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椹菌核病的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朝旭 蒋晓 +5 位作者 李林辉 陈平 刘丝丝 岳晓宇 张钰婷 张涵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桑椹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易感染桑椹菌核病成为限制其产出的关键性因素。绿色防控在农业病虫害等防治中具有防治效果佳、健康安全、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可以避免或解决农艺措施和化学防治中存在的果... 桑椹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易感染桑椹菌核病成为限制其产出的关键性因素。绿色防控在农业病虫害等防治中具有防治效果佳、健康安全、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可以避免或解决农艺措施和化学防治中存在的果桑自身抗病水平不高且病原菌抗性逐年增加、化学农药防效渐微及农药残留等问题。文章综述了桑椹菌核病病原、侵染规律、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发现有关桑椹菌核病的生防研究较少。具体体现在:(1)国内外应用微生物资源对桑椹菌核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总体较少,尤其是具有重要生防应用价值的放线菌资源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这是后续需重视的方向。(2)当前对于桑椹菌核病的生防研究主要停留在活性测试方面,其防治机理等方面研究很少,有碍桑椹菌核病生防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桑椹菌核病 生物防治 招募 生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兰波 肖苏军 +6 位作者 胡铭 况虹敏 张露 肖鸿勇 陈洪凡 杨迎青 阴长发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33-141,共9页
文章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侵染过程及流行规律等方面阐述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从品种抗病性、菌源积累、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清除菌源... 文章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侵染过程及流行规律等方面阐述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从品种抗病性、菌源积累、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清除菌源等方面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生防菌筛选和绿色防控药剂的筛选等方面介绍了主要生物防治技术,介绍了不同化学农药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农药残留情况。笔者认为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栽培、及时清除菌源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综合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彤珂 赖家豪 +3 位作者 熊桂红 游婧 蒋军喜 刘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923,共10页
【目的】桑椹菌核病是桑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量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分离鉴定引起江西省乐安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抑制其菌丝生长的生物农药,为后续研究该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 【目的】桑椹菌核病是桑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量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分离鉴定引起江西省乐安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抑制其菌丝生长的生物农药,为后续研究该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对江西省乐安县的发病桑椹进行病原分离和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7种生物农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发生桑椹菌核病的种植地采集的菌核分离出的8株真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特征一致,以菌株JH21为代表对其ITS和RPB2序列扩增测序,经过同源比对确定JH21为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该菌的菌丝在pH为6的绿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MBDA)上12 h/12 h光暗交替、20~25℃培养时生长较好。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和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核地杖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078μg/mL、0.667μg/mL。【结论】研究确定了在江西省乐安县种植园中的桑椹主要受到由核地仗菌侵染引起的缩小性菌核病的威胁。四霉素和丁子香酚作为生物农药具有绿色、安全的特点,在防治桑椹菌核病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病原鉴定 核地杖菌 培养条件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的桑椹菌核病严重度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朱志贤 邱盼 +4 位作者 张成 董朝霞 张凤 胡兴明 于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91-198,共8页
通过对5种不同发病级别的1万张桑椹果实图像进行训练,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并结合迁移学习法,获得桑椹菌核病严重度目标检测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鲁棒性,与同样采用迁移学习的EfficientDet、Faster R-CNN和YOLOv4原始模型进行了对... 通过对5种不同发病级别的1万张桑椹果实图像进行训练,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并结合迁移学习法,获得桑椹菌核病严重度目标检测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鲁棒性,与同样采用迁移学习的EfficientDet、Faster R-CNN和YOLOv4原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YOLOv3模型对健康果实和菌核病果实检测的平均精确率均值为0.79,比其他模型提高6.76%~54.90%,其对不同发病级别菌核病果实检测的平均精确率比其他模型提高7.04%~80.95%,查准率和查全率为最优或者次优。采用Flask+Vue技术构建的检测识别系统可在1 s内获取病害严重度、果实大小、置信度信息,也能实现对视频的动态识别,为桑椹种植中自动化病害监测和快速高效精准施药提供了可靠的软件处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深度学习算法 迁移学习法 YOLOv3 病害严重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子文 彭术芳 +2 位作者 尹清清 黄媛媛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桑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实,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用于制作果酱、酿造果酒和饮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抗性品种,我国果桑种植地区的桑椹菌核病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到了桑椹的产... 桑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实,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用于制作果酱、酿造果酒和饮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抗性品种,我国果桑种植地区的桑椹菌核病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到了桑椹的产量和品质。已确认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真菌有4种,不同地区的优势菌株不尽相同,可能由单一种类组成,也可能是由2种及以上的菌株复合侵染。由于桑椹菌核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因此,本文主要从桑椹菌核病的类型、特征和侵染循环过程,桑树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防治措施3个方面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桑椹菌核病的研究重点以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病原菌 效应蛋白 抗病基因 植物免疫诱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与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6
作者 刘晓帆 张力 +3 位作者 马盼盼 牛娜 周娟丽 阎淑滑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影响桑椹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的危害,本文使用浓度45%唑醚戊唑醇、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单独喷施和45%唑醚戊唑醇与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交替混合施用、比例混合,使用浓...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影响桑椹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的危害,本文使用浓度45%唑醚戊唑醇、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单独喷施和45%唑醚戊唑醇与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交替混合施用、比例混合,使用浓度均为1 000倍液、500倍液清水作为对照展开果桑桑椹菌核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5%唑醚戊唑醇与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交替和混合使用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97.80%。近年来,桑树多元化利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果桑栽培与开发也日趋兴盛,不仅给广大居民和游客带来新的采摘乐趣,同时也给种植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混合施用 果桑 使用浓度 戊唑醇 田间药效试验 多元化利用 不同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化学防控与农药残留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吕蕊花 肖伟 +5 位作者 吉洁 王茜龄 蒲龙 赵爱春 鲁成 余茂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9-54,共6页
为探寻桑椹菌核病化学防控药剂并分析其桑椹中农药的残留量,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原菌为材料,用市售农药对该菌的初始传染源——子囊孢子进行了抑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对子囊孢子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分别为0.015 5mg... 为探寻桑椹菌核病化学防控药剂并分析其桑椹中农药的残留量,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原菌为材料,用市售农药对该菌的初始传染源——子囊孢子进行了抑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对子囊孢子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分别为0.015 5mg/mL和0.015 3mg/mL.经大田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在适时交替喷洒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高达97.96%±0.2%,而对照区发病率高达40.93%±0.2%.对化学防控实验区成熟桑椹,分别采用HPLC和GC对其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甲基硫菌灵的残留量超过国际标准限量,而腐霉利的残留量则在国际标准限量之内.其研究结果对改进桑椹菌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化学防控 农药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除草剂草甘膦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23
8
作者 吕蕊花 赵爱春 +4 位作者 金筱耘 杜英武 吴文铂 王茜龄 余茂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7-913,共7页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进行喷洒。施用95%草甘膦500倍稀释药液和70%甲基硫菌灵620倍稀释药液1 d后明显可见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开始萎蔫干枯,子囊盘向上卷起,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子实体和子囊盘的杀灭作用更为明显,施药4 d后,3种类型桑椹菌核病菌子囊盘完全腐烂失活。另将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置于含有草甘膦或甲基硫菌灵的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48 h后,检测药液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对3种类型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对照70%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5%草甘膦对桑椹菌核病3种类型病原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建议发病桑园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桑椹菌核病 病菌子囊盘 病菌子囊孢子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菌株筛选及生防效果试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健 马佳慧 +2 位作者 韩蓓蓓 王俊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5-832,共8页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的重要病害,筛选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对确保果桑生产的稳产与桑果的食用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果桑种植区域的桑椹菌核病发病桑园采集桑树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土壤稀释涂布法及形态学特征...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的重要病害,筛选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对确保果桑生产的稳产与桑果的食用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果桑种植区域的桑椹菌核病发病桑园采集桑树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土壤稀释涂布法及形态学特征观察分离到48株木霉菌。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研究48株初筛菌株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重寄生能力,筛选出20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木霉菌菌株,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有7株菌株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9株菌株与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1株菌株与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1株菌株与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1株菌株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有较高的相似度。采用玻璃纸法检测20株木霉菌菌株中,有8株菌株的菌丝分泌物对核盘菌处理6 d内的抑制率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从中筛选出哈茨木霉Tr16、绿木霉Tr48、棘孢木霉Tr50共3株拮抗作用明显的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Tr16和Tr50菌株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27%、82.53%,优于8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核盘菌 拮抗菌 木霉菌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柴晓玲 钱振官 +2 位作者 李涛 邓建宇 沈国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132-134,共3页
通过对崇明县松外松果桑园内桑椹的发病症状及其病原的调查表明,园内有3种菌核病发生,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田间药剂防治表明,25%阿米西达SC与常规农药多菌灵、... 通过对崇明县松外松果桑园内桑椹的发病症状及其病原的调查表明,园内有3种菌核病发生,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田间药剂防治表明,25%阿米西达SC与常规农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相同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发病症状 药剂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NA-ITS序列分析法鉴定桑椹菌核病病原菌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益春 危玲 +6 位作者 黄盖群 朱洪庆 曾贞 刘刚 殷浩 王香君 夏川林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2-967,共6页
采集四川南充、绵阳、乐山等地果桑园中的真菌12株,利用ITS引物扩增并进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12个真菌样品与已知物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真菌样品扩增出的目的条带长度为500 bp,J1、J2、J3、J4、J5、J7、J8、J12菌株与桑... 采集四川南充、绵阳、乐山等地果桑园中的真菌12株,利用ITS引物扩增并进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12个真菌样品与已知物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真菌样品扩增出的目的条带长度为500 bp,J1、J2、J3、J4、J5、J7、J8、J12菌株与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的序列相似度最高,J6、J9菌株与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的序列相似度最高,J10菌株与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的序列相似度最高,J11菌株与桑椹核地杖菌(Scleromitula shiraiana)的序列相似度最高,且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同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2种方法相结合最终得出结论:J1、J2、J3、J4、J5、J7、J8、J12菌株为桑实杯盘菌;J6、J9菌株为小核盘菌;J10菌株为肉阜状杯盘菌;J11菌株为桑椹核地杖菌。与传统形态学鉴定法相比,rDNA-ITS序列分析法具有准确度高,不受真菌样品生长情况、地理环境影响等优点,可避免因形态特征掌握不足而导致的不确定性,2种方法相结合在真菌鉴定中会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ITS 测序 桑椹菌核病病原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桑椹菌核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志君 易辉玉 +1 位作者 李荣俏 李林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91-95,F0003,共6页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危害桑椹的主要真菌性病害,在广州地区桑园一直都有发生,由多年前主要发生的肥大性菌核病变成小粒性菌核病,其菌核表面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一些分生孢子梗,里面为相互交叉致密的菌丝,培养后的菌核周围形成一层白色半透...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危害桑椹的主要真菌性病害,在广州地区桑园一直都有发生,由多年前主要发生的肥大性菌核病变成小粒性菌核病,其菌核表面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一些分生孢子梗,里面为相互交叉致密的菌丝,培养后的菌核周围形成一层白色半透明的菌圈。使用真菌通用引物,由桑椹菌核病病果的菌核DNA扩增ITS,测序后进行NucleotideBLAST和进化分析,发现其与4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中的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序列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确认该小粒性桑椹菌核病病原为肉阜状杯盘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形态鉴定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邓真华 彭晓虹 +4 位作者 杜贤明 石旭平 胡丽春 俞燕芳 叶武光 《中国蚕业》 2014年第3期33-35,共3页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我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我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进行了防治试验,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结果表明: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和50%腐霉利WP的防效达90%以上,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和50%多菌灵WP、使用50%多菌灵WP的防治效果次之,且所用药剂对桑叶和桑椹均未产生药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防治药剂 甲基托布津 腐霉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被引量:23
14
作者 唐翠明 罗国庆 +2 位作者 吴福泉 杨琼 吴剑安 《蚕桑通报》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桑椹菌核病的病原为柔膜菌目的真菌,病原真菌孢子在桑树开花期间侵入雌花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采取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范锦 胡兴明 +1 位作者 于翠 许淑琼 《中国蚕业》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主要病害,对果桑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对目前国内在桑椹菌核病的病原及传播、发病条件、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桑椹菌核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椹 桑椹菌核病 发病规律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真菌拮抗菌的鉴定及其对桑椹菌核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凡炜 罗国庆 +2 位作者 王振江 李智毅 唐翠明 《广东蚕业》 2017年第7期1-4,7,共5页
由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桑椹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获得对核地杖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从桑椹菌核病发病桑树根际土壤中获得的3株... 由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桑椹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获得对核地杖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从桑椹菌核病发病桑树根际土壤中获得的3株真菌为候选拮抗菌株,基于3个菌株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分别将Ta-N11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h-N 13和Th-N 36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3株拮抗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拮抗菌Ta-N1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2.2%。田间防效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株发酵液喷施对桑椹菌核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Ta-N11在2个示范点的病果率较清水对照组降低了约30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棘孢木霉Ta-N11菌株对桑椹核地杖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核地杖菌 拮抗菌 棘孢木霉 哈茨木霉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四川桑椹菌核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远萍 谢忠良 +1 位作者 张楠 万津瑜 《四川蚕业》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近年来,四川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蓬勃发展,特别是各地发展果桑产业积极性较高,据统计,2014年果桑种植基地超10万亩(6666.7 hm2),桑果产量突破3万t,农民桑果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但是,局部地区桑椹菌核病的严重危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 近年来,四川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蓬勃发展,特别是各地发展果桑产业积极性较高,据统计,2014年果桑种植基地超10万亩(6666.7 hm2),桑果产量突破3万t,农民桑果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但是,局部地区桑椹菌核病的严重危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我省桑椹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了下一步防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果桑 销售收入 桑园管理 缩小性菌核病 核盘菌科 子囊孢子 土壤消毒 气候条件 游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正国 陈祥平 +3 位作者 范小敏 柯浩天 吕银 冯永德 《蚕桑通报》 2015年第1期18-20,共3页
基于桑椹菌核病在早春靠子囊孢子飞出地面侵染桑椹致病的的特点,为构建简便、高效、绿色的防治方法,将液态地膜与甲基硫菌灵混合液喷洒在桑园地面,通过地膜覆盖使子囊孢子难以飞出地面和药剂杀灭的双重作用来增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春... 基于桑椹菌核病在早春靠子囊孢子飞出地面侵染桑椹致病的的特点,为构建简便、高效、绿色的防治方法,将液态地膜与甲基硫菌灵混合液喷洒在桑园地面,通过地膜覆盖使子囊孢子难以飞出地面和药剂杀灭的双重作用来增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春期对果桑品种大10的桑园地面喷洒液态地膜与500倍70%甲基硫菌素混合液,与空白地面向植株喷洒500倍70%甲基硫菌灵相比,桑树枝叶生长量分别增加15.02%和19.33%,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增加17.14%,春叶产量提高11.57%,桑椹菌核病发病率减少49.79%,单果质量提高20.24%~24.84%,显示较显著的抗旱增产防病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液态地膜 甲基硫菌灵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3
19
作者 魏晓军 徐成美 《江苏蚕业》 2007年第4期14-15,共2页
桑椹菌核病一般在春季发生,受核盘菌产生的孢子侵染所致。发病原因与品种、密度、气候、环境、耕耘和施肥有关。防治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和深翻土壤,辅以药剂防治,即可控制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发病因素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甲基托布津WP等4种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潇婷 朱敏华 林健 《中国蚕业》 2015年第3期38-41,共4页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大10品种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于2014年桑芽萌发前及开花期间,用不同浓度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70%甲基硫菌灵WP(威尔达甲托)、5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进...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大10品种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于2014年桑芽萌发前及开花期间,用不同浓度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70%甲基硫菌灵WP(威尔达甲托)、5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进行桑椹菌核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WP、70%甲基硫菌灵WP、50%多菌灵WP对桑椹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WP、70%甲基硫菌灵WP500倍液的防效在93%以上,50%多菌灵WP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的防效在82%以上,50%异菌脲WP基本没有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防治药剂 甲基托布津 甲基硫菌灵 多菌灵 异菌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