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门诊患者检查部位错误的SHEL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孙璐 郭晓培 +1 位作者 林箐 王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年第1期78-81,共4页
运用SHEL模型对1例门诊患者检查部位错误事件发生的软件、硬件、环境和人为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和系统改进。通过完善查对流程,加强信息准确传递,优化门诊信息系统,实现门诊患者分流就诊,加强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诊疗安全性。改进措施实施后... 运用SHEL模型对1例门诊患者检查部位错误事件发生的软件、硬件、环境和人为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和系统改进。通过完善查对流程,加强信息准确传递,优化门诊信息系统,实现门诊患者分流就诊,加强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诊疗安全性。改进措施实施后,未发生同类事件;医院总体纠纷发生率从2015年的0.94‰持续下降至2018年的0.6‰,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建议将信息系统作为质量管理手段,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不良事件上报,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部位 信息系统 查对制度 交接流程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福奎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9-430,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在医疗CT检查时,非检查区域特别是敏感器官在防护前、后接受X射线剂量的变化;讨论非检查区域防护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在患者接受CT检查时,随机将抽取40位患者,征得同意后将射线剂量计分别置于非检查区的敏感器官的皮肤表面,... 目的探讨患者在医疗CT检查时,非检查区域特别是敏感器官在防护前、后接受X射线剂量的变化;讨论非检查区域防护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在患者接受CT检查时,随机将抽取40位患者,征得同意后将射线剂量计分别置于非检查区的敏感器官的皮肤表面,在一次检查中,测得不同敏感器官表现的接受剂量;另选择40位患者,征得同意后,用1.5个铅当量的铅橡皮对非检查区域进行防护,然后测量敏感器官对应皮肤表面受照剂量。结果防护前非检查部位的敏感器官对应皮肤表面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高于防护后敏感器官对应皮肤表面接收的射线剂量(P<0.001)。结论患者非检查部位的X射线防护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对减少患者辐射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检查部位 敏感器官 射线剂量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卫军 刘春杏 杨清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2期197-198,共2页
目的:分析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方法:CT检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2019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患者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对照组100例(未... 目的:分析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方法:CT检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2019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患者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对照组100例(未进行防护),将两组的腹部、胸部、颈椎、颅脑等非检查部位的受照射剂量、损伤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非检查部位的受照射剂量(腹部、胸部、颈椎、颅脑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受照射剂量(P<0.05)。观察组损伤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损伤发生率20.00%(P<0.05)。结论:在患者CT检查过程中,通过对非检查部位进行放射防护,取得显著效果,能保护患者非检查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检查部位 放射防护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CT检查时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1期237-238,共2页
目的:分析患者CT检查时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行CT检查的33例患者,所有患者在非检查部位均进行防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分别在患者非检查部位敏感器官... 目的:分析患者CT检查时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行CT检查的33例患者,所有患者在非检查部位均进行防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分别在患者非检查部位敏感器官表面放置相关的射线剂量计,测量其照射的剂量,然后再放置0.75 mmPb防护非检查部位,再次对其照射剂量进行测量,对防护前后的照射剂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CT检查过程中,防护前后非检查区辐射剂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在进行防护措施后非检查辐射剂量明显较少。结论:在对患者进行CT检查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对非检查区域采用防护措施,其皮肤所吸收的辐射剂量可明显减少,其对机体的损伤也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检查部位 敏感器官 放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
5
作者 曲福琴 姜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04-207,共4页
分析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方法 选取院内120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依据时间顺序将2022.1~12期间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常规放射防护),2023.1~12期间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综合放射防护),观察非检查部位辐射剂量及不良反应发... 分析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方法 选取院内120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依据时间顺序将2022.1~12期间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常规放射防护),2023.1~12期间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综合放射防护),观察非检查部位辐射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颅脑检查时甲状腺辐射剂量较高,颈椎检查时眼部辐射剂量较高,胸部检查时肠与甲状腺辐射剂量较高,腹部检查时肺与性腺辐射剂量较高,腰椎检查时性腺辐射剂量较高。观察组非目标部位各敏感器官辐射剂量及均值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接受CT检查时,通过综合放射防护的实施可有效减少非检查部位受辐射剂量,对保护患者安全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检查部位 辐射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柱式单平板探测器DR在特殊检查部位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63-1264,共2页
关键词 平板探测器 检查部位 DR 应用 水平侧位 髌骨轴位 影像技术 髋关节
原文传递
CT机下非检查部位皮肤剂量调查
7
作者 宋正生 孙铁民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1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CT机 检查部位 皮肤 剂量 调查
原文传递
不可忽视的检查部位侧位像
8
作者 焦智博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7期33-34,共2页
人体各组织器官对X线有不同的吸收系数,当均匀的X线透过人体时,产生了吸收差异,在照片上形成自然对比的影像,为诊断提供正常的X线解剖图像或异常的疾病信息。这就是影像检查。根据影像显示即可以提出疾病的性质大小、数量或疾病所... 人体各组织器官对X线有不同的吸收系数,当均匀的X线透过人体时,产生了吸收差异,在照片上形成自然对比的影像,为诊断提供正常的X线解剖图像或异常的疾病信息。这就是影像检查。根据影像显示即可以提出疾病的性质大小、数量或疾病所处的位置的意见。一般根据临床所表现的症状和痛疼所处的部位,首先提出该疾病的性质、大小、数量的诊断要求,如胸部疾病的诊断,先要求胸部后前位片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部位 侧位像 X线检查 摄影技术
原文传递
CT检查部位的体位摆放的方便性和医技的思维强迫的研究
9
作者 吴彩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探究CT检查部位的体位摆放的方便性和医技的思维强迫在临床疾病监测中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 挑选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CT检测的腹部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探究CT检查部位的体位摆放的方便性和医技的思维强迫在临床疾病监测中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 挑选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CT检测的腹部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体位摆放进行检测,实验组在检查过程中介入体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误差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摆位误差在X轴、Y轴、Z轴等方向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将规范CT检查体位,使得监测数据精确,减少了摆位的误差,准确反应患者疾病的情况,监测数值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指导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部位的体位摆放 方便性 医技的思维强迫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多部位联合增强检查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锦华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2期45-46,49,共3页
探讨16排螺旋CT多部位联合增强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减少患者所受射线的辐射剂量,为疾病的检出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选取260例来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进行胸腹联合增强CT检查的患者,先进行CT平扫,再进行多部位联合增强CT检查,... 探讨16排螺旋CT多部位联合增强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减少患者所受射线的辐射剂量,为疾病的检出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选取260例来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进行胸腹联合增强CT检查的患者,先进行CT平扫,再进行多部位联合增强CT检查,根据图像质量结果及检查方式评价16排螺旋CT联合增强扫描的优化方式。通过对不同扫描方式的对比,16排螺旋CT多部位联合增强检查提高了患者病变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部位联合检查 增强扫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病服在临床隐私部位检查中的设计与应用
11
作者 王静 廖娜娜 朱高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期166-167,共2页
介绍一种新型病服的设计及其在临床患者隐私部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使用改良后的新型病服,能提高患者舒适度,还延长了裤子的使用寿命,且适用于不同体形的患者,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且不用反复穿脱,从而提高了检查效率。
关键词 新型病服 隐私部位检查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病原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松 杨雅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420-422,共3页
了解人体蠕形螨病原的检查方法。分别比较检查方法、检查时间、检查部位、检查次数、胶带因素、温度因素及其他各因素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综合各文献资料发现,透明胶带法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挤粘法、挤刮法和刮脂法适合门诊临床检查。
关键词 病原学检查 人体蠕形螨 流行病学调查 透明胶带法 检查时间 检查部位 胶带因素 文献资料 温度因素 临床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水球在术中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佩 卢艳 曾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5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术中超声检查 水球 辅助诊断工具 成像效果 超声技术 手术方案 检查部位 超声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首次X线平片检查漏诊原因分析(附52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阿布力克木.阿不都西库尔 艾力亚尔.库尔班 帕提曼 《新疆医学》 2009年第9期39-41,共3页
在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X线平片是首选检查方法。往往检查部位,投照体位X线曝光条件选择不当而造成漏诊,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延误诊断而危及生命。本文分析漏诊的原因,以提高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关键词 X线平片检查 肋骨骨折 漏诊 原因分 胸部外伤 检查部位 条件选择 投照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首次X线平片检查漏诊原因的分析
15
作者 李万成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7期277-277,共1页
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往往因检查部位、投照体位或X线曝光条件选择不当而造成漏诊,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延误诊断而危及生命,为此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漏诊的原因,最大程度的提高X线平... 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往往因检查部位、投照体位或X线曝光条件选择不当而造成漏诊,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延误诊断而危及生命,为此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漏诊的原因,最大程度的提高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漏诊原因 肋骨骨折 检查部位 胸部创伤 曝光条件 投照体位 延误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贫血2次骨髓检查诊断MDS 1例报道
16
作者 张馨元 孙洪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7期281-281,共1页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的不同区域,增生程度也不同,针对不同的血液系统疾病,应该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以达到最正确的诊断效果,特别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和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疾病,一次骨髓...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的不同区域,增生程度也不同,针对不同的血液系统疾病,应该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以达到最正确的诊断效果,特别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和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疾病,一次骨髓检查只能反映该穿刺部位的骨髓增生程度或疾病某一时期的改变,因此必要时反复多位穿刺检查,对确诊诊断及病性的判定甚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部位穿刺检查 骨髓小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子平 张中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4-615,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临床应用 血管成像 腹部 实质性器官 计算机技术 相关学科 常规CT CT技术 检查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拭活检在口腔癌筛查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翔 高文信 魏秀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3,256,共3页
关键词 口腔癌 活检 癌筛查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癌前病变 检查部位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秋凤 史晓敏 王素严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块 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部位 2003年 2000年 女性患者 病理证实 超声仪器 探头频率 回声特点 65岁 耦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医院背景下影像科工作模式的探讨
20
作者 任大卫 黄求理 +2 位作者 阮列敏 许幼峰 谢波 《医院管理论坛》 2011年第4期59-60,共2页
通过医院影像科工作方式改革,改变以往"按照检查仪器"划分工作类型的传统工作模式为"按照患者检查部位"新的工作模式,经过前后两种模式实践和对照研究,认为在影像质量、诊断报告时间、影像诊断技能等方面较传统工... 通过医院影像科工作方式改革,改变以往"按照检查仪器"划分工作类型的传统工作模式为"按照患者检查部位"新的工作模式,经过前后两种模式实践和对照研究,认为在影像质量、诊断报告时间、影像诊断技能等方面较传统工作模式均有较大的提高,更有利于科室的整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模式 数字医院 影像科 检查部位 检查仪器 影像质量 诊断报告 诊断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