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1
作者 王思凡 林文波 +5 位作者 郭萍萍 王英姿 陈维峰 王晓玲 刘芳 袁宗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1,61,共13页
为探究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后种植的乡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monophyllus(Vahl)T.Koyama〕、秋茄树(Kandelia obova... 为探究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后种植的乡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monophyllus(Vahl)T.Koyama〕、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 Sheue et al.)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3种植物潜在的生态修复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植物根际土壤及光滩(对照)土壤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光滩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特有分类操作单元(OTU)数高于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4个土壤样本中的相对丰度接近(平均相对丰度32.75%);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光滩土壤;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秋茄树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另3个土壤样本。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光滩土壤;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差异较大。3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整体上与光滩土壤差异显著。光滩土壤的有效硫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3种植物根际土壤,而速效磷含量在秋茄树根际土壤中最高,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芦苇根际土壤中最高。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根际微生物群落4个α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3种植物根际细菌中特化型占比最高(54.26%~57.98%),根际真菌中中性型占比在58%以上;而光滩土壤细菌中中性型占比最高(41.17%),真菌中泛化型占比最高(52.14%)。异质选择是所有土壤样本细菌群落的主要构建过程;3种植物根际真菌群落构建过程以扩散限制为主。与光滩土壤相比,3种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在氮代谢、有机物分解等方面均有提升,其真菌群落中植物病原体真菌相对丰度均有上升。4个土壤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间主要为共生关系。总体而言,3种植物可显著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植物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河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枣树根际微生物筛选及促生性能初探
2
作者 刘欣瑞 黄君丽 +2 位作者 贺晓龙 刘月芹 高小朋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5-38,80,共5页
采用选择培养基从陕北木枣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具有促生性能的菌株,并对其促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陕北枣树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可靠的微生物资源。结果显示,筛选得到8株解钾菌,其解钾率为1.7%~2.8%,其中菌株zyk-8的解钾能力最高;得... 采用选择培养基从陕北木枣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具有促生性能的菌株,并对其促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陕北枣树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可靠的微生物资源。结果显示,筛选得到8株解钾菌,其解钾率为1.7%~2.8%,其中菌株zyk-8的解钾能力最高;得到11株溶磷菌,其溶磷率为1.77%~2.66%,其中菌株zyp-5溶磷率最高;得到10株产嗜铁素菌株,其嗜铁素相对含量为9.20%~47.85%,其中菌株zyf-6产嗜铁素的能力最强;得到10株产吲哚乙酸(IAA)菌株,其发酵液中IAA含量为4.50~20.56 mg/L,其中菌株zyi-3产IAA能力最强。筛选出的菌株具有良好的促生潜力,可作为增强土壤肥力的有效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根际微生物 筛选 促生性能 溶磷 解钾 嗜铁素 吲哚乙酸(IAA)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差异
3
作者 杨晓娟 刘世男 +1 位作者 邓必玉 梁永延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广西野生水松根际土壤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其与根际土壤养分和地理气候间的关联。结果显示,广西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 为探究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广西野生水松根际土壤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其与根际土壤养分和地理气候间的关联。结果显示,广西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微生物优势菌门皆是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属皆为大肠杆菌,根际土壤真菌都以腐生型为主。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其中,覃塘较低,天等和宾阳较高。相比于其他地理分布的根际微生物,苍梧细菌和雁山真菌生物标志物较多,而覃塘细菌和平乐真菌生物标志物较少。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广西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土壤养分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紧密关联,而气候是塑造真菌群落的重要因素。此外,有效磷、全磷、年平均相对湿度、速效钾是细菌群落的驱动因子,年平均相对湿度是真菌的驱动因子。厚壁菌门、酸杆菌门、帕氏菌门、Sva0485、担子菌门和摩氏菌门与土壤磷、钾有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地理分布 根际微生物群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佳怡 赵海 靳艳玲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2期67-72,共6页
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薯类作物是我国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其根际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对薯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薯类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影响因素和农业生产应用三个层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薯类作物根... 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薯类作物是我国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其根际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对薯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薯类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影响因素和农业生产应用三个层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薯类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根际微生物主要作用有增强薯类作物抗病性、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影响薯类作物根际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因素有薯类作物的生长条件、种植制度、有害物质等;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利用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质量并促进薯类作物生长。薯类作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为薯类产业高效、生态、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作物 根际微生物 抗逆抗病性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适应石漠化立地根际微生物特性研究
5
作者 郭仝同 潘紫芊 +1 位作者 刘阿曼 朱宁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选取石漠化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香椿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立地条件下土壤中的SOC、TN、TP含量普遍高于非岩石立地条件,且两种立地条件下的差异达到了极显... 选取石漠化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香椿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立地条件下土壤中的SOC、TN、TP含量普遍高于非岩石立地条件,且两种立地条件下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岩石立地条件中的C/N、C/P、N/P比值稍低于非岩石立地条件。2)从真菌、细菌的门、目、属三个分类水平上看,两种立地条件中的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细菌优势门均为变形细菌门;在两种立地条件中,真菌的4个α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细菌的4个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整体上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3)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种类、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立地条件 土壤养分 根际微生物 Α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黄腐酸钾复合剂对植烟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6
作者 常鹏飞 张东贤 +4 位作者 苏秀芳 吴永铭 赖林 谢凤标 刘妍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明确黄原胶-黄腐酸钾复合剂代替营养土处理在烟草移栽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优配比,为烟草移栽方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处理:(1)常规施肥(CK);(2)营养土(Y);(3)2000 mg/L黄原胶+500 mg/L黄腐酸钾... 为明确黄原胶-黄腐酸钾复合剂代替营养土处理在烟草移栽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优配比,为烟草移栽方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处理:(1)常规施肥(CK);(2)营养土(Y);(3)2000 mg/L黄原胶+500 mg/L黄腐酸钾(T1);(4)2000 mg/L黄原胶+1000 mg/L黄腐酸钾(T2);(5)2000 mg/L黄原胶+1500 mg/L黄腐酸钾(T3),分析在移栽时施用不同处理对烟草全生育期其根际细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施用黄原胶-黄腐酸钾复合剂处理能有效提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溶杆菌属等有益菌群丰度,抑制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繁殖;抑制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生长和镰刀菌属丰度。综上所述,施用2000 mg/L黄原胶+1000 mg/L黄腐酸钾复合剂能有效促进微生物有益菌群的生长,刺激真菌繁殖从而改良土壤结构,优于营养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根际微生物 黄原胶 黄腐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糠醛渣介导根际微生物缓解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研究
7
作者 赵芸晨 甫文疆 宋学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91,共12页
[目的]本文以不同连作年限地块(5~30 a)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施用改性糠醛渣对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育期制种玉米连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分析连作障碍机制... [目的]本文以不同连作年限地块(5~30 a)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施用改性糠醛渣对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育期制种玉米连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分析连作障碍机制及缓解诱因。[结果]制种玉米连作显著降低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定向改变;COG库预测表征遗传信息处理、代谢过程、细胞过程、信号转导机制及防御机制的相关二级通路显著下降,微生物功能定向改变。施用改性糠醛渣提高连作制种大田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网络复杂度,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群落共有OTU及特有OTU显著增加,网络边及平均度增加,根际Lysobacter、Sphingomonas、Nitrospira、Bryobacter、Flavisolibacter、Adhaeribacter、Pseudarthrobacter、Ohtaekwangia、Pseudomonas、Chaetomium及Trichoderma等属相对丰度上升,而病原性Penicillium、Aspergillus、Verticillium、Alternaria及Microdochium等属相对丰度下降。[结论]施用改性糠醛渣介导制种玉米连作体系,促进有益微生物增加,病原微生物减少,根际微生物群落重新组装,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网络复杂度增加,根际细菌功能显著提高,极大消除连作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缓解制种玉米连作导致的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连作 改性糠醛渣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
8
作者 项小燕 阮思睿 +2 位作者 张颖 赵菲菲 徐伟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根际微生物总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和α-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根部内生菌。(2)根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如李斯特氏菌属)、变形菌门(如醋杆菌属)、子囊菌门(如镰刀菌属和毛壳属)等菌群构成,而根部内生菌则以厚壁菌门(如乳杆菌属和芽孢菌属)、子囊菌门(如枝孢菌属)、担子菌门(如须腹菌属和针菌属)菌群为主。(3)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根际细菌群落在细胞运动性、环境适应性、氨基酸代谢等功能方面较为突出,而根部内生细菌功能主要体现在酶家族、消化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根际真菌群落和根部内生真菌均含有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多种交叉营养型的真菌类群,并且外生菌根更多富集在根部组织中。该研究认为,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与根部内生菌在菌群丰富度、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上均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认识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开发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生长、防治其病害的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五针松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根际微生物及其多糖累积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陈菲菲 李红英 +1 位作者 孙举志 向极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49-154,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产地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差异,探讨青钱柳多糖与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联系。[方法]以生长野生青钱柳的5个地区(XJC广西小江村,GTC贵州格头村,CBC湖南赤坂村,HGZ江西杨家坪林场,YQP湖北鸦... [目的]了解不同产地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差异,探讨青钱柳多糖与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联系。[方法]以生长野生青钱柳的5个地区(XJC广西小江村,GTC贵州格头村,CBC湖南赤坂村,HGZ江西杨家坪林场,YQP湖北鸦丘坪村)的15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结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研究。[结果]CBC土样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GTC土样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低。GTC土样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CBC土样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经相关性分析可知,细菌Candidatus_Nitrosotalea(奇古菌门的一个未定菌属)与真菌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对青钱柳中多糖类成分累积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野生青钱柳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很丰富,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类群。青钱柳根际土壤群落组成大部分与青钱柳多糖积累之间相关性不大,但青钱柳多糖的积累可能与其氮代谢有关,有望通过调节青钱柳氮代谢促进其多糖积累。真菌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的增殖也有益提高其多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多糖累积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煤矿区复垦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厚春 李君剑 +3 位作者 张红 张秀娟 宁岳伟 刘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5-1465,共11页
煤矿开采改变了矿区土壤条件、地表植被覆盖和微生物生存环境。植被由于生长条件和根际分泌物的不同,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以山西省晋华宫煤矿复垦区侧柏、云杉、樟子松、油松、桧柏5种复垦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 煤矿开采改变了矿区土壤条件、地表植被覆盖和微生物生存环境。植被由于生长条件和根际分泌物的不同,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以山西省晋华宫煤矿复垦区侧柏、云杉、樟子松、油松、桧柏5种复垦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并计算综合土壤肥力指数以反映不同复垦植被的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樟子松林具有最高的全碳、全氮含量,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碳氮等养分,导致其具有显著高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不同植被类型间微生物群落差异性显著,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优势菌门,全硫、容重和碱性蛋白酶是影响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表明樟子松林和云杉林优于其他植被。综上,不同植被对矿区生态恢复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樟子松林和云杉林有助于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研究可为半干旱区煤矿复垦区生态恢复的植被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复垦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根际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增强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耐受机制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显磊 王剑峰 +6 位作者 王丽 陈兰兰 吴亚娟 孔鑫 刘杰 乙引 龚记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3,共10页
频繁的人类生产过程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干旱、病害、重金属等不利环境,以及低温地区环境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和研究发现,植物因其固着性将长期面临各种生物及... 频繁的人类生产过程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干旱、病害、重金属等不利环境,以及低温地区环境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和研究发现,植物因其固着性将长期面临各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植物可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响应逆境。但随着对植物响应逆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根际不仅是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的重要界面,根际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还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来帮助植物建立响应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抵抗和耐性机制。为了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和解决人地矛盾,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关注到干旱、盐渍、重金属、低温等地区和植物病害下根际微生物在帮助植物响应逆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就根际微生物增强植物耐旱、耐寒、耐盐、耐重金属、抗病害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例综合论述根际微生物在增强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根际微生物促进农业发展和参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逆境胁迫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群落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衰老的演变特征及其延效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春林 林满红 +3 位作者 陈婷 陈鸿飞 林文芳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9-2052,共14页
探索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生育后期植株衰老进程的菌群演变规律及其生态对策是防止作物早衰发生,促进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协同提升的关键。本研究选用2个具有亲缘关系的常规再生稻品种黄华占(Huanghuazhan,HHZ)和丰华占(Fenghuazha... 探索根际微生物响应再生稻生育后期植株衰老进程的菌群演变规律及其生态对策是防止作物早衰发生,促进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协同提升的关键。本研究选用2个具有亲缘关系的常规再生稻品种黄华占(Huanghuazhan,HHZ)和丰华占(Fenghuazhan,FHZ)为供试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再生稻生育后期根际菌群随植株衰老进程而发生的多样变化、菌群演变生态策略和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结果表明,2个具有紧密亲缘关系的供试品种其生育后期的自然衰老变化趋于一致。但在同等施肥条件下,丰华占生育后期的所有相关生理指标衰败速度均明显高于黄华占,即呈现早衰现象,并显著影响其头季和再生季稻的干物质积累与籽粒灌浆结实,进而减产。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再生稻植株的衰老进程紧密关联,具体表现在随着再生稻生育后期的推进,FHZ根际微生物多样性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下降幅度更大,根际微生物生态位宽度变小。进一步分析发现,HHZ头季稻成熟期较FHZ头季稻成熟期根际土壤显著提高了地杆菌属(Geobacter)、卤囊菌属(Haliangium)、亚硝酸盐氧化菌属(Candidatus_Nitrotoga)以及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0.61%、0.17%、0.42%和0.045%);而在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以及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上HHZ较FHZ显著下降了0.29%、0.76%和0.15%;HHZ根际上调的微生物在土壤的营养循环和有效性转化上起到重要功能作用,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位宽度比FHZ高36.81%,反映了根际微生物对资源利用的差异,是微生物适应土壤胁迫环境的生物印迹。本研究认为植物早衰发生是根际微生物生态对策的结果,再生稻头季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对其再生季具有显著的延效作用。因此,加强再生稻头季后期的根际调控,强化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合理构建,促进根际正效应形成,是活化土壤营养环境,防止再生稻早衰发生,进一步提升再生季稻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早衰 根际微生物 效应 栽培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和根瘤菌剂拌种对花生根际微生物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晴 杨智翔 +5 位作者 刘光华 杨龙兴 唐康 曾宁波 李林 刘登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 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收获时测定荚果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1)甲基硫菌灵单拌能显著促进细菌生长;甲基硫菌灵单拌、根瘤菌剂单拌及3种复配拌种处理在抑制真菌、促进根瘤菌方面表现较好;哈茨木霉单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对放线菌的促生效果更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其复配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增殖。(2)从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甲基硫菌灵单拌能够在全生育期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比值,哈茨木霉单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二者在苗期和结荚期均能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3)除哈茨木霉单拌及其复配外,各拌种处理均能够增加花生产量,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增产最大,增幅为49.39%;根瘤菌剂单拌增产40.24%,解淀粉芽孢杆菌复配增产32.78%。结论归纳为:甲基硫菌灵单拌、哈茨木霉菌与根瘤菌剂复配、解淀粉芽孢杆菌与根瘤菌剂复配在微生物方面综合表现更好,更适宜改善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荚果产量上增幅较大。因此,推荐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杀菌剂 瘤菌剂 拌种 根际微生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孑遗植物水松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晨 周柳婷 +2 位作者 王炎炎 林瑞余 吴则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目的]探索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和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不同季节水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解析根际微生态各环境因子的内在规律。... [目的]探索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和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不同季节水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解析根际微生态各环境因子的内在规律。[结果]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细菌为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和δ-变形菌(Delta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为粪壳菌(Sordariomycetes)。夏季水松根际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根际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速效氮可能是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代谢能力在夏季最优,在冬季最差。季节因素显著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开展相关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造成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根际微生物 季节动态 PCR-DGGE Biolog-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升高通过小麦根际微生物加快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亚楠 亓方剑 +2 位作者 李维维 陈巨莲 谭晓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045-4056,共12页
【目的】气候变暖可影响小麦(Triticum aestivum)蚜虫发生和危害,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作为我国黄淮海小麦的主要害虫,其种群发育与繁殖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究气候变暖是否会改变小麦根... 【目的】气候变暖可影响小麦(Triticum aestivum)蚜虫发生和危害,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作为我国黄淮海小麦的主要害虫,其种群发育与繁殖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究气候变暖是否会改变小麦根际微生物,从而间接影响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的发育和繁殖。【方法】在河南原阳试验基地悬挂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温度升高2℃,待小麦返青后调查小麦蚜虫发生数量。在小麦拔节期收集根际微生物,并带回室内获得小麦根际微生物混合菌液。用混合菌液浇灌小麦开展两种蚜虫种群动态、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试验。浇灌根际微生物混合菌液,后接种蚜虫,连续观察5次,记录蚜虫的数量。将两种麦蚜用生态盒单头固定于小麦第2片叶片上开展生命表试验,每天观察记录若蚜蜕皮、龄期、死亡等情况;同时,记录成蚜产蚜量及死亡数。【结果】不同处理下,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均呈持续增加趋势。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浇灌增温田根际微生物相比常温田根际微生物,蚜虫的增加量逐渐增大。增温田根际微生物显著增加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总平均发生量,相较于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增加量更大,为麦长管蚜的4.49倍。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增温田根际微生物显著缩短了禾谷缢管蚜的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若蚜发育历期及产蚜历期,同时显著增加了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产蚜量。此外,增温田根际微生物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各阶段种群存活率。【结论】温度升高分别通过影响根际微生物而促进禾谷缢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高麦长管蚜的存活率,加速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这些影响可导致蚜虫迁飞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解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麦蚜暴发机制,可为预测和评估未来气候变暖下的麦蚜发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根际微生物 麦蚜 生命表 种群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
作者 冯超红 李丽娟 +8 位作者 张姣姣 王俊美 李亚红 刘露露 韩自行 石瑞杰 万鑫茹 徐飞 宋玉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促生增产,但其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茎基腐病田中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对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根际微生物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但使分蘖期镰孢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提高了细菌网络的复杂性,降低了真菌网络复杂性,使植株根际微生物网络更接近健康植株根际的特征。该研究从根际微生物的角度为苯醚甲环唑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机制研究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苯醚甲环唑 根际微生物 镰孢属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凤眼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7
作者 刘芳宇 孙林鹤 +4 位作者 常雅军 刘吉祥 刘晓静 徐迎春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鲜质量、叶数、叶宽、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减弱叶发育,增强根发育,且缺磷处理对植株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缺氮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缺氮处理对凤眼蓝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强于缺磷处理。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而缺氮处理对叶片和根中上述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总体无明显影响。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氮、磷含量降低,且氮、磷元素优先分配向根部,缺磷处理引起的磷含量的降幅明显高于缺氮处理引起的氮含量的降幅。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降低,其中氮代谢相关(硝酸盐还原、固氮、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在氮元素充足时,缺乏磷元素会降低凤眼蓝根际氮代谢相关微生物的富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缺氮和缺磷处理均能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限制氮代谢相关微生物富集等方式抑制凤眼蓝生长和繁殖,且缺磷处理对凤眼蓝产生的非生物胁迫更强、对凤眼蓝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通过控制凤眼蓝对磷元素的吸收防控凤眼蓝爆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营养元素 根际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金波 王永斌 +1 位作者 谭巍巍 刘昭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根际微生物组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大豆根系土壤营养元素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即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的生长健康、营养物质吸收及病害防治... 根际微生物组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大豆根系土壤营养元素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即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的生长健康、营养物质吸收及病害防治等,大豆的生长也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来关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概述,主要包括不同的大豆种质、耕作栽培方式、生长时期、根际分泌物以及外界处理等条件下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大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同时对未来关于大豆根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响应与修复作用(综述)
19
作者 王雨菡 陈莲 +7 位作者 张培珍 王振江 林森 唐翠明 罗国庆 钟建武 李智毅 王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对粮食安全与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其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根系分泌物是利用生物修复...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对粮食安全与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其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根系分泌物是利用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关键物质,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在植物响应污染物胁迫及污染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响应与修复作用,揭示两者动态协同作用机制,对深入了解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梳理了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因素与现有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多种草本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响应与主要修复机制,以及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并对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根际微生物协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过程存在的难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结果表明,在重金属胁迫下,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数量均发生显著变化;根系分泌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主要包括活化与固化;根系分泌物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形成的重要因素,根际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调控功能,两者互作在土壤重金属的消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为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化研究及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分泌物 土壤重金属 植物修复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和群体淬灭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20
作者 张清旭 李建鹃 +6 位作者 郭玥 王炎炎 彭艳晖 王裕华 胡明玥 林文雄 吴则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际是由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环境,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是植物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利用复杂的种内和种间信号传导机制... 根际是由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环境,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是植物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利用复杂的种内和种间信号传导机制招募特定的微生物,协调并控制混合群落的行为,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根际微生物能够自发产生、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从而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QS系统的特征是合成和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根际土壤细菌中存在多种QS信号分子,如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二酮哌嗪、扩散信号因子、次生代谢物、植物激素类分子等。AHLs作为细菌中被广泛研究的QS信号分子,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机制,并讨论了AHLs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中的调节作用,包括AHLs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耐受性和抗病性等方面的有益影响,以及AHLs介导的QS系统调控导致的根际致病菌对植物的有害影响,同时还探讨了基于AHLs的群体淬灭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健康与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 群体感应 群体淬灭 植物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