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植物浮床对冬季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周小平 徐晓峰 +1 位作者 王建国 杨林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02-104,共3页
采用浮床栽培黑麦草(Lolium multif)、"矮脚黄"和"苏州青"(后两者为青菜品种,Brassica rapa)研究其对冬季天然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黑麦草、"矮脚黄"、"苏州青"和对照对富... 采用浮床栽培黑麦草(Lolium multif)、"矮脚黄"和"苏州青"(后两者为青菜品种,Brassica rapa)研究其对冬季天然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黑麦草、"矮脚黄"、"苏州青"和对照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75%、45.77%、45.12%和28.91%,对总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66%、60.19%、58.28%和42.56%,植物处理的去除效果与对照之间均达显著差异(P<0.05),它们为冬季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植物资源。黑麦草对P的去除以吸收作用为主,植物累积的P占所去除P总量的89.53%,"矮脚黄"和"苏州青"则分别为34.64%和42.42%;但植物累积的N只占去除N总量的一小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富营养化水体 N、P去除 植物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浮床的水质净化及水华防治效率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术超 刘毅 +4 位作者 李善 关易云 徐建区 蒋海龙 刘蔚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7,共8页
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 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在浮床上能健康生长,其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均明显增加,且香根草和黄菖蒲的长势优于西芹。植物浮床均能有效防止水体的中化学需氧量(CODMn)的上升,但各生态浮床植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浮床能显著去除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其中,香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西芹的效果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在系统中添加斑马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床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香根草浮床能显著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植物浮床对浮游植物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浮游藻类对植物浮床的敏感度不同。香根草和黄菖蒲对生态浮床系统中斑马鱼的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促进作用大于黄菖蒲。综上所述,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浮床植物,可广泛用于水体净化及水华防治,而黄菖蒲可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水体净化 植物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西芹Apium graveole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曝气对植物浮床处理支浜水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春 张保君 +1 位作者 李春华 曹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3-1179,共7页
为探索微纳米曝气技术对再力花植物浮床脱氮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微纳米曝气组、鼓风曝气组、无曝气浮床(对照组)〕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纳米曝气组对TN和NH4+-N的去除率提高了13.35%和21.72%,而鼓风曝气组分别... 为探索微纳米曝气技术对再力花植物浮床脱氮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微纳米曝气组、鼓风曝气组、无曝气浮床(对照组)〕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纳米曝气组对TN和NH4+-N的去除率提高了13.35%和21.72%,而鼓风曝气组分别提高了5.64%和10.61%.但微纳米曝气形成的富氧环境不利于NO3--N的去除,去除率低于鼓风曝气组和对照组浮床.微纳米曝气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改善,试验结束时植物生物量增加了65.38%,而鼓风曝气组、对照组分别只增加了21.05%及63.93%.植物吸收的TN也存在显著差异,微纳米曝气组最高,为90.60 mg,鼓风曝气组为54.84 mg,对照组为63.42mg.微纳米曝气比鼓风曝气具有更好的充氧效果,可显著改变植物根系微环境,有利于植物根系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生长,但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曝气 植物浮床 根系微生物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浮床-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魏瑞霞 武会强 +1 位作者 张锦瑞 李富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4,共7页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将人工填料悬挂于植物浮床下,形成植物和微生物相结合的修复系统,其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植物修复技术,因此温度较高时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结合的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水体污染;秋末冬初温度较低时,植物开始死亡,必须将植物收割,以免植物残体造成二次污染,此时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INCB)和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相结合的技术来修复水体的污染。应用这些技术经过为期3a的修复试验,南湖公园的水体由地表水劣Ⅴ类恢复到了Ⅲ类标准,基本解决了南湖公园水体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体 植物浮床-微生物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曝气对植物浮床净化水质效果影响及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保君 曹蓉 +1 位作者 叶春 李春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57,62,共6页
采用微纳米曝气和鼓风曝气对比的方式,研究了微纳米曝气再力花植物浮床水质净化效果及规律。曝气均设计相同曝气量(0.2 L/min)和曝气时间(4 h),试验共计24 d。结果表明,微纳米曝气浮床比无曝气浮床(对照组浮床)对水体CODMn、TN、NH4+-N... 采用微纳米曝气和鼓风曝气对比的方式,研究了微纳米曝气再力花植物浮床水质净化效果及规律。曝气均设计相同曝气量(0.2 L/min)和曝气时间(4 h),试验共计24 d。结果表明,微纳米曝气浮床比无曝气浮床(对照组浮床)对水体CODMn、TN、NH4+-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19.95%、13.35%、21.72%、18.20%,而鼓风曝气组则分别为8.23%、5.64%、10.61%、10.53%。但微纳米曝气形成的富氧环境不利于NO3--N的去除,去除率低于鼓风曝气组和对照组浮床。回归分析表明,水质净化效果符合三次函数曲线方程,并分析发现试验初期植物浮床水质净化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2 d后去除效果增加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曝气 植物浮床 再力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浮床在净化城市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桂芳 张朝阳 向佐湘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6期123-126,共4页
植物浮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净化城市景观水体.其净化原理是通过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净化水体成本低及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等优点.当前... 植物浮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净化城市景观水体.其净化原理是通过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净化水体成本低及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等优点.当前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浮床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在冬季水体净化功能低下,应用模式尚有待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景观水体 富营养化 水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浮床净化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樊开青 朱晓彦 姚委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346-1349,共4页
以江苏省句容市某人工景观湖为对象,选用浮床栽培的香蒲、黄菖蒲、鸢尾、再力花和花叶芦竹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透明度也有所增加。其中再力花的长势最为明显,各植物对受污染景观水体溶解氧(DO)含量的提高都起到了... 以江苏省句容市某人工景观湖为对象,选用浮床栽培的香蒲、黄菖蒲、鸢尾、再力花和花叶芦竹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透明度也有所增加。其中再力花的长势最为明显,各植物对受污染景观水体溶解氧(DO)含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3-N)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TP净化效果最好的是再力花,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3%;对NH3-N净化效果较好的是黄菖蒲和再力花,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8%和92.2%;各植物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于对TP和NH3-N的净化能力弱,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较强的是香蒲和花叶芦竹,去除率分别为40.2%和3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生态修复 景观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浮床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示范工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杭丽 蔡国强 +1 位作者 徐立 王红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55-158,共4页
选取杭州市古新河作为示范河段,采用竹竿构造浮床结构,轮流栽培凤眼莲和黑麦草,研究其修复富营养盐水体的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在浮床载体上生长状况良好,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并降低化学需氧量,同时对城市景观水体具有美化作用。
关键词 植物浮床技术 富营养化 凤眼莲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婵枝 靖元孝 +3 位作者 杨丹菁 王忠正 吴方猛 吕改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在塑料水箱(67 cm×51 cm×40 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研究2个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 在塑料水箱(67 cm×51 cm×40 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研究2个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浮床中风车草的分蘖数、一级侧根的数量和孔隙度大于人工湿地,而株高、基径、叶长和叶宽、一级侧根的长度和直径小于人工湿地.8月收获植物时,植物浮床风车草的生物量大于人工湿地,当12月收获植物时,前者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草 植物浮床 人工湿地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植物浮床对含抗生素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金峰 刘海林 +3 位作者 邹春萍 刘可星 张佩霞 孙映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湿地植物种类、浮床覆盖面积和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含抗生素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为高效利用湿地植物浮床技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传统污染物和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巴拉草(Brachiaria mutica)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 [目的]探讨湿地植物种类、浮床覆盖面积和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含抗生素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为高效利用湿地植物浮床技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传统污染物和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巴拉草(Brachiaria mutica)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构建了植物浮床,每种植物浮床设置了20%,40%,60%这3个水面覆盖面积,监测了植物浮床在不同处理时间对养殖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氮磷和磺胺嘧啶的净化效果。[结果]各处理水质各指标随着运行时间持续变好:pH值变中性;溶解氧(DO)含量增加;氧化还原电位(ORP)上升;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和抗生素磺胺嘧啶(SDZ)浓度持续降低;不同植物种类对水体pH值和ORP值,DO和COD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水体营养盐的去除;巴拉草浮床对水体中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优于短叶茳芏浮床;两种植物对SDZ的去除效率相当;总体上,60%的覆盖面积更加有利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但不利于DO扩散。[结论]60%覆盖面积的巴拉草浮床,在运行47d时,去除养殖废水中COD(88%),NH3-N(97%),TN(89%),TP(94%)和SDZ(43%)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养殖废水 营养盐 磺胺嘧啶 去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植物浮床在城市景观河道修复中的去污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娜 王哲 朱远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7-219,223,共4页
为了解鸢尾和小香蒲草在植物浮床应用中的去污效果,采用自制植物浮床置于模拟河流环境装置中,研究了不同溶解氧浓度、pH值、水力负荷和温度条件下2种植物对COD、NH3-N、TN和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溶解氧浓度条件下,人工... 为了解鸢尾和小香蒲草在植物浮床应用中的去污效果,采用自制植物浮床置于模拟河流环境装置中,研究了不同溶解氧浓度、pH值、水力负荷和温度条件下2种植物对COD、NH3-N、TN和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溶解氧浓度条件下,人工浮床中不同植物对修复水体能力有限,而增设曝气对优化工艺作用明显。当水力负荷为0.34~0.96m3/(m2.d)时,鸢尾和小香蒲草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4.2%~51.3%、13.2%~54.7%、14.8%~52.6%、18.9%~58.3%和18.4%~56.4%、17.5%~57.6%、11.4%~54.3%、23.7%~58.3%。pH值为5~6时,小香蒲草仍能保持稳定的存活率。当温度为4~25℃时,2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对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小香蒲草的耐酸碱性能力较强,在溶解氧浓度2.7mg/L、水力负荷0.34m3/(m2.d)、20~25℃条件下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去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河道修复 水力负荷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浮床系统处理景观再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 杨雅银 +2 位作者 徐玉良 刘喜坤 刘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以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及香根草作为供试浮床植物,进行了景观再生水处理效果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香根草4种浮床植物在城市再生水条件下生长状态良好,相对生长速率(RGR)在0.206~0.247/d之间变化,从高到低依次... 以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及香根草作为供试浮床植物,进行了景观再生水处理效果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香根草4种浮床植物在城市再生水条件下生长状态良好,相对生长速率(RGR)在0.206~0.247/d之间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水葫芦>空心菜>香根草>水芹菜;4种植物浮床系统对再生水中的CODCr,TP,TN,NH3-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相对于南方地区,水葫芦长势一般,综合考虑空心菜、香根草、水芹菜比水葫芦更适合在苏北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 植物 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型植物浮床对池塘水质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文武 吴敬东 +6 位作者 赵树海 符世伟 周睿 杨光清 李志洪 严燕群 刘跃天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55-259,共5页
常规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的超标排放等问题,是制约池塘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凤眼蓝+狐尾藻和黑麦草+蕹菜为受试植物,用聚氯乙烯(PVC)管及聚乙烯(PE)网片制成浮床,分析2种组合型植物浮床对常规养殖池塘水体中总磷含... 常规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的超标排放等问题,是制约池塘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凤眼蓝+狐尾藻和黑麦草+蕹菜为受试植物,用聚氯乙烯(PVC)管及聚乙烯(PE)网片制成浮床,分析2种组合型植物浮床对常规养殖池塘水体中总磷含量、总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含量及亚硝酸盐氮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凤眼蓝+狐尾藻、黑麦草+蕹菜组合植物的生长旺盛期,池塘总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均能达到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标准,对池塘总磷含量也有较好的调控效果。凤眼蓝+狐尾藻浮床对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的调控作用优于黑麦草+蕹菜浮床,而黑麦草+蕹菜浮床对总氮和氨氮含量的调控作用要优于凤眼蓝+狐尾藻浮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水质 富营养 养殖尾水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大魁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第11期53-56,共4页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普遍,利用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污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首选。对经济植物浮床进行研究表明:紫背天葵、生菜、茼蒿、水芹、红甜菜等5种植物在污水中均能够旺盛生长,且鲜重、株高、根长均有所增加;...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普遍,利用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污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首选。对经济植物浮床进行研究表明:紫背天葵、生菜、茼蒿、水芹、红甜菜等5种植物在污水中均能够旺盛生长,且鲜重、株高、根长均有所增加;除根系外,鲜重、株高均与水体净化能力无明显相关性;最适宜进行植物浮床系统的经济植物是生菜,49d后对NH_4^+-N、TP、TN以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4.78%、97.94%、92.81%、66.11%,且水质净化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水体富营养化 净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朱玲 关梅 《农技服务》 2013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污染生物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水环境污染修复类型,异位修复与原位修复,以及植物浮床在污染水环境修复中的净化机理。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来源,阐述池塘水环境污... 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污染生物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水环境污染修复类型,异位修复与原位修复,以及植物浮床在污染水环境修复中的净化机理。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来源,阐述池塘水环境污染的危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列举蕹菜、水芹、生菜3种植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实例和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水产养殖 池塘 水环境 污染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对水产养殖污染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罗思亭 张饮江 +3 位作者 李娟英 黄子贤 霍姮翠 董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通过2009年9月—2010年2月测定陆基围隔中水生植物种植密度、浮床水面覆盖率、水质状况、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生生物生长状况,研究了沉水植物与植物浮床相结合的新型养殖水体净化模式对养虾塘污染原位净化及水质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养... 通过2009年9月—2010年2月测定陆基围隔中水生植物种植密度、浮床水面覆盖率、水质状况、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生生物生长状况,研究了沉水植物与植物浮床相结合的新型养殖水体净化模式对养虾塘污染原位净化及水质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养虾塘第Ⅴ组围隔(单个围隔面积为3 m×3 m)内栽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4.0 kg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3.0 kg,与种植312株常绿鸢尾(Iris hexagonus)的植物浮床组合,对养殖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好,TN、TP、CODMn分别从3.41、0.32、14.34 mg.L-1降至0.79、0.02和11.96 mg.L-1;第Ⅴ组围隔内浮游藻类Margalef指数为4.0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32,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6,显示养殖水体环境较稳定,水质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植物浮床 陆基围隔 养殖污染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植物浮床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杨肖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91,共9页
利用生态浮床系统研究了温度对豆瓣菜和水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10、22和35℃)处理明显影响植物浮床系统对NH4+-N、TN、TP、Chla、CODMn、BOD5的去除效率;植物浮床系统在22℃时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分... 利用生态浮床系统研究了温度对豆瓣菜和水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10、22和35℃)处理明显影响植物浮床系统对NH4+-N、TN、TP、Chla、CODMn、BOD5的去除效率;植物浮床系统在22℃时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79%、82%、76%以上,在35℃时对TP、CODMn、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75%、81%、80%以上.10、22和35℃处理的浮床系统(包括植物浮床及无植物对照浮床)中,NO3-N、NO2-N的浓度均降低,但植物浮床系统中NO3-N、NO2-N的浓度降低较为明显(p<0.05).10℃处理的浮床系统中,DO的浓度均高于22℃和35℃处理(达1.2倍以上).10、22和35℃处理的豆瓣菜和水芹浮床系统对NH4+-N、TN、Chla和CODMn的去除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豆瓣菜和水芹生态浮床系统有较强的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潜能,特别是在低温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系统 水芹 豆瓣菜 富营养化水
原文传递
植物-自然生物膜浮床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娇 卢岩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93-298,共6页
植物浮床技术、自然生物膜修复技术是水体原位修复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自然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植物浮床技术、自然生物膜修复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阐述了植物-自然生物膜复合生... 植物浮床技术、自然生物膜修复技术是水体原位修复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自然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植物浮床技术、自然生物膜修复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阐述了植物-自然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技术中复合浮床的制备、自然生物膜的固定化技术路线以及植物和自然生物膜协同修复机理;植物自然生物膜复合生态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原位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自然生物膜 原位修复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耦合铁碳微电解强化水生植物浮床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月芳 张宇琪 +2 位作者 冯惠敏 刘哲 刘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07-3020,共14页
为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对河流水体的污染,以现有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的一级出水为进水,研究了传统植物浮床、铁碳微电解和常规生物填料的耦合工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该耦合工艺应用物化反应、生物反应、化学反应为共生关系,建立... 为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对河流水体的污染,以现有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的一级出水为进水,研究了传统植物浮床、铁碳微电解和常规生物填料的耦合工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该耦合工艺应用物化反应、生物反应、化学反应为共生关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微生物耦合铁碳微电解强化浮床在冬季对COD、TP、N 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8.6%、78.2%、72.2%和73.3%,在夏季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8.8%、75.6%、78.1%和80%;在冬季和夏季的耦合强化浮床中COD的降解速率分别达到2.933 mg·(L·d)-1和3.529 mg·(L·d)-1,TP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55 mg·(L·d)-1和0.061 mg·(L·d)-1,N H4+-N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583 mg·(L·d)-1和0.8 mg·(L·d)-1,TN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73 mg·(L·d)-1和1.114 mg·(L·d)-1,均优于传统植物浮床与微生物强化浮床的作用效果;微生物耦合铁碳微电解强化浮床对植物的促生长作用明显强于传统浮床和微生物强化浮床,冬季实验前后植物增重为23.3 g,夏季植物增重达到67.4 g;耦合浮床中微生物活性是微生物强化浮床中的1.81倍和1.45倍;最后利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由于微生物与铁碳微电解的协同作用促使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的提升,进而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浮床 微生物 铁碳微电解 微生物耦合铁碳微电解
原文传递
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净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5
20
作者 周小平 王建国 +2 位作者 薛利红 徐晓峰 杨林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99-2203,共5页
以浮床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无植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及其N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中N、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植物组织所累积的N、P量分别占各自系统... 以浮床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无植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及其N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中N、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植物组织所累积的N、P量分别占各自系统去除量的40.32%~63.87%,说明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是N、P去除的主要途径.换水周期内浮床植物系统中硝化反应进行充分,而反硝化反应相对缓慢,导致系统具有较高的NH4+-N去除率,而产生NO3--N累积.植物的存在降低了系统中N2O的排放通量.生长较好的空心菜系统在换水前后平均N2O排放量最低,为17.14μgN·m-2h-,空白高达85.08μgN·m-2h-1,水芹为37.38μg N·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植物系统 N、P 硝化和反硝化 净化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