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州窑遗址出土陶塑佛教造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曦 洪德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80,共7页
桂州窑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及建筑材料,特别是陶塑佛教造像,包括释迦牟尼像、弟子像、武士像,是目前经考古发掘的窑址出土的最大一批佛教造像,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瑰宝。其中,3号窑的鼎盛当在中唐时期,释迦牟尼佛造像艺术很可... 桂州窑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及建筑材料,特别是陶塑佛教造像,包括释迦牟尼像、弟子像、武士像,是目前经考古发掘的窑址出土的最大一批佛教造像,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瑰宝。其中,3号窑的鼎盛当在中唐时期,释迦牟尼佛造像艺术很可能与鉴真有关,停烧当是受唐武宗灭佛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桂州窑遗址 佛教造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州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绪军 张宗亚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89-96,12,共9页
桂州窑创烧于南朝晚期,盛于隋唐,衰于北宋,其创烧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广西地区已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中是罕见的。本文从产品类型、窑具与装烧技术、窑炉形制等三个方面对桂州窑的发展历程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桂州窑在... 桂州窑创烧于南朝晚期,盛于隋唐,衰于北宋,其创烧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广西地区已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中是罕见的。本文从产品类型、窑具与装烧技术、窑炉形制等三个方面对桂州窑的发展历程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桂州窑在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南朝至初唐时期受到了岳州窑的强烈影响,唐中晚期的繁荣与佛教的兴盛息息相关;装烧技术方面开创了岭南地区使用匣钵和垫托的先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窑具的形制逐渐简化,侧面反映了装窑效率的提高以及工匠控制火候能力的增强;龙窑的使用在广西地区属于首创,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渐向成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州窑 产品类型 装烧技术 炉形制
原文传递
桂州1号窑制瓷技术来源剩议——以窑具为中心
3
作者 陈鹏 章鹏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6期10-17,共8页
桂州1号窑是桂州窑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桂北地区青瓷窑的代表之一,梳理其制瓷技术来源,对于进一步了解广西陶瓷史与我国古代窑业技术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学界在研究桂州1号窑技术来源等相关问题时,大多引用桂州窑考古发掘简报... 桂州1号窑是桂州窑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桂北地区青瓷窑的代表之一,梳理其制瓷技术来源,对于进一步了解广西陶瓷史与我国古代窑业技术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学界在研究桂州1号窑技术来源等相关问题时,大多引用桂州窑考古发掘简报的结论,即桂州1号窑与岳州窑的关系相当密切。为深入剖析桂州1号窑的技术来源,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桂州1号窑与其他窑场的窑具比较,并联系其所处的历史地理背景,可推断桂州1号窑通过接收数次移民的方式习得岳州窑、洪州窑与北方窑场等先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州窑 制瓷技术 技术来源 隋代 技术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州窑陶瓷器文字研究
4
作者 马一博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23年第1期146-154,共9页
桂州窑陶瓷器文字的成字方式可以分为刻划与戳印两类,以刻划为主。所涉及的器型有罐、碗、盘、烛台、砚台、网坠、碾轮、碾槽、陶碑、建筑构建、匣钵等。其文字内容可分为纪年、姓名、数字、经文、题记、物主、符号与综合等类型。纪年... 桂州窑陶瓷器文字的成字方式可以分为刻划与戳印两类,以刻划为主。所涉及的器型有罐、碗、盘、烛台、砚台、网坠、碾轮、碾槽、陶碑、建筑构建、匣钵等。其文字内容可分为纪年、姓名、数字、经文、题记、物主、符号与综合等类型。纪年款目前所见最早的年号为宝元二年(1039年),其纪年方式分为“年号全称+年序”“年号后一字+年序”“年号前一字+年序”“年序”等类型。所见陶碑应为题记,与该窑出土的造像构成“造像+造像题记”的整体。桂州窑陶瓷器文字类型多样,佛教内容特色明显,年款文字典型性强,是研究唐宋陶瓷生产、佛教文化与陶瓷款式流变的珍贵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州窑 陶瓷文字 佛教 纪年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