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树状化合物1,3,5-三{3-[2,4,8,10-四氧杂-9(3,5-二(2,6-二氧杂-4,4-二羟甲基环己基)苯基]螺[5.5]十一烷基}苯的制备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荣宝 陈苏战 +2 位作者 梁娅 刘秀明 李洪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Dendrimers are the subject of intense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their anticipated potentialities and the peculiar structural properties.A novel synthetic rout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dendrons built ... Dendrimers are the subject of intense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their anticipated potentialities and the peculiar structural properties.A novel synthetic rout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dendrons built on the 1,3,5-benzenetricarboxaldehyde core and endowed with a periphery of pentaerythritol groups has been developed.1,3,5-Tri(2,6-dioxa-4,4-dihydroxymethyl cyclohexyl) benzene(1)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ondensation of 1,3,5-benzenetricarboxaldehyde with pentaerythritol in the presence of hot CHCl3 and p-meth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with 55% yield.By turning 1,3,5-benzenetricarboxaldehyde into its trioxime,it was protected to decrease the cross-linked reaction with compound 1 both including many groups.The reaction of compound 1 with 1,3,5-benzenetricarboxaldehyde trioxime and pentaerythritol afforded 1,3,5-tri{3-[2,4,8,10 -tetra-oxa-9(3,5-di(2,6-dioxa-4,4-dihydroxymethylcyclohexyl) phenyl]spiro\undecyl}benzene(2) by using I2 as the catalyst,and the yield was 25.2%.Product 2 and its intermediates were identified by IR,1H NMR,MS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5-三甲苯 1 3 5-苯三甲醛 季戊四醇 树状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螺环树状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娅 郭金晶 魏荣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81-1684,共4页
利用环己二酮单腙芳构化反应,得到9H,9H,11H,11H,12H,12H-六氢化苯并[9,10]-(1H,1H,3H,3H,4H,4H,5H,5H,7H,7H,8H,8H-十二氢)菲-2,6,10-三酮腙,然后与季戊四醇反应,得到9H,9H,11H,11H,12H,12H-六氢化苯并[9,10]-(1H,1H,3H,3H,4H,4H,5H,5H... 利用环己二酮单腙芳构化反应,得到9H,9H,11H,11H,12H,12H-六氢化苯并[9,10]-(1H,1H,3H,3H,4H,4H,5H,5H,7H,7H,8H,8H-十二氢)菲-2,6,10-三酮腙,然后与季戊四醇反应,得到9H,9H,11H,11H,12H,12H-六氢化苯并[9,10]-(1H,1H,3H,3H,4H,4H,5H,5H,7H,7H,8H,8H-十二氢)菲-2,6,10-三酮缩三(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再与9-[4-(2,6-二硫杂环己基)苯基]-3-[4-(二甲酯基甲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反应,制成标题化合物.中间体和标题化合物经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醛 季戊四醇 树状化合物 1 4-环己二酮 螺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状化合物在生物与医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莫尊理 李俊 +2 位作者 高锦章 蒲陆梅 杨武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5,共2页
简要综述了近几年来树状化合物在生物与医药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应用 树状化合物 医药 树状成像造影剂 硼中子捕获治疗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 免疫制剂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核心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晓春 伍建华 +3 位作者 肖竹平 谢碧桃 吴芳 赵寒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88-896,共9页
以3,5-二叔丁基苯酚、三氟甲基磺酸酐和4,5-二乙炔基-2-甲氧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4,5-双(3',5'-二叔丁基苯基乙炔基)-2-甲氧基苯酚(单分子枝),单分子枝的酚羟基用三氟甲基磺酸酐酯化得到磺酸酯,后者再分别与偶氮苯、联苯、蒽和... 以3,5-二叔丁基苯酚、三氟甲基磺酸酐和4,5-二乙炔基-2-甲氧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4,5-双(3',5'-二叔丁基苯基乙炔基)-2-甲氧基苯酚(单分子枝),单分子枝的酚羟基用三氟甲基磺酸酐酯化得到磺酸酯,后者再分别与偶氮苯、联苯、蒽和芘发色团偶联,得到含不同核心的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分别经1H NMR谱、13C NMR谱、IR光谱和元素分析予以表征。其溶解性测试表明,相对于核(不同的发色团),所有树状化合物均能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并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这将有利于其掺杂入其它材料和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共轭树状化合物 发色团偶联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核手性树状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家喜 夏成峰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10-412,418,共4页
以天然谷氨酸为重复单位对苯二甲酸为核心以较好的产率合成了芳核手性树状多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关键词 谷氨酸 对苯二甲酸 树状化合物 合成 手性多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树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增溶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宁春花 张诚飚 +3 位作者 栾明明 朱仕斌 严家庆 刘兵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58-60,89,共4页
以端基为丙烯酸酯双键的树状化合物[PAE(=)_8]分别和二乙醇胺(DE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16和24个羟基的树状化合物.测定了多羟基树状化合物的表面张力及对苯甲酸、水杨酸、甲基红的增溶性.实验结果表明,端基为1... 以端基为丙烯酸酯双键的树状化合物[PAE(=)_8]分别和二乙醇胺(DE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16和24个羟基的树状化合物.测定了多羟基树状化合物的表面张力及对苯甲酸、水杨酸、甲基红的增溶性.实验结果表明,端基为16个羟基的树状化合物[PAE(OH)_(16)]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而端基为24个羟基的树状化合物[PAE(OH)_(24)]不具有表面活性.对比PAE(OH)_(16)、PAE(OH)_(24)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苯甲酸、水杨酸及甲基红等难溶客体分子的增溶性,得出增溶能力大小顺序为:PAE(OH)_(24)>PAE(OH)_(16)>S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羟基 树状化合物 表面张力 增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蒽核心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的光学性质
7
作者 彭晓春 伍建华 +3 位作者 肖竹平 张帆 彭密军 尹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26,共6页
对含蒽核心的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PD-G1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G-OH,共轭长度的增加导致了其在吸光、荧光发射强度与范围的提升,蒽核部分的吸光强度的增加,显示其能量漏斗效应;荧光淬灭实验表明,能与缺电子化合... 对含蒽核心的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PD-G1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G-OH,共轭长度的增加导致了其在吸光、荧光发射强度与范围的提升,蒽核部分的吸光强度的增加,显示其能量漏斗效应;荧光淬灭实验表明,能与缺电子化合物硝基苯、富电子化合物对二甲氧基苯形成离子对产生荧光淬灭(淬灭常数分别为144.5,557和169.6 L/mol),说明能同时作为电子受体与电子供体,且对2,4,6-三硝基甲苯(TNT)显示出良好的淬灭响应性,其淬灭常数能达到约557 L/mol,淬灭效率能达到74%,因此,在光捕获、发光及荧光传感材料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共轭树状化合物 光学性质 荧光淬灭 TNT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树状化合物的配位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左国防 莫尊理 +1 位作者 杨武 高锦章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22-24,共3页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 ,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 2 ,6—吡啶二甲酰 (氨基酸 )胺与部分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 =2 0— 12 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 ,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 ,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 2 ,6—吡啶二甲酰 (氨基酸 )胺与部分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 =2 0— 12 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 ,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 310nm和 42 0nm ,组成比为 2∶1(铜离子∶配体 )。当铜离子的浓度介于 1 1μg ml— 32 0 μg ml范围时 ,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方程为F =0 4 475 7+3 98388CCu2 +(10 - 3 mol L)。通过新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 ,初步考察了新试剂的配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树状化合物 荧光光谱法 配位性质 配合物 铜离子 2 6-吡啶二甲酰胺 过渡金属离子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支载树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9
作者 卢翠芬 谢程 +1 位作者 陈祖兴 杨桂春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综述了聚合物支载合成树状化合物的方法,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采用固相支载法和液相支载法合成树状化合物及其应用,并讨论了聚合物支载合成树状化合物的前景.
关键词 聚合物支载 树状化合物 合成 固相支载法 液相支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寡聚乙二醇链的苄醚树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志忠 刘敬欣 +3 位作者 李良春 王启卫 朱槿 邓金根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35,439,共5页
以5-氨基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个新型的含寡聚乙二醇链的苄醚树状化合物———3,5-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氨基甲酸叔丁酯(4)和3,5-二-{3,5-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苄氧基}-... 以5-氨基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个新型的含寡聚乙二醇链的苄醚树状化合物———3,5-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氨基甲酸叔丁酯(4)和3,5-二-{3,5-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苄氧基}-苯氨基甲酸叔丁酯(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HR-MS表征。利用UV-vis光谱研究了4和7的溶液性质,结果表明4和7有热敏感性,其浊点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化合物 寡聚乙二醇 苄醚 热敏感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支载树状化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程 卢翠芬 +1 位作者 陈祖兴 杨桂春 《胶体与聚合物》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利用可溶性的聚乙二醇作为载体.以三氯三嗪为骨架,乙二胺作为连接臂,利用发散法液相合成 了PEG支载三嗪-二胺类3代树状化合物.使得PEG支载容量增加了5倍.总产率达到53.4%。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支载 树状化合物 载体 三氯三嗪 液相合成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状大分子/金属(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新德 张其震 周其凤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本文综述了一类新的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树状大分子 /金属 (化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该杂化纳米材料由树状大分子内或树状大分子间螯合金属离子通过还原生成相应的零价金属纳米粒子或与阴离子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制备... 本文综述了一类新的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树状大分子 /金属 (化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该杂化纳米材料由树状大分子内或树状大分子间螯合金属离子通过还原生成相应的零价金属纳米粒子或与阴离子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制备。其中树状大分子内复合物粒子体积与原树状大分子内负载的金属离子数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树状大分子/金属(化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化合物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丽蓉 钟竑 +4 位作者 贾欣茹 秦洋 廖清 李明谦 危岩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3-556,共4页
The methyl ester terminated G1 5,2 5 and 3 5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 (PAMAM) are hydrolyzed by using NaOH to obtain external carboxylate groups with them (PAMAMC).These dendrimers show interaction with cytochrome ... The methyl ester terminated G1 5,2 5 and 3 5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 (PAMAM) are hydrolyzed by using NaOH to obtain external carboxylate groups with them (PAMAMC).These dendrimers show interaction with cytochrome C in some extent.For example,the reduction rate of Fe Ⅲ cytochrome C to Fe Ⅱ cytochrome C by ascorbic acid was clearly slowed down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ytochrome C and PAMAM dendrimers.The reaction happened only betweem Fe Ⅲ cytochrome C and ascorbic acid,it showed a pseudo first order constant of 3 48 min -1 .When PAMAMC (G2 5 or 3 5) dendrimers were added in the reaction system,the pseudo first order constant dropped to 1 40 or 1 32 ?min -1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 of 1:1 cytochrome C G2 5C is 2 4×10 4 and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 of 1:1 cytochrome C G3.5C is 2 6×1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化合物 蛋白质 细胞色素C 分子识别 聚酰胺 相互作用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法合成4,6,10,12,16,18,22,24-八羟基-2,8,14,20-四-{(联三-(3-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4-(2-(4,6,10,12,16,18,22,24-八羟基)杯[4]芳基)苯基)}杯[4]芳烃螺环树形大分子化合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荣宝 梁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9-313,共5页
以对苯二甲醛、丙二腈为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醛单缩醛,再与季戊四醇反应得到了2,4,8,10-四氧杂-2,9-二(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螺[5.5]十一烷,经水解,与丙二腈反应,制备了中间体2,4,8,10-四氧杂-2-(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9-(4-甲酰基苯基)螺[5... 以对苯二甲醛、丙二腈为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醛单缩醛,再与季戊四醇反应得到了2,4,8,10-四氧杂-2,9-二(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螺[5.5]十一烷,经水解,与丙二腈反应,制备了中间体2,4,8,10-四氧杂-2-(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9-(4-甲酰基苯基)螺[5.5]十一烷(3).用乙酸酐保护的对苯二甲醛单缩醛与间苯二酚反应,制备了杯[4]芳烯中间体(6).将化合物6与过量的化合物3反应,得到中间体7,经水解后与过量的化合物6反应,得到了4,6,10,12,16,18,22,24-八羟基-2,8,14,20-四-{(联三-(3-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4-(2-(4,6,10,12,16,18,22,24-八羟基)杯[4]芳基)苯基)}杯[4]芳烃螺环树形大分子化合物(9).总收率为12·7%.产物结构用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合成 芳烯 树状化合物 季戊四醇 苯二甲醛 丙二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环三代树形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15
作者 魏荣宝 刘洋 梁娅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8,共5页
以对苯二甲醛单缩醛与季戊四醇反应得到了2,4,8,10-四氧杂-2,9-二(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螺[5.5]十一烷(1),经水解,再与丙二腈反应,制备了中间体2,4,8,10-四氧杂-2-(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9-(4-甲酰基苯基)螺[5.5]十一烷(3).8-(4-氧代环己... 以对苯二甲醛单缩醛与季戊四醇反应得到了2,4,8,10-四氧杂-2,9-二(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螺[5.5]十一烷(1),经水解,再与丙二腈反应,制备了中间体2,4,8,10-四氧杂-2-(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9-(4-甲酰基苯基)螺[5.5]十一烷(3).8-(4-氧代环己烷基)-1,4-二氧杂螺[4.5]癸烷经芳构化形成2,6,10-三-(4-氧代环己烷基)-1,2,3,4,5,6,7,8,9,10,11,12-十二氢苯并[l]菲(4),再与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制成了2,6,10-三-(4-羟基-3,3,5,5-四羟甲基环己烷基)-1,2,3,4,5,6,7,8,9,10,11,12-十二氢苯并[l]菲(5),将5与过量的3反应,得到了目标树形大分子化合物2,6,10-三-{15-(3,11-二(-4-(3-((9-(4-二氰基乙烯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7-羟基-二螺[5.1.5.3]十六烷基)}-1,2,3,4,5,6,7,8,9,10,11,12-十二氢苯并[l]菲(6),收率为18.1%.产品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螺环树状化合物 季戊四醇 苯二甲醛 丙二腈 8-(4-氧代环己烷基)-1 4-二氧杂螺[4.5]癸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金属钯硅碳烷树状分子液晶配合物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其震 孙继润 +4 位作者 王大庆 盛昕 殷晓颍 赵晓光 李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27-829,共3页
树状分子具有规整结构,其分子体积、形状和功能基团可在分子水平上控制,金属有机树状分子及其超分子化学倍受关注[1].含锌、铁、钴、镍、铂、钌或铑的金属有机树状配合物的研究已有报道[2,3],但有机金属钯树状配合物则未见... 树状分子具有规整结构,其分子体积、形状和功能基团可在分子水平上控制,金属有机树状分子及其超分子化学倍受关注[1].含锌、铁、钴、镍、铂、钌或铑的金属有机树状配合物的研究已有报道[2,3],但有机金属钯树状配合物则未见报道.传统的液晶分子为刚性棒状,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树状化合物 配合物 碳桂烷 硅碳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端基含12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其震 刘建强 +4 位作者 殷晓颖 张静智 赵晓光 李光 季怡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32-2237,共6页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 12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5 )端基新的一代树状碳硅烷(D1).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红外、紫外、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表征.D1为向列相与M5相同,树状...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 12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5 )端基新的一代树状碳硅烷(D1).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红外、紫外、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表征.D1为向列相与M5相同,树状物相态由介晶基元相态决定,D1相行为:K82N13 3I13 2N67K,D1熔点比M5降低 3 0~ 43℃,D1清亮点比M5增加 9~ 11℃,D1介晶相区比M5加宽 3 9~ 5 4℃,观察到 8条黑刷的树状物的高强向错(S =+ 2),D1清亮焓值略低于通常液晶n i相变清亮焓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树状化合物 液晶 向列相 高强向错 碳硅烷 发散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基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三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其震 殷晓颖 +3 位作者 王大庆 李光 季怡萍 赵晓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用发散法合成以四碳硅烷为核心 ,周边含 10 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 M3)端基的三代树状碳硅烷( D3)液晶 ,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 ( DSC)和 X射线衍射法 (... 用发散法合成以四碳硅烷为核心 ,周边含 10 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 M3)端基的三代树状碳硅烷( D3)液晶 ,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 ( DSC)和 X射线衍射法 ( WAXD)进行表征 .D3为向列相液晶 ,与 M3相同 ,三代 ( D3)、二代( D2 )和一代 ( D1)树状物的相态由介晶基元的相态决定 .D3的液晶态相行为是 K79N136 I132 N,D3的熔点比 M3的低 19℃ ,D3的清亮点比 M3的增加 16℃ ,D3液晶态温区比 M3宽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化合物 向列相 液晶 碳硅烷 4-已氧基偶氮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端基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其震 刘建强 +4 位作者 殷晓颖 张静智 赵晓光 李光 季怡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04-1707,共4页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3)端基的新的二代树状碳硅烷液晶(D2),并用元素分析、氢谱、激光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偏光显微镜,DSC和WAXD法进行表征。D2为向列相,与M3相同.D2液晶态相行为是K90N105I1l3N75K...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3)端基的新的二代树状碳硅烷液晶(D2),并用元素分析、氢谱、激光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偏光显微镜,DSC和WAXD法进行表征。D2为向列相,与M3相同.D2液晶态相行为是K90N105I1l3N75K,D2熔点比M3降低26~33℃,D2清亮点比M3降低3~15℃,D2液晶态温区比M3加宽11~30℃。D2和一代树状物D1的相态由介晶基元相态决定。D2熔点比D1降低2~3℃。D2清亮点比D1降低11~21℃,D2液晶态温区比D1减少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硅烷 树状化合物 液晶 向列相 碳硅烷 端基 已氧基偶氮苯 介晶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Ⅰ.端基含36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其震 刘建强 +4 位作者 殷晓颖 张静智 季怡萍 赵晓光 李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6-421,共6页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 36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M 5 )端基新的二代树状碳硅烷液晶 (D2 ) ,并用元素分析 ,氢谱 ,激光质谱 ,红外 ,紫外 ,偏光显微镜 ,DSC和WAXD法表征 .D2为向列相 ,与M 5相同 ,二代树状物相态由介晶基元相态决定 .D2液...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 36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 (M 5 )端基新的二代树状碳硅烷液晶 (D2 ) ,并用元素分析 ,氢谱 ,激光质谱 ,红外 ,紫外 ,偏光显微镜 ,DSC和WAXD法表征 .D2为向列相 ,与M 5相同 ,二代树状物相态由介晶基元相态决定 .D2液晶态相行为是K85N10 7I10 3N69K ,其熔点比M 5降低 2 7~ 41℃ ,清亮点比M 5降低 17~ 18℃ ,液晶态温区比M 5加宽 10~ 2 3℃ .二代碳硅烷 (D2 )与一代碳硅烷 (D1)相比熔点增加 2~ 3℃ ,清亮点降低 2 6~ 2 9℃ ,液晶态温区减少 2 9~ 31℃ .在二代树状物中观察到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氧基偶氮苯 介晶基元 树状化合物 液晶 向列相 高强向错 碳硅烷 发散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