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评估椎动脉优势所致管径不对称程度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相关性的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刘一铭 张峰 +1 位作者 华扬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4-751,共8页
目的探索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椎动脉优势(VAD)所致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程度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VAD的最佳管径差值(△D)截断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 目的探索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椎动脉优势(VAD)所致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程度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VAD的最佳管径差值(△D)截断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体质量指数≥28 kg/m^(2))、吸烟史、饮酒史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非椎动脉闭塞受试者640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双侧椎动脉管径△D及根据椎动脉起始段和椎间隙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评估的VAOS情况。将狭窄率≥50%的受试者划分为VAOS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D,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以发生狭窄率≥50%VAOS作为因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VAOS组和对照组按1∶5进行匹配,基于匹配后受试者以发生狭窄率≥50%VAOS为结局指标,以△D为自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约登指数计算△D的最佳截断值。结果纳入的6404例受试者中,男1975例,女4429例;其中VAOS组46例,VAOS发生率0.72%。(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OS组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及△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将以上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49,95%CI:1.36~4.67,P=0.003)、年龄(OR=1.14,95%CI:1.11~1.17,P<0.01)及△D(OR=1.81,95%CI:1.06~2.97,P=0.024)均为发生狭窄率≥50%VAOS的危险因素。(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VAOS组纳入46例,对照组纳入230例,共276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VAOS组△D高于对照组[0.65(0.30,1.20)mm比0.40(0.20,0.80)mm,P=0.009],余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276例受试者,以发生狭窄率≥50%VAOS为结局指标、以△D为自变量绘制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预测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发生狭窄率≥50%VAOS的AUC为0.622,最佳截断值为0.800 mm,特异度为78.3%,敏感度为41.3%。结论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程度与发生狭窄率≥50%的VAOS相关,△D最佳截断值为0.800 mm,可作为定义VAD的参考标准,△D≥0.800 mm提示发生狭窄率≥50%VAOS的风险较高(特异度78.3%、敏感度41.3%)。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超声检查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动脉优势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钟锐 戴九龙 +2 位作者 沈嫱 张建兴 张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4-1025,共2页
目的应用高频小凸阵探头检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及斑块情况,评价其在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小凸阵探头对282例受检者的564条椎动脉起始段进行检测,按检测结果分为3组:无狭窄组、狭窄率<50%组、狭窄率≥50%组,分别... 目的应用高频小凸阵探头检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及斑块情况,评价其在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小凸阵探头对282例受检者的564条椎动脉起始段进行检测,按检测结果分为3组:无狭窄组、狭窄率<50%组、狭窄率≥50%组,分别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对高频小凸阵探头与DSA对椎动脉起始段斑块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频小凸阵探头检测出的椎动脉起始段无狭窄、狭窄率<50%、狭窄率≥50%情况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0.19;P=0.71,0.66),高频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斑块检出率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64;P=0.00)。结论高频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与DSA相当,但其对椎动脉起始段斑块检出率高于DSA,是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经济、无创、可靠、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高频小凸阵探头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小凸阵探头联合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惠媚 陈莞春 +2 位作者 方建华 刘国珍 梁显东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小凸阵探头联合增强型血流(e-flow)成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121例患者242条椎动脉采用高频小凸阵探头、e-flow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高频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 目的 探讨高频小凸阵探头联合增强型血流(e-flow)成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121例患者242条椎动脉采用高频小凸阵探头、e-flow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高频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高频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显示率为58%。高频小凸阵探头对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8.4%、86.0%、73.7%、91.6%;68.6%、94.2%、88.8%、76.1%、91.8%;48.0%、93.3%、96.4%、80%、96.9%;83.3%、100.0%、99.6%、100.0%、99.6%。高频小凸阵探头与DSA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准确率相当(P>0.05)。结论 高频小凸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准确性与DSA相似,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小凸阵探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贾胜利 贾丽娜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8期2176-217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应用价值,探讨64排螺旋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便于临床正更好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内收治的46例脑血管病患者,对所选患者进行椎动脉起始段以及其他... 目的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应用价值,探讨64排螺旋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便于临床正更好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内收治的46例脑血管病患者,对所选患者进行椎动脉起始段以及其他相关部位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以对患者进行精确诊断,记录所得实验结果;随后利用目前临床中普遍使用的数字剪影技术对患者进行重新检测,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对照两组实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过检测发现相较于常规的数字剪影技术,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并且对患者的伤害小,得到绝大多数患者的肯定。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疑似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进行诊断,对于患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阳性值均优于寻常的数字剪影技术,二者间存在显著地差异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CT血管造影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桐 刘犇 +1 位作者 龚凯琳 张子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4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84支椎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4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84支椎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66.9%(190/284),诊断正常椎动脉起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83.0%、85.6%、80.4%、90.4%;诊断轻度血管狭窄分别为33.3%、87.0%、81.3%、23.3%、91.7%;诊断中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6.4%、89.8%、85.6%、33.3%、93.8%;诊断重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5.5%、96.1%、82.4%、81.4%、82.6%;诊断血管闭塞分别为87.5%、100%、98.9%、100%、98.9%。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不同程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一致性检测值为Kappa=0.5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一般,有一定局限性,仅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必要时仍需要DSA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起始 狭窄 DSA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对比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彦阔 孙丽萍 +2 位作者 王志强 马俊保 任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668-5671,共4页
目的探究球囊扩张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对比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球囊扩张支架组接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药物洗脱支架组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究球囊扩张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对比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球囊扩张支架组接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药物洗脱支架组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的狭窄率和狭窄血管程度。分别在术前、术后1 w、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检测患者椎动脉起始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狭窄率和狭窄血管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2个月药物洗脱支架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EDV)显著低于球囊扩张支架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间、交互的PSV、EDV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12个月药物洗脱支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球囊扩张支架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间、交互的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洗脱支架组狭窄率显著低于球囊扩张支架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支架和药物洗脱交架对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药物洗脱支架在术后1年内具有更好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NIH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球囊扩张支架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米玉霞 张广玉 +3 位作者 王艳玲 苏海涛 丁健 吴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3例)和药物治疗组(43例)。血管内治疗组采用血管内支...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3例)和药物治疗组(43例)。血管内治疗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卒中复发率、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血管内治疗组患者血管狭窄率为[11.26(8.43,48.16)]%,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的[72.37(58.49 9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53,P=0.000);末次随访时血管内治疗组NIHSS评分为[0(0,1)]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的[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6,P=0.014);随访期间血管内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7.33%,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6,P=0.038)。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比较,血管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更为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血管内治疗 药物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海波 王小姗 +2 位作者 曹辉 龚凯琳 陈奇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2期4274-4278,共5页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术(SI)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SI治疗的VAOS患者83例纳入本次研究。剔除1例手术失败及1例死亡患者的病例后,对剩余81例...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术(SI)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SI治疗的VAOS患者83例纳入本次研究。剔除1例手术失败及1例死亡患者的病例后,对剩余81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成ISR组28例和无ISR组53例。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发生ISR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管狭窄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83例VAOS患者接受SI术式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8.80%(82/83)。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动脉痉挛,另有1例患者在术后7 d由于继发脑出血而死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82%(4/83)。ISR组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椎动脉的狭窄部位为双侧、支架类型为裸支架的比例分别高于无ISR组(均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显示,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狭窄率、狭窄血管长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流速(EDV)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生ISR影响因素包含高脂血症和支架类型为裸支架,以及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和并发双侧椎动脉的狭窄(P<0.05)。结论:SI术式治疗的VAOS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术后ISR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高脂血症和支架类型为裸支架,以及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和并发双侧椎动脉的狭窄,临床上应引起相应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临床疗效 术后 支架内再狭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9
作者 段春苗 王铁军 +1 位作者 陈书阁 石富铭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S02期0059-0060,共2页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患者72例,分为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单因素、分析COX回归。结果 单因素中椎...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患者72例,分为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单因素、分析COX回归。结果 单因素中椎动脉原始管径、吸烟、支架管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原始管径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因素有很多种,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减少再次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 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晗 郭曼 刘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造...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计115例阳性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以DSA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CDUS、CTA以及CDUS联合CTA与DSA的诊断符合率及影像率,并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价其对椎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CDUS单独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70处,诊断符合率为58.3%;CTA单独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92处,诊断符合率76.7%;CDUS联合CTA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99处,诊断符合率为82.5%,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US诊断阳性85例、阴性75例、误诊10例、漏诊40例;CTA诊断阳性98例、阴性62例、误诊7例、漏诊24例;CDUS+CTA诊断阳性107例、阴性53例、误诊4例、漏诊12例;CDUS+CTA联合检查诊断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DUS、CTA单一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CDUS、CTA单一检查,同DSA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5)。结论:CDUS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对比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起始重度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