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格式塔心理美学视角解析《赫索格》的文本构造 |
宁妍
唐毅
赵晶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3
|
|
2
|
论格式塔心理美学中的“表现性” |
徐晶晶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3
|
格式塔心理美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反讽话语翻译比较研究 |
王慧
朱哲
姚娟娟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6
|
|
4
|
《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反讽话语翻译比较研究——基于格式塔心理美学视角 |
余芬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
5
|
格式塔心理美学质疑论的解构与还原 |
张杰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6
|
格式塔心理美学在网页设计中的体现 |
严晨
|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7
|
得“意”忘“形”——新中式装饰风格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探讨 |
袁剑锋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间性审美”视阈中的格式塔心理美学阐释与当代美学转向 |
张杰
|
《文艺评论》
|
2020 |
1
|
|
9
|
格式塔心理美学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
张佳
|
《才智》
|
2013 |
0 |
|
10
|
格式塔与审美心理研究 |
吴绍全
|
《齐鲁学刊》
CSSCI
|
1989 |
3
|
|
11
|
从格式塔视角看《傲慢与偏见》汉译本的反讽艺术 |
刘玉婷
邵志洪
|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
2015 |
3
|
|
12
|
美容心理与心理健康 |
童矫胜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3
|
现代美学视野下的戏曲程式表演 |
肖英
钟海清
|
《福建艺术》
|
2019 |
0 |
|
14
|
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视角浅谈唐寅山水画 |
孙于清
|
《爱尚美术》
|
2017 |
1
|
|
15
|
言语交际的求美倾向初探 |
何晓松
|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6
|
英语习语的审美体验研究 |
何晓松
罗宇新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14 |
0 |
|
17
|
“审美共鸣”理论的“误读”与还原 |
林冬松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1 |
2
|
|
18
|
读图时代呼唤——图片编辑 |
李双琦
|
《记者摇篮》
|
2003 |
0 |
|
19
|
光与色: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银幕投射 |
张云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孟宪德水彩艺术探究——以《中国复兴号》和《上观苍宇》为例 |
路遥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