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继续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远期临床结局: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作者 陈和敏 夏明 +1 位作者 郑旭锋 郑积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86-694,共9页
背景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经治后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慢乙肝患者,继续使用NAs治疗的远期临床结局的研究尚缺乏.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对慢乙肝经一线NAs治疗的LLV患者继续原NAs治... 背景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经治后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慢乙肝患者,继续使用NAs治疗的远期临床结局的研究尚缺乏.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对慢乙肝经一线NAs治疗的LLV患者继续原NAs治疗和更换不同NAs治疗方案远期临床结局情况进行评价.方法经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R 4.3.1软件对纳入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涉及3153例慢乙肝LLV患者,其中7篇文献进行HBV DNA阴转率定量Meta分析,结果提示更换NAs方案组继续治疗24 wk[RR=4.23,95%CI(2.47,7.24),P<0.01]和48 wk[RR=2.90,95%CI(1.75,4.81),P<0.01]后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继续原NAs方案组;纳入6篇文献进行HBeAg阴转率的定量Meta分析,更换NAs治疗方案组24 wk HBeAg阴转率高于继续原方案组[RR=2.31,95%CI(1.28,4.19),P<0.01],但48 wk两组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50,95%CI(0.88,2.54),P=0.13];纳入3篇文献进行终末期肝病发生率的定性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继续NAs治疗的LLV组患者远期终末期肝病发生率均高于维持病毒学应答(maintain virological response,MV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换NAs治疗方案可提高慢乙肝LLV患者HBV 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但继续NAs方案治疗的慢乙肝LLV患者远期终末期肝病发生率较MVR患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核苷()药物 临床结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21与CHB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婷 吴剑华 +1 位作者 唐金模 王敏 《微生物与感染》 2024年第4期237-243,共7页
本文运用系统评价方式,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病毒学应答、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 本文运用系统评价方式,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病毒学应答、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及病毒复发等状态下的水平变化。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万方数据库、维普系列数据库、独秀数据库等,设置检索时间为2010年01月—2024年11月,依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完全应答组IL-21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不全应答组(RR=24.94,95%CI为[20.09,29.80],Z=10.07,P<0.01);HBeAg转阴组IL-21水平显著高于HBeAg未转阴组(RR=34.22,95%CI为[29.01,39.44],Z=12.86,P<0.01);病毒学持续应答组IL-21显著高于病毒学复发组(RR=-13.07,95%CI为[-15.51,-10.62],Z=10.47,P<0.01)。血清IL-21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协助调整抗病毒方案及评估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介素-21 核苷()药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在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中的价值
3
作者 何小燕 张丽琴 +3 位作者 吴天恩 曾瑞丽 叶文峰 黎翠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展开1年随访,根据有无病毒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展开HBV RNA及HBsAg定量检测,分析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患者复发率17.50%,复发组的停药时HBV DNA载量、停药时HBsAg定量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停药6、12、18、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比较,停药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RNA预测疾病复发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80.30%,HBsAg对应数值为78.57%、89.39%。结论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CHB复发有预测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药物 停药 复发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RNA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致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吕婕 王箭焱 王强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观察左归丸对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致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九江市中医医院长期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致骨损伤的患者80例分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予常规治疗,... 目的 观察左归丸对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致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九江市中医医院长期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致骨损伤的患者80例分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左归丸口服,疗程均为12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7.5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r、BUN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股骨颈骨密度、Z评分和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Z评分和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钙、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AL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归丸对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致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骨密度,维持正常的血清骨代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抗病毒 骨损伤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怡 朱咏梅 +1 位作者 胡正翠 毛燕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3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住院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3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住院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住院宣教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时间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复查率、出院12个月内的再次入院率及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无论是在药物管理还是服药依从性上均出现随着出院时间的推移,差异度明显扩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12个月时复诊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9个月时复诊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12个月中的再次入院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12个月时对延续性护理的评价高。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依从性和对疾病管理能力,减少再次入院率,节约了卫生服务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药物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病毒检出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慢性乙肝患者PBMCs中HBV cccDNA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忠斌 任晓强 +7 位作者 刘妍 许智慧 李韦杰 戴久增 李乐 邵清 陈国凤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分析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已在血清病毒中产生耐药基因突变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反转录酶(RT)区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8月于解放军302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30... 目的分析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已在血清病毒中产生耐药基因突变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反转录酶(RT)区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8月于解放军302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均经6个月以上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已在血清中检测到耐药相关突变。采集与血清检测同一时间点的全血标本30份并分离PBMCs,提取总DNA,以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消化+滚环扩增+跨缺口PCR方法扩增HBV cccDNA的RT区,分析9个位点的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变异。结果 30份样本中,16例检出HBV cccDNA,检出率为53.3%,PBMCs中HBV cccDNA检出率与HBeAg阳性率、血清ALT水平及血清HBVDNA载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在16例HBV cccDNA检出者中,B基因型5例,占31.3%,C基因型11例,占68.8%,与血清HBV基因分型结果一致。但是,与血清HBV均检出耐药突变株不同,16例PBMCs cccDNA中检出的病毒均是无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突变的野生株。结论在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产生耐药突变的情况下,PBMCs中HBV cccDNA仍以原始野生株为优势种群,推测PBMCs可能是体内HBV野生株的"存储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环状 核苷()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应答反应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杨丽敏 彭勋 +3 位作者 赵艳茹 赵培利 马艳玲 杨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与探讨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将慢性HBV感染者541例分为4组:拉米夫定组136例、替比夫定组135例、恩替卡韦组135例和阿德福韦组135例,各治疗48周。治疗前应... 目的研究与探讨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将慢性HBV感染者541例分为4组:拉米夫定组136例、替比夫定组135例、恩替卡韦组135例和阿德福韦组135例,各治疗48周。治疗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确定HBV基因型,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和HBV M。其中109例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HBV B基因型94例(17.38%),C型410例(75.79%),B/C混合型37例(6.84%),未检出其他基因型;在B型感染者,肝组织G3占37.3%、S313.0%,C型感染者G3占8.7%、S3占22.7%,B基因型与C基因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患者,B型、C型和B/C混合型之间疗效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几种不同的基因型感染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对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 肝组织病理学 核苷()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扬武 罗伟生 +2 位作者 黄瑞 谭全肖 段雪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9-595,共7页
目的:评价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 目的:评价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RCT,1319例患者。大部分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比单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IV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IV-c),III型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 III,PCIII)水平;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r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在降低门脉高压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门静脉内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联合用药的有效率大于单独用药组。但在降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GLB),乙型肝炎DNA病毒载量(HBV DNA)含量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的试验部分质量较低,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核苷()抗病毒药物 肝纤维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闫东 姚雪松 +6 位作者 高钦宗 刘德忠 曾辉英 李忱瑞 史仲华 郭彦君 李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例。对两组进行常规TAIT同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恩替卡韦14例,拉米夫定8例,阿德福韦酯8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经加用另一核苷(酸)类似物后实现病毒持续抑制。B组中,13例(13/30,43.33%)患者分别在第1~9次TAIT后发生病毒学突破,中位突破时间为5.52个月(4次TAIT后)。两组共死亡48例,其中A组20例,B组28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63、14.77个月(χ2=7.51,P=0.01)。A组和B组中BCLC分期C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3、8.07个月(2χ=7.1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分级、肝癌BCLC分期影响患者预后。未发生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TAIT治疗HBV相关HCC时联合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 乙型 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核苷()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挽救治疗对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卢婷 李成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69-372,共4页
核苷(酸)类似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中替诺福韦酯(TDF)具有安全性高和耐药率低的特点,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经治患者,甚至是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患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成为经治耐药患者补救治疗的最佳选择。本... 核苷(酸)类似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中替诺福韦酯(TDF)具有安全性高和耐药率低的特点,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经治患者,甚至是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患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成为经治耐药患者补救治疗的最佳选择。本文综述了TDF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效或其他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 核苷()药物 耐药 挽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国莉 吴元凯 +1 位作者 崇雨田 高志良 《传染病信息》 2011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以既往临床研究结果为基础,系统性评价双环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得双环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CH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 目的以既往临床研究结果为基础,系统性评价双环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得双环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CH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献,对纳入资料完成质量标准评估后,以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项RCTs(51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环醇联用核苷(酸)类药物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用核苷(酸)类药物组(P<0.01)。此外,联用组HBeAg阴转率(27.6%)亦高于单用组(17.6%,P=0.030),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结论双环醇与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用于CHB的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取得了更好的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核苷() 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程辉 袁宇慧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327-23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护肝和对症支持...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护肝和对症支持基础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2周后3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而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AST、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ALB、CHE水平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HBV-DNA拷贝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患者肌酐(Cr)水平显著上升(P<0.05),其余两组Cr、尿素氮(BUN)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德福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在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且联合用药抗病毒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 肝功能 肾功能 核苷()抗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培 张海月 龚作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54-557,共4页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虽然核苷(酸)类似物(NAs)具有很好的抗病毒疗效,但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出现的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严重的肾毒性和范可尼综合征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均与NA...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虽然核苷(酸)类似物(NAs)具有很好的抗病毒疗效,但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出现的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严重的肾毒性和范可尼综合征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均与NAs类药物导致的线粒体毒性有关。本文对NAs类药物治疗CHB患者过程中的安全性做一回顾,以期更好地指导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药物 横纹肌溶解 中毒 肾毒性 范可尼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福元 姜荣龙 +2 位作者 冯筱榕 郭亚兵 侯金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6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只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6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只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和病死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PTA高于治疗前,但2组升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2组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6例(9.2%),对照组死亡6例(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PTA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8例(12.3%),对照组死亡17例(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 核苷()药物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术后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柯阳 钟鉴宏 +3 位作者 游雪梅 马良 向邦德 黎乐群 《医学综述》 2015年第5期807-811,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已取得良好抗病毒效果,并降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风险,故研究人员推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应用NAs亦有可能获益。2004年来有关HBV相关性HCC根治性手术后应用NAs疗效的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已取得良好抗病毒效果,并降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风险,故研究人员推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应用NAs亦有可能获益。2004年来有关HBV相关性HCC根治性手术后应用NAs疗效的研究不断增多,这些研究的气泡图系统汇总结果显示:HBV相关性HCC术后应用NAs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HBV相关性HCC患者HBV-DNA阳性,应给予NAs治疗;初始治疗者优先选用强效高耐药屏障药物,且应密切监测HBV耐药情况;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可加用阿德福韦酯或换用恩替卡韦长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气泡图 核苷()药物 根治性手术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sAg、HBV RNA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停药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宝灵 徐龙 +6 位作者 余海滨 徐贞秋 吴敏 张伟 范声春 李艳艳 李金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RNA)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治疗停药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九医院肝病科接受NAs治疗且符合停药标准有计划停药的80例CH...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RNA)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治疗停药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九医院肝病科接受NAs治疗且符合停药标准有计划停药的8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停药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20 U·mL^(-1),HBsAg定量<200 U·mL^(-1)和HBsAg定量200~1000 U·mL^(-1)的患者各40例进行随访,同时观察HBsAg定量<200 U·mL^(-1)、HBV RNA<100 U·mL^(-1)的患者3年复发情况。结果停药3年后,在HBV DNA<20 U·mL^(-1)的前提下,HBsAg定量<200 U·mL^(-1)、HBV RNA<100 U·mL^(-1)的CHB患者复发率为14,3%(5/35),其余患者的复发率为46,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sAg定量和HBV RNA水平可以预测安全停药,在HBV DNA<20 U·mL^(-1)的前提下,HBsAg定量<200 U·mL^(-1)、HBVRNA<100 U·mL^(-1)的患者可以安全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核糖核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药物 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治疗核苷(酸)类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裴欢欢 梁利民 +1 位作者 李筠竹 闫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究核苷(酸)类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6月选取本院104例核苷(酸)类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究核苷(酸)类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6月选取本院104例核苷(酸)类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HBe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的血清HBV DNA、HBe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的ALT、AST以及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核苷(酸)类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水平、HBeA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HBV DNA HBEAG 核苷()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3年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停药前水平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洪波 牛易 +2 位作者 施海燕 邓浩辉 关玉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1期3240-3242,共3页
目的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3年期间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停药前水平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11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每隔半年检测HBsAg定量... 目的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3年期间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停药前水平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11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每隔半年检测HBsAg定量,分析3年HBsAg的动态变化。有35例患者3年后陆续停药,继续随访1年,观察停药后疗效持续性。分析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定量与疗效持续性的关系。结果115例HBeAg阴性患者随着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HBsAg定量逐年有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差异(F=3.01,P<0.05)。HBsAg定量在基线为(3.13±0.79)logIU/ml,在治疗6、12、18、24、30、36个月分别为(3.11±0.86)、(3.06±0.85)、(2.98±0.92)、(2.91±0.84)、(2.83±0.82)、(2.76±0.95)logIU/ml(与基线比较,t值分别为0.18、0.65、1.33、2.05、2.83、3.21;P值分别为0.85、0.52、0.19、0.04、0.005、0.002)。持续病毒学应答组(13例)与病毒学复发组(22例)在停药时HBsAg水平分别为(2.21±0.73)、(2.89±0.95)logIU/ml,两组病例的停药时HBsAg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3)。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均随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定量低水平与更好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表面抗原 核苷()抗病毒药 持续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耐药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航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7期43-44,共2页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4种,其中拉米夫定是第一种获准上市的此类药物。随着拉米夫定...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4种,其中拉米夫定是第一种获准上市的此类药物。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发生率随之升高,其余3种药物同样存在耐药性问题。耐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与成本效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帅 王喜 商红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3期2320-23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取20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比夫定(LDT)组、恩替卡韦(ETV)组、拉米夫定(LMV)组、阿德福韦酯(ADV)组,各50例。利,记录治疗144周后4组患者的肝...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取20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比夫定(LDT)组、恩替卡韦(ETV)组、拉米夫定(LMV)组、阿德福韦酯(ADV)组,各50例。利,记录治疗144周后4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HBV DNA转阴率、成本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4周后,ETV组、LMV组、LDT组、ADV组肝功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48、96、144周的HBV DNA转阴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治疗144周后,ETV组、LMV组、LDT组、ADV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0.2%、85.3%、79.6%、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组、LMV组、LDT组、ADV组治疗144周的成本分别为39 826.8、16 145.9、24 731.6、19 819.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组、LMV组、LDT组、ADV组治疗144周的疗效分别为86.7%、26.3%、10.4%、7.2%;C/L分别为459.4、613.9、2 378.1、2 7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的效价是最好的,次之是LMV;ETV组、LMV组、LDT组、AD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治疗,结合成本低、副作用少、疗效好等方面进行分析,ETV的效价较好,其次是L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药物 乙肝相关性肝癌 疗效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