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29-032,共4页
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放射科接收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50例,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所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技术,以关节镜检查结果... 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放射科接收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50例,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所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技术,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结果 5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经由关节镜下观察,确诊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8例,其中完全断裂患者21例,部分断裂患者27例。以关节镜下观察结果为金标准,5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经由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20例,部分断裂患者26例,存在2例漏诊,诊断准确率95.83%,与关节镜技术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有效明确断裂程度,可作为疾病诊断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关节镜技术 诊断效果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2
作者 陈秀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01-0004,共4页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自其问世以来,MRI已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成为疾病诊断、病变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损...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自其问世以来,MRI已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成为疾病诊断、病变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损伤,且能够提供多平面的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尤为出色。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和精细化。与此同时,MRI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需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还需掌握MRI相关的技术知识,以协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本文将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护理要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医学诊断 护理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探讨
3
作者 海强 米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5-0068,共4页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探讨。方法 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150例),对患者分别使用临床检查和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效果。结果 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临床检查,确诊共60...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探讨。方法 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150例),对患者分别使用临床检查和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效果。结果 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临床检查,确诊共60例ACL断裂临床检查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40.00%、34.38%、28.13%、34.38%、30.00%。MRI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0.00%、90.63%、88.89%、93.55%、84.21%。与临床检查比较,MRI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均偏高(P<0.05)。结论 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方面显示出了很高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油气运移路径观察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苗盛 张发强 +2 位作者 李铁军 罗晓容 侯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圆管填玻璃珠物理模型内油的运移过程 ,对成像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后 ,可以定量地观察和分析运移路径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的油饱和度。实验结果表明 ,被油占据的运移路径在整个通道内的比例取决于路径的形态 ,而路...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圆管填玻璃珠物理模型内油的运移过程 ,对成像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后 ,可以定量地观察和分析运移路径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的油饱和度。实验结果表明 ,被油占据的运移路径在整个通道内的比例取决于路径的形态 ,而路径内的油饱和度并非 10 0 %。在实验模型的尺度上 ,运移路径上的油饱和度在运移过程中可达 80 %以上 ;在运移结束后 ,因运移路径收缩、分离 ,油饱和度只占 2 0 %~ 4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原油 二次运移 孔隙介质 饱和度 运移路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贾丙申 纪志华 +2 位作者 周立义 于鹏 付昆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804-2805,2806,共3页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我院关节创伤外收治的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0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标准,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我院关节创伤外收治的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0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标准,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医师单纯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医师通过临床诊断,有48例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41例部分断裂,7例全部断裂),12例患者正常。部分和全部断裂平均准确率为79.78%,假阴性率为23.5%。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患者,有53例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45例部分断裂,8例全部断裂),7例患者正常。部分和全部断裂平均准确率为88.56%,假阴性率为13.7%。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医师单纯临床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前交叉断裂较单纯临床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仍存在漏诊的可能,需结合医师临床综合分析,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6
6
作者 夏天 陈珊珊 +1 位作者 周敏雄 汪红志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184,共4页
针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特点,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发了14个实践项目,并联合企业研发适用于实践教学的磁共振实验设备和相关配套教材。为了克服硬件设备实验效率低的困难,开发了虚拟教学软件,不仅可以完全模拟硬件设备的全部实... 针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特点,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发了14个实践项目,并联合企业研发适用于实践教学的磁共振实验设备和相关配套教材。为了克服硬件设备实验效率低的困难,开发了虚拟教学软件,不仅可以完全模拟硬件设备的全部实验,而且可以开展高级序列的仿真成像等实验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自主讨论、实验操作的形式开展教学,结合有效的考核体系,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虚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煤层气领域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巨鹏 潘一山 《煤矿开采》 2003年第2期1-3,6,共4页
 详细介绍核磁成像机理以及在煤岩流体力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测试方法,并以煤层气研究为例,首次提出了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进行实时、定量研究分析的可行性,以期开辟一种崭新的实验研究煤层气的方法,从而为煤层气有...  详细介绍核磁成像机理以及在煤岩流体力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测试方法,并以煤层气研究为例,首次提出了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进行实时、定量研究分析的可行性,以期开辟一种崭新的实验研究煤层气的方法,从而为煤层气有效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验证和实验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煤层气 赋存 运移规律 煤岩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科领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罗营 糜若然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检查技术,通过检索国外相关文献,总结MRI技术于产科的应用,包括原理、安全性、优缺点、相关技术改进、注意事项、应用指征及MRI的三维成像技术和体积计算技术。MRI技术不涉及放射线的问题,妊娠...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检查技术,通过检索国外相关文献,总结MRI技术于产科的应用,包括原理、安全性、优缺点、相关技术改进、注意事项、应用指征及MRI的三维成像技术和体积计算技术。MRI技术不涉及放射线的问题,妊娠期间应用对妊娠妇女和胎儿均安全。诊断胎儿畸形MRI较B超技术有更多优点,由于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尚难普及,仅作为B超技术的辅助技术,同时MRI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技术 产科 诊断 B超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妊娠期间 应用指征 领域 放射线 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冬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8期105-106,共2页
目的对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9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对患者分别进行钼靶X线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 目的对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9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对患者分别进行钼靶X线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乳腺钼靶检查(91.30%vs.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乳腺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博 郎兆会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8期136-137,共2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后续予以病理性诊断显示乳腺癌患者42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开展多模态核...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后续予以病理性诊断显示乳腺癌患者42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开展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磁共振波普分析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同步记录检验结果,观察乳腺癌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62例患者中共发现7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64个,良性病灶14个,肿块直径最小5 mm;良性病灶以类圆形、边界清晰及边缘光滑为主要表现,恶性病灶以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界不清、分叶等为主要表现;良性病灶以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及增生结节为主,恶性病灶以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浸润性小叶癌为主。结论将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临床诊断中效果理想,在诊断乳腺癌肿瘤病灶时敏感性较高,可为保障乳腺癌诊断精准性,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乳腺癌 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 磁共振波普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卉 靳松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150-152,共3页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常见的认知障碍综合症的一种,临床上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MCI被医学界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约有10%~15%的患者病情最终...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常见的认知障碍综合症的一种,临床上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MCI被医学界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约有10%~15%的患者病情最终发展为AD。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MCI患者进行检查,探讨核磁成像技术对MCI的客观诊断方法,力争早期发现,让临床及早干预MCI,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有云 方靖 +4 位作者 孙小君 李作瑞 祁生平 刘嘉 刘香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100例于我院行常规MRI技术诊断的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象,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100例于我院行优化MRI技术诊断的肛周感染...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100例于我院行常规MRI技术诊断的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象,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100例于我院行优化MRI技术诊断的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对象,两组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脓肿位置坐骨直肠间隙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位置骨盆直肠间隙、高位括约肌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形态不规则条块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形态类圆形、分叶状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单多房单房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单多房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内口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MRI技术诊断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具有高准确率,经优化后的MRI技术的准确率较常规MRI技术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肛周病变 感染 准确率 诊断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理超 廖荣信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8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选定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00例,时间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均先后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常规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选定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00例,时间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均先后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常规超声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检出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进行指标对比。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检出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指标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检出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指标,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较高,有助于骨折类型与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诊断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临床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上的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宝川 《中外医疗》 2017年第5期181-183,共3页
目的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上的成像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资料,然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获取患者的SE序列、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的... 目的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上的成像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资料,然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获取患者的SE序列、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的图像,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该次研究发现,患者的子宫发生形变28例,未发生形变7例,多发子宫肌瘤29例,单发子宫肌瘤6例。患者子宫肌瘤呈圆形的为18例,呈类圆形的为9例,呈椭圆形的为5例;浆膜下肌瘤14例,肌壁间肌瘤19例,黏膜下肌瘤2例;病灶位于子宫体部的为25例,病灶位于子宫颈部的为7例,病灶位于子宫轮廓以外的为9例。9例患者的横断面T1W1呈现出低信号改变,6例患者的横断面T1W1呈现出偏高信号改变;28例患者的冠状面T2W1呈现出低信号改变,7例患者的的冠状面T2W1呈现出偏高信号改变。另外,23例患者的横断面T1W1边界不清晰,12例患者的横断面T1W1边界清晰;25例患者的冠状面T2W1边界不清晰,10例患者的冠状面T2W1边界清晰。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帮助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的具体形态、实际大小和真实的位置进行掌握,同时还可以对子宫肌瘤进行定性,利于进一步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子宫肌瘤 成像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健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24期54-55,共2页
目的: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位跟腱外伤患者,先后进行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MRI检查中对完全性跟腱撕裂、不完全性跟腱撕裂以及跟腱内局限跟腱撕... 目的: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位跟腱外伤患者,先后进行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MRI检查中对完全性跟腱撕裂、不完全性跟腱撕裂以及跟腱内局限跟腱撕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为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跟腱外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国内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冬梅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0-64,89,共6页
文章简要阐释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原理与设计,指出在同类脑成像技术中,fMRI具有无创性、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同时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图像等优势,已迅速成为心理学领域最受推崇的一种脑认知成像研究工具.本文同时总结了近1... 文章简要阐释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原理与设计,指出在同类脑成像技术中,fMRI具有无创性、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同时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图像等优势,已迅速成为心理学领域最受推崇的一种脑认知成像研究工具.本文同时总结了近15年来fMRI在我国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该技术在具体研究中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成像技术 心理学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晴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1期1499-1500,共2页
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不断发展,人体某些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具有可预测性及确定性。做颅脑检测时,人体大脑灰、白质的密度相近,用CT技术也很难分辨,而在核磁共振图像中,灰质和白质的值相差为1.5倍,因而在核磁共振成... 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不断发展,人体某些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具有可预测性及确定性。做颅脑检测时,人体大脑灰、白质的密度相近,用CT技术也很难分辨,而在核磁共振图像中,灰质和白质的值相差为1.5倍,因而在核磁共振成像图中可采用白、灰、黑三级来表示,其中脂肪、骨髓和白质为白级,肌肉和灰质为灰级,而骨和骨皮质为黑级。核磁共振可不用造影剂显示脑血管,发现有无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而且还可直接显示一些颅神经,可发现发生在这些神经上的早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脑疾病诊断 应用 核磁共振图像 动静脉畸形 医学诊断 可预测性 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逢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前列腺癌区的容积转运常数值、速率常数值、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DCE-MRI技术扫描的各项数值都较为精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E-MRI技术在老年前列腺癌中应用价值较大,为病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数据,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老年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宏光 赵双全 +1 位作者 陈文聪 甘雪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4期2365-2366,共2页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收诊的26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诊断,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核磁共...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收诊的26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诊断,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再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260例患者中有126例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134例未见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MRI诊断结果显示,260例患者中,有124例为阳性;136例为阴性,准确率为94.62%;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3.65%,特异度为95.52%,阳性预测值为95.16%,阴性预测值为94.12%;经一致性检验,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两者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53)。结论:MRI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关节镜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惠凯 刘暘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4期110-113,共4页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肌肉骨骼肌受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早期诊断和评价十分重要。虽然MRI诊断PM和DM的特异性(与肌肉活检相比)有限,但是它可以及时发现PM...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肌肉骨骼肌受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早期诊断和评价十分重要。虽然MRI诊断PM和DM的特异性(与肌肉活检相比)有限,但是它可以及时发现PM和DM患者的异常;也可以指导肌肉活检,提高病理活检诊断的准确性;也可以对PM和DM疾病发展进行监测,并通过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从而指导治疗;还可以根据炎症性肌病各型的特性征表现、结合血清学如肌炎抗体等,区分炎症性肌病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