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爪哇棒束孢MSC-F1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测定及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1
作者 杜丹超 刘顺民 +2 位作者 蒲占湑 吕佳 鹿连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 MSC-F1对柑橘全爪螨具有强致病性,该生防菌株的研发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了提高爪哇棒束孢MSC-F1液体发酵产孢量,为固相产孢提供优质种子液,以产孢量为指标,应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正交... 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 MSC-F1对柑橘全爪螨具有强致病性,该生防菌株的研发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了提高爪哇棒束孢MSC-F1液体发酵产孢量,为固相产孢提供优质种子液,以产孢量为指标,应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菌株MSC-F1进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MSC-F1最适培养条件:温度29℃、转速200 r/min、接种量16%、装液量50 mL/250 mL,培养时间5 d和pH 6.0;最适培养基配方:葡萄糖45 g/L、大豆粉15 g/L和NaCl 0.50 g/L,发酵优化后产孢量较优化前提高了5.80倍。室内致死性试验表明,菌株MSC-F1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越高,对柑橘全爪螨的致死效果越好。在接种后第8 d,对柑橘全爪螨成螨的LC_(50)为1.69×10^(7)个孢子/m L,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 L下的LT50为6.45 d。综上所述,爪哇棒束孢MSC-F1对柑橘全爪螨致死效果优良,且经发酵工艺优化可以大幅提高产孢量,可为该生防菌株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棒束 发酵优化 生物防治 柑橘全爪螨 致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料机棒束导向套改进研究和实践
2
作者 葛科党 郑海全 王伟 《中国设备工程》 202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棒束导向套是大修装卸料操作中棒束倒换的专用工具,原供的棒束导向套在使用中出现较多问题,增加了操作的风险和难度,影响工作进度。针对问题,从结构模型化、可视化、可维修性等几个角度研究,通过持续不断研究分析和改进,使棒束导向套工... 棒束导向套是大修装卸料操作中棒束倒换的专用工具,原供的棒束导向套在使用中出现较多问题,增加了操作的风险和难度,影响工作进度。针对问题,从结构模型化、可视化、可维修性等几个角度研究,通过持续不断研究分析和改进,使棒束导向套工作性能逐步得到了改善,安全可靠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导向套 棒束组件 换料机 燃料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燃料棒束域搅混翼流场作用特性研究
3
作者 陈晓晴 陈广亮 +5 位作者 钱浩 孙林 李倩 胡艺 易腾 张大林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2,共11页
搅混翼对降低堆芯热点因子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搅混翼精细结构对流场影响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搅混翼结构特征对堆芯热工水力性能影响,开展搅混翼结构与流场的相关性研究。首先通过几何自动化构型与计算技术,实现撕裂式搅混... 搅混翼对降低堆芯热点因子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搅混翼精细结构对流场影响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搅混翼结构特征对堆芯热工水力性能影响,开展搅混翼结构与流场的相关性研究。首先通过几何自动化构型与计算技术,实现撕裂式搅混翼结构的参数化、自动化构建及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其次,通过对搅混翼结构参数的正交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明确了搅混翼结构对流场压降及横流速度等热工参数影响。在撕裂式搅混翼几何结构下,不同搅混翼出口压力最大相差1.1 kPa,为整个计算流体域平均压降的41%,不同结构的搅混翼下的横流速度最大相差1.1 m·s^(−1),最大横流速度为平均横流速度的173%;搅混翼角度与流场相关性强,对交混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搅混翼形状和长度,采用较优的搅混翼设计,热边界条件的设置对流场结果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后续搅混翼结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混翼 计算流体力学 棒束通道 正交试验设计
原文传递
铅铋冷却带绕丝棒束内腐蚀产物沉积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黄睿 孙毓博 +2 位作者 傅俊森 肖瑶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液态铅铋合金在流动过程中会腐蚀管道产生腐蚀产物与氧化物颗粒,在燃料棒表面沉积、聚集后会使传热恶化并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本文以19棒束铅铋燃料组件为参考对象,基于ANSYS 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对铅铋冷却带绕丝棒束内的颗粒物... 液态铅铋合金在流动过程中会腐蚀管道产生腐蚀产物与氧化物颗粒,在燃料棒表面沉积、聚集后会使传热恶化并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本文以19棒束铅铋燃料组件为参考对象,基于ANSYS 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对铅铋冷却带绕丝棒束内的颗粒物运动沉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颗粒物在带绕丝棒束通道内的沉积特性,分析了入口流速、入口温度与颗粒物粒径对颗粒物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在轴向上的主要沉积位置为通道入口处,在燃料棒周向上的主要沉积位置为绕丝迎风面与燃料棒表面的狭缝处,在流道壁面的主要沉积位置为绕丝位于角子通道内时对应的棱附近;颗粒物粒径、流体流速以及流体入口温度的升高会使得燃料棒包壳表面和流道壁面的沉积率增大,但对沉积的轴向分布无明显影响。本文结果可为铅基堆的反应堆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堆 液态铅铋合金 颗粒物沉积 带绕丝棒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特性研究
5
作者 金光远 王睿 +1 位作者 白镜湖 李伟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8-2326,共9页
开展堆芯流动单元内两相逆流行为的实验研究,能为不同形态反应堆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应急处理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对3×3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携带行为、流动参数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携带... 开展堆芯流动单元内两相逆流行为的实验研究,能为不同形态反应堆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应急处理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对3×3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携带行为、流动参数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携带周期由携带上行起始区域、完全上升环流区域和整体下行区域组成。实验工况根据Wallis判别式判断处于携带状态,根据Zapke和Alekseev判别式的预测结果则处于携带和不能携带的转换线上。当压差达到局部最大值时,高速摄影捕捉到上行起始点;当压差达到局部最小值时,高速摄影拍摄到下行起始点。当液相流速低于0.1 m/s时,整体周期长度并无明显变化;当液相折算速度在0.1~0.3 m/s范围内,整体周期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上行与下行的时间比值变化较小,液相折算速度高于0.3 m/s时该比值则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液相流速低于0.2 m/s时,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高于气相折算速度;当液相流速逐渐增加,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高于气相折算速度的量逐渐减小;当液相折算速度高于0.2 m/s,在高气相折算速度条件下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低于气相折算速度。发生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原因是在不同区域内气芯变化的携带力和液相重力的周期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环状流 流动不稳定性 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自然循环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鑫 王爽 +3 位作者 谭思超 乔守旭 田瑞峰 程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2-1749,共8页
棒束燃料组件是浮动堆的燃料形式之一,浮动堆在运行期间受风浪等影响会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导致系统流量、压降等热工参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棒束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棒束通道传热问题,开展了摇摆运动工... 棒束燃料组件是浮动堆的燃料形式之一,浮动堆在运行期间受风浪等影响会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导致系统流量、压降等热工参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棒束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棒束通道传热问题,开展了摇摆运动工况下棒束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会增强系统平均换热性能,使得平均换热系数发生周期性波动,功率越高,相对波动幅度越小;对于子通道局部换热特性,其受二次流影响较大,以通道中央为轴,摇摆运动会增强靠近摇摆轴一侧子通道内局部换热性能,降低远离摇摆轴一侧;功率越大,子通道局部换热系数波动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棒束通道 自然循环 子通道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棒束孢联合环磷酰胺对H22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7
作者 史晓伟 陈静静 +7 位作者 余国彦 张艺尹 陈丽霞 赵莉莉 杨永明 王靖 阎磊 杨喜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68,共7页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来源的猫棒束孢(Isaria felina,IF)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设正常对照组(NC group,蒸馏水)、模型对照组(MC group,蒸馏水)、CTX组(CTX ...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来源的猫棒束孢(Isaria felina,IF)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设正常对照组(NC group,蒸馏水)、模型对照组(MC group,蒸馏水)、CTX组(CTX group, 25 mg/kg)、IF组(IF group, 400 mg/kg)和IF+CTX组(IF+CTX group, IF 400 mg/kg+CTX 25 mg/kg),每组5只小鼠;蒸馏水、IF灌胃给药,CTX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10 d。实验结束后,计算各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和瘤重、抑瘤率、q值、免疫器官脏器指数;检测血常规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观察肿瘤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各给药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MC组(P<0.05)。CTX组、IF组、IF+CTX组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9.3%、34.2%、72.8%,q值为1.09。IF+CTX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ph)、血小板(PLT)数量显著高于CTX组(P<0.05)。MC组小鼠的脾指数显著高于NC组,IF+CTX组小鼠脾指数显著低于MC组(P<0.05)。MC组小鼠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NC组,IF组和IF+CTX组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MC组和CTX组(P<0.05)。MC组肿瘤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数量多,排列紧密;CTX组、IF组和IF+CTX组肿瘤组织可见肿瘤细胞排列松散,多处肿瘤细胞灶性坏死,坏死细胞核固缩碎裂。结论 IF和CTX联用对H22荷瘤小鼠有相加的抑瘤作用,可减轻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 H22荷瘤小鼠 联合给药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腐蚀产物在棒束通道内沉积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陈诺 马俊 +4 位作者 张吉 王明军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在压水堆运行期间,高压过冷态的冷却剂对燃料棒、堆内构件等部件进行冲刷,以及受管道流体加速腐蚀等效应的影响,堆内会产生不溶性的腐蚀产物,其在堆芯通道内的迁移、沉积会对压水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提出了压水堆堆... 在压水堆运行期间,高压过冷态的冷却剂对燃料棒、堆内构件等部件进行冲刷,以及受管道流体加速腐蚀等效应的影响,堆内会产生不溶性的腐蚀产物,其在堆芯通道内的迁移、沉积会对压水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提出了压水堆堆芯燃料棒束通道内颗粒沉积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单相流体标准k-ε模型和颗粒离散相模型,构建了粒状腐蚀产物流动沉积数学物理模型,结合颗粒流动-沉积特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开展了不溶性粒状腐蚀产物在5×5带格架棒束通道中流动沉积研究,获得了粒状腐蚀产物在棒束通道内的沉积特性:流体中颗粒浓度在经过格架后明显减少;进口截面处的颗粒浓度在固体壁面较高,出口截面处的颗粒浓度则分布得更均匀;入口处棒束表面及壁面的颗粒沉积呈现为大面积附着沉积,格架表面、其余棒束表面和壁面的颗粒沉积呈现为点状附着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5×5棒束通道 格架 颗粒沉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丝棒束组件过渡流摩擦阻力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虹锐 薛秀丽 +2 位作者 周志伟 曾泽华 罗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5-1832,共8页
绕丝棒束组件低流速下摩擦阻力是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现有组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应用于过渡流存在的问题、现有组件摩擦阻力实验在低流速时出现的不同摩擦阻力特性的分析讨论,以及对一个37棒组件低流速摩擦... 绕丝棒束组件低流速下摩擦阻力是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现有组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应用于过渡流存在的问题、现有组件摩擦阻力实验在低流速时出现的不同摩擦阻力特性的分析讨论,以及对一个37棒组件低流速摩擦阻力的实验研究,提出了组件内流动的转捩特性和提高经验公式在低流速时计算准确性的有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绕丝棒束组件内流动转捩并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在部分子通道的局部先发生,随着流速的增加扩散到整个组件,只有当一定数量子通道都发生转捩时,棒束的平均摩擦阻力才会显著增加。绕丝棒束组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应尽可能使用小的层流向过渡流转捩的临界Re和插值指数,使公式尽早开始转捩,并平滑向过渡流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丝棒束 摩擦阻力 层流 过渡流 非能动余热排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束结构气冷换热的湍流模型适用性评价
10
作者 刘宇浩 孙倩 +2 位作者 方浚麟 叶子申 孙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2-1741,共10页
高功率空间核电源采用棒束气冷堆具有质量轻等优势,其紧凑的栅格结构以及流动雷诺数(Re)较低的特点会影响堆芯的流动换热规律,采用CFD开展数值分析时需评价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在气体工质棒束结构流动换热实验的基础上,利用ANSYS Fluent... 高功率空间核电源采用棒束气冷堆具有质量轻等优势,其紧凑的栅格结构以及流动雷诺数(Re)较低的特点会影响堆芯的流动换热规律,采用CFD开展数值分析时需评价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在气体工质棒束结构流动换热实验的基础上,利用ANSYS Fluent建立了试验段的数值模型,针对入口Re在688~2 986之间的实验工况,选择4种湍流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对比了加热棒包壳温度实验测量值与计算值。结果表明,4种湍流模型计算的棒温整体上均低于实验值,其中转捩SST模型结果与实验值最接近,整体平均偏差为-2.0%,较好地反映了横流等特征,可用于Re在2 000左右的棒束气冷堆芯热工水力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堆 棒束结构 湍流模型 低雷诺数 流动换热 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自然循环核热耦合特性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鑫 齐超 +2 位作者 谭思超 乔守旭 田瑞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海洋条件下核热耦合对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热工参数波动特性的影响,在机械摇摆台上设计并搭建了5×5棒束通道自然循环实验回路。基于单群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热工参数并计算实时核功率,实现了运动-热工-物理的耦合... 为研究海洋条件下核热耦合对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热工参数波动特性的影响,在机械摇摆台上设计并搭建了5×5棒束通道自然循环实验回路。基于单群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热工参数并计算实时核功率,实现了运动-热工-物理的耦合。对棒束通道单相自然循环核热耦合的瞬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静态工况下,核热耦合使得系统功率发生小幅度波动,当温度反馈系数低于-5×10^(-4)℃^(-1)时,燃料温度反馈对功率的影响比冷却剂温度反馈更大。核热耦合对热工系统的时均参数无显著影响,增大燃料温度反馈系数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在摇摆运动工况下,摇摆幅度越小或摇摆周期越短,核热耦合引入的功率波动幅度就越小。此外,在摇摆运动启动的瞬态过程中,核热耦合使得系统重新建立稳定自然循环的时间大幅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核热耦合 棒束通道 自然循环 反应性反馈系数
原文传递
摇摆条件下3×3棒束腐蚀产物沉积生长特性研究
12
作者 王国莲 刘晓晶 何辉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58,共9页
典型海洋摇摆对压水堆堆芯的热工水力特性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一回路腐蚀产物的沉积生长规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数据交换方法,通过多尺度耦合建立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将摇摆条件下的冷却剂流动数学模型和腐蚀产物沉积生长模型加入模拟... 典型海洋摇摆对压水堆堆芯的热工水力特性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一回路腐蚀产物的沉积生长规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数据交换方法,通过多尺度耦合建立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将摇摆条件下的冷却剂流动数学模型和腐蚀产物沉积生长模型加入模拟中,对摇摆条件下3×3棒束上腐蚀产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摆会导致冷却剂流速和棒外壁温发生周期性变化,流量脉动和温度波动会加剧摇摆切线方向上的剥蚀作用,削弱沉积过程。在轴向高度较低的通道截面上,靠近外围绝热壁面的棒表面上生长的多孔介质沉积层(Chalk River Unidentified Deposit,CRUD)最厚;在轴向高度较高的通道截面上,所有位置的棒上的CRUD分布规律趋于一致,并且在燃料棒周向的分布体现在极坐标系中呈现出趋近于椭圆形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条件 多尺度耦合 CRUD生长 3×3棒束通道 热工水力特性
原文传递
重水堆产^(99)Mo棒束设计及入堆物理性能分析
13
作者 谢运利 汪量子 +3 位作者 王晨琳 姚磊 王连杰 胡珏莹 《中国核电》 2024年第5期674-682,共9页
重水堆具有不停堆在线装卸料特征,适宜生产^(99)Mo等短寿命同位素。国内医用同位素^(99)Mo应用广泛、用量大,具有自主国产化生产的需求。为满足国内^(99)Mo产量需求且对重水堆安全特性、稳定运行和正常供能的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采用WIMS-... 重水堆具有不停堆在线装卸料特征,适宜生产^(99)Mo等短寿命同位素。国内医用同位素^(99)Mo应用广泛、用量大,具有自主国产化生产的需求。为满足国内^(99)Mo产量需求且对重水堆安全特性、稳定运行和正常供能的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采用WIMS-AECL及RFSP-IST等程序开展重水堆产^(99)Mo棒束组件设计及入堆辐照分析。提出产^(99)Mo燃料棒束的燃料棒燃料采用高富集度和低富集度铀径向分区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其反应性、功率等和标准棒束基本一致。堆芯分析表明,与标准棒束性能相近的产^(99)Mo棒束装载到堆芯后,堆芯反应性、燃耗、功率分布、换料方式等主要指标均不发生明显变化,对堆芯性能扰动很小。因此单个重水堆燃料棒束部分天然铀燃料棒用高富集度和低富集度铀径向分区的产^(99)Mo燃料棒替换,可满足国内^(99)Mo产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o 同位素生产 重水堆 燃料棒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束子通道空泡份额及相界面浓度分布特性实验研究
14
作者 任佳星 王若好 +4 位作者 王方东 乔守旭 谭思超 田瑞峰 高璞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43,共11页
棒束通道相态分布特性对反应堆内传热传质及流动阻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5×5棒束通道空气水两相流开展实验研究,采用四头电导探针测量了子通道内部的空泡份额、相界面浓度、气泡直径、气泡速度等相界面参数的局部分布。结果表明,... 棒束通道相态分布特性对反应堆内传热传质及流动阻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5×5棒束通道空气水两相流开展实验研究,采用四头电导探针测量了子通道内部的空泡份额、相界面浓度、气泡直径、气泡速度等相界面参数的局部分布。结果表明,气泡受横向作用力的影响,在子通道内会形成两种典型分布,随液相流速升高和气相流速降低,轴峰分布逐渐转变为壁峰分布;不同类型子通道空泡分布不均匀,中心子通道受壁面影响较小,气泡数量最多,边通道和角通道几乎被液相占据;本实验工况下,现有的空泡份额和相界面浓度计算关系式预测性能良好,平均最小误差分别为±18.2%与±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子通道 两相流 电导探针 相态分布 相界面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水堆乏燃料棒束元件脱落事件的研究与处理
15
作者 谢峥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15期122-125,共4页
重水堆核电站乏燃料棒束在进行干式贮存时,出现棒束单根元件掉落事件。为探索乏燃料棒束元件掉落的原因,从燃料棒束焊接缺陷、人员操作失误及操作工具造成意外冲击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着手开展调查。通过调查与试验,并结合国外重水堆核... 重水堆核电站乏燃料棒束在进行干式贮存时,出现棒束单根元件掉落事件。为探索乏燃料棒束元件掉落的原因,从燃料棒束焊接缺陷、人员操作失误及操作工具造成意外冲击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着手开展调查。通过调查与试验,并结合国外重水堆核电厂的相关经验,确认操作工具是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原因为专用工具部分零件磨损严重,导致关键部件配合间隙超标,工具与乏燃料配合尺寸偏小,使棒束元件受到额外的径向冲击而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水堆 乏燃料 干式贮存 燃料棒束提升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的转基因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获得及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增效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汤强 章玉萍 +3 位作者 谢翎 宋礼华 李增智 黄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5-762,共8页
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蜡蚧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 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蜡蚧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中克隆出几丁质酶Ifuchi1全长cDNA基因。其全序列长为1542bp,编码阅读框由1275个核苷酸组成,5′非翻译区(5′-UTR)与3′非翻译区(3′-UTR)分别为33个核苷酸和234个核苷酸。基因编码424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24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7.6kDa,理论等电点为4.89。该蛋白可归于几丁质酶18族V类。运用制备芽生孢子转化法将Ifuchi1基因导入球孢白僵菌。最适产酶时间36h条件下,挑选的转基因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相对于野生型菌株提高了86.2%;在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测定中,在孢子浓度为1×107个孢子/mL时,与野生型菌株Bb13相比,转基因菌株的致死中时间LT50平均缩短了29%,同时死亡率提高了52.9%;野生型菌株和转基因菌株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71×106个孢子/mL和1.74×106个孢子/mL,降低了约1.7倍的剂量,故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工程菌株显著地提高了球孢白僵菌的杀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 昆虫病原真菌 遗传工程 生物测定 毒力 马尾松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与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代晓彦 李翌菡 +4 位作者 沈祖乐 许炜明 吴建辉 任顺祥 邱宝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106、1×107、1×108mL^(-1),室内喷施法研究其对木虱低龄、高龄若虫与成虫的侵染致死效果;在笼罩条件下研究其在半田间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病力高于高龄若虫。7 d后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高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6×104和5.2×104mL^(-1),对低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104和4.2×104mL^(-1),而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4×105和1.6×105mL^(-1)。在半田间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7×105和1.2×106mL^(-1)。同一孢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致死率室内效果优于半田间。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时间与孢子浓度有关,LT50随着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为1×105~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2~4.4 d;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浓度为1×106~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3~4.9 d。【结论】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柑橘木虱各虫态的死亡率与病原真菌的孢子浓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球孢白僵菌 玫烟色棒束 致病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蝉棒束孢菌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卫亚丽 杨茂发 +1 位作者 邹晓 刘爱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148,共7页
蝉棒束孢菌(Icaria cicadae Miq.)是中药蝉花(Cordyceps ciecadae Shing)的无性型,作为一种功能食品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从蝉棒束孢菌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发酵生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探讨了该研究... 蝉棒束孢菌(Icaria cicadae Miq.)是中药蝉花(Cordyceps ciecadae Shing)的无性型,作为一种功能食品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从蝉棒束孢菌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发酵生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孢菌 蝉花 蝉拟青霉 生物活性 人工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及常用农药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伟 吕利华 +3 位作者 何余容 谢梅琼 王德森 念晓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初始pH值、高温胁迫、紫外线及田间常用的3种杀虫剂、3种杀菌剂和3种除草剂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在光暗交替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初始pH值、高温胁迫、紫外线及田间常用的3种杀虫剂、3种杀菌剂和3种除草剂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在光暗交替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有增长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50%左右。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温度和pH范围均较广,其中最适温度为23℃~25℃,最佳初始pH值为5~8。经过50℃高温胁迫和短暂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的萌发均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在用九种农药处理后,发现其对该菌株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其中苦参碱、硫酸链霉素和异噁草松与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的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 环境因子 农药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方法在棒束定位格架热工水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畏葓 张虹 +1 位作者 朱力 熊万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38,共5页
利用UG、CFX程序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AFA-2G组件5×5棒束定位格架进行了几何建模和通道内单相水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包括特定流速下流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流速下的阻力特性分析等。将分析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 利用UG、CFX程序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AFA-2G组件5×5棒束定位格架进行了几何建模和通道内单相水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包括特定流速下流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流速下的阻力特性分析等。将分析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结构简化、恰当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求解算法,CFX程序能较好地模拟棒束定位格架通道内的单相水三维流场,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方法 棒束定位格架 热工水力 性能分析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