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心密度估计的动态目标分割改进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征 杨舰 +1 位作者 琚生根 张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7-1013,共7页
数字视频中的动态目标分割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分析、识别系统中关键的处理步骤,分割结果的正确率决定了后期分析或识别过程的质量.在数字视频中存在各种有害动态像素,它们会降低分割过程的正确率.动态目标的阴影是这些有害像素的一... 数字视频中的动态目标分割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分析、识别系统中关键的处理步骤,分割结果的正确率决定了后期分析或识别过程的质量.在数字视频中存在各种有害动态像素,它们会降低分割过程的正确率.动态目标的阴影是这些有害像素的一种,因为它们本身不属于动态目标形状信息的范畴,但分割过程却能很容易将它们作为有效的动态目标像素分割出来.最近有关动态目标分割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核心密度估计模型的分割方法.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核心密度估计模型能够在彩色视频中抑制阴影,但是对于灰度视频这种模型是无法抑制阴影的.作者针对上述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边缘测量的核心密度估计模型,用于动态目标分割,能够在彩色和灰度视频中抑制阴影.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新模型在通常的应用条件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密度估计 动态目标分割 阴影抑制 边缘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密度的空间连续分布模型 被引量:40
2
作者 吕安民 李成名 +1 位作者 林宗坚 史文中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348,共5页
分析了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的方法,并指出了其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的思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一定分辨率的格网,用核心估计方法将人口密度估计值分配到每个格网上,每个格网上的人口是... 分析了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的方法,并指出了其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的思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一定分辨率的格网,用核心估计方法将人口密度估计值分配到每个格网上,每个格网上的人口是均匀分布的,随着格网分辨率的提高,就可以模拟出符合人口详细分布的人口密度空间连续分布模型,并通过实验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核心估计 空间连续分布模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资源密度图的制作及其应用——以从化市旅游资源为例
3
作者 方忠权 王章郡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38-42,共5页
传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难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全面反映和深度挖掘。借鉴物理学中能量辐射的原理,指出旅游资源单体也将其影响力以能量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并将旅游资源的密度看作是旅游资源辐射能大小的分布。由此提出旅游资源密度图的概念... 传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难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全面反映和深度挖掘。借鉴物理学中能量辐射的原理,指出旅游资源单体也将其影响力以能量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并将旅游资源的密度看作是旅游资源辐射能大小的分布。由此提出旅游资源密度图的概念,并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改进人口密度的核心估计模型,提出旅游资源辐射能的计算模型。运用GIS技术,以从化市旅游资源为例,制作生成旅游资源密度图。据此从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结构形式和旅游资源分区两个角度分析旅游资源密度图在从化市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密度图 辐射能 核心估计 从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资源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从化市旅游资源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章郡 方忠权 杜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0-995,共6页
传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难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全面反映和深度挖掘。借鉴物理学中能量辐射的原理,指出旅游资源单体也将其影响力以能量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并将旅游资源的密度看作是旅游资源辐射能大小的分布。由此提出旅游资源密度的概念。... 传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难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全面反映和深度挖掘。借鉴物理学中能量辐射的原理,指出旅游资源单体也将其影响力以能量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并将旅游资源的密度看作是旅游资源辐射能大小的分布。由此提出旅游资源密度的概念。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改进人口密度的核心估计模型,提出旅游资源辐射能的计算模型。运用GIS技术,以从化市旅游资源为例,制作生成旅游资源密度图。据此,从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结构形式和旅游资源分区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资源密度图在从化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密度 辐射能 核心估计 从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XL-1 Psych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Device
5
作者 ZHONG Tian-ping LIU Tie-bing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2年第3期123-128,共6页
Objectiv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indicator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y some equipments, to assess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bjectively, quickly and accurately instead of subjectively in the cu... Objectiv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indicator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y some equipments, to assess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bjectively, quickly and accurately instead of subjectively in the current methods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pply the new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system to collect the signal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hich will be converted to waveforms in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to analyze people's psychological state. Results: According to heart rate variability parameters in the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we can analyze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s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then assess mental state. Conclus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system, which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psych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