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倍体栽培小麦AP2/ERF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新 李敏敏 +4 位作者 赵杨 孙允超 冀传允 程倩倩 张兰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8-68,共11页
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factor)转录因子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等生理过程有重要调控作用。基于栽培小麦全基因组测序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了437个TaAP2/ERF基因家族,进而分析这些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 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factor)转录因子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等生理过程有重要调控作用。基于栽培小麦全基因组测序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了437个TaAP2/ERF基因家族,进而分析这些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与转录表达特性等。结果表明,437个TaAP2/ERF家族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可分为AP2、DREB、ERF 3个亚家族,不同的亚家族之间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等均存在差异。TaAP2蛋白大部分呈碱性,TaDREB、TaERF蛋白大部分呈酸性,TaAP2、TaDREB全部为亲水性蛋白,TaERF蛋白大部分为亲水性蛋白,少部分为疏水性蛋白。大部分TaAP2亚家族基因内含子数为3~9个,而大部分TaDREB、TaERF亚家族基因不含有内含子,只有1个外显子。TaAP2、TaDREB和TaERF都有典型的YRG、RAYD元件,TaDREB的保守性高于TaERF。TaAP2/ERF家族基因启动子中包含较多CAAT-box、CGTCA-motif、DRE core、LTR等顺式作用元件。小麦自身及与近缘物种间均存在较多共线性区段,且共线性区段较短,由5~15个基因组成。通过RNA-seq数据筛选了在小麦叶片、根、穗、茎等组织生长发育过程及在高温、干旱、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等非生物胁迫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六倍体栽培小麦AP2/ERF家族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倍体栽培小麦 AP2/ERF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鉴定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栽培小麦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先运 傅兆麟 +2 位作者 李香莉 罗心毅 方小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16-6118,共3页
以伴生栽培小麦和栽培小麦旗叶为实验材料,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叶室内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对伴生栽培小麦有较强的限制性作用,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对伴生小麦有限制作用。伴生栽培小麦的色素含量、丙二醛含... 以伴生栽培小麦和栽培小麦旗叶为实验材料,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叶室内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对伴生栽培小麦有较强的限制性作用,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对伴生小麦有限制作用。伴生栽培小麦的色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栽培小麦;,而SOD酶活性则低于栽培小麦。这可能与伴生栽培小麦生物产量较高而经济产量较低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栽培小麦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丽娜 傅兆麟 +3 位作者 汪桐 余薇 宫晶 何丽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5期102-105,共4页
为了解伴生栽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合理开发利用伴生栽培小麦的优异性状,以6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和6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生栽培小麦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3823,普通栽... 为了解伴生栽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合理开发利用伴生栽培小麦的优异性状,以6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和6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生栽培小麦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3823,普通栽培小麦比其高了28.0%,两者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单株穗数比普通栽培小麦多6.0穗,多出幅度为50.5%,两者差异极显著,千粒重平均值为26.38 g,普通栽培小麦是伴生栽培小麦的1.68倍,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6个伴生栽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4.53%、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37.00%、沉降值的平均值为30.72%,均高于普通栽培小麦,差异极显著,水分为12.82%,小于普通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比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栽培小麦 千粒重 品质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丽娜 傅兆麟 +1 位作者 汪桐 刘计允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54-56,59,共4页
为探讨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与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的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倒伏率为100.0%,平均倒伏程度为54.1%,比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 为探讨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与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的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倒伏率为100.0%,平均倒伏程度为54.1%,比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平均高90.0、51.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相比,抗倒指数低0.015 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长度也比普通栽培小麦分别多1.9、5.8 cm,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粗度分别少0.84、0.73 mm,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而导致伴生栽培小麦抗倒能力显著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栽培小麦 抗倒指数 茎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栽培小麦是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种质源 被引量:6
5
作者 傅兆麟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9期182-183,共2页
研究发现,伴生栽培小麦是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种质源,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资料,对伴生栽培小麦的定义、形成的途径、生存机制、引起减产的原因和防除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品种混杂退化 伴生栽培小麦 定义 形成与生存机制 减产原因 防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与我国栽培小麦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廖东梅 薛文韬 +2 位作者 杨荣志 严俊 程剑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共3页
为发掘野生二粒小麦丰富的种质资源,对来自以色列Mt.Hermon地区的119份野生二粒小麦和我国不同地区36份栽培小麦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与我国栽培小麦在个体和整体水平的面筋、蛋白质、沉降值等性状指... 为发掘野生二粒小麦丰富的种质资源,对来自以色列Mt.Hermon地区的119份野生二粒小麦和我国不同地区36份栽培小麦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与我国栽培小麦在个体和整体水平的面筋、蛋白质、沉降值等性状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以上指标间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显示,各质量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并且与我国现代栽培小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我国栽培小麦品种的品质改良提供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栽培小麦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小麦Brock白粉菌诱导早期应答基因SSH文库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乔石瑶 刘晓颖 +3 位作者 王艳红 肖莹 孙世南 王振英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7,共8页
以接种白粉菌的Brock叶片c DNA作为实验组(tester),不接菌Brock叶片c DNA为驱动组(driver),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Brock白粉菌诱导早期应答基因消减杂交文库。随机挑选5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38条非重复序列。经与Gen Bank进行同... 以接种白粉菌的Brock叶片c DNA作为实验组(tester),不接菌Brock叶片c DNA为驱动组(driver),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Brock白粉菌诱导早期应答基因消减杂交文库。随机挑选5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38条非重复序列。经与Gen Bank进行同源比对,发现其中28条非重复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较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基因分析后,发现ABC转运蛋白、丝/苏氨酸蛋白激酶、Lr1基因编码蛋白、核酮糖二磷酸羧基酶和叶绿素a/b结合蛋白参与了小麦抗白粉菌早期应答反应。该工作为我们在整体水平上揭示Brock抗白粉病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小麦Brock 白粉病 抑制差减杂交 表达序列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小麦Brock中与新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筛选与分析(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轶 朱婕 +7 位作者 赵红梅 雷盯函 王振英 彭永康 解超杰 孙其信 刘志勇 杨作民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4-300,共7页
本研究用225对引物对农艺性状优良但对白粉菌敏感的栽培小麦京411、抗白粉病栽培小麦Brock以及京411与Brock配制的近等基因系进行AFLP分子标记筛选,结果发现只有2对引物组合Pst+GAC/Mse+TCT(P1)和Pst+AGC/Mse+ACC(P2)在上述抗感材料中... 本研究用225对引物对农艺性状优良但对白粉菌敏感的栽培小麦京411、抗白粉病栽培小麦Brock以及京411与Brock配制的近等基因系进行AFLP分子标记筛选,结果发现只有2对引物组合Pst+GAC/Mse+TCT(P1)和Pst+AGC/Mse+ACC(P2)在上述抗感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分别扩增到2个特异片段,将特异片段克隆并测序发现,P1扩增的特异片段长268bp,P2扩增的特异片段长227bp,命名为AFLP标记P1268和P2227。用106个京411×Brock的F2单株进行连锁性分析表明,P1268和P2227与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6和1.9cM,与Brock中的抗白粉病基因呈紧密连锁。该两个AFLP标记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积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连锁分析 近等基因系 白粉病 栽培小麦B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农艺性状及籽粒营养组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韦小宝 詹志杰 +1 位作者 严俊 程剑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1期40-44,60,共6页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和2份国外栽培小麦为供试材料,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籽粒蛋白质、植酸、氨...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和2份国外栽培小麦为供试材料,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籽粒蛋白质、植酸、氨基酸、总酚和农艺性状指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在籽粒营养性状间都呈现出较多的正相关,但是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多呈现负相关。对两年环境中野生二粒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含量的筛选中,发现基因型HP1籽粒氮素营养表现出极低值。同时,基因型HP143籽粒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现出较高值。通过对两个环境下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基因型HP143存在明显的分离,且HP143籽粒多组分营养性状的含量都较高。筛选到的小麦籽粒各组分含量极端的基因型个体,将为今后小麦遗传与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基因材料。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改良小麦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栽培小麦 籽粒多组分营养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NA方法研究二棱栽培小麦的发源地点
10
作者 M.恢恩 陈星灿 《农业考古》 2000年第1期215-219,共5页
关键词 栽培二棱小麦 DNA 起源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农艺结合背景下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淑兰 《中国农机装备》 2025年第4期91-94,共4页
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与推广能有效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与产量。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农业信息监测技术的应用可包括种植田地选择、小麦品种确定、田间病虫害防控和远程实时监控、小麦的田间管理等,促进小麦的产量与质量... 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与推广能有效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与产量。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农业信息监测技术的应用可包括种植田地选择、小麦品种确定、田间病虫害防控和远程实时监控、小麦的田间管理等,促进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可用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小麦机械化生产过程,促进小麦栽培管理的质量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监测 小麦栽培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市小麦密植栽培技术对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
12
作者 陈小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009-012,共4页
本文围绕库尔勒市小麦栽培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对品种选择、种植密度优化、水资源精准管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制定针对性策略,并积极探索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同... 本文围绕库尔勒市小麦栽培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对品种选择、种植密度优化、水资源精准管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制定针对性策略,并积极探索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展望。旨在为库尔勒市小麦栽培技术的持续改良与创新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当地小麦种植向高效、可持续方向迈进,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市 小麦栽培 技术优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优化
13
作者 刘红艳 《河北农业》 2025年第2期80-81,共2页
小麦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小麦栽培技术中,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不足。为了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就需要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和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基... 小麦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小麦栽培技术中,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不足。为了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就需要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和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小麦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栽培技术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4
作者 王嫣儒 《河南农业》 2025年第4期22-24,共3页
小麦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持续增加,探索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刻不容缓。高产栽培技术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科... 小麦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持续增加,探索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刻不容缓。高产栽培技术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粮食安全 粮食需求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粮食作物 田间管理 品种选择 产量和品质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推广研究
15
作者 胥海霞 《中国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鹿邑作为小麦种植的重要区域,面临着提高小麦产量、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 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鹿邑作为小麦种植的重要区域,面临着提高小麦产量、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等多重挑战。本文旨在结合河南鹿邑的实际情况,探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推广策略,以期为当地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小麦种植 农业综合效益 应用与推广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粮食安全 应用及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栽培中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福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209-211,共3页
在小麦种植中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对于提高小麦的栽培品质,提升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了实施中的应用难题,例如,秸秆还田的时间把控不到位,秸秆碎度控制不到位,以及秸秆还田... 在小麦种植中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对于提高小麦的栽培品质,提升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了实施中的应用难题,例如,秸秆还田的时间把控不到位,秸秆碎度控制不到位,以及秸秆还田后土壤争氮现象较为明显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小麦栽培中的有效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小麦实现高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技术 小麦栽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优质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纯 《种子科技》 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
小麦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做到“藏粮于技”,需优化小麦栽植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应用节水节肥栽培技术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概述了小麦节水节肥栽培技术,重点分析小麦优质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的... 小麦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做到“藏粮于技”,需优化小麦栽植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应用节水节肥栽培技术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概述了小麦节水节肥栽培技术,重点分析小麦优质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如合理选择优质品种、做好前期准备、精细整地并高效播种,同时提升田间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栽培 精细整地 田间管理 优质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栽培及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洁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66-67,共2页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小麦栽培和育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中国小麦栽培和育种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阐述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栽培和育种中的应用方法与...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小麦栽培和育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中国小麦栽培和育种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阐述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栽培和育种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以期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 小麦栽培 育种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雪娥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1期73-75,共3页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综述了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了现代技术在小麦种植与防治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栽培 病虫害防治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红艳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5期58-60,共3页
小麦种植过程中应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避免焚烧玉米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营养成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为小麦栽培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但如果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运用不当,易引起麦苗黄化、加剧土... 小麦种植过程中应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避免焚烧玉米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营养成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为小麦栽培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但如果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运用不当,易引起麦苗黄化、加剧土传病害传播及产生热害等。依托鹿邑县马铺镇玉米与小麦种植条件,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明确了技术要点及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方法,以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水平及小麦栽培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小麦栽培 秸秆还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