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梅毒抗体血清样本致携带污染及钩状效应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易永忠 张光永 +1 位作者 胡可 陈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梅毒抗体 高浓度 梅毒抗体/携带污染 梅毒抗体/钩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至2023年遂宁地区门诊和住院患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2
作者 胡娟 肖光军 黄秋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68-073,共6页
分析2020至2023年遂宁市中心医院梅毒抗体筛查数据,探讨该地区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为精准防控及重点人群筛查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梅毒抗体检测数据,删除重复信息,并采用Excel和SPSS2... 分析2020至2023年遂宁市中心医院梅毒抗体筛查数据,探讨该地区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为精准防控及重点人群筛查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梅毒抗体检测数据,删除重复信息,并采用Excel和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至2023年共检测378951人次,确证阳性6622人次,阳性率为1.64%。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24%、1.69%、1.53%、1.58%(P<0.05)。TRUST试验阳性率男性为32.80%,女性为29.32%(P<0.05),除0-18岁外,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19-29岁组阳性率最高,男性为74.42%,女性为53.46%(P<0.05)。50岁及以上群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 2020至2023年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下降,但2023年有所回升。19-29岁组男女性阳性率最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50岁及以上群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提示需加强对年轻人群特别是年轻男性和老年人群的防治教育及筛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梅毒抗体筛查 阳性率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 性传播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实验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娟 谭延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6-627,共2页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TP-CMIA)的效果,以及同ELISA,TPHA和TPPA法的可比性。方法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ELISA法、TPHA和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盘标本。结果CMIA,ELISA,TPPA和TPH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TP-CMIA)的效果,以及同ELISA,TPHA和TPPA法的可比性。方法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ELISA法、TPHA和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盘标本。结果CMIA,ELISA,TPPA和TPH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8.08%,96.15%,96.15%和92.31%,特异性均为100%。TP-CMIA法对弱阳性标本显示出较好的检出效果(8例弱阳性标本检出7例)。结论TP-CMI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其他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可用作梅毒抗体的筛查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 梅毒抗体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在梅毒抗体检测中使用ELISA法及胶体金法等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价值
4
作者 余强 封礼鹏 +1 位作者 次旦多吉 周永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94-097,共4页
分析在梅毒抗体检测中使用ELISA法及胶体金法等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藏某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梅毒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次接受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 分析在梅毒抗体检测中使用ELISA法及胶体金法等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藏某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梅毒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次接受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检测手段在识别梅毒抗体方面展现出相似的可靠性和效果。针对假阴性现象,可通过联合检测提高阳性检出率,以避免漏诊情况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法 胶体金法 梅毒抗体检测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梅毒抗体阳性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5
作者 张慧 安凯 +1 位作者 马晓雅 吴柯锦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12期64-67,78,共5页
目的:分析近5年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为梅毒感染现状提供现实材料。方法:查阅并整理2018年3月6日-2022年12月28日5年间在我院就诊并检测出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资料,通过办公软件WPS、统计学SPSS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5年内我院... 目的:分析近5年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为梅毒感染现状提供现实材料。方法:查阅并整理2018年3月6日-2022年12月28日5年间在我院就诊并检测出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资料,通过办公软件WPS、统计学SPSS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5年内我院开展梅毒抗体检测17675人次,报告梅毒抗体阳性416例(2.35%),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仅2019年稍低;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21.15%)为主。②梅毒抗体双阳患者143例(34.38%)。③样本来源以“其他疾病就诊检查”者最高。④梅毒抗体阳性患者有性别差异(P<0.05),且女性多于男性;⑤患者年龄构成以40~49岁最高(20.67%),其次是50~59岁(15.63%);⑥以家务及待业人群构成最高(48.56%);⑦不同文化程度梅毒抗体阳性有明显差异(P<0.05),初中和小学学历构成较高,分别是38.70%和28.13%,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最少(3.85%);⑧已婚或有配偶者梅毒抗体阳性者最多(72.36%);⑨传播途径不详较多,异性传播次之。结论:梅毒抗体阳性检出例数逐年增加,女性多于男性,隐性梅毒为主;重点需要对中老年,家务及待业,已婚或有配偶,初中和小学的人群进行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讲,增强防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流行病学分析 隐性梅毒 人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和化学发光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
6
作者 张永 徐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54-0157,共4页
分析ELISA法、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的90例梅毒患者开展研究,均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对其实施ELISA法、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具体检测效果。结果 化学发光法联合ELISA法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意义(P<0.05... 分析ELISA法、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的90例梅毒患者开展研究,均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对其实施ELISA法、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具体检测效果。结果 化学发光法联合ELISA法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对梅毒抗体进行检测准确度要略高于ELISA法检测,但差异并不显著,在临床检测的时候,可以联合应用两种方式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法 化学发光法 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杨佳莉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153-155,共3页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常州市德安医院行梅毒抗体检测的检查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检查者行电化学发光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常州市德安医院行梅毒抗体检测的检查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检查者行电化学发光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将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电化学发光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00例检测者中有77例梅毒抗体阳性。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价值更高,适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电化学发光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在梅毒抗体检测中的价值及适用范围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杜娟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光激化学发光法(LIC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性能指标,探寻GICA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以及患者自检的可能。方法 选取2022年2~5... 目的 通过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光激化学发光法(LIC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性能指标,探寻GICA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以及患者自检的可能。方法 选取2022年2~5月收集的合肥市滨湖医院住院患者、门诊就诊者以及体检者共143人份血清标本,同时采用GICA、LICA、ELISA、CLI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ICA与LICA、ELISA、CLIA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并与TPPA比较得出一致性以及符合率;通过绘制出GICA、LICA、ELISA、CLI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根据计算所得最佳临界值进行分区,比较不同区间的TPPA符合率与GICA的TPPA符合率大小。结果GICA的特异度与ELISA、LI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CA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L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CA与TPPA的符合率均高于ELISA、LICA、CL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和LICA与GICA的符合率均高于CLIA与GICA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交叉示意图可见,GICA阳性时至少伴有其他2种方法同时阳性。GI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与ELISA、LICA、CLIA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后发现ELISA、LICA和CLIA的S/CO值(样本吸光值/临界值)分别在1.00~12.00、1.00~10.00、1.00~4.00时的TPPA符合率与GICA的TPPA符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ICA作为快速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其各项指标均优于ELISA、LICA、CLIA,还能作为此3种方法初筛梅毒抗体阳性后的复检方法,为日后患者自检模式的实现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光激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比值与TPPA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伦善 吕蓉 +2 位作者 盛琪琪 赵阳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ELISA试验的"灰区"设定值和确证试验阳性预测阈值的制定策略,建立输血系统梅毒筛检和确证程序。方法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测,收集抗梅毒抗体ELISA测定为阳性反应的...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ELISA试验的"灰区"设定值和确证试验阳性预测阈值的制定策略,建立输血系统梅毒筛检和确证程序。方法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测,收集抗梅毒抗体ELISA测定为阳性反应的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ELISA试验可疑阳性反应率为2.26‰(116/51 207),确证试验阳性率为1.23‰(63/51 207),确证试验阳性有1份标本的S/CO值在"灰区"范围内。万泰试剂可预测确证试验阳性的S/CO阈值是1.61,预测率为98.3%,丽珠试剂可预测确证试验阳性的S/CO阈值是1.85,预测率为96.5%。结论 "灰区"的设定可有效降低输血传播梅毒的风险。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值的高低和确证试验分级结果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ELISA检测 TPPA 预测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0例输血前患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月婷 梁结玲 +2 位作者 陈洪清 莫水群 李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448-245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 200例输血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的结果 ,旨在寻找该院输血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分布特点,为提高医院医疗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 200例输血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的结果 ,旨在寻找该院输血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分布特点,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且需要输血的1 20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患者的血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水平,分析不同科室各指标阳性率的特点,并根据患者基本病历资料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传染病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1 200例输血者4项感染指标的结果表明HBsAg的阳性率最高(9.08%),显著高于其他血清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抗-TP的阳性率也很高。157例阳性感染指标在各科室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妇产科、大内科以及血透中心中阳性例数占比较高,均在15%左右,显著高于儿科和血液病科。根据患者的基本病历资料数据对患者的血清学阳性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并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下患者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在阳性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文化水平、收入水平、户籍以及遗传因素均与患者血清检查阳性率上有显著性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200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表明,HBsAg的阳性率最高,不同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及户籍性质的人群的阳性率不同,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乙肝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艾滋病病毒抗体 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弱反应性样本复检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蔡昀 唐未名 +2 位作者 刘健 倪芳 曾慧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弱反应性样本的临床检测对策。方法:以0.7≤样品吸光度测定值(S)/阳性判定值(CO)<3作为复检范围,从20 228例双抗原夹心一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手工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中筛...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弱反应性样本的临床检测对策。方法:以0.7≤样品吸光度测定值(S)/阳性判定值(CO)<3作为复检范围,从20 228例双抗原夹心一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手工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中筛查出86例样本,对这些样本分别进行同一份样本相同方法的复检﹑同一份样本不同方法(双抗原夹心两步ELISA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复检﹑将3种复检结果中不一致的样本要求提供另一份样本再次复检。结果:同一份样本相同方法的复检结果:与初检阳性(2≤S/CO﹤3)组符合率达100.0%,与初检阳性(1≤S/CO﹤2)组符合率70.0%,与初检阴性(0.7≤S/CO﹤1)组符合率为80.8%。同一份样本不同方法的复检结果:双抗原夹心两步ELISA复检结果:与初检阳性(2≤S/CO﹤3)组符合率达100.0%,与初检阳性(1≤S/CO﹤2)组符合率74.3%,与初检阴性(0.7≤S/CO﹤1)组符合率为84.6%;TPPA复检结果:与初检阳性(2≤S/CO﹤3)组符合率达100.0%,与初检阳性(1≤S/CO﹤2)组符合率为67.7%,与初检阴性(0.7≤S/CO﹤1)组符合率为92.3%;各复检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ELISA手工检测梅毒抗体弱反应性样本,复检有助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复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黎翠翠 谭俊青 +2 位作者 李蔼文 沈素晶 邓超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07-208,224,共3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471例临床血清样本,其中男2421例,女2050例,采用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为1~10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甲苯胺...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471例临床血清样本,其中男2421例,女2050例,采用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为1~10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结果 4471例患者中,确诊梅毒患者46例,检出率为1.03%,TP-CLIA阳性131例(2.93%),TRUST阳性51例(1.14%);各年龄段患者血清梅毒抗体(TP-CLIA法)假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高有升高的趋势,65岁以上患者假阳率最高,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复检率为1.43%(64/4471),同TPPA比较,复检样本中S/CO为1~5组阳性符合率为42.86%,S/CO为5~10组阳性符合率为100%,两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A法可作为临床梅毒螺旋体筛查的可靠方法 ,对于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尤其是S/CO为1~5的样本,需进行复检,排除假阳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抗体 复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436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军 刘涛 盛晓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3期1735-1736,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抗-TP)阳性者,同时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清学试验(RPR)法进行测定。结果 ELISA阳性率2.022%,TPPA阳性率1.886%,RPR阳性率1.191%。结论 4...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抗-TP)阳性者,同时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清学试验(RPR)法进行测定。结果 ELISA阳性率2.022%,TPPA阳性率1.886%,RPR阳性率1.191%。结论 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可能是梅毒感染治愈或自愈后的血清固定表现,也可能是生物学假阳性。40岁以下成人阳性者,多为性行为感染,婴幼儿感染者多为母婴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血清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婷 薛英娜 +5 位作者 桂萍 乔木 郭巍 国杰 冯丽梅 朱立国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医院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特点,为安全招募低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查,并对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医院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特点,为安全招募低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查,并对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 566人次中有580人因梅毒抗体筛检阳性而不合格,总阳性率为0.35%;其中女性阳性率(0.43%)略高于男性阳性率(0.34%),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45岁阳性率为最高(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的梅毒感染呈上升态势,且具有年龄差异,应加强阳性确证、卫生健康宣传、建立固定低危人群的献血队伍,以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梅毒抗体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冀玉珍 张妮 任睿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输血前患者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取医院输血治疗患者3542例,治疗前对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 目的:观察输血前患者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取医院输血治疗患者3542例,治疗前对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指标,分析其检测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3542例输血患者中704例血HBsAg阳性,52例抗HCV阳性、3例抗HIV阳性,200例梅毒抗体阳性;男性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3542例输血患者中不同年龄段均存在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对于血HBsAg、抗HCV多发生在21~40岁年龄段;抗HIV多发生在41~60岁年龄段;梅毒抗体发生在41~>60岁年龄段。959例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染病例分布科室较多,排在前三位分别为消化内科、普外科及肿瘤科,分别占33.98%、20.96%及17.00%。结论:输血前加强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指标检测,能降低血液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血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抗体 艾滋病抗体 梅毒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检测梅毒抗体ELISA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申旭霞 赵超芬 宋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梅毒抗体 一步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钩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6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孙桂香 吴月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海南分院2013年1月至12月共1026例输血前患者,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者102例,阳性率为9.94%;抗HCV阳...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海南分院2013年1月至12月共1026例输血前患者,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者102例,阳性率为9.94%;抗HCV阳性者18例;阳性率为1.75%;抗HIV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0.19%;梅毒抗体阳性者23例,阳性率为2.24%。感染指标阳性率在临床科室分布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有一定的感染率,尤其是乙肝感染率很高。因此,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检测很有必要,可减少或避免医院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传染病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抗体 艾滋病抗体 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与TRUST法、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和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丽婷 陈立刚 林哲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梅毒(Syphilis)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TRUST及胶体金法3种不同的血清学方法对240例皮肤科门诊患者标本和术前患者标本...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梅毒(Syphilis)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TRUST及胶体金法3种不同的血清学方法对240例皮肤科门诊患者标本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比较ELISA、TRUST和胶体金法对梅毒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79例阳性和161例阴性标本的检测中,TRUST、胶体金法、ELISA诊断梅毒的敏感度分别为64.6%、94.9%、98.7%,特异度分别为97.5%、98.8%、100%;TRUST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6.53),而ELISA、胶体金法与TPP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P>0.05,χ2=0.00;胶体金法:P>0.05,χ2=0.17)。结论 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TPPA法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初筛和梅毒感染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临床应用 方法学评价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胶体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赖年钰 甘晓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2期1946-1947,共2页
目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金标法)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合理利用3种方法来检测梅毒抗体。方法用目前最为常用的RPR和TPPA、金标法进行测定。结果... 目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金标法)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合理利用3种方法来检测梅毒抗体。方法用目前最为常用的RPR和TPPA、金标法进行测定。结果RPR、TPPA和金标法的灵敏度分别为59.8%、100.0%、91.5%,特异性分别为77.8%、100.0%、94.4%。结论RPR适用于疗效观察,金标法适用于急诊检验,而TPPA是临床检验梅毒抗体的确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血清学诊断 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昌辉 马泽麟 +1 位作者 陈述文 梁连辉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 检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梅毒抗体 ,探讨脑脊液检测对无症状神经梅毒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 0例潜伏梅毒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及VDRL、FTA -Abs、TPHA和IgM检测。 结果 常规检测 6 3.3%蛋白升高 ,30 %葡萄糖升高 ;2 9例患... 目的 检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梅毒抗体 ,探讨脑脊液检测对无症状神经梅毒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 0例潜伏梅毒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及VDRL、FTA -Abs、TPHA和IgM检测。 结果 常规检测 6 3.3%蛋白升高 ,30 %葡萄糖升高 ;2 9例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阳性 ,其中VDRL、FTA -Abs、IgM和TPHA阳性者分别为 2、6、7、14例 ,4种方法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潜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诊断 ,对潜伏梅毒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潜伏梅毒 脑脊液 梅毒抗体 体检 诊断 临床意义 结论 重要意义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