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土壤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祎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有效治理土壤环境污染。该技术通过分析土壤环境的基本参数,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计算污染因子的影响系数,从而求取地累积指数,并通过与土壤污染程度划分标准比较,确定区域土壤污染程度...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有效治理土壤环境污染。该技术通过分析土壤环境的基本参数,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计算污染因子的影响系数,从而求取地累积指数,并通过与土壤污染程度划分标准比较,确定区域土壤污染程度,基于此,引入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建立香根草-白腐真菌C菌株联合修复体系,并依据土壤环境污染程度调整与优化体系,确定修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实现了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治理修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 修复技术 土壤环境 污染因子 地累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电化学耦合降解底泥中氯硝柳胺的特性
2
作者 黄冬根 刘占京 +2 位作者 周中敏 梁一夫 刘靖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280-287,294,共9页
以植物-底泥-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氯硝柳胺的降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加电压、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氯硝柳胺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加适量的直流电压可以对底... 以植物-底泥-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氯硝柳胺的降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加电压、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氯硝柳胺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加适量的直流电压可以对底泥-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氯硝柳胺的降解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1.2 V外加电压作用下的底泥-微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中氯硝柳胺降解的半衰期比0.2 V减少了11.59%;植物对底泥中氯硝柳胺降解具有促进作用,1.2 V电压作用下的菖蒲和黑麦草微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氯硝柳胺降解半衰期比无植物时分别减少7.43%和1.58%;外加适量的鼠李糖脂对于底泥中氯硝柳胺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外加1.2 V电压,在且菖蒲-底泥-微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中加入0.50 g·kg^(-1)鼠李糖脂,氯硝柳胺降解半衰期最小,比不加入鼠李糖脂减少26.45%。耦合系统中的氯硝柳胺通过生成2-氯-4-硝基苯胺、5-氯水杨酸等中间产物逐渐降解,最终生成CO_(2)、H_(2)O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 植物-微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 生物表面活性剂 氯硝柳胺 生态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贵林 金文辉 +6 位作者 黄涛 曹文波 周烁名 汪墨轩 汪钰翠 王兵 任宏洋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 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两种典型的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最新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当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土壤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内生菌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4
作者 沈燕宾 李俊莉 +1 位作者 张颖 路建萍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54-2661,共8页
针对志丹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志丹油田附近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根据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能力、植物形态生理指标以及植物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能力,筛选获得黑麦草(63.28%)和紫花苜蓿(59.31%)... 针对志丹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志丹油田附近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根据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能力、植物形态生理指标以及植物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能力,筛选获得黑麦草(63.28%)和紫花苜蓿(59.31%)两株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良好修复能力的植物。从植物根际土壤筛选获得一种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高效修复能力的微生物菌剂ZD。利用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与复合微生物菌剂ZD联合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发现当微生物菌剂ZD接种量为1.25%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获得较好的效果(78.28%)。该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植物以及微生物菌剂,然后将其合理处理后,再次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取之于此,用之于此”的理念,成功实现石油污染土壤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志丹油田 黑麦草 紫花苜蓿 微生物菌剂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溪平 付保荣 +3 位作者 李法云 汲文华 张威 依艳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3,共2页
目的 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 土培盆栽试验。结果 与供试微生物菌群较适合的植物是玉米,其次是芥菜;适合玉米的最适微生物菌的浓度是10 0mg/kg ,适合芥菜的最适微生物菌的浓度是5 0mg/kg。结论 植物-微生物... 目的 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 土培盆栽试验。结果 与供试微生物菌群较适合的植物是玉米,其次是芥菜;适合玉米的最适微生物菌的浓度是10 0mg/kg ,适合芥菜的最适微生物菌的浓度是5 0mg/kg。结论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生物修复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其关键是寻找较适合的植物-微生物匹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 污染土壤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植物-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娟娟 张发旺 +2 位作者 陈立 张胜 郝彦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为修复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植物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优化菌群制剂,并调控了土壤温度、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修复初... 为修复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植物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优化菌群制剂,并调控了土壤温度、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修复初期平均石油含量在2898.25mg/kg时,经过99d的植物-微生物的修复技术,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95%以上。验证了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在中原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植物-微生物修复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新 侯佳文 +3 位作者 宋磊 柳文睿 张亚楠 葛玲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7-223,共7页
化学农药的高毒性、生物积累性和扩散性极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化学农药的去除尤为重要。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境友好和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是一种很... 化学农药的高毒性、生物积累性和扩散性极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化学农药的去除尤为重要。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境友好和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植物为根际和内生细菌提供养分,而细菌通过化学农药的降解和解毒来支持植物生长。本文综述了影响化学农药在植物体内吸收和转运的因素以及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并讨论了植物与微生物在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协同效应,并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植物修复 原位修复 化学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农 樊娟 +2 位作者 刘春光 戴礼洪 周莉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8年第3期89-91,共3页
以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为对象,综述了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认为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土壤的生化特性,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过程;被农作物吸收富... 以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为对象,综述了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认为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土壤的生化特性,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过程;被农作物吸收富集,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及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质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 生态效应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逯延军 邹佳敏 +4 位作者 舒同 王娜娜 张甲麒 张格红 刘广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0-1772,共3页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生物对土壤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壤中铬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的转化作用,使植物的耐受性增加,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铬的吸收,提高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铬进行了富集,万寿菊对铬的转运能力随着土壤中的铬浓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铬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晓凤 尹令实 +1 位作者 张金帆 袁瀚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6期82-84,183,共4页
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毒物,近年来在中国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日益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修复已逐渐开展。该文对... 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毒物,近年来在中国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日益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修复已逐渐开展。该文对中国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概括,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定义、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从微生物类别的角度叙述了目前能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处理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几类不同形式,最后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 底泥/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雨量带土壤-植物-微生物C、N、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3
11
作者 宋一凡 卢亚静 +3 位作者 刘铁军 刘慧文 闫泽宇 王慧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11-4023,共13页
降水作为关键性驱动因子深刻影响着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调查了荒漠草原不同雨量带土壤-植物-微生物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降水格局的适应性规律。研究区不同雨量带土壤C、N、P随降水梯度的... 降水作为关键性驱动因子深刻影响着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调查了荒漠草原不同雨量带土壤-植物-微生物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降水格局的适应性规律。研究区不同雨量带土壤C、N、P随降水梯度的递减亦呈现递减趋势。平均土壤C∶N∶P比例为28.9∶2.7∶1,主要受到P元素控制。不同雨量带平均土壤MBC∶MBN∶MBP比例为108.6∶5.6∶1,表现出明显的C富集现象。不同雨量带平均植物C∶N∶P比例为117.4∶6.7∶1,表现为明显的C、N缺乏或P富集。降水为主的气候原因造成了研究区环境中P含量相对较高,并直接反映在了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上。研究区土壤C和N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高达0.98。植物N和P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90。土壤N与植物C、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2。降水在塑造荒漠草原生态格局以及驱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微生物 化学计量比 降水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艳艳 李一丹 +1 位作者 万鹰昕 张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和人体健康。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其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被认为是改善重金属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就近年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评述,总结了近5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和人体健康。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其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被认为是改善重金属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就近年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评述,总结了近5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与植物间形成联合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此外,微生物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性、降低重金属毒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式增强植物修复重金属的能力。由于污染环境的复合性和复杂性,未来植物-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开发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新技术开发将会成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修复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在重金属污染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景成 刘思伟 +1 位作者 李静 葛丽燕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下的重金属污染的水体治理是当前生态修复主要研究热点之一,为判断协同修复下水体中Cu2+的去除效果,通过在不同Cu2+初始浓度及p H值下单一植物对Cu2+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筛选出最适宜的Cu2+浓度及p H值后添加耐铜... 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下的重金属污染的水体治理是当前生态修复主要研究热点之一,为判断协同修复下水体中Cu2+的去除效果,通过在不同Cu2+初始浓度及p H值下单一植物对Cu2+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筛选出最适宜的Cu2+浓度及p H值后添加耐铜菌株以期判断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下废水中Cu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物对废水中Cu2+的去除过程可分为快速吸收期、稳定期、衰减期3个阶段;植物对废水中Cu2+去除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废水初始p H值增大而逐渐增大,当p H值超过一定范围时,去除率减小;酸模、鼠草、鸭跖草、香薷4种植物中,酸模对废水中Cu2+去除效果较好,添加耐铜菌后能促进植物对水体中Cu2+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Cu2+废水 耐铜菌株 植物-微生物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冬艺 余成洲 白云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0年第6期57-60,共4页
由于土壤石油污染的日益严重,其治理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高效、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文着重介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 由于土壤石油污染的日益严重,其治理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高效、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文着重介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低浓度含油污泥技术研究
15
作者 何飞焱 施宠 +3 位作者 董丁 季凯 韩斯琴 张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4-1353,共10页
【目的】探究4种新疆本土草本植物生物修复含油污泥的潜力,及其与微生物联合修复对低浓度含油污泥处理效果。【方法】以狗牙根(Cynodondactylon)、高羊茅(Festuca el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解脂假... 【目的】探究4种新疆本土草本植物生物修复含油污泥的潜力,及其与微生物联合修复对低浓度含油污泥处理效果。【方法】以狗牙根(Cynodondactylon)、高羊茅(Festuca el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菌A)、2株枯草芽孢杆菌[菌B(Bacillus subtilis PL-2)和菌C(Bacillus subtilis XJ-16)]、混菌D(A+B+C)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微生物组、植物组、植物-微生物组及对照4组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石油烃残留量、微生物数量、草种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120 d盆栽试验结表明,单独种植狗牙根、单独种植苏丹草、菌B、菌C处理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较为相近,降解率分别为31.39%、34.19%、33.71%与33.3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草本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中,狗牙根中添加菌A、菌B和菌C效果显著,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43.02%、40.20%和42.54%,且在联合修复后土壤中可培养细菌与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50×10^(5)~2.59×10^(5)cfu·g^(-1)和4.32×10^(4)~5.53×10^(4)cfu·g^(-1);此外,在添加降解菌后,狗牙根干重和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综合石油烃残留量、微生物数量、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指标得出,新疆本地植物狗牙根与菌A(解脂菌假丝酵母)、菌B和菌C(均为枯草芽孢杆菌)的联合,可为当地低浓度含油污泥处理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石油污染 降解率 微生物数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晶 孟晓庆 李雪瑞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11期67-70,共4页
土壤中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基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现状,依据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作用形式,并总结了外... 土壤中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基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现状,依据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作用形式,并总结了外界环境及植物自身特性等对修复效果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一直在不断完善,但仍未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因此,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瞻望,以期为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植物-微生物 联合修复 超累积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皮静 周星月 +2 位作者 滕凯 田明慧 李石力 《植物医学》 2022年第3期11-17,共7页
陆生植物所经历的一系列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相互作用是发生在根与其周围土壤环境(即根际)之间的.在特定环境下,植物通过根系的不同部位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和被称为根系分泌物,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 陆生植物所经历的一系列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相互作用是发生在根与其周围土壤环境(即根际)之间的.在特定环境下,植物通过根系的不同部位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和被称为根系分泌物,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本文介绍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渗出方式,以及其介导的植物-微生物的正负相互作用,为未来开发和利用根系分泌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菌根真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8期55-58,67,共5页
选用水生鸢尾、筛选耐重金属菌株,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废水,考察了温度、重金属初始浓度、pH值对重金属镉、镍、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7.0的最佳条件下,对重金属初始浓度为300mg·L^(-1)的重... 选用水生鸢尾、筛选耐重金属菌株,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废水,考察了温度、重金属初始浓度、pH值对重金属镉、镍、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7.0的最佳条件下,对重金属初始浓度为300mg·L^(-1)的重金属污染废水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废水中镉、镍、汞去除率分别达到68%、58%、77%,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废水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鹏 张迪 李家东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127-128,共2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日益严重,在土壤修复技术中,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的概念、机理与类型,以及植物-细菌协同修复、植物-菌根真菌协同修复的研究进展,并...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日益严重,在土壤修复技术中,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的概念、机理与类型,以及植物-细菌协同修复、植物-菌根真菌协同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理论及应用提供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增慧 孙婴婴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32期161-161,共1页
土壤石油污染日益严重,其治理技术也受到普遍关注,而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高效、费用较低等特点,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前景广泛。本文介绍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