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等效代换法激光切削桦木极速燃烧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李庆增 赵昊民 +3 位作者 赵洪刚 王卿平 齐华春 刘明利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1,共5页
以桦木为研究对象,探索木材在激光作用下的极速燃烧机理。根据提出的木材极速燃烧特性理念,研究激光切削木材时的当量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激光切削效率。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利用等效代换法,以作用在木材4个不同区域上的... 以桦木为研究对象,探索木材在激光作用下的极速燃烧机理。根据提出的木材极速燃烧特性理念,研究激光切削木材时的当量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激光切削效率。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利用等效代换法,以作用在木材4个不同区域上的能量占比来体现木材极速燃烧的特性,并得到了当量能效占比的计算方法。通过11%含水率和绝干材的对比试验,分析可知激光功率45.5和130.0 W时,切削区、影响区当量能量各占比50%左右,而78.0 W时切缝处木材和水分当量能量占比之和较高,接近60%,说明激光能量78.0 W时切缝处木材极速燃烧最充分,激光能量利用率较高。130.0 W时影响区水分消耗能量占比较大,说明激光功率较大时影响区较宽,木材极速燃烧不充分;45.5 W时影响区木材消耗能量占比较大、水分消耗能量占比略小,说明激光功率较小时,影响区宽度较小,木材炭化现象明显,即不完全燃烧程度较小,影响区木材极速燃烧较为充分。采用CMA1390型激光机对含水率11%的桦木进行弦切面顺纹切削,在78.0 W左右的功率下极速燃烧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削 桦木 极速燃烧特性 等效代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汁对斑马鱼胚胎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及体内酶学检测
2
作者 邢琦 陈海燕 +3 位作者 华李羽 王超 李轲 刘纪盈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研究长白山天然桦木汁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4种化学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水平,并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检测其动态酶学指标。[结果]桦木汁... [目的]研究长白山天然桦木汁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4种化学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水平,并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检测其动态酶学指标。[结果]桦木汁的抗氧化效果随汁液浓度的增加呈正相关,氧化活性因子显著。当桦木汁用量为1.0 mL/mL时,其抗氧化效果最佳,且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为34.56%,18.27%,48.77%,90.07μmol/L,斑马鱼胚胎SOD、CAT、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结论]天然桦木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斑马鱼胚胎 抗氧化性 自由基清除率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醇-28-吲哚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
作者 潘思文 张英博 +3 位作者 张萌 郭晓珊 卜明 王佳丰 《化学试剂》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抗癌活性显著的先导化合物,以桦木醇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桦木醇-28-吲哚酯衍生物,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抗增殖活性测试、靶点预测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对3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优于桦木醇。其中,...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抗癌活性显著的先导化合物,以桦木醇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桦木醇-28-吲哚酯衍生物,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抗增殖活性测试、靶点预测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对3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优于桦木醇。其中,桦木醇-28-((6-氟)吲哚-3-)乙酸酯对3种癌细胞均表现出了低微摩尔级别的抗增殖活性(IC 50<10.00μmol/L),其对A549细胞的作用最强(IC 50=7.25μmol/L),是桦木醇的4.15倍。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上述化合物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抗癌作用。总之,该化合物是一种具有良好抗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对其进一步的结构修饰和药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吲哚 结构修饰 抗癌活性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重铬酸钾催化氧化桦木醇合成桦木酸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洋 李鹏 +3 位作者 杨帆 付东 隋新 张宏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利用氧化铝-重铬酸钾催化氧化桦木醇合成中间体桦木酮酸,再经选择性还原合成桦木酸。采用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1H NM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合成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变化及纯度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了... 利用氧化铝-重铬酸钾催化氧化桦木醇合成中间体桦木酮酸,再经选择性还原合成桦木酸。采用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1H NM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合成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变化及纯度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桦木酮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K2Cr2O7与桦木醇物质的量之比为3∶1,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室温,Al2O3与K2Cr2O7物质的量之比为4∶1。在此工艺条件下,中间体桦木酮酸的得率83.02%。经选择性还原后,目标产物桦木酸总产率为67.25%,精制后纯度为98.3%。FT-IR、1H NMR分析确定了中间产物为桦木酮酸,产物为桦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氧化铝催化 桦木 桦木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对右旋糖酐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杨茗淇 黄优 +6 位作者 孔丽 何家宇 伍娇 杨宇 姚欢 朱利娟 易金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8-95,共8页
目的:研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将8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BA组(0.5 mg/kg),DSS组(质量分数4%),BA低、中、高剂量(0.25、0.5、1 mg/kg)+DSS组,5... 目的:研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将8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BA组(0.5 mg/kg),DSS组(质量分数4%),BA低、中、高剂量(0.25、0.5、1 mg/kg)+DSS组,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50 mg/kg)+DSS组。BA或5-ASA连续灌胃14 d,从第8天开始每天饮用4%DSS水溶液,连续7 d诱导小鼠结肠炎,随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病理变化与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仪检测结肠炎性因子水平以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SS诱导结肠的长度显著缩短(P<0.05),肠道隐窝排列紊乱且表面不规则,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肠道紧密连接不完整,微绒毛稀疏;同时,DSS诱导ROS累积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IL-10 mRNA水平极显著性上调(P<0.01),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然而,BA或5-ASA预处理均能逆转这一趋势,并且BA的作用效果优于5-ASA。结论:BA通过改善肠道结构的完整性,减少ROS产生和改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预防性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右旋糖酐硫酸钠 结肠炎 活性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桦木科乔木树种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虞亚楠 陈佳卉 +1 位作者 殷晓洁 陆双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1,共9页
依据收集的中国西南地区8种主要桦木科(Betulaceae)乔木树种分布数据、37个环境因素数据,选取19个生物气候因素、15个土壤因素、3个地形因素,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桦木科乔木树种分布区预测模型,预测当前(1971—2... 依据收集的中国西南地区8种主要桦木科(Betulaceae)乔木树种分布数据、37个环境因素数据,选取19个生物气候因素、15个土壤因素、3个地形因素,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桦木科乔木树种分布区预测模型,预测当前(1971—2000年)及未来2070年(2061—2080年)3种气候环境(SSPs126、SSPs245、SSPs585)时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桦木科乔木树种的潜在地理分布;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将8种桦木科乔木树种当前气候环境潜在分布区数据与2000年土地利用(有林地)数据结合,将未来气候环境时8种桦木科乔木树种各潜在分布区数据与2020年土地利用(有林地)数据相融合,分析各桦木科乔木树种的适生区范围、变化趋势及影响桦木科乔木树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①最大熵模型预测的模型精度值均大于0.8,模型预测结果具有高精度和可信度。②影响高山桦(Betula delavayi)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37%)、等温性(贡献率23.6%)、坡度(贡献率17.6%)、表层土基础饱和度(贡献率16.6%),累计贡献率为94.8%;影响其他7种桦木科乔木树种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年降水量(贡献率36.1%)、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18.7%)、海拔(贡献率16.3%)、最冷月最低温(贡献率14.9%),累计贡献率达86.0%。③8个树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糙皮桦(Betula utilis)、高山桦的潜在地理分布,延伸至陕西、山西、甘肃南部、河北北部、辽宁东部等地。④未来3种气候环境时,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高山桦、白桦潜在地理分布,适生区总面积减少1.3%~50.6%;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糙皮桦的潜在地理分布,适生区总面积增加0.2%~13.0%;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潜在地理分布,适生区总面积在SSPs126、SSPs585环境时呈减少趋势(减少0.7%~4.9%),在SSPs245环境时分别增加2.6%、5.4%。⑤未来气候环境时,各乔木树种适生分布区均向北扩张;其中,川滇桤木、红桦、高山桦、糙皮桦的高度适生区,向北迁移至四川中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地区;尼泊尔桤木、亮叶桦、白桦、云贵鹅耳枥的高度适生区,向东北方向迁移至贵州、重庆、山西、湖北西部、甘肃南部、云南东部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桦木科乔木 地理分布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
7
作者 唐悦玲 李心怡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58-663,共6页
目的研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采取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 目的研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采取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处理组(溶剂对照组)和BA处理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测细胞侵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处理组相比,BA处理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率上升,细胞侵袭水平下降,胶原合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处理组相比,BA处理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降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水平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桦木酸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桦木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酶解磨木木质素分子结构及其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周博鑫 戴璐 漆楚生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为弥补木材类原位木质素拉伸力学性能相关数据的缺失,研究采用球磨、弱碱预润胀以及酶解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三种桦木(Betula platyphylla)酶解磨木木质素,分别为:双酶解木质素(dual-enzyme lignin,DEL)、预润胀三酶解木质素(alkaline-trea... 为弥补木材类原位木质素拉伸力学性能相关数据的缺失,研究采用球磨、弱碱预润胀以及酶解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三种桦木(Betula platyphylla)酶解磨木木质素,分别为:双酶解木质素(dual-enzyme lignin,DEL)、预润胀三酶解木质素(alkaline-treated triple-enzyme lignin,ATEL)和双预润胀双酶解木质素(dual-alkaline-treated dual-enzyme lignin,ADEL),并测试木质素的纯度、分子结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结果表明:DEL、ATEL、ADEL的纯度分别为48.2%、99.29%、97.79%。ATEL和ADEL对桦木原位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破坏较少,其表现出阔叶树材木质素典型的红外光谱特征,具有代表性连接键β-O-4键和β-β键,可以视为原位木质素。在含水率为5%的条件下,DEL、ATEL和ADEL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7.14、5.38和5.62 MPa,弹性模量分别为7.97、6.36和6.23 GPa,泊松比分别为0.31、0.34和0.34,计算的剪切模量分别为3.04、2.39和2.33 GPa。DEL中存在大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其拉伸力学性能偏高,ATEL和ADEL测试数据可用于评估桦木原位木质素的拉伸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酶解磨木木质素 类原位木质素 拉伸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
9
作者 于小萌 高青青 +3 位作者 许竹锐 马旭满 孟亚馨 徐学华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88-296,共9页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在坡向间存在显著差异,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土壤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和氨态氮均影响细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其中,土壤含水量与多种细菌门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细菌α多样性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综上所述,不同坡向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坡向和土层深度变化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是该地区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坡向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冀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桦木树脂浸渍材的干燥特性及干燥基准制定
10
作者 郭兰兴 裴二亮 +2 位作者 杨丽虎 陈兴蕊 孙照斌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6期72-77,82,共7页
利用百度试验法测定分析了脲醛树脂浸渍处理欧洲桦木的干燥特性,并初步拟订了其干燥基准。结果表明:欧洲桦木树脂浸渍材的初期开裂、截面变形以及扭曲变形程度相对于欧洲桦木素材分别下降了12.1%、52.9%以及40%。树脂浸渍材的干缩率明... 利用百度试验法测定分析了脲醛树脂浸渍处理欧洲桦木的干燥特性,并初步拟订了其干燥基准。结果表明:欧洲桦木树脂浸渍材的初期开裂、截面变形以及扭曲变形程度相对于欧洲桦木素材分别下降了12.1%、52.9%以及40%。树脂浸渍材的干缩率明显低于素材,而差异干缩比值则略大于素材。树脂浸渍材含水率从30%降到5%所用时间为素材的近2倍。根据干燥特性的相关数据,给出了欧洲桦木树脂浸渍材的参考干燥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桦木 树脂浸渍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树中桦木醇的提取与桦木酸合成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易金娥 文立新 +2 位作者 袁莉芸 B.Obmiriska-Mrukowicz 袁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4-580,共7页
为大量获得高纯度的桦木酸及准确测定桦木酸的含量,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经琼斯试剂氧化制备中间产物桦木酮酸后,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桦木酸,采用IR、HPLC-MS、1H-NMR以及13C-NMR对桦木醇和桦木酸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最佳提取与合成条... 为大量获得高纯度的桦木酸及准确测定桦木酸的含量,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经琼斯试剂氧化制备中间产物桦木酮酸后,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桦木酸,采用IR、HPLC-MS、1H-NMR以及13C-NMR对桦木醇和桦木酸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最佳提取与合成条件,并建立了HPLC测定桦木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XDB-C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g/L甲酸铵)=40:60,流速1.0mL/min,波长210nm,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桦木醇最佳提取条件:甲醇为溶剂,固液比为15/200(g/mL),70℃,提取3h;桦木酸最佳合成条件为:桦木醇与琼斯试剂的摩尔比为1:6,20℃反应3h.桦木酸的线性范围为0.03125~0.5mg/mL,回归方程为Y=379381X-2397(R2=0.9988),平均回收率可达97.97%,桦木酸含量为9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桦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提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醇选择性氧化产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冉 王成章 +2 位作者 张昌伟 周昊 陈虹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1,共5页
以桦木醇为先导结构,对桦木醇的C-28、C-29位进行结构修饰,分别在CrO 3和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混合物以及氧化剂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剂的作用下,在C-28位和C-29位选择性的引入醛基,并进一步氧化为C-28位和C-29位桦... 以桦木醇为先导结构,对桦木醇的C-28、C-29位进行结构修饰,分别在CrO 3和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混合物以及氧化剂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剂的作用下,在C-28位和C-29位选择性的引入醛基,并进一步氧化为C-28位和C-29位桦木酸,共得到4个氧化衍生物。用氢谱分别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氧化剂,CrO 3和TEMPO作为混合氧化剂,C-28桦木醛产率有所提高,达36.98%;当mCPBA作为氧化剂、丙酮作为溶剂时,C-29桦木醛产率达39.06%。利用改性噻唑蓝(MTT)法测定桦木醇及其氧化衍生物对两株细胞(HepG 2、A549)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结果表明:C-28和C-29桦木酸对HepG 2细胞的IC50值较其它组低,分别达到3.80和3.84 mg/L。桦木醇与C-28位和C-29位桦木醛对于HepG 2和A549细胞毒性无显著差异,C-28位和C-29位桦木酸对于HepG 2和A549细胞毒性则显著强于同位的桦木醛,桦木醇在C-28位和C-29位两个位置的氧化对于HepG 2和A549细胞毒性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桦木 氧化物 合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醇丁二酸酯氨基酸叔丁酯的合成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隋若君 张小丽 +1 位作者 方桂珍 付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桦木醇为原料合成了桦木醇丁二酸酯甘氨酸叔丁酯(桦甘酯)和桦木醇丁二酸酯丙氨酸叔丁酯(桦丙酯),采用1H NMR和MS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用噻唑兰(MTT)比色法,对桦甘酯和桦丙酯进行了对HepG-2(肝癌细胞)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桦甘酯和桦丙... 以桦木醇为原料合成了桦木醇丁二酸酯甘氨酸叔丁酯(桦甘酯)和桦木醇丁二酸酯丙氨酸叔丁酯(桦丙酯),采用1H NMR和MS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用噻唑兰(MTT)比色法,对桦甘酯和桦丙酯进行了对HepG-2(肝癌细胞)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桦甘酯和桦丙酯对HepG-2有专一促其凋亡的作用,其凋亡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作用72 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5.33和17.01μmol/L。桦甘酯和桦丙酯的IC50值与桦木醇的IC50值相比明显降低;对HepG-2细胞桦甘酯的IC50值约为桦木醇IC50值的1/6;桦丙酯的IC50值约为桦木醇IC50值的1/5,由此说明,桦甘酯和桦丙酯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方面明显优于桦木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桦木醇丁二酸酯甘氨酸叔丁酯 桦木醇丁二酸酯丙氨酸叔丁酯 人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山白桦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蓉蓉 张文辉 +2 位作者 何婷 李罡 邓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37-1845,共9页
为了阐明黄龙山白桦不同生境、不同径级、不同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系统采集了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场阳坡、阴坡、林缘、孤立木4种生境下的白桦不同径级植株的树皮、树枝和树叶样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为了阐明黄龙山白桦不同生境、不同径级、不同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系统采集了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场阳坡、阴坡、林缘、孤立木4种生境下的白桦不同径级植株的树皮、树枝和树叶样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境、不同径级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桦树皮中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白桦树枝中桦木酸含量在4种生境下均表现为阴坡〉孤立木〉林缘〉阳坡,白桦树叶中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及树枝中桦木醇含量均表现为阴坡〉林缘〉孤立木〉阳坡,总体来看阴坡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都是最高的。(2)在白桦各器官中,桦木醇、桦木酸含量均表现为树皮〉树枝〉树叶。(3)不同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随着胸径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均在第Ⅱ径级即胸径10.1~20cm达到最大。研究认为,阴坡生境有利于白桦各器官积累桦木醇、桦木酸;白桦各器官中桦木醇含量较高,桦木酸含量比较低,而以桦木酸为原料的生物制剂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因此,以桦木醇为原料制取桦木酸是解决桦木酸在天然植物中含量低、提取困难的有效途径;对白桦各器官的采收应注意把握时机,于白桦生长到胸径10.1~20cm时为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桦木 桦木 器官 生境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慧丽 姚军 陈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551-552,共2页
关键词 桦木 桦木酸衍生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桦木属一新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耀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发表了甘肃桦木属一新种,即肃南桦Betula sunanensis Y.J.Zhang sp.nov.
关键词 桦木 肃南桦 新种 桦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晶 张秀娟 凌莉莉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均是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 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均是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2 3-羟基桦木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类衍生物抗HIV-1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青 《西南军医》 2007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抗HIV-1 桦木 桦木酸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醇一步氧化法合成桦木酮酸的研究
19
作者 赵俊宏 薛宝玉 +2 位作者 张欣 李文锋 樊燕鸽 《河南科学》 2016年第7期1049-1053,共5页
通过Jones(琼斯)试剂氧化法,首次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制备获得的桦木酮酸收率为指标,研究由桦木醇一步法合成桦木酮酸的工艺参数. 最佳工艺确定为桦木醇∶丙酮(固液比)=1∶50(g∶mL),桦木醇∶Jones(固液比)=1∶12(... 通过Jones(琼斯)试剂氧化法,首次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制备获得的桦木酮酸收率为指标,研究由桦木醇一步法合成桦木酮酸的工艺参数. 最佳工艺确定为桦木醇∶丙酮(固液比)=1∶50(g∶mL),桦木醇∶Jones(固液比)=1∶12(g∶mL),反应控温为-10 ℃,反应时间为4 h. 采用本方法合成制备桦木酮酸,简单易行、重复性好,而且收率高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 桦木酮酸 合成 琼斯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桦木地板的漂白工艺
20
作者 熊伟 刘涛 +2 位作者 胡书银 张元 杨文凤 《林业科技开发》 1999年第1期19-20,共2页
作者采用了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漂白剂的漂白工艺,对西藏桦木地板进行漂白。其漂白效果好,白度均匀,漂白度提高明显,且以H2O2为主的漂白剂污染轻,工艺流程简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桦木 桦木地板 氧化氢漂白 工艺流程 碱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