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知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6期160-161,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情况进行分组。其中52例患者死...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情况进行分组。其中52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另134例患者存活作为生存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情况,探讨两种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生存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枢神经感染发生率高于死亡组(<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分别为(14.2±4.3)分、(35.5±2.1)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分别为(21.1±5.6)分、(32.2±2.4)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不同时间段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有差异(<0.05),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无差异(跃0.05)。ApacheⅡ评分曲线面积为0.819,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曲线面积为0.706,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均可有效预测NICU患者死亡情况,但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测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危重患者 ApacheⅡ评分 格拉斯哥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心脑-神”轴理论治疗中风后失眠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郭闫葵 高琛 +1 位作者 朱智羽 朱锦如 《中医研究》 2022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五脏-心脑-神”轴理论治疗中风后失眠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治疗组1例因自身原因自行退出,对照组... 目的:观察基于“五脏-心脑-神”轴理论治疗中风后失眠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治疗组1例因自身原因自行退出,对照组2例因疗效差脱落。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次,1次/d,每晚睡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夏芎调神方(半夏、川芎、柴胡、制远志、茯苓、红花、泽泻、枳壳、川牛膝、木香、石菖蒲、僵蚕、地龙、桔梗、甘草片),水煎,取汁400 mL,1 d 1剂,早晚饭后1 h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睡眠、中医证候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方面和改善不寐、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偏身感觉障碍、肢体麻木、头痛、头晕、胸闷、痰多、脘腹胀满、身体困重、面色紫黯、肌肤甲错、口苦方面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五脏-心脑-神”轴功能紊乱是中风后失眠的主要发病机制,以此为基础创立的夏芎调神方论治中风后失眠临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失眠 夏芎调神方 “五脏-心脑-神”轴 睡眠质量指数 中医证候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期间ScVO_2、DO_2、血乳酸和GCSP评分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祖华 何南云 +3 位作者 莫李婵 姜骏 符岳 罗银秋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03-506,510,共5页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进行CPR脑复苏之后,体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脑供氧、脑供氧和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对患者预后结局评估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对急诊科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13例因心脏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进行CPR脑复苏之后,体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脑供氧、脑供氧和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对患者预后结局评估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对急诊科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13例因心脏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不同监测时点各项指标(ScVO_2、DO_2、血乳酸、GCSP评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某监测时点3组患者(生存>24 h的76例、12 h和24 h的25例、<12 h的12例)各项指标含量的差异,分析各观测指标对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综合影响。结果 113例患者预后结局分为:>24 h的76例(67.26%)、12~24 h的25例(22.12%)、<12 h的12例(10.62%);不同监测时点比较,3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ScVO_2、DO_2、血乳酸、GCSP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组之间各项监测指标比较,T0时3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均有P>0.05);ScVO_2指标T1时3组之间(>24 h和<12 h)、T2时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DO_2、血乳酸、GCSP评分均有T1时3组之间、T2时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结局评估的灵敏度(1.000)、特异度(0.989)和约登指数(0.989)均最高,单项指标用于患者预后结局评估时,其灵敏度大小依次为:ScVO_2(0.632)、DO_2(0.590)、血乳酸(0.583)、GCSP评分(0.450);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结局影响大小依次为:ScVO_2(OR=25.894)、DO_2(OR=16.055)、血乳酸(OR=5.720)、GCSP(OR=3.789)。结论不同预后结局的心脏骤停患者(CPR)其体内ScVO_2、DO_2、血乳酸含量和GCSP评分随着时间迁移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生存时间>24 h的患者相比生存时间12~24 h(或<12 h)的患者,各项指标和GCSP评分变化尤为明显,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患者预后判定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脑复苏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脑供氧 血乳酸含量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质量指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ET/CT联合显像和IL-6水平及ApoE表达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陆国秀 张国旭 +4 位作者 郝珊瑚 郭佳 张文文 张景华 王治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1-616,共6页
目的:检测不同体质量指数(BMI)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载质蛋白E(ApoE)的表达,探讨^(11)碳-匹斯堡复合物(^(11)C-PIB)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PET/CT联合显像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AD患者依据... 目的:检测不同体质量指数(BMI)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载质蛋白E(ApoE)的表达,探讨^(11)碳-匹斯堡复合物(^(11)C-PIB)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PET/CT联合显像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AD患者依据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kg·m^(-2),n=18)、正常体质量组(18.5kg·m^(-2)≤BMI<24.9kg·m^(-2),n=13)、超重组(24.9kg·m^(-2)≤BMI<29.9kg·m^(-2),n=12)和肥胖组(BMI≥29.9kg·m^(-2),n=15)。比较^(11)C-PIB和^(18)F-FDG PET/CT脑显像诊断A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检测各组患者ApoE等位基因(ε2、ε3及ε4)表达率和血清IL-6水平。BMI与ApoE等位基因表达率及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8)F-FDG联合^(11)C-PIB PET/CT显像对低体质量组AD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5%、80.0%和84.6%,高于单独^(11)C-PIB(55.6%、50.0%和53.8%)或^(18)F-FDG显像(42.9%、50.0%和46.2%)(P<0.05);AD患者BMI与血清IL-6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07,P=0.002);ApoE等位基因各亚型中,ε4表达率(60.3%)高于ε2(18.9%)和ε3(20.7%),但AD患者BMI与ApoE等位基因不同亚型表达率之间无相关性(r=-0.028,P=0.833)。结论:^(11)C-PIB和^(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对A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1)C-PIB、^(18)F-FDG结合血清IL-6水平及BMI可以更好地诊断和评估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体质量指数 载质蛋白E 白细胞介素6 11碳-复合物 18氟-脱氧葡萄糖正 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碳-匹斯堡化合物PET/CT显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载脂蛋白、标准化摄取比值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霍花 陆国秀 +1 位作者 郝珊瑚 王治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98-1401,1405,共5页
目的探讨^(11)碳(^(11)C)-匹斯堡化合物(PIB)PET/CT显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载脂蛋白(ApoE)、标准化摄取比值(SUVR)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4年1月至2... 目的探讨^(11)碳(^(11)C)-匹斯堡化合物(PIB)PET/CT显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载脂蛋白(ApoE)、标准化摄取比值(SUVR)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3例AD患者(AD组)和25例AD合并T2DM患者(AD+T2DM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1C-PIB PET/CT显像以明确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情况,并接受VEGF、ApoE、SUVR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11C-PIB PET/CT显像诊断效能和ApoE等位基因(ε2、ε3、ε4)表达频率,并分析SUVR、VEGF、血糖(GLU)的相关性。结果11C-PIB PET/CT显像诊断AD组的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60.0%、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50.0%;诊断AD+T2DM组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66.7%、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为50.0%。11C-PIB PET/CT显像对于AD+T2DM组的诊断效能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GLU为(5.18±0.73)mmol/L,低于AD+T2DM组的(18.92±4.5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EGF为(119.14±16.91)ng/L,高于AD+T2DM组的(82.32±24.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SUVR为(3.71±1.09),低于AD+T2DM组的(4.7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与SUVR呈正相关(r=0.461,P<0.05);GLU与VEGF呈负相关(r=-0.616,P<0.05);SUVR与VEGF呈负相关(r=-0.303,P<0.05)。AD组ε2表达12例(52.2%)、ε3表达12例(52.2%)、ε4表达16例(69.6%);AD+T2DM组ε2表达14例(56.0%)、ε3表达15例(60.0%)、ε4表达18例(72.0%)。AD+T2DM组ε2、ε3、ε4表达频率均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ε4总表达频率为70.8%(34/48),高于ε2总表达频率54.2%(26/48)和ε3总表达频率56.3%(2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AD患者比较,AD合并T2DM患者的Aβ沉积更加明显,这可能与VEGF水平的降低、SUVR水平和ApoEε4基因的表达频率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碳-化合物 PET/C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载脂蛋白 标准化摄取比值 阿尔茨海默病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郑伟城 潘速跃 +3 位作者 林正豪 吴永明 姬仲 刘丽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短潜伏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分别对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检查和格拉斯哥-匹斯堡评分(... 目的探讨下肢短潜伏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分别对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检查和格拉斯哥-匹斯堡评分(GPCS),并对两者进行分级,以改善转出NICU或恶化死亡为时间点,将患者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包括脑死亡)两组,比较两指标分级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LSEP与大面积脑梗死早期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484,P<0.001,预测准确率73%,SLSEP3级对死亡的阳性预测值为100%,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mMCAI)患者SLSEP3级者死亡率100%。结论SLSEP3级对大面积脑梗死早期死亡判断有较高特异性,并对早期判断mMCAI外科治疗时机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格拉斯哥-匹斯堡评分 死亡预测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研究
7
作者 郑蔚 叶子甸 +4 位作者 叶鑫武 应孝全 蔡子耀 戴萌萌 周容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脐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脐针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 目的:观察脐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脐针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评分(HAMD-17)、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2组HAMD-17评分、SD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HAMD-17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脾虚证 脐针 帕罗西汀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睡眠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长程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功能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琳 宿英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96-697,共2页
目的 应用长程脑电图 (EEG)研究重症脑血管疾病的EEG动态变化 ,旨在建立评价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新方法。方法 对于CT或MRI证实病变位于大脑半球的急性重症 (GCS评分 <8分 )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床边长程脑电图动态监测 ,按Yo... 目的 应用长程脑电图 (EEG)研究重症脑血管疾病的EEG动态变化 ,旨在建立评价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新方法。方法 对于CT或MRI证实病变位于大脑半球的急性重症 (GCS评分 <8分 )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床边长程脑电图动态监测 ,按Young氏分级标准分级判断 ,同时进行GCS -P评分。结果 EEG分级Ⅰ级的生存率为 6 1 9% ,EEG分级≥Ⅲ级的生存的可能性极小。EEG分级生存预测的准确率 92 31% ,死亡的预测准确率 70 5 9%。GCS -P生存的预测准确率84 6 2 % ,死亡的预测准确率 70 5 9%。结论 长程EEG动态监测和分级判断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和预测重症脑血管疾病脑功能损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电图监测 预测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中对院内死亡的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旻婧 张元媛 柯开富 《交通医学》 2013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NICU)内对急性昏迷患者1月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在发病72h内记录昏迷患者60例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意识评分(FOUR),随访1月记录院内死亡率,使... 目的:评估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NICU)内对急性昏迷患者1月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在发病72h内记录昏迷患者60例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意识评分(FOUR),随访1月记录院内死亡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判断各量表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分值与院内死亡负相关。结论: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与昏迷患者院内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全面无意识评分 昏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接经”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胜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大接经"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2月85例经大连市中心医院治疗且确诊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究"大接经"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2月85例经大连市中心医院治疗且确诊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针刺联合Lf-rTMS,观察组采用大接经针刺联合Lf-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型评分量表(TCM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CMSS、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MSS、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Glu、GAB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lu均低于治疗前,GABA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lu低于对照组,GAB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接经针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接经针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 中医证型评分 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11
作者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巴塞尔指数(BI)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P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2
作者 梁蔚莉 何采辉 易展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观察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疲劳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疲劳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及PSQ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S-14评分及PSQI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CFS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间接灸 药饼灸疗法 背俞 疲劳量表-14评分 睡眠质量指数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项针治疗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缪文丽 王弘道 +1 位作者 李海玲 高维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成人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济南军区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成人HI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项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剔除资料不全者后,最...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成人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济南军区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成人HI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项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剔除资料不全者后,最终纳入患者电项针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头部低温脑保护等常规治疗。电项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格拉斯哥-匹特兹堡昏迷评分(G-PCS评分)的变化,根据GCS和G-PCS疗效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①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及G-P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项针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及G-P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GCS评分(分):6.22±2.66比4.33±1.35,G-PCS评分(分):22.96±6.22比17.53±4.68,均P<0.05〕,且治疗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GCS评分(分):6.22±2.66比5.17±3.01,G-PCS评分(分):22.96±6.22比16.78±7.96,均P<0.05〕。②以G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73.7%比50.0%,P<0.05);以G-P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84.2%比61.1%,P<0.05)。结论电项针治疗能够提高改善HIE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项针 缺氧缺血性脑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特兹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14
作者 常德超 常奔 +4 位作者 吴昊 姚中侠 胡斐 刘欣 刘宏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7年5月入院后发生心跳骤停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溶栓治疗,将其分为溶栓组(21例)和对照...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7年5月入院后发生心跳骤停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溶栓治疗,将其分为溶栓组(21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有溶栓指征,无溶栓治疗绝对禁忌证,评估两组患者的出院生存率、严重出血率以及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计评分。结果溶栓组15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溶栓成功率71.4%,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9.0%。对照组1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3.6%,溶栓组患者出院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出院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尿激酶 重组人尿激酶原 格拉斯哥-脑功能表现计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丸联合唑吡坦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王红光 栗彩红 李真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2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归脾丸与唑吡坦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126例失眠症(心脾两虚型),按照使用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口服... 目的探讨归脾丸与唑吡坦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126例失眠症(心脾两虚型),按照使用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归脾丸,8~10丸/次,3次/d;两组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斯匹格失眠量表(SPIEGE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及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易醒、乏力、入睡困难、体力下降好转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IEGEL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PIEGEL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5-HT、GABA和BDNF水平明显升高,而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5-HT、GABA和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丸与唑吡坦协同治疗,能使失眠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加快,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丸 酒石酸唑吡坦片 失眠症 心脾两虚型 格失眠量表 睡眠指数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如意金黄散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诸华健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1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1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处外敷如意金黄散,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学指标及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皮损停止进展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6、IL-1β水平显著降低,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DLQI、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RS、DLQI、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金黄散 盐酸伐昔洛韦片 带状疱疹 数字疼痛评分量表 睡眠质量评分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