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食物观视角下被淘汰农作物的重新利用探索:以棕榈科粮食作物为例
1
作者 耿中耀 陈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2,155,156,共12页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驯化,并被长期种植利用的棕榈科粮食作物多达百余种。其后,这些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廉、产量高、品质优的“树粮”作物,相继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转化为“替代性作物”“救荒作物”,有的甚至沦为...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驯化,并被长期种植利用的棕榈科粮食作物多达百余种。其后,这些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廉、产量高、品质优的“树粮”作物,相继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转化为“替代性作物”“救荒作物”,有的甚至沦为“野生植物”“濒危植物”等。如今,这些“被淘汰农作物”身份转换的历史原因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但其可利用价值却依然如故。在“大食物观”视角下,以古为鉴,重新发掘利用历史上的“被淘汰农作物”,可满足当下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被淘汰作物 重新利用 棕榈科粮食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观赏植物真菌病害鉴定 被引量:20
2
作者 习平根 李敏慧 +1 位作者 陈一新 姜子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7,共4页
鉴定了采自广州和顺德棕榈科观赏植物上的9种病原真菌,即银海枣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phoenixP.G.Xi,Y.X.ChenetZ.D.Jiang)、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球色单隔孢(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灰... 鉴定了采自广州和顺德棕榈科观赏植物上的9种病原真菌,即银海枣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phoenixP.G.Xi,Y.X.ChenetZ.D.Jiang)、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球色单隔孢(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辣椒炭疽[Colletotrichumcapsici(Syd.)Butl.&Bisby]、棒弯孢(CurvulariaclavataJain.)、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palmarumCooke)、异线拟茎点(PhomopsisheteronemaSacc.)、棕竹拟茎点(PhomopsisrhapidisGonz偄lezFragoso).其中银海枣小球腔菌为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害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观赏植物 真菌病害 鉴定 银海枣小球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刺葵属5种植物热值的月变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2 位作者 谭忠奇 丁印龙 叶功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62-67,共6页
对棕榈科刺葵属 5种植物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大刺葵( 7 2 5 %~ 1 0 3 9% )、加拿利海枣 ( 7 1 2 %~ 1 0 0 9% )和伊拉克蜜枣 ( 7 0 1 %~ 1 0 0 0 % )的灰分含量相近 ,经t检验 ,无显著差异 (P &... 对棕榈科刺葵属 5种植物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大刺葵( 7 2 5 %~ 1 0 3 9% )、加拿利海枣 ( 7 1 2 %~ 1 0 0 9% )和伊拉克蜜枣 ( 7 0 1 %~ 1 0 0 0 % )的灰分含量相近 ,经t检验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加拿利海枣、伊拉克蜜枣和大刺葵的灰分含量高于江边刺葵 ( 6 2 0 %~ 8 93 % ) (P<0 0 5 )和林刺葵 ( 3 5 9%~ 6 94% ) (P <0 0 0 0 1 )。 ( 2 ) 5种植物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有些差异 ,江边刺葵( 2 0 2 4~ 2 1 93kJ·g- 1 )与伊拉克蜜枣 ( 1 9 68~ 2 1 82kJ·g- 1 )的干重热值相近 (P >0 0 5 ) ;林刺葵 ( 1 8 5 1~2 1 5 1kJ·g- 1 )、大刺葵 ( 1 8 40~ 2 0 5 6kJ·g- 1 )与加拿利海枣 ( 1 9 1 3~ 2 0 79kJ·g- 1 )的干重热值接近 (P >0 0 5 ) ;江边刺葵和伊拉克蜜枣的干重热值高于林刺葵 (P <0 0 5 )、加拿利海枣 (P <0 0 0 5 )和大刺葵 (P <0 0 0 0 5 )。( 3 )林刺葵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 ;伊拉克蜜枣、林刺葵、大刺葵 3种植物的干重热值与降雨量有显著线性相关 (P <0 0 5 )。 ( 4 )去灰分热值的月变化趋势因种而异 ,去灰分热值与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不同 ,灰分含量是造成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刺葵属 热值 灰分 月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植硅体形态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1
4
作者 徐德克 李泉 吕厚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5-792,共8页
植硅体分析在古环境、古生态、环境考古、植物分类等众多领域研究中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潜力依赖于现代植硅体形态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棕榈科15个属20个种植物进行了植硅体形态鉴定... 植硅体分析在古环境、古生态、环境考古、植物分类等众多领域研究中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潜力依赖于现代植硅体形态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棕榈科15个属20个种植物进行了植硅体形态鉴定和多项形态参数(大小、突起等)的测量分析,同时对旅人蕉科的白花扇芭蕉、蝎尾蕉科的黄芭蝎尾蕉、苏木科的无忧树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把植硅体形态分为5个大的类型,棕榈科植硅体主要包括刺球形、水母形和草帽形3种形态。白花扇芭蕉植硅体呈褶球形,黄芭蝎尾蕉植硅体呈飞梭形,无忧树不含有植硅体。同时,给出了不同类型形态参数的大小和范围,为利用棕榈科植硅体等进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 棕榈科 形态分类 古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6种棕榈科植物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9
5
作者 徐维杰 袁婷 +1 位作者 杨寅桂 喻苏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2-1216,共5页
棕榈科(Palmae)植物是热带地区重要的代表植物。实践证明,低温伤害是棕榈科植物北移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以南昌市园林中栽培应用的6种棕榈科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华盛顿棕(Washingtonia robusta)、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 棕榈科(Palmae)植物是热带地区重要的代表植物。实践证明,低温伤害是棕榈科植物北移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以南昌市园林中栽培应用的6种棕榈科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华盛顿棕(Washingtonia robusta)、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银海枣(Phoenix sylvestris)、布迪椰子(Butia capitata)、美丽针葵(Phoenix roebelnii)为材料,研究其在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配合Logistic方程求其半致死温度,以期了解它们的抗寒能力,为"南棕北移"尤其是棕榈科植物在长江流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相对电导率 MDA含量 P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棕榈科植物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江 王慷林 +2 位作者 李莲芳 彭超 王克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5,共6页
通过对德宏州棕榈科植物进行野外重点线路调查,统计其分布区类型,采用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地理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是云南及中国棕榈科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共有棕榈科植物10属36种及变种(不含栽培种),... 通过对德宏州棕榈科植物进行野外重点线路调查,统计其分布区类型,采用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地理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是云南及中国棕榈科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共有棕榈科植物10属36种及变种(不含栽培种),其中省藤属13种,蛇皮果属、刺葵属为单种属。棕榈科中中国特有分布8种,其中,云南特有分布5种。以盈江(中缅)边境地区海拔240~1 000 m为德宏棕榈的密集分布区,海拔2 000 m为分布上限。德宏棕榈植物的种类以热带亚洲分布类型为优势,具有明显的印度-马来成分特点,与缅甸(13种共有种)及滇南(西双版纳)热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该区具有明显的热带边缘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 棕榈科 资源 地理区系 分布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棕榈科植物在厦门越冬的生理指标比较 被引量:20
7
作者 阮志平 廖启炓 丁印龙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测定了4种棕榈科Plamae植物蝴蝶椰子Chrysalidocarpuslucub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山棕榈Trachycarpus martianus和加拿利海枣Phoenixcanariensis在厦门越冬期间叶片的电导率、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叶绿素...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测定了4种棕榈科Plamae植物蝴蝶椰子Chrysalidocarpuslucub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山棕榈Trachycarpus martianus和加拿利海枣Phoenixcanariensis在厦门越冬期间叶片的电导率、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a/b值等生理指标。综合比较各指标可得4种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顺序为:加拿利海枣>蝴蝶椰子和山棕榈>油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棕榈科 抗寒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棕榈科植物病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林秀香 罗金水 +3 位作者 郑宴义 王美盛 洪伟雄 卢松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0-184,共5页
对福建省24种主要栽培的棕榈科植物病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确诊了22种病害;其中,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p.)叶斑病、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sp.)叶斑病、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小卵孢菌... 对福建省24种主要栽培的棕榈科植物病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确诊了22种病害;其中,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p.)叶斑病、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sp.)叶斑病、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小卵孢菌(Ovularia sp)叶斑病和射盾孢菌(Actinopelte sp.)叶斑病是国内棕榈科植物新发生的4种病害;明确了华盛顿棕(Washingtonia robus-ta)镰刀菌(Fusarium spp.)立枯病等9种病害是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发生的主要病害,为棕榈科植物病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棕榈科植物 病害调查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棕榈科植物的RAPD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谭忠奇 冷艳 +2 位作者 周涵韬 廖启炓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用RAPD法对厦门植物园引种栽培的4属10种棕榈科植物样本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2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有效引物共获得RAPD谱带558条,多态性谱带占71.32%.利用UPGMA法对10种棕榈科植物聚类分析,得其DNA的分子分类系统图.结果表明... 用RAPD法对厦门植物园引种栽培的4属10种棕榈科植物样本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2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有效引物共获得RAPD谱带558条,多态性谱带占71.32%.利用UPGMA法对10种棕榈科植物聚类分析,得其DNA的分子分类系统图.结果表明,棕榈属、琼棕属和鱼尾葵属聚类成一组,蒲葵属另成一组;棕榈属、琼棕属和蒲葵属中6种掌状叶型植物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7,羽状叶型的4种鱼尾葵属植物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5;而羽状叶植物与掌状叶植物间的遗传距离达0.72.在同一属内,棕榈属内两种距离最近,蒲葵属两种最远.尽管分子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棕榈等引种植物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分子分类 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短穗鱼尾葵 肯氏鱼尾葵 单穗鱼尾葵 董棕 蒲葵 圆叶蒲葵 龙棕 琼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植物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红星 吴翼 +3 位作者 范海阔 李和帅 孙程旭 王丹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52-54,共3页
分析了棕榈科植物育种的目标,阐述了目前育种中主要应用的几种育种方法,探讨了分子育种在棕榈科植物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加强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培育。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育种目标 传统育种 分子育种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程旭 刘立云 +4 位作者 李杰 冯美利 陈思婷 曹红星 唐龙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475-477,共3页
综述了棕榈科植物在低温下的胁迫生理研究、防寒生理研究和低温对光合生理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并简要概述了棕榈科植物抗寒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又进一步阐明了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意义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棕... 综述了棕榈科植物在低温下的胁迫生理研究、防寒生理研究和低温对光合生理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并简要概述了棕榈科植物抗寒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又进一步阐明了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意义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棕榈科植物相关研究会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发展中国热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抗寒生理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引种的7种棕榈科植物冻害状况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庆费 吴海萍 许东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对上海近年引进的7种棕榈科Palmae植物受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引进的棕榈科植物均有冻害发生,不同种类间的冻害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根据拟定的冻害分级标准,布迪椰子Butia capitata,蒲葵Livistona ch... 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对上海近年引进的7种棕榈科Palmae植物受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引进的棕榈科植物均有冻害发生,不同种类间的冻害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根据拟定的冻害分级标准,布迪椰子Butia capitat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耐寒性较强,其次为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枣椰子P.dactylifera,银海枣P.sylvestris,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而针葵P.roebelenii耐寒性较弱。进一步调查分析了相关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如种植位置、植物群落结构和防冻措施等对棕榈植物抗冻性的影响。上海地区不宜大规模引进南方棕榈科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棕榈科 引种 冻害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观赏植物在贵州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晓青 王代谷 +1 位作者 查兰松 张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棕榈科植物是典型的热带植物,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见于传统园林,在现代园林绿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贵州野生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兴义、贞丰、安龙、望谟、册亨、三都、独山、荔波、罗甸、赤水、习水、榕江等地区,在贵州园林绿化... 棕榈科植物是典型的热带植物,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见于传统园林,在现代园林绿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贵州野生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兴义、贞丰、安龙、望谟、册亨、三都、独山、荔波、罗甸、赤水、习水、榕江等地区,在贵州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品种主要有假槟榔、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美丽针葵、棕竹等。在贵州2008年初长时间的低温凝冻灾害条件下,引种的棕榈科植物大都能成功抵御低温。对贵州棕榈科植物引种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园林绿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观赏植物在贵州的抗寒性及适应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晓青 袁洪钊 +2 位作者 查兰松 张燕 王晓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0-163,共4页
对15个引进棕榈科观赏植物进行了不同低温处理,并结合越冬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在贵州的抗寒性和适宜种植区域;针对种植成活率不到10%的假槟榔(A.alexandrae)进行了大树移植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棕榈科观赏植物能耐-2℃的低温,以-6℃相... 对15个引进棕榈科观赏植物进行了不同低温处理,并结合越冬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在贵州的抗寒性和适宜种植区域;针对种植成活率不到10%的假槟榔(A.alexandrae)进行了大树移植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棕榈科观赏植物能耐-2℃的低温,以-6℃相对电导率为标准,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从强到弱(相对电导率从低到高)的排序为:矮棕竹>加拿利海枣>金山棕>华盛顿棕榈>蒲葵>银海枣>棕竹>假槟榔>董棕>针葵>夏威夷椰子>国王椰子>鱼尾葵>富贵椰子>散尾葵;抗寒性强(能抵御-4℃左右的低温)的品种有蒲葵、华盛顿棕榈、金山棕、加拿利海枣和矮棕竹;适应性以加拿利海枣最好,种植成活率最高,生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抗寒性 适应性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棕榈科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红星 孙程旭 +4 位作者 吴翼 陈良秋 范海阔 覃伟权 王文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随着分子标记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已成为棕榈科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在缩短育种进程、加快品种的选育和培育起到重要作用。综述了常见的分子标记在棕榈科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棕榈科植物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 随着分子标记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已成为棕榈科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在缩短育种进程、加快品种的选育和培育起到重要作用。综述了常见的分子标记在棕榈科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棕榈科植物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分子标记在棕榈科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棕榈科植物 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麒麟血竭与百合科剑叶血竭HPLC指纹图谱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黄茂华 雍克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6-330,共5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首次建立了进口棕榈科麒麟血竭和国产百合科剑叶血竭 HPL C指纹图谱 ,运用相对保留指纹谱的方法 ,对获得的图谱进行数据化处理 ,得出重叠率、n强峰、特征峰群和特征指纹峰检出率等参数 ,从中找出不同血竭品种...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首次建立了进口棕榈科麒麟血竭和国产百合科剑叶血竭 HPL C指纹图谱 ,运用相对保留指纹谱的方法 ,对获得的图谱进行数据化处理 ,得出重叠率、n强峰、特征峰群和特征指纹峰检出率等参数 ,从中找出不同血竭品种所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征 .结果表明 ,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的 HPL C指纹图谱差异明显 ,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国产血竭指纹谱极为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指纹图谱 麒麟血竭 剑叶血竭 棕榈科 百合 树脂膜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棕榈科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林秀香 陈振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综述我国棕榈科植物的资源与分布、分类、引种、生理学、园艺学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就今后国内研究发展趋势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研究进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植物桄榔学名的订正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勇进 廖启炓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订正 棕榈科 桄榔 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棕榈科植物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锡九 代仕高 +2 位作者 杨金亮 王莉 苟雄才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14-17,26,共5页
根据气候相似理论,在成都进行棕榈科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从1988年起共引进31属56种。经过10余年的引种栽培试验,选择出蒲葵属、棕竹属、海枣属、箬棕属等33个适合成都及其类似地区园林应用的树种。这不仅丰富了四川棕榈科植物种质资源... 根据气候相似理论,在成都进行棕榈科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从1988年起共引进31属56种。经过10余年的引种栽培试验,选择出蒲葵属、棕竹属、海枣属、箬棕属等33个适合成都及其类似地区园林应用的树种。这不仅丰富了四川棕榈科植物种质资源,而且使四川的棕榈科植物由原产1属1种和前人引种的3属4种,增加到30属3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棕榈科植物 引种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园林中应用的7种棕榈科植物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金明 林立增 刘志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棕榈科植物富有区域特色,大多数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的应用很广.本文介绍王棕等7种该科植物的性状以及在福州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园林配植应用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