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虚拟引擎的岳州窑柴烧工艺的传承研究
- 1
-
-
作者
杨润瓯
黄亚鹰
-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
-
出处
《佛山陶瓷》
2025年第1期140-142,151,共4页
-
基金
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唐时期岳州窑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项目编号:21A0397。
-
文摘
本文以岳州窑为研究案例,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多角度出发,梳理分析岳州窑价值及柴烧工艺、虚拟引擎在岳州窑工艺活化设计中的优势与应用、虚拟引擎在岳州窑柴烧工艺流程中的技术探索与实施,并将虚拟仿真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设计性等优势与岳州窑柴烧工艺相结合,以期充分体现其地域性、活态性和创新性特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岳州窑柴烧技艺多维度的记录与传播,为相关从业者和传承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关键词
虚拟引擎
岳州窑
柴烧工艺
-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题名柴烧青白灰釉青花瓷的工艺特征与审美意蕴探析
- 2
-
-
作者
黄刚
田金兰
-
机构
景德镇振鹭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景德镇陶瓷大学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5年第2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青白灰釉是景德镇振鹭堂创烧的,是一种基于景德镇传统灰釉配方改良制作、柴窑烧制后呈现独特青白色泽的灰釉。柴烧青白灰釉青花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自然窑变美学的结合体,其独特的釉色表现与青花纹饰的融合,体现了工艺技术与艺术审美的双重突破。本文从历史溯源、工艺创新、釉色机理及文化内涵等角度,系统探讨柴烧青白灰釉青花瓷的艺术价值,揭示其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独特地位。
-
关键词
柴烧
青白
灰釉
青花瓷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浅谈柴烧艺术与现代审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黄南兴
蓝天旺
-
机构
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
-
出处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
文摘
本文讲述了柴烧工艺的特点和发展,以及柴烧的审美表现、蕴含的哲学意义,并探讨了对柴烧工艺未来趋势的展望。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直接利用薪柴作为烧窑燃料,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古朴自然以手工成型为主,造型仿古,崇尚传统,釉面以天然落灰釉为主。
-
关键词
陶瓷
柴烧
手工
传统
美学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浅谈柴烧建盏烧制技艺与传承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徐伟
-
机构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徐伟建盏陶瓷工作室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20-121,共2页
-
文摘
当今时代,我国陶艺产业正处于转型之中,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审美的转变对我国陶艺产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最早期的建盏龙窑有着很长的历史,它曾经出现在了晚唐五代的一段历史中,并且它的发展还深受宋代的斗茶文化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建盏龙窑的繁荣。在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不断地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和新产品,这就导致了陶瓷文化被人们所忽视,曾经一度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为此,本文通过建盏的发展和柴烧建盏的特点,重点探讨柴烧建盏的烧制技艺与传承。
-
关键词
柴烧建盏
烧制技艺
传承
-
分类号
TQ174.6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建水陶柴烧艺术的魅力探析
- 5
-
-
作者
李洋
-
机构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5期52-53,共2页
-
文摘
本文以《建水陶柴烧艺术的魅力探析》为题,从材质、工艺、落灰痕迹与意境韵味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建水陶柴烧这一独特工艺的艺术魅力。首先,从材质与做工角度出发,分析建水地区特有的陶土资源如何在柴烧过程中转化为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陶器,以及手工制作中蕴含的匠心独运与传统技艺的独特性。其次,关注落灰与火痕这一自然印记对柴烧建水陶艺术品格的影响,阐述其如何通过不可复制的纹理和色彩变化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再者,通过对柴烧建水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韵味和营造的深远意境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精神境界。全文旨在全方位展现建水陶柴烧艺术的魅力。
-
关键词
建水陶
柴烧
材质
做工
落灰
火痕
韵味
意境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吉州窑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以龙窑柴烧作品为例
- 6
-
-
作者
罗军平
朱璇
周馨
周世江
余川
宋海燕
-
机构
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
吉州窑管理委员会
-
出处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
基金
2024年度吉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4GHB556)。
-
文摘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的吉州窑如何把握“坚持守正创新”,是目前吉州窑人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以陶研所在2023年9月吉州窑第六届龙窑柴烧的部分作品进行品鉴和文化挖掘,从中感受吉州窑陶瓷的深厚底蕴,思考吉州窑陶瓷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努力赓续吉州窑历史文脉,谱写吉州窑当代华章。
-
关键词
吉州窑
龙窑柴烧
文化挖掘
陶瓷文化
守正创新
-
Keywords
Jizhou Kiln
Dragon kiln firewood
Cultural excavation
Ceramic culture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探索建水陶柴烧艺术的魅力
- 7
-
-
作者
肖春魁
-
机构
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有限公司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8期78-79,共2页
-
文摘
在陶瓷艺术的众多技法中,柴烧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通过火焰与泥土的相互作用,柴烧艺术创造出一种古朴、自然且充满层次美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更承载着火焰与泥土交融的深厚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柴烧艺术的魅力所在,通过对其古朴韵味、层次美感和色彩变化的细致分析,带领读者领略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柴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
关键词
建水陶
柴烧艺术
古朴韵味
层次美感
色彩变化
-
分类号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土与火之变:浅谈柴烧的艺术特色
- 8
-
-
作者
张天平
-
机构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
基金
琼台师范学院第三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色彩形式语言》(课题编号:QTig2022-55)。
-
文摘
柴烧是现代陶瓷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传承历史。现代社会工业化高速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快节奏、标准化、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带来极大便利,同时同质化、大众化也在不断侵蚀我们的个性生活。而柴烧艺术的手作之美,以其不可复制性的独特性以及土与火交融浑然天成的返璞归真之美体现东方神韵而备受青睐,通过土、火、窑、柴和人的因素及其制作过程探讨柴烧艺术的技艺之美及传承与发展具有形而下的实践指导意义。
-
关键词
陶艺
柴烧
土与火
艺术特色
-
分类号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浅析柴烧艺术及其美学特点
- 9
-
-
作者
余悦
-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
出处
《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
文摘
柴烧源于中国,是一种古老原始的烧成方法,其借助柴为燃料,将陶瓷烧制成形。和电窑气窑等现代烧制方法比,其更加强调手工的制作以及自然的随机性,展现出一种原始质朴的美感,笔者将从柴烧的历史发展、影响烧成的因素以及其美学价值3个方面探讨柴烧的魅力。
-
关键词
柴烧
陶瓷艺术
传统工艺
自然美学
-
Keywords
Wood firing
Ceramic art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Natural aesthetics
-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柴烧陶瓷器皿装饰艺术的美学探讨与创新再现
- 10
-
-
作者
吴雪婷
-
机构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6期127-130,共4页
-
基金
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师共育,产教合一”打造陶瓷行业新典范——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C/2023/02/38。
-
文摘
本论文探讨了柴烧陶瓷器皿装饰艺术的创新再现与美学研究。柴烧陶瓷器皿作为传统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学特征。然而,在现代社会,如何通过创新再现装饰来丰富柴烧陶瓷器皿的美学价值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柴烧陶瓷器皿的制作过程和美学特征入手,探讨了在柴窑烧成器皿上进行装饰再创作的不同手法,包括雕刻和绘画,并分析了美学理论在装饰再创作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装饰再创作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赋予了柴烧陶瓷器皿新的生命和美学价值,丰富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未来,装饰再创作有望在陶瓷艺术领域发展壮大,为陶瓷艺术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反映了美学在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为柴烧陶瓷器皿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陶瓷艺术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关键词
柴烧陶瓷
创新再现
传统工艺
陶瓷装饰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简谈煮茶器《圆提梁》的造型特色与柴烧工艺
- 11
-
-
作者
周瑾
-
机构
江苏宜兴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3期165-165,共1页
-
文摘
煮茶器《圆提梁》的壶器造型有着明式美学简约大气的风格,线韵流畅,点、线、面之间的处理协调统一,过渡自然,形态优美。显示出了光素器特有的沉稳大气和质朴素洁,特殊的柴烧工艺更显古拙和老味。
-
关键词
煮茶器
围炉煮茶
柴烧工艺
造型特色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TS972.23
[轻工技术与工程]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浅述紫砂壶《如意提梁》的造型美与柴烧工艺美
- 12
-
-
作者
周瑾
-
机构
江苏宜兴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89-189,共1页
-
文摘
围炉煮茶是冬日里很流行的一种煮茶方式,知己好友们聚在一起围着火炉,烤火、喝茶、吃零食、谈天说地,可谓浮生一乐。紫砂壶《如意提梁》就是专门为围炉煮茶而设计制作的一款紫砂壶,在造型、工艺、实用方面都堪称壶中一绝。本文重点从造型、工艺、实用这三方面介绍紫砂壶的独特性能和优美造型。
-
关键词
紫砂壶
围炉煮茶
柴烧工艺
提梁造型
泥绘装饰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TQ174.6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浅谈德化陶瓷柴烧技艺的工艺探究
- 13
-
-
作者
冯宝胜
-
机构
德化盛陶陶艺有限公司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8期125-125,共1页
-
文摘
中国是陶瓷大国,很多陶瓷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中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技艺,因此也成为中国代表性工艺品。但是在烧制陶瓷过程中,不同的工艺所生产的陶瓷作品在外观和实用性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现将针对德化陶瓷柴烧工艺特点及技术要点等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将优秀的陶瓷烧制工艺传承发展下去。
-
关键词
德化陶瓷
柴烧
工艺
-
分类号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现代柴烧在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表现探究
- 14
-
-
作者
陈秀节
-
机构
德化县首兴堂陶瓷厂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29-29,共1页
-
文摘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陶瓷烧制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木材为燃料,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氛,使陶瓷在高温下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获得独特的色彩和质感,本文将探讨现代柴烧在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表现。
-
关键词
柴烧
陶瓷雕塑
创作表现
-
分类号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J314.8
[艺术—美术]
-
-
题名传统柴烧与现代柴烧陶瓷艺术审美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吕云飞
胡文毅
-
机构
景德镇学院
-
出处
《陶瓷研究》
2017年第S4期59-62,共4页
-
文摘
中国传统柴烧经历了由原始向高级发展的历史演变,现代柴烧则源于西方现代陶艺并传入我国,二者具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在审美工艺与艺术形式及审美内蕴方面既具有共同特性,又具有显著区别。
-
关键词
传统柴烧
现代柴烧
审美共性
审美差异
-
Keywords
traditional firewood
modern firewoo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difference
-
分类号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苏打柴烧的工艺与审美研究
- 16
-
-
作者
陈曦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9期104-107,共4页
-
文摘
本文将以实验性的陶艺创作为视角切入,以苏打柴烧的创作手段为结果导向,综合阐述以现代柴烧和苏打烧为基础发展来的苏打柴烧,结合本人在苏打柴烧的实验和研创的成果,尝试梳理苏打柴烧的工艺要点和审美价值。
-
关键词
苏打柴烧
现代柴烧
苏打烧
分体式平焰柴窑
-
分类号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返璞归真—柴烧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王凯
刘俊
-
机构
南昌大学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101,共3页
-
文摘
柴烧作为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一门火与土的艺术,它利用了土、火、柴、窑的相互作用关系组成了一种综合艺术,使得柴烧陶瓷艺术拥有了其独特的艺术气息。从中华美学精神的角度去分析其在柴烧陶瓷艺术中的审美体现以及通过对柴烧艺术精神的浅析来探索其审美特征,以便对其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柴烧陶瓷艺术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发展与思考空间。
-
关键词
柴烧
陶瓷艺术
传统文化
美学精神
-
Keywords
Firewood burning, Ceramic art, Tradi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spirit
-
分类号
TQ174.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浅析现代柴烧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黄修林
余娟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2,共4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
文摘
柴烧工艺作为一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而现代柴烧不仅仅是一种烧制方式,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同时它也是陶瓷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技艺,具有见证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独特价值。通过对现代柴烧工艺、审美、文化和精神等方面进行探究,浅析现代柴烧的美学价值,希望对柴烧这一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
关键词
现代柴烧
工艺之美
寂
禅宗文化
-
Keywords
Modem-firewood burning
Beauty of craft
WaN-saN, Zen culture
-
分类号
TQ174.653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现代柴烧陶艺发展历程及烧制工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张华珺
-
机构
内蒙古艺术学院
-
出处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4-31,共8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专栏论文
-
文摘
柴烧,是中国古代制瓷最主要的工艺技术流程,是泥、火、木在高温的窑炉中相互交融的产物。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考究,烧制过程变化莫测,成色要求高,成品概率低而显得尤为珍贵,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从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柴烧,到唐宋五大名窑,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柴烧瓷窑,都在追求瓷器的精雕细琢、光洁华贵。随着现代人审美多元化的出现,现代柴烧器依然延续,对作品的要求亦有提高。现代柴烧工艺,不论日本,还是台湾、景德镇,再到建阳、建水,都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技术及审美体系。在现代柴烧工艺中,坯体往往不施釉,在瓷器上留下丰富的火痕、自然落灰、气泡和肌理成为了新的审美要求,为的是展现现代陶艺作品最淳朴、最真实的造型艺术语言。
-
关键词
柴烧
古代制瓷
现代柴烧
审美要求
艺术语言
-
Keywords
wood burning
Ancient porcelain
Modern wood burning
Aesthetic requirements
Artistic language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传统柴烧龙窑 建盏浴火涅槃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赖志勇
-
机构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赖志湧建盏陶瓷工作室
-
出处
《陶瓷》
CAS
2021年第6期115-116,共2页
-
文摘
宋代文人雅士居多,因而宋人酷爱茶饮,也就让茶文化开始兴盛。而文人之间,往往也喜好攀比,所以斗茶成为了宋代最负盛名的娱乐项目,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斗茶的喜好。而宋代以白茶为主要的茶饮,为了更好地展现出白茶本身的特色,就需要有相衬托的茶盏,因而以黑釉文明的建盏,也就成为了宋代斗茶中不可或缺的极品茶盏。也因此,建盏成为了宫廷御用的茶盏,在宋代历史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本文就将从龙窑柴烧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入手,全面展开传统柴烧龙窑,建盏浴火涅槃的探究。
-
关键词
龙窑窑址
柴烧陶瓷
柴烧技术
建盏烧制
建盏技术
-
分类号
TQ174.65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