行生长棒治疗,其中伴椎管内异常的患儿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例,男2例,女9例,初次就诊年龄... 目的:探讨生长棒治疗伴椎管内异常的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1月~2016年8月共73例EOS患儿于我院行生长棒治疗,其中伴椎管内异常的患儿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例,男2例,女9例,初次就诊年龄为8.2±1.3岁(6~10岁)。先天性脊柱侧凸9例,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2例。伴单纯脊髓空洞3例,单纯脊髓拴系1例,单纯脊髓纵裂3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拴系2例,脊髓拴系合并脊髓纵裂1例,脊髓纵裂合并脊髓空洞、脊髓拴系1例。术前2例患儿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包括Honor综合征1例和神经源性膀胱伴会阴部麻木1例,其余患儿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记录生长棒置入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患儿站立位主弯Cobb角和T1-S1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差异。记录术中及随访期间的神经及内固定并发症。结果:11例患儿共进行45次手术治疗,其中包括生长棒置入11次、生长棒撑开34次。平均撑棒间隔时间为11.2±1.1个月(8~12个月),总随访时长为39.7±11.6个月(24~72个月)。11例患儿生长棒置入术前主弯Cobb角为85.2°±23.4°,生长棒置入术后为51.4°±18.9°,末次随访时为52.8°±19.4°;生长棒置入术前站立位T1-S1高度为24.6±3.9cm,初次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9±3.4cm和31.9±3.4cm。初次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和T1-S1高度与初次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11例患儿中,共3例患儿出现5次并发症。1例患者在第3次撑开时发现冠状面失衡伴骨盆倾斜和钉棒松动,撑开同时行翻修术;1例第3次撑开后随访中发现下端椎螺钉松动合并矢状面失衡,10个月后行终末期融合手术;1例第2次撑开后发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中无明显进展。所有患儿在生长棒置入和后续多次撑开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观察到新发神经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椎管内异常的EOS患儿,若无明显神经损害或神经损害相对稳定,行生长棒置入及多次撑开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凸 生长棒 椎管内异常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血管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刘春霞 谭焜月 +5 位作者 熊峰 王淑珍 黄晓凤 张丽娟 徐敏 赵若寒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对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CS患者共267例,结合脊柱X射线、CT、磁共振成像、主动脉CT血管成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等临... 目的对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CS患者共267例,结合脊柱X射线、CT、磁共振成像、主动脉CT血管成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分析CS患者椎体异常、椎管内异常、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心血管结构参数异常、心功能参数异常、瓣膜反流和肺动脉高压等情况。结果本研究中的CS患者平均年龄(23.87±6.36)岁,主弯Cobb角(83.30±27.46)°;椎体异常中以形成障碍型发生率最高(40.45%),其次为混合型(32.58%);合并椎管内异常发生率40.07%,其中脊髓纵裂发生率最高(29.21%);CS合并心血管异常总发生率较高(54.68%),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发生率12.73%,非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发生率48.07%;除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外,CS患者心血管结构异常方面以左心房增大最多见(12.45%),其次为肺动脉增宽(10.30%);心功能异常方面以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e)/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Ea)<1最常见(19.31%),其次为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e>14(12.45%);瓣膜异常方面以房室瓣反流多见,三尖瓣反流发生率最高(16.31%),其次为二尖瓣反流(8.15%);另外,CS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发生率较高(14.16%)。结论CS患者心血管异常总发生率较高,CS患者可能较早出现心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术前应全面评价CS患者心血管结构及心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椎管内异常 心血管异常 结构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背部皮肤病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斌 王以朋 +7 位作者 邱贵兴 仉建国 沈建雄 翁习生 赵宇 李其一 杨新宇 赵丽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初次诊治、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除外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结果在1990年~2005年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63例患者存在背部中线... 目的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初次诊治、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除外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结果在1990年~2005年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63例患者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具体表现为背部异常毛发32例,皮肤色素斑22例,背部软组织包块3例,背部皮肤凹陷1例,色素斑和异常毛发3例,异常毛发和皮下结节2例。13例(20.6%)患者同时存在椎管内异常,包括脊髓纵裂10例,脊髓空洞症2例,脂肪瘤1例。13例患者中,先天性脊柱侧凸类型表现为形成障碍3例,分节障碍2例,混合型8例,84.6%(11/13)为多发椎体畸形。此13例患者的皮肤异常具体表现为多毛7例,色素斑3例,背部肿物2例,皮肤凹陷1例,不同皮肤异常类型之间椎管内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期诊治无背部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294例,11例(3.7%)存在椎管内异常,其发生率同存在皮肤病变的患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可能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尤其是合并多发椎体畸形者合并椎管内异常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皮肤病变 椎管内异常 隐性脊柱闭合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万友 邱俊荫 +6 位作者 史本龙 闫煌 毛赛虎 刘臻 孙旭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结果,并评估术前合...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结果,并评估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矫形术中IONM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67例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时期内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134例AIS患者,两组患者年龄(P=0.065)及术前侧凸Cobb角(P=0.077)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凹凸侧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的潜伏期和波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的波幅及异常SSEPs的发生率。将CS患者按术前是否合并椎管内异常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出现异常SSEPs的发生率。结果:CS患者中67例(100%)术中均成功获得SSEPs监测结果,66例(98.5%)成功获得TCeMEPs监测结果;AIS患者均成功获得SSEPs基线及TCeMEPs基线。术后CS组3例、AIS组1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两组SSEP和TCeMEPs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凹凸侧SSEPs-P37的潜伏期、N45的潜伏期和波幅、TCeMEPs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异常SSEPs的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55.2%vs 42.5%,P=0.094)。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与无椎管无异常的CS患者比较显著性延长(47.1±5.8ms vs 44.5±3.0ms,P=0.018),且异常SSEPs发生率明显升高(80.0%vs 44.7%,P=0.017)。结论:术前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S患者与AIS患者IONM的监测效果基本一致,但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异常SSEP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椎管内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