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株叶形态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章家恩 黄润 +2 位作者 刘楚生 尧卫民 刘子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共3页
选取 2块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样方 ,并分别选取 4株玉米 ,原位测定每株玉米每个叶片主脉上 5个特征点的空间坐标 ,并应用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对玉米叶曲线进行描述 ,方程的系数根据实测数据由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得到 ,然后 ,通过计算机和C语... 选取 2块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样方 ,并分别选取 4株玉米 ,原位测定每株玉米每个叶片主脉上 5个特征点的空间坐标 ,并应用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对玉米叶曲线进行描述 ,方程的系数根据实测数据由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得到 ,然后 ,通过计算机和C语言程序对玉米株叶形态结构进行了可视化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可视化模拟 株叶形态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杂交稻宜优673株叶形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东 黄庭旭 +4 位作者 游晴如 董练飞 黄俊明 张水金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株叶形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稻播期推迟,水稻生育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看,随水稻播期推迟,有效穗减少,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株叶形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稻播期推迟,水稻生育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看,随水稻播期推迟,有效穗减少,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先增后减。宜优673播种的最佳时期为5月20日,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产量最高。5月1日播种,产量较高,但此期植株高度偏高,存在倒伏风险,栽培上应注意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促控结合,养根壮杆,增强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宜优673 分期播种 生育期 株叶形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作方式对华安3号株叶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文革 陈周前 +1 位作者 王守海 吴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2,共3页
华安 3号在不同稻作方式下 ,株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水作相比 ,旱作叶片宽而厚 ,叶基角小 ,但因干旱胁迫 ,其叶面积和株高显著降低而影响产量 ;旱润节水栽培与水作相比 ,叶片宽而内卷 ,叶肉增厚 ,叶基角小 ,叶面积略有减小 ( 2 .2 % ... 华安 3号在不同稻作方式下 ,株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水作相比 ,旱作叶片宽而厚 ,叶基角小 ,但因干旱胁迫 ,其叶面积和株高显著降低而影响产量 ;旱润节水栽培与水作相比 ,叶片宽而内卷 ,叶肉增厚 ,叶基角小 ,叶面积略有减小 ( 2 .2 % ) ,株高降低到 12 0cm左右 ,茎秆充实度加强 ,节间配置更为合理 ,生物产量并未因节水栽培而降低 ,产量因成穗多和结实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叶形态 旱润节水栽培 旱作 水作 华安3号杂交中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董习华 张士陆 +6 位作者 张荣 程秀萍 汪丽 罗跃进 熊忠炯 王学会 杨志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89-11791,11828,共4页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新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值...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新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值均比对照低。有效穗数、穴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株型优势与产量明显相关,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影响。红莲优6号、88S/747、Ⅱ优明86、88S/0293有明显的株型优势,增产幅度均在25%以上。[结论]超级杂交稻主要增产因子是穴穗重、穗粒数、单穗粒重、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和一次枝梗数,株型优势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株叶形态符合"长、直、窄、凹、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株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培两优568的株叶性状及其在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郭峰 邓超 张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0-12,共3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培两优568与其他几个杂交组合的株叶形态因子和生理特性,发现培两优568组合有理想株叶型,通过调控栽培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其增产的潜力。同时,采用穗粒兼顾型和穗重型两种栽培方案,研究了培两优568高产...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培两优568与其他几个杂交组合的株叶形态因子和生理特性,发现培两优568组合有理想株叶型,通过调控栽培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其增产的潜力。同时,采用穗粒兼顾型和穗重型两种栽培方案,研究了培两优568高产及产量要素构成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穗粒兼顾型栽培方案和穗重型栽培方案,培两优568折合产量分别为710.5、705.0kg/667m2,均实现了高产栽培试验产量设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株叶性状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紫株中乌索酸的提取纯化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6
作者 袁琳 邹盛勤 +1 位作者 谢晚彬 陈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97-1298,共2页
目的提取纯化大叶紫株叶中的乌索酸,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醇提凝析法”提取纯化乌索酸,IR、MS、NMR鉴定其结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 目的提取纯化大叶紫株叶中的乌索酸,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醇提凝析法”提取纯化乌索酸,IR、MS、NMR鉴定其结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88:1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乌索酸在4.5—22.5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RP—HPLC测定样品乌索酸含量为98.30%,得率为0.376%。结论“醇提凝析法”提取乌索酸工艺实用可行,为工业试验生产乌索酸提供了技术条件;RP—HPLC法测定乌索酸含量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可作为控制乌索酸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叶 乌索酸 结构表征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雄株茎叶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飞 方磊 +1 位作者 李佳 张永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研究栝楼雄株茎叶中的酚酸类成分,充分利用生产中的废弃资源。方法:乙醇提取,提取物以适量水混悬,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C_(18)中压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 目的:研究栝楼雄株茎叶中的酚酸类成分,充分利用生产中的废弃资源。方法:乙醇提取,提取物以适量水混悬,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C_(18)中压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桂皮酸(1)、香草酸(2)、反式阿魏酸(3)、3-羟基乙酰基吲哚(4)、对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桂皮酸(6)、原儿茶酸(7)、对羟基苯甲醛(8)。结论:除化合物5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生产中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酚酸类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株(PLRV-Ch)ORF2a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国芬 张鹤龄 哈斯阿古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4-748,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foreign four PLRV isolates, three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The cDNA of the ORF2a gene of PLRV-Ch was synthesiz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followed... According to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foreign four PLRV isolates, three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The cDNA of the ORF2a gene of PLRV-Ch was synthesiz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follow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cation.The synthesized 3′and 5′cDNA fragment of the PLRV-Ch ORF2a gene were inserted into pUC19 and cloned in E.coli JM109 and were sequenced respectively.The middle cDNA fragment were directly sequenced.The homology of nucleotide sequence of PLRV-Ch compared with PLRV-S (Scotland,UK),PLRV-N(Netherlands),PLRV-A(Australia) and PLRV-C(Canada) were 98.96%、98.70%、94.79%、97.5%,the homology of putative amino acid sequence are 97.97%、97.97%、89.69%、95.94%.In 3′region of ORF2a gene a slippery sequence for-1 frameshift and its downstream “stem-loop"or“pseudoknot"and upstream nucleotide sequence repeats were found.Authors suggested that the nucleotide repeat sequences charateristic for PLRV could form a tight successively folded complementary double stranded regions and hairpins.This structure possibly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1 frameshift.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C terminus region of 70kD protein translated by motif Ⅳ has a protease charateristic motif and a helicase motif Ⅳ.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polypeptide translated by ORF2a gene undergoing frameshift has a single-stranded nucleic acid binding protein-like charateristic mot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卷病毒中国 PLRV-Ch ORF2a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雄株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9
作者 刘飞 方磊 +1 位作者 李佳 张永清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充分利用栝楼雄株茎叶这一生产中的废弃资源,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C18中压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栝楼雄株茎叶中分离... 为充分利用栝楼雄株茎叶这一生产中的废弃资源,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C18中压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栝楼雄株茎叶中分离得到的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黑麦草内酯(1)、4-[formy-5-(methoxymethyl)-1H-pyrrol-1-yl]butanoic acid(2)、4-(2-formy-5-methoxymethylpyrrol-1-yl)butyric acid methylester(3)、对羟基苄基甲基醚(4)和脱落酸(5)。研究认为除化合物2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份CIMMYT小麦品系苗期及成株抗叶锈病基因鉴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佳荣 董瑞 +4 位作者 张梦宇 高璞 张培培 李在峰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为了对40份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小麦材料进行抗叶锈病基因鉴定,试验结合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和分子标记检测等方法在苗期对36个已知抗病基因载体品种和供试的40份小麦材料接种17个具有毒性差异的叶锈菌生理小种,通过对比... 为了对40份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小麦材料进行抗叶锈病基因鉴定,试验结合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和分子标记检测等方法在苗期对36个已知抗病基因载体品种和供试的40份小麦材料接种17个具有毒性差异的叶锈菌生理小种,通过对比供试小麦材料与已知单基因载体品种侵染型,推导出供试小麦材料中可能携带的已知抗叶锈病基因,同时利用12个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标记检测,检测结果与基因推导相互验证。进一步将40份供试品系分别种植于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试验田,接种叶锈菌混合小种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7个供试小麦材料含有Lr1,携带Lr10的有9个品系,携带Lr11和Lr34的分别有10个品系,含有Lr14a、Lr15和Lr26的分别有2,4,3个小麦品系;另外,经标记检测成株抗叶锈病基因Lr37和Lr46分别存在于22,39个小麦品系中,经田间鉴定有22个小麦品系表现成株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锈病 锈病基因 基因推导 锈性 分子标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又镜(选摘)——春兰株叶与瓣形的关系(二)
11
作者 沈心宝 《中国花卉盆景》 2002年第3期22-23,共2页
上一期笔者主要通过文字阐述了春兰株叶与瓣形的关系。本期主要展示一些图片,以使朋友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关键词 春兰 株叶 瓣形 品种 特征特性
原文传递
兰又镜(选摘)——春兰株叶与瓣形的关系(一)
12
作者 沈心宝 《中国花卉盆景》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A.叶质 (1)大多自然变异的梅瓣形(以下简称“梅”)、水仙瓣形(以下简称“仙”)、荷瓣形(以下简称“荷”)、畸瓣形等定型品种,兰叶的正反两面都比较光洁润滑,柔中见刚。素心品种不论何种瓣形,也有类似叶质。素心是品不是形,各(瓣)形都有... A.叶质 (1)大多自然变异的梅瓣形(以下简称“梅”)、水仙瓣形(以下简称“仙”)、荷瓣形(以下简称“荷”)、畸瓣形等定型品种,兰叶的正反两面都比较光洁润滑,柔中见刚。素心品种不论何种瓣形,也有类似叶质。素心是品不是形,各(瓣)形都有素心品。而一般(平)常花,叶背比较粗糙。但这都并非绝对,在不入品的荷形花和阔竹叶瓣形中,叶背也常有相似的光滑程度。这就好比说自然人的父亲必定是男性,但男性未必都是父亲一样。 (2)叶无论厚薄均有出现“悔、仙、荷”品种的可能据江浙沪兰界一代宗师姚毓璆和二三大兰匠之一诸友仁合著的《兰花》一书介绍,“梅”的15个品种,8个叶质较厚,如“宋梅”、“集圆”、“瑞梅”等,7个较薄,如“贺神”、“汤梅”、“小打梅”等;“仙”的13个品种,8个叶质较厚,如“西冲”、“龙字”、“汗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株叶 瓣形
原文传递
农杆菌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对小黑杨叶片不定芽产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詹立平 姜静 +4 位作者 赵鑫 程贵兰 李淑娟 惠楠 刘桂丰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研究了几种抗生素及AgNO3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和对小黑杨花粉植株叶片不定芽产生率的影响。确定首选抑菌抗 生素是头孢噻肟钠,AgNO3的抑菌效果也很好,两者的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200和3.0 mg·L-1,抑菌时间均为9 d,此浓 度下小黑杨叶... 研究了几种抗生素及AgNO3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和对小黑杨花粉植株叶片不定芽产生率的影响。确定首选抑菌抗 生素是头孢噻肟钠,AgNO3的抑菌效果也很好,两者的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200和3.0 mg·L-1,抑菌时间均为9 d,此浓 度下小黑杨叶片的不定芽产生率为88%和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不定芽 AGNO3 花粉植 株叶 抑菌效果 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灰叶下株育苗技术
14
作者 方流祥 方国富 孟凡春 《安徽林业》 2004年第2期19-19,共1页
青灰叶下珠,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优良的肥料、燃料和固沙、保土、抗风、抗旱以及农田防护的灌木树种,土壤pH值4~8均能正常生长,皖南地区多栽植为篱笆墙,农户亦用以沤制绿肥。
关键词 青灰 育苗 采种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杂交水稻株型和产量构成的边际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延寿 熊运华 +3 位作者 邱在辉 陈春莲 黄永萍 尹建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9-656,共8页
利用江西省双季稻区域试验品种,通过调节栽插密度在田间分别设置四边、双边、单边和无边际效应4种处理的边际类型种植,收获后考察各处理的株叶形态参数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两季水稻各品种有效穗数、叶长和穗长均随着边际的减少而... 利用江西省双季稻区域试验品种,通过调节栽插密度在田间分别设置四边、双边、单边和无边际效应4种处理的边际类型种植,收获后考察各处理的株叶形态参数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两季水稻各品种有效穗数、叶长和穗长均随着边际的减少而呈现下降趋势。近一半早稻品种的株高随着边际的减少而降低,所有早稻品种的叶宽均随着边际的减少略有增加,但晚稻品种的株高和叶宽在不同边际类型中变化差异不大。在早稻大部分品种的双边和单边边际类型中,剑叶角度和叶尖角度均比四边和无边际类型中的角度要小,晚稻在不同边际类型中增减趋势表现不一。穗粒数在早稻季所有品种中均随着边际类型的减少而减少,晚稻只有部分下降。千粒质量在双季稻不同品种和不同边际效应类型中基本保持稳定。综合理论产量,对于穗粒数较多的杂交水稻宜采用本研究中单边边际类型或双边边际类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边际效应 株叶形态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植株性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惠杰 杨仁崔 +2 位作者 姜照伟 郑景生 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研究了16个水稻超高产品种的分蘖力、穗部结构与株叶形态,明确:品种间的分蘖力虽有一定差异,但多 为中等~中强,没有分蘖力强或弱的品种;供试品种都是大穗型品种,平均穗粒数部在160粒以上;冠层叶片较长 而直立,阳光仍可透入群体深层,确... 研究了16个水稻超高产品种的分蘖力、穗部结构与株叶形态,明确:品种间的分蘖力虽有一定差异,但多 为中等~中强,没有分蘖力强或弱的品种;供试品种都是大穗型品种,平均穗粒数部在160粒以上;冠层叶片较长 而直立,阳光仍可透入群体深层,确保了显著较高的群体光合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分蘖力 穗部结构 株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农大486单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中东 王璞 +2 位作者 何雪峰 张红梅 赵力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对不同密度处理对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大486单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减少,密度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部叶片的影响。对单株干物质的影响主要从拨节开始,密... 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对不同密度处理对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大486单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减少,密度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部叶片的影响。对单株干物质的影响主要从拨节开始,密度对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成熟期>乳熟期>吐丝期>大喇叭口期>拨节期。根数、株高、对应节闻长、基部茎粗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且密度越大,影响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株叶 面积 生长发育 节间 紧凑型玉米 增加 影响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农大ND1602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王柏树 《河南农业》 2025年第3期81-81,共1页
一.品种特性夏玉米农大ND1602是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杂交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90037。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生育期为102.6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约为279.3 cm,穗位高为109.... 一.品种特性夏玉米农大ND1602是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杂交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90037。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生育期为102.6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约为279.3 cm,穗位高为109.37 cm,成株叶21片。果穗筒形,穗长17.16 cm,穗有16~18行,穗粗5.0 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质量为35.43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区 夏玉米 浅紫色 株叶 百粒质量 品种特性 穗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多叶性状与施肥水平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佳 韩清芳 +1 位作者 牛山 贾志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通过田间调查,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紫花苜蓿(阿尔冈金)多叶性状的发生规律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施用不同水平的N、P、K对多叶株出现频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NPK三种肥料合理配施会显著增加多叶株出现频率。施氮肥能极显著影响苜蓿四... 通过田间调查,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紫花苜蓿(阿尔冈金)多叶性状的发生规律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施用不同水平的N、P、K对多叶株出现频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NPK三种肥料合理配施会显著增加多叶株出现频率。施氮肥能极显著影响苜蓿四、五叶型复叶出现的数目,每公顷施30 kgN和60 kgN产生四、五叶型复叶的数目极显著的高于不施N肥的,并且具有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施用磷肥、钾肥对紫花苜蓿阿尔冈金的多叶数目没有影响。在整个调查范围内,以五叶型复叶数目最多,四叶次之,且远远大于六叶型,七叶型及七叶以上的复叶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施肥水平 数目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选50叶片中水溶性糖、全氮含量与抗绵蚜关系研究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明强 刘凡值 +1 位作者 谢惠珏 班秀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甘蔗绵蚜 全氮含量 绵蚜 初报 蔗区 株叶 水溶性糖 关系研究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