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于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明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第12期1271-127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核磁共振扩散加权...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记录不同b值下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背景噪声,以及b=800 s/mm^2时(此时图像更清晰,ADC更稳定)肝细胞癌实质区与坏死区ADC值、研究组与对照组ADC值,并比较分析。结果不同b值下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800 s/mm2时肝细胞癌坏死区ADC值明显高于实质区(P<0.05),同时,研究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价值明显,不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而且对肝脏病变也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AD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姜天骄 陈曦 吴佳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8-0061,共4页
观察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规范应用于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期间的临床价值。方法 时段:2023.01-2023.12,选取45例肝细胞癌和健康体检人员分为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在不... 观察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规范应用于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期间的临床价值。方法 时段:2023.01-2023.12,选取45例肝细胞癌和健康体检人员分为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b值状态下对应的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信息、b=800s/mm2时ADC值作为观察指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分析不同b值下对应的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信息,不同b值下信号强度本次研究中的测定数值、信噪比本次研究中的测定数值、质量指数本次研究中的测定数值、背景噪声本次研究中的测定数值等相差较大,P<0.05。在b=800s/mm2时,本次研究中肝细胞癌患者实质区的ADC数值经过系统评估计算后的数值显著较本次研究对象中坏死区的ADC测定数值更低,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相差较大,P<0.05。和对照组ADC数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经过系统评估后的ADC测定数值呈现出降低趋势,相差较大,P<0.05。结论 肝细胞癌患者需要开展准确及时的诊断方式,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新兴的诊断方式,通过规范实施后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比较明显,且对患者的肝脏病变开展全面系统的诊断,在其诊断敏感性提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AD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3
作者 张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46-0149,共4页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优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P<0.05。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TTP与BF和卵巢良性肿瘤比较,P<0.05。结论 卵巢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4
作者 周伟 陈小华 +2 位作者 彭辉 丁爱民 刘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lution128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3种检查方法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误诊率高于病理检查、MRI-D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检查时间长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费用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CT动态增强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刘鸿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47-184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4例乳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乳腺癌)28例与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根据MR...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4例乳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乳腺癌)28例与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根据MRI检查要求进行扫描,均于经期第1~2周进行扫描采用乳腺专用8通道相控阵列线圈。扫描序列为轴位T2W1-STIR、轴位T1W1-FSE、轴位DWI、矢状位FS-T2WI、轴位三维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分别设置相应的参数。比较两组病理结果、病灶数、CI分型、Fischer评分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34例患者病灶数38个,观察组28例患者病灶数33个,两组良、恶性病变均可表现为肿块及非肿块型。对照组病灶表现为均匀性、离心性、分隔样不强化或弱强化;观察组病灶多呈不均匀性强化、早期边缘环形强化及向心性强化。TIC分型,对照组以Ⅰ型最为多见,而观察组以Ⅲ型多见;对照组的Fischer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ER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ER为参考,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1.5%(95%CI:51.3%~86.8%),特异性为70.6%(95%CI:52.5%~84.9%),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多参数成像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有助于对疾病快速分析,但单一影响指标诊断价值有限,需要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核磁共振 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技术联合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的价值
6
作者 丁婕 杨杰 +3 位作者 岳修正 张贞 王瑞 朱蓉蓉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索酰胺质子转移技术(APT)联合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DWl)在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乳腺肿块型病变的患者,结果均有病理证实,患者分别行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纵向... 目的探索酰胺质子转移技术(APT)联合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DWl)在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乳腺肿块型病变的患者,结果均有病理证实,患者分别行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及DWl序列扫描。计算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PT SImean值、打药前后T1 mapping值的变化率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绘制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乳腺恶性病灶的APT SImean值、T1 mapping值变化率均高于良性病灶(P<0.05);乳腺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低于良性病灶(P<0.05)。APT、T1 mapping和ADC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4(95%CI:0.88~1.00)。结论APT和T1 mapping成像技术可用于乳腺肿块型病变的良恶性诊断。APT、T1 mapping和DWI 3种成像技术的联合诊断模型可以明显提高其对乳腺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型病变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神经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龙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62-065,共4页
探讨脑神经胶质瘤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分级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脑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6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43例为高分级,25例为低分级,所有患者均接受MRI、... 探讨脑神经胶质瘤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分级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脑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6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43例为高分级,25例为低分级,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DWI对脑神经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效果。结果 对MRI与MRI联合DWI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MRI联合DWI的诊断效能与分级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 在分级诊断脑神经胶质瘤时,可将MRI检查与DWI联合,能够获得与病理诊断相接近的结果,尤其是ADC值、rADC值可用于高分级与低分级的鉴别,更利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病情状况,以便于尽早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脑神经胶质瘤 分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腹膜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8
作者 朱纹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常规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腹膜转移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02月-2023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腹膜转移瘤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常规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腹膜转移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02月-2023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腹膜转移瘤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或随访证实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两组诊断腹膜转移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腹膜转移瘤的临床价值优于常规核磁共振检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腹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磁共振检查 腹膜转移瘤患者 诊断效果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延迟强化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郑英杰 耿建芳 +2 位作者 付力博 杨鹏 许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77-79,8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延迟强化技术(LGE-CMR)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CM)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ICM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GE-CMR有无心肌延迟强化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LGE阳...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延迟强化技术(LGE-CMR)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CM)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ICM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GE-CMR有无心肌延迟强化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LGE阳性组再根据LGE阳性节段数分为瘢痕心肌节段数<6和瘢痕心肌节段数≥6两个亚组。分析比较LGE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心功能参数值及ADC值,LGE阳性两个亚组患者延迟强化情况,并分析比较LGE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ICM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最佳诊断分界点、敏感度、特异度以及95%CI。结果LGE阳性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比LGE阴性组差,LGE阳性组患者的ADC值比LGE阴性组低,且在LGE阳性组中瘢痕心肌节段数≥6亚组的患者心功能参数和ADC值进一步降低(P<0.05)。瘢痕心肌节段数<6亚组患者瘢痕质量、瘢痕质量百分比、灰区质量和灰区质量百分比均小于瘢痕心肌节段数≥6亚组患者(P<0.05)。LGE阳性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高于LGE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ADC值和瘢痕质量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LVEF、ADC值和瘢痕质量联合预测ICM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875(95%CI:0.775-0.976,P<0.001)。结论DWI及LGE-CMR可对ICM患者进行诊断及预后危险分层,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延迟强化技术 缺血性心肌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与前列腺癌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东虎 余金宝 +1 位作者 徐阳 高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癌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癌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ADC图像的水平方向(Horzl-GLNU)、45度方向(45dgr-GLNU)、垂直方向(Vertl-GLNU)以及135度方向(135dgr-GLNU)的灰度不均匀性以及ADC数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像学特征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病例组患者Horzl-GLNU(t=48.216,P=0.000)、45dgr-GLNU(t=58.863,P=0.000)、Vertl-GLNU(t=47.775,P=0.000)、35dgr-GLNU(t=5.850,P=0.000)显著降低,病例组患者ADC(t=12.305,P=0.000)显著升高。相比低分化组,高分化组患者的HorzlGLNU(t=9.017,P=0.000)、45dgr-GLNU(t=9.197,P=0.000)、Vertl-GLNU(t=8.294,P=0.000)、35dgr-GLNU(t=6.598,P=0.000)显著降低,高分化组患者的ADC(t=2.275,P=0.026)显著升高。通过相关性分析,患者的分化程度与ADC图像的Horzl-GLNU、45dgr-GLNU、Vertl-GLNU以及135dgr-GLNU的灰度不均匀性呈现负相关,与ADC数值呈现正相关。结论DWI及ADC值与前列腺癌及其分化程度有关,前列腺癌患者及高分化患者Horzl-GLNU、45dgrGLNU、Vertl-GLNU、35dgr-GLNU显著降低,ADC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纹理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晓玲 王新宇 +3 位作者 毛维轩 许焕才 王长杰 金龙云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4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因各种肝脏占位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A组(LAVA)、B组(DWI)以...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因各种肝脏占位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A组(LAVA)、B组(DWI)以及C组(LAVA、DWI联用)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同时比较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能够将病变定性的比例为64.5%、定性准确率为95.9%,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肝囊肿在b=800s/mm^2时的ADC平均值为3.315±0.298,明显高于其他病变,其P均〈0.05。结论DWI联合LAVA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LAVA技术 肝脏占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进天 黄波 +1 位作者 莫旭林 黄庆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治疗前经病理确诊的MM患者22例,分别行WB-DWI、CT及X线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治疗前经病理确诊的MM患者22例,分别行WB-DWI、CT及X线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WB-DWI检查显示局限斑片状高信号15例,弥漫斑片状高信号7例。CT检查显示骨质破坏11例,软组织肿块7例,骨质未见异常4例。X线检查显示骨质破坏7例,软组织肿块3例,骨质疏松表现3例,骨质未见异常9例。WB-DWI、CT和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1.8%和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DWI检查对MM临床评估优于X线和CT检查,可作为治疗及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核磁共振成像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X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自然 孙全余 +3 位作者 崔言森 雷红艳 郑梅 王立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1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不同脑白质区和不同灰质区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nimaging,DTI)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ent,ADC)值与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与急性一氧化碳迟发性脑...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不同脑白质区和不同灰质区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nimaging,DTI)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ent,ADC)值与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与急性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相关性。方法对一氧化碳中毒后30例并发DEACMP和35例未发生DEACMP患者行核磁共振DTI扩散特征参数ADC值与FA值,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据DTI的扩散特征参数,能够监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脑白质和灰质区的微观结构病理损害程度,DEACMP患者脑白质所测平均ADC值与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灰质核团ADC值有所增高,特别是苍白球明显增高,FA明显降低(P<0.01)。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在不同脑白质区和不同灰质区核磁共振DTI扩散特征参数ADC值与FA值,对评价病情及预测DEACMP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 平均扩散系数值 各向异性分数值 迟发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涛 肖文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0期65-68,共4页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应用期间的扩散系数值(b)分别选择0、500、1000 s/mm2,随访所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 .回顾分析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质量与诊断结果.结果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0.00%、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3.75%,60例患者检查后获取的影像学质量较好,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检查期间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DWI序列能够较好的显示出乳腺病灶区域的相关信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可评估患者病灶区域血流信号、病灶强化方式以及病灶出现的其他异常表现等,两者的联合为乳腺癌有效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检查期间通过合理选择检查参数以及b值,能够保证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保证乳腺癌诊断较高的准确率、特异性与灵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联合诊断 乳腺癌检查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卞读军 胡冬煦 肖恩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232-1235,共4页
关键词 成像技术 扩散加权 肝脏 磁共振 arterial 经肝动脉造影 影像学检查方法 门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在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宏 《临床研究》 2016年第8期139-140,共2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行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于本院收治的肝细胞癌7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肝脏正常者5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行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于本院收治的肝细胞癌7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肝脏正常者5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MR DWI技术诊断,测定b值于800、400、50s/mm2的背景噪声、质量指数、信噪比、信号强度与对比两组最佳b值时平均ADC值。结果 MR DWIb值不相同时,检测病灶质量指数、信噪比与信号强度均不同(P<0.05);b值为800s/mm2时,肝细胞癌坏死区和实质区平均ADC值及两组ADC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行MR DWI技术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肝细胞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敬春 张莉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5期386-386,共1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分解不平衡的结果,也是各类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渐进发展的必经的特征性病理过程。因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的过程,如何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效地阻断...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分解不平衡的结果,也是各类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渐进发展的必经的特征性病理过程。因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的过程,如何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效地阻断或干预肝纤维化的进程,正是当今研究的难点。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是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应用DWI对肝脏病变分析也是目前影像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肝纤维化 成像技术 扩散加权 应用 水分子扩散运动 价值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延江 桑颖 《影像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在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以60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对患者采用核磁共振... 目的:探究在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以60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对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的诊断,对诊断价值进行探究分析。结果:3D-CPA诊断与病检结果总符合率(90.00%)、敏感性(90.00%)、特异性(85.00%)均高于DWI检测的总符合率(63.33%)、敏感性(65.00%)、特异性(6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中采用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的效果更佳,可对疾病做出准确诊断,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 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志斌 《影像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采用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分别行CT与WB-DWI检查,分析检查...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采用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分别行CT与WB-DW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ADC值是(0.83±0.15)×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0.27±0.14)×10^-3mm^2/s;WB-DWI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准确率是96.67%(29/30),显著高于CT诊断准确率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诊断 CT 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应用于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先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肝细胞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收治肝细胞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肝脏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实施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当MRDWI值不相同时... 目的:探讨对肝细胞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收治肝细胞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肝脏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实施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当MRDWI值不相同时,进行病灶质量指数、信噪、信号强度检测,两组均不一致(P<0.05);b=800 s/mm2时,两组ADC值、肝细胞癌坏死区和实质区的平均AD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DWI技术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不仅影像学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性,并且对肝脏病变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 成像(MRDWI)技术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