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3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白质损害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念东 周国庆 +7 位作者 张宗军 肖俊强 段立晖 任苏虹 赵文新 李华 汤兵 孙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用核磁共振(MR I)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白质损害(ILA)患者常规MR I T2加权像上脑白质损伤区和一些形似正常脑白质(NAWM)区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4例I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MR I、DTI及神经... 目的:用核磁共振(MR I)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白质损害(ILA)患者常规MR I T2加权像上脑白质损伤区和一些形似正常脑白质(NAWM)区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4例I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MR I、DTI及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DTI扫描时,ILA组的脑白质损伤区及NAWM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较对照组NAWM区的MD值升高,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降低;ILA组NAWM区的MD值变化和韦氏全智商及执行功能障碍相关,FA值的变化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衡量的总体认知损害相关。结论:DTI可显示ILA患者常规MR I上NAWM区的病理变化,其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害 认知障碍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波谱与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特发性震颤述情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范亚东(综述) 贺娟(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040-1042,共3页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以4~12 Hz的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随病情加重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核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以4~12 Hz的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随病情加重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核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发展迅速,如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等已成为研究正常人群和临床人群脑功能、脑结构的宝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述情障碍 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来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4期742-743,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结果并为该技术后续推广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技术,探讨检测结...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结果并为该技术后续推广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技术,探讨检测结果。结果:患者肿瘤强化区域检测结果 FA值及ADC值与对策正常白质区域检测情况,对比后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对比脑胶质瘤各个区域检测后ADC值及FA值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脑胶质瘤的检测结果好,诊断情况可满足临床需要。然而对于脑部组织精确情况等检测具有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弥散成像 脑胶质瘤 诊断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内囊血肿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卫华 刘津英 +3 位作者 胡新华 王治瑜 刘进香 席刚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内囊外侧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内科保守治疗)、单纯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微创血肿清除术)... 目的:观察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内囊外侧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内科保守治疗)、单纯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精确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术),各30例。比较术后5 d各组血肿大小。入院时及术后第5天进行DTI检查,比较各组出血侧内囊锥体束的微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各组入院时、术后第5天和第56天的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 NIHSS)评分,比较术后第56天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的血肿大小、PT的FA值、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微创组和联合微创组的血肿体积较保守治疗组显著减小、PT的FA值显著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微创组优于单纯微创组(均P<0.05)。结论: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囊外侧血肿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微创血肿清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薛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9期187-188,198,共3页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成像技术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研究期间诊断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实施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成像技术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研究期间诊断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实施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DTI检查,将术后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指标包括检出结果、数据分析、ADC与FA值对比、神经细胞连接图像显像质量。结果:常规MRI检出率75.00%低于DTI检出率的100.00%,P<0.05;常规MRI真阳性、敏感度、准确性均低于DTI,假阴性、漏诊率、假阴性率均高于DTI,假阳性、真阴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相一致;低级别与高级别ADC值囊变区域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ADC值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域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FA值囊变区域、瘤周水肿区域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实质部分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DTI神经细胞连接图像显像质量高于常规MRI,P<0.05。结论:脑胶质瘤诊断中采用DTI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灶区域神经状况、血流状况,检出率高,分型准确,可以将其用于脑胶质瘤级别判断,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常规MRI ADC值 FA值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潘细根 邵阳通 +1 位作者 潘玲玲 李正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机床上加用中医康复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指标[表观张量系数(ADC)、垂直扩散率(VD)、各向异性分数(FA)和轴向弥散率(AD)]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76.74%)(χ^(2)=4.440,P<0.05);两组ADC和VD指标[(1.46±0.26)、(1.33±0.23)、(0.94±0.18)、(0.83±0.19)]较前[(1.64±0.24)、(1.62±0.20)、(1.01±0.22)、(1.02±0.24)]明显下降,FA和AD指标[(0.54±0.08)、(0.59±0.09)、(1.88±0.35)、(2.12±0.47)]较前[(0.49±0.11)、(0.50±0.09)、(1.76±0.34)、(1.79±0.41)]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采用MRI检查,并使用DTI技术能准确的的评价治疗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康复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 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自限性癫痫伴中央颞叶棘波患儿认知功能与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关系的探寻
7
作者 徐媛琴 冯涛 吴敏 《癫痫杂志》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寻自限性癫痫伴中央颞叶棘波(Self-limited epilepsy with central-temporal spike waves,SelECTS)患儿的认知功能与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e,DT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 目的探寻自限性癫痫伴中央颞叶棘波(Self-limited epilepsy with central-temporal spike waves,SelECTS)患儿的认知功能与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e,DT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8例SelECTS患儿作为SelECTS组,并选取28例年龄及性别大致相当的健康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验手册》对其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对SelECTS组进行头颅DTI检查,最终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测验结果与DTI值结合并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SelECTS组患儿认知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总智商和言语智商与对照组相比得分较低(P<0.05),包括分类、言语理解因子、木块图、知识、领悟的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elECTS患儿DTI各感兴趣脑区存在着微观结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微观结构改变与多项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在认知功能上SelECTS组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缺陷;且脑白质存在着隐匿性损伤,其认知功能与部分脑区损害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限性癫痫 核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 弥散成像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黄发友 黄霖 +1 位作者 张勇 曾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4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BI患者,均进行DTI检查,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4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BI患者,均进行DTI检查,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GCS≤12分,n=33)、轻度组(GCS>12分,n=37),比较两组DTI相关参数并分析其对TBI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中重度组内囊各向异性分数(FA)、脑桥FA、胼胝体FA低于轻度组,内囊平均弥散率(MD)、脑桥MD、胼胝体MD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内囊FA、脑桥FA、胼胝体FA与TBI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内囊MD、脑桥MD、胼胝体MD与TBI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显示,内囊FA、脑桥FA、胼胝体FA、内囊MD、脑桥MD、胼胝体MD评估TBI患者病情程度的AUC分别为0.776、0.749、0.776、0.760、0.763、0.799,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DTI在TBI患者病情评估中显示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相关参数FA、MD与TBI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脑损伤 创伤性颅脑损伤 磁共振 磁共振弥散成像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的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
9
作者 王小飞 张照庆 +2 位作者 余超超 周玉梅 葛映红 《中国康复》 2025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头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共招募64例PSC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加用头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 目的: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头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共招募64例PSC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加用头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差异性,同时采用DTI观察PSCI患者枕叶、额叶、基底节区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并对相关功能区弥散纤维束的FA值与MoCA、MMSE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MoCA、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枕叶、额叶、基底节区经分数各项异性(FA)值与MoCA、MMSE评分均成正比(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65.62%(P<0.05)。结论:头电针可显著改善和提高脑卒中后认知障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基于DTI技术,头电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其参与脑认知功能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电针 头皮针 弥散成像 脑白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
10
作者 张磊 宋杰 +2 位作者 谢晶军 钟兴明 蔡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8例基底区自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8例基底区自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被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DTI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总体治疗效果,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8%(33/38)比56.7%(17/30),P<0.05〕。治疗4周后,两组FMA、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FMA评分(分):74.21±9.07比66.73±12.76,NIHSS评分(分):15.16±3.73比20.27±6.15,MBI评分(分):69.29±14.68比60.63±19.10,BBS评分(分):43.55±4.30比36.90±3.86,均P<0.05〕。结论基于DTI的康复训练结合补阳还五汤能改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 基底节区出血 补阳还五汤 肢体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11
作者 赫娟 巴图尔·吐尔地 王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104例,根据Fazekas视觉等级评定标准分为...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104例,根据Fazekas视觉等级评定标准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27例,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各组患者认知功能,基于DTI检查获取各组患者不同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组性别、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年龄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9±7.05)岁vs(70.33±6.22)岁、(70.30±6.37)岁,P<0.05]。3组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中度组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MoCA评分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顶叶FA值、胼胝体FA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组患者额叶、颞叶、枕叶、侧脑室前角FA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及MoCA评分与额叶、颞叶、枕叶、侧脑室前角FA值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脑白质疏松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越差,认为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关,主要导致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障碍,临床可通过DTI分析感兴趣区FA值用于评估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病情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障碍 弥散成像 各向异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予欣 党伟利 +4 位作者 马丙祥 邢威 周荣易 孔亚敏 荆振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A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进行12周的干预治疗,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12周)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孤独症疗效评价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及DTI检查。比较两组间各项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分析两组间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的差异,继而比较FA有差异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 RD)和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 AD)的不同及量表评分与DTI参数相关性。结果 与假针刺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值两组间在左下纵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SD患儿ATEC评分与右扣带回的FA值呈负相关,与右额枕下束、右下纵束、右扣带回的RD值呈正相关,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CARS评分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P<0.05)。右下纵束的FA值与ASD患儿的语言问题、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RD值与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扣带回的FA值与语言问题、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而RD值与上述临床症状呈正相关,AD值与社交障碍、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双侧额枕下束FA值与感知觉异常存在负相关,右额枕下束RD值与其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上纵束的R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左丘脑前辐射束的A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P<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促进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增强,从而改善ASD患儿临床症状,尤其在言语、社交、感知觉、健康问题等方面,进而说明DTI在评估针刺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弥散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 神经纤维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1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比较患侧肿瘤强化区域与对侧正常区域各向异性(FA)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比较患侧肿瘤强化区域与对侧正常区域各向异性(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患侧水肿区域、囊变区域及肿瘤强化区域FA值、ADC值,患侧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肿瘤强化区域FA、ADC数值。结果患侧肿瘤强化区域FA数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域,ADC明显高于对侧正常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侧囊变区域的FA数值明显低于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ADC数值明显高于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侧肿瘤强化区域的FA数值明显低于水肿区域,ADC数值明显高于水肿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分级为高级别的患侧肿瘤强化区域FA数值明显低于低级别,且ADC数值明显高于低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不仅可以确诊疾病,还可明确病变区域及临床分级,且该诊断方法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肿瘤强化区域 水肿区域 囊变区域
原文传递
正常椎间孔段颈神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相关参数研究及纤维束重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丙萱 时寅 +1 位作者 丁洪园 邹月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124,共6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颈椎间孔段颈神经根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特点;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 目的 探讨正常人颈椎间孔段颈神经根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特点;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DTT)技术重建显示颈神经根神经纤维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 收集50名健康志愿者(男25名,女25名)行颈神经DTI。测量双侧C5至C7神经根椎间孔近中远段颈神经根FA值及ADC值,C5~C7不同节段神经根FA值及ADC值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左右侧FA值及ADC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椎间孔近中远段FA值及ADC值,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同时对双侧C5~C7神经根进行神经纤维束重建。结果 C5~C7不同节段神经根椎间孔近中远段FA值及ADC值均无明显差异。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椎间孔段相同层面左右两侧神经根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三个不同层面神经根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用DTT技术可以连续完整地重建并显示出C5~C7椎间孔段颈神经根神经纤维束。结论 运用DTI及DTT技术可以定量评估颈椎间孔段颈神经根并直观地重建显示出颈椎间孔段颈神经根神经纤维束,可以为临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椎间孔近中远段颈神经根定量参数及直观重建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成像 弥散示踪成像 椎间孔 颈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儿童预后评估的纵向研究
15
作者 宋琴 王吉 +2 位作者 魏春雷 曹福志 张连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4期74-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常规颅脑MRI阴性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ID/GD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和儿童康复科就诊的ID/GDD患儿30例为ID/GDD患儿组,以本院相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常规颅脑MRI阴性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ID/GD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和儿童康复科就诊的ID/GDD患儿30例为ID/GDD患儿组,以本院相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颅脑MRI常规序列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于康复干预前后进行不同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测定,比较ID/GDD患儿组与对照组脑白质FA值差异,以及ID/GDD患儿组康复治疗前后FA值差异。结果:ID/GDD患儿组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枕叶、额叶、颞叶、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内囊后肢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GDD患儿组治疗后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枕叶、额叶、颞叶、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胼胝体压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为常规颅脑MRI阴性的患儿提供定量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智力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磁共振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新南 赵永利 孙志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其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就...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其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ACI患者(设为研究组)的临床资料,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18例、中度30例、重度34例;依据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3例、重度2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I参数[患侧相对剩余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分数(FA)、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分析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入院后予以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7d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分为发生者27例、未发生者55例,比较其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3d后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FA、ADC低于对照组,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程度加重,FA、ADC呈降低趋势,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FA、ADC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恶性脑水肿发生者治疗3d后FA、ADC低于未发生者,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5);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联合预测恶性脑水肿发生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ACI患者FA、ADC降低,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恶性脑水肿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自噬效应蛋白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值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7
作者 陈钦力 张文昌 +1 位作者 范剑荣 刘振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0期705-708,共4页
目的分析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转移瘤(BM)、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的120例BM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本院就诊的70例HGG患者设... 目的分析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转移瘤(BM)、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的120例BM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本院就诊的70例HGG患者设为对照组,均给予DTI检查,比较2组肿瘤实性区域以及瘤周水肿区域FA值、ADC值,比较2组DTI影像学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A值、ADC值对BM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肿瘤实性区域FA值(0.13±0.05)、ADC值(1.13±0.25)×10^(-3)mm^(2)/s与对照组(0.14±0.05)、(1.12±0.27)×10^(-3)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瘤周水肿区域FA值(0.23±0.06)、ADC值(1.52±0.26)×10^(-3)mm^(2)/s均较对照组(0.14±0.07)、(1.25±0.14)×10^(-3)mm^(2)/s更高(P<0.05)。观察组肿瘤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瘤内出血、形态规则、坏死囊变、强化方式、瘤周水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ADC值联合诊断BM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0.876(0.841,0.947),FA值、ADC值联合诊断BM的灵敏度(93.02%)较单一检测(72.04%、75.96%)更高(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82.13%)与单一检测(81.96%、8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通过定量检测FA值、ADC值,可提高对BM的诊断灵敏度,在鉴别诊断BM、HGG方面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弥散系数 颅内转移瘤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陈晓雪 李可峰 +1 位作者 韩海森 李依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526-353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商丘市中...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男62例、女43例,年龄(63.29±3.28岁)],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4.11±3.02岁)],比较两组DTI参数[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与血清sd LDL-C、Beclin-1水平。观察组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损伤39例、中度损伤34例、重度损伤32例,依据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度68例、重度37例,比较其DTI参数、血清sd LDL-C与Beclin-1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TI参数、血清sd LDL-C与Beclin-1对脑水肿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FA、DCavg分别为(0.19±0.04)、(5.03±1.07),低于对照组[(0.35±0.06)、(8.62±1.28)],血清sd LDL-C、Beclin-1水平分别为(1.24±0.31)mmol/L、(3.29±0.85)μg/L,高于对照组[(0.45±0.11)mmol/L、(1.09±0.2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FA、DCavg呈下降趋势,血清sd LDL-C、Beclin-1水平呈上升趋势(均P<0.05);重度脑水肿的FA、DCavg低于轻度者,血清sd LDL-C、Beclin-1水平高于轻度者(均P<0.05);FA、DCavg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FA=-0.528、-0.627,r_(DCavg)=-0.559、-0.603,均P<0.05),而血清sd LDL-C、Beclin-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_(sd LDL-C)=0.485、0.501,r_(Beclin-1)=0.449、0.621,均P<0.05);FA、DCavg与血清sd LDL-C、Beclin-1单项及联合评估脑水肿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40、0.763、0.788、0.811、0.908,联合评估的AUC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ACI患者FA、DCavg降低,血清sd LDL-C、Beclin-1水平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脑水肿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水肿 磁共振弥散成像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损伤组,以同期就诊的80例伴有膝关节不适无关节软骨损伤的健康成年人为未损...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损伤组,以同期就诊的80例伴有膝关节不适无关节软骨损伤的健康成年人为未损伤组,均进行DTI检查,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统计膝关节软骨Recht-MRI分级结果,比较不同Recht-MRI分级组FA值、ADC值,采用Spearman分析FA值、ADC值与Recht-MRI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损伤组FA值低于未损伤组,ADC值高于未损伤组(P<0.001)。80例患者中,膝关节软骨Recht-MRI分级以Ⅱ级占比率最高。Ⅳ级患者FA值低于Ⅲ级、Ⅱ级、Ⅰ级患者,Ⅲ级患者FA值低于Ⅱ级、Ⅰ级低,Ⅱ级患者FA值低于Ⅰ级;Ⅳ级患者ADC值高于Ⅲ级、Ⅱ级、Ⅰ级患者,Ⅲ级患者ADC值高于Ⅱ级、Ⅰ级,Ⅱ级患者ADC值高于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与Recht-MRI分级呈负相关,ADC值与Recht-MRI分级呈正相关。结论:DTI通过定量检测FA值、ADC值,可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作出准确评价,指导临床及早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成像 膝关节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FA值及临床功能评分评估CSM患者手术预后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孙庆贺 范雁东 +3 位作者 邓国棋 李瑞 高升 罗坤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0期1185-1190,共6页
目的讨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的FA值(fraction anisotropy,FA)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并可将FA值、mJO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作为CSM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手段。方... 目的讨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的FA值(fraction anisotropy,FA)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并可将FA值、mJO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作为CSM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手段。方法提取分析2024年1月-2024年9月已获得影像学证实及符合临床表现50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52.62±1.34岁),测量其病变节段的FA数值,收集病人术前术后脊髓损害功能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日本改良骨科学会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评估其对手术预后的价值。结果患者术后FA值、mJO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的测量结果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FA值与术前、术后mJOA评分和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有较大相关性,且成正相关。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FA值、mJO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评估方面有较大的价值,可利用FA值及m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作为评估CSM患者手术预后的指标,从而为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做进一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弥散成像 FA值 mJOA评分 生活质评分(SF-36评分) 术后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