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柑橘叶斑驳病毒桑树分离株的基因组克隆及传播方式分析
1
作者 唐佳璇 方苗 +5 位作者 张健 尹珍妮 韩沛羽 韩涛涛 张朋 卢全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可侵染多种植物。2018年,通过对叶片表现为皱缩、变窄症状的桑叶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后发现,桑树中存在CLBV的侵染。通过RT-PCR、5′-和3′-RACE等方法确定了CLBV桑树分离株(CLBV-MA)的全...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可侵染多种植物。2018年,通过对叶片表现为皱缩、变窄症状的桑叶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后发现,桑树中存在CLBV的侵染。通过RT-PCR、5′-和3′-RACE等方法确定了CLBV桑树分离株(CLBV-MA)的全基因组序列。CLBV-MA基因组全长8617 nt(不包含3′polyA尾),共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复制酶蛋白、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CLBV-MA与其他CLBV分离株编码的复制酶蛋白以及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0%~89.1%、87.6%~94.7%,是一个新分离株。基于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LBV-MA与CLBV-Actinidia、CLBV-HZ、CLBV-XL、CLBV-Actinidia-V20以及CLBV-ML聚类到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并且CLBV-MA更为原始。根据桑树的繁殖方式、修剪管理方式、树龄以及CLBV-MA在桑园中的分布情况分析,CLBV-MA主要通过嫁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刀具传播,但传播效率低下。CLBV-MA全基因组序列及其传播方式的确定,为建立CLBV-MA分子检测方法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柑橘叶斑驳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叶疱斑病毒樱桃株系的全基因组克隆和初步鉴定
2
作者 王刚 乔谦 +2 位作者 朱东姿 刘庆忠 王甲威 《落叶果树》 2024年第5期16-19,共4页
本研究利用small RNA高通量测序在甜樱桃中发现了与乙型线性病毒科柑橘病毒属的柑橘叶疱斑病毒具有较高同源性一种病毒。对该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分析发现,该病毒在核苷酸水平上与柑橘叶疱斑病毒的同源性为80%;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 本研究利用small RNA高通量测序在甜樱桃中发现了与乙型线性病毒科柑橘病毒属的柑橘叶疱斑病毒具有较高同源性一种病毒。对该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分析发现,该病毒在核苷酸水平上与柑橘叶疱斑病毒的同源性为80%;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与柑橘叶疱斑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在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为79%,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为88%。根据该科病毒新种的划分标准,认为该病毒为柑橘叶疱斑病的一个新株系,将其命名为柑橘叶疱斑病毒樱桃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疱斑病毒CLBV small RNA高通量测序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黑斑病新病原亚洲柑橘叶点霉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罗金水 卢松茂 +3 位作者 余智城 林秀香 赖跃先 黄天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亚洲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asiana是近年发现的侵染柚类柑橘的黑斑病病原菌新种,其生物学特性尚不明确,为此测定了培养基种类、光照、温度、pH值等培养条件对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燕麦琼脂培养基和含柚... 亚洲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asiana是近年发现的侵染柚类柑橘的黑斑病病原菌新种,其生物学特性尚不明确,为此测定了培养基种类、光照、温度、pH值等培养条件对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燕麦琼脂培养基和含柚叶汁液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快,黑暗不利于病菌生长,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菌丝最适生长pH值是6-7,菌落在碱性的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有黄色晕圈,试验研究中分生孢子萌发率较低,菌丝致死温度为5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斑病 亚洲柑橘叶点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叶中矿质元素的盐酸微沸提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爱华 焦必宁 王成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植物性样品矿质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中,湿消化时间长、污染大,干灰化易损失,微波消化仪器成本高、样品处理量有限等,而稀盐酸微沸提取可有效克服这些弊端。以成熟柑橘叶片为材料,采用稀盐酸加热微沸1次提取多种矿质元素,并用原子吸收... 植物性样品矿质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中,湿消化时间长、污染大,干灰化易损失,微波消化仪器成本高、样品处理量有限等,而稀盐酸微沸提取可有效克服这些弊端。以成熟柑橘叶片为材料,采用稀盐酸加热微沸1次提取多种矿质元素,并用原子吸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1 mol.L-1盐酸微沸30 min即能充分提取柑橘叶片中除Fe元素外的K、Ca、Mg、Zn、Mn和Cu元素。与传统硝酸-高氯酸湿消化法相比,除Fe元素提取量偏低外,其他元素的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以标准物质番茄叶(ESP-1)进行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因此,稀盐酸微沸提取柑橘叶片中多种矿质元素的方法简便可靠,检测成本低,环境污染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 矿质元素 盐酸微沸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兴红 李红叶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获得最优柑橘黑斑病病原菌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Mg2+、d 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浓度梯度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5 m... 为了获得最优柑橘黑斑病病原菌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Mg2+、d 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浓度梯度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5 mmol/L的Mg2+、0.15 mmol/L的d NTP、0.3μmol/L的引物、25 ng DNA模板、0.5 U Taq DNA聚合酶为最优。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1株柑橘叶点霉菌菌株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已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柑橘叶点霉菌进行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点霉菌 ISSR 单因素试验法 柑橘黑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快速构建柑橘叶斑驳病毒的侵染性克隆 被引量:3
6
作者 崔甜甜 晏建红 +3 位作者 宾羽 李中安 周常勇 宋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95-1705,共11页
【目的】构建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中国分离株的侵染性克隆,为从分子水平解析其致病机理打下基础。【方法】以Gene Art?p YES1L Vector为模板,PYES2117F、PYES2117R为引物扩增含有酵母相关复制起始位点的片段p... 【目的】构建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中国分离株的侵染性克隆,为从分子水平解析其致病机理打下基础。【方法】以Gene Art?p YES1L Vector为模板,PYES2117F、PYES2117R为引物扩增含有酵母相关复制起始位点的片段p YES1L-2117,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 II单酶切双元载体DK1317-2并回收其大片段,利用In-Fusion HD Cloning Kit重组连接双元载体DK1317-2骨架和片段p YES1L-2117,得到可以在酵母-农杆菌-大肠杆菌中复制的三元穿梭载体pCY。以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为模板,pCY-PVX-F、pCY-PVX-R为引物扩增PVX全长,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tu I、Sma I酶切质粒pCY,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获得的PVX基因组全长cDNA与线性化的pCY载体共转化酵母菌YPH501,通过同源重组获得PVX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通过农杆菌介导接种本生烟验证所构建克隆的侵染性,从而建立基于酵母同源重组的病毒侵染性克隆快速构建体系。在此基础上,以CLBV中国分离物(CLBV-HBYD)全长cDNA为模板,分段扩增其基因组,得到片段CLBV-1、CLBV-2;利用所建体系对CLBV-1、CLBV-2及pCY载体片段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CY-CLBV后,经农杆菌介导接种本生烟和锦橙幼苗,并利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其侵染性。【结果】建立了酵母-大肠杆菌-农杆菌的三元穿梭载体PCY,该载体全长10 347 bp,含有酵母、农杆菌、大肠杆菌的复制位点,能在酵母-农杆菌-大肠杆菌稳定复制,可用于在酵母中通过同源重组快速构建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也可用于通过农杆菌介导直接接种植物寄主。利用该体系获得了CLBV中国分离株的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16个。随机选取1个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Gen Bank登录号:MG572236),其基因组全长8 747 nt,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1为5 889 nt、ORF2为1 089 nt、ORF3为1 092 nt。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显示,CLBV-HBYD与已登录的9个CLBV分离物的核酸序列一致性为79%—98%,其中与柑橘来源的EU857540一致性最高,为98%,与猕猴桃来源的JN983454、JN983455、JN983456和JN900477的一致性均为79%。在利用MEGA6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CLBV-HBYD与柑橘来源的CLBV分离株聚为一簇,而猕猴桃来源的CLBV分离株聚为另一簇。将所获16个CLBV全长cDNA克隆转化农杆菌,以pCY空载体为阴性对照注射接种本生烟。接种20 d后,抽提RNA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11个克隆的接种植株检测出CLBV特异性条带;随机选取5个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了Northern blot杂交,结果显示pCY-CLBV 1、2、3、14、15接种的本生烟可以检测到CLBV特异性条带,而对照样本未检测到任何条带,表明这些克隆均为侵染性克隆。【结论】构建了基于三元穿梭载体pCY的酵母重组克隆体系,利用该体系获得了中国CLBV分离株的适于农杆菌介导接种的基因组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同源重组 柑橘叶斑驳病毒 三元穿梭载体 侵染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叶斑驳病毒的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段玉 许建建 +3 位作者 马志敏 宾羽 周常勇 宋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04-1912,共9页
【目的】建立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T-RPA)的快速检测体系,为该病毒提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以CLBV ORF1保... 【目的】建立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T-RPA)的快速检测体系,为该病毒提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以CLBV ORF1保守序列为靶标,通过设计、筛选特异性检测引物、优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长等条件建立CLBV的RT-RPA检测体系。分别以感染CLBV、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柑橘鳞皮病毒(citrus psorosis virus,CPsV)、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atsuma dwarf virus,SDV)、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和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柑橘核酸为模板,应用该体系进行RT-RPA扩增,评价检测特异性;利用CLBV阳性样品核酸的10倍浓度梯度稀释模板,比较RT-RPA、RT-PCR和RT-qPCR的检测灵敏度;通过比较上述3种方法对72份柑橘样品的CLBV检出率,检验所建立RT-RPA法的适用性。【结果】以感染了CLBV的柑橘核酸样品为模板,通过对设计的3对引物筛选试验、6个温度和5个反应时长的梯度试验,建立了CLBV的RT-RPA检测体系,明确引物RCLBV-F/RCLBV-R2能够特异扩增CLBV ORF1序列,且扩增效果良好,目的片段大小为144 bp,反应最适温度为40℃,反应最佳时长为30 min。在感染CLBV、CTV、CYVCV、CEVd、CTLV、CPsV、SDV、Xcc和CLas的柑橘样品、健康对照和空白对照中,该体系仅在CLBV侵染样品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说明建立的RT-RPA检测体系特异性强;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RT-RPA和RT-PCR的检测灵敏度相当,但低于RT-qPCR;所建立的RT-RPA方法在72份柑橘样品中检测出11份样品为CLBV阳性,检出率为15.28%,该结果与普通RT-PCR和RT-qPCR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了CLBV的RT-RPA检测体系,该体系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等优点,适用于田间一定规模柑橘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斑驳病毒 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柑橘叶斑驳病毒的表达载体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琦 段玉 +4 位作者 苏越 蒋琪琪 王春庆 宾羽 宋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398-4407,共10页
【目的】构建基于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的表达载体,通过系统表达抗菌肽提高植物抗病性,为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病害的防控提供新型技术手段。【方法】基于前期构建的侵染性克隆pCY-CLBV201,在外壳蛋白基... 【目的】构建基于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的表达载体,通过系统表达抗菌肽提高植物抗病性,为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病害的防控提供新型技术手段。【方法】基于前期构建的侵染性克隆pCY-CLBV201,在外壳蛋白基因终止子后插入亚基因组启动子序列及多克隆位点,构建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在多克隆位点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接种、荧光观察验证pCLBV202-GFP表达GFP的情况。克隆天蚕的抗菌肽(cecropin B,CB)基因并构建重组载体pCLBV202-CB,通过农杆菌介导分别注射接种本氏烟和真空浸润接种柑橘实生苗,筛选阳性植株并分别注射接种和根灌接种烟草青枯病菌及针刺离体叶片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同时设空载体接种植株为对照,通过症状观察、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评价接种植株的烟草青枯病抗性;通过柑橘叶片的病斑数量、发病率及菌落浓度评价其溃疡病抗性。【结果】pCLBV202-GFP接种烟草和尤力克柠檬后,均可以在系统新叶上观察到绿色荧光,在烟草上表现更为明亮,说明基于CLBV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接种青枯病菌后,处理组(pCLBV202-CB)较对照组(pCLBV202)发病时间延迟4 d。在接种后第24天(24 dpi),处理组发病率为14.3%,对照组发病率为100%,差异显著。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抗性指数为-2.66,抗性评价为高抗,表明利用pCLBV202-CB系统表达CB增强了对烟草青枯病的抗性。尤力克柠檬叶片针刺接种柑橘溃疡病菌,7 dpi时,处理组病斑数为47个,发病率为43.5%,对照组病斑个数为73个,发病率为67.6%。菌群数变化检测发现,处理组菌群数小于对照组菌群数,表明利用pCLBV202-CB系统表达CB增强了尤力克柠檬的溃疡病抗性。【结论】构建了基于CLBV的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利用pCLBV202在本氏烟和柑橘中系统表达CB可以提高植株对细菌性病害的抗性,这为柑橘细菌性病害的防控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斑驳病毒 病毒表达载体 抗菌肽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蚧螨双杀乳油防治柑橘叶螨的药效试验报告
9
作者 杨林 龙向祥 +1 位作者 罗树兰 杨忠成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4期62-62,共1页
6 .5 %蚧螨双杀乳油 5 0 0 ,10 0 0及 15 0 0倍三个药液浓度对柑橘叶螨的防效 ,以 5 0 0倍液效果最好 ,施药后 1~ 15d防效达 6 9.2 %~ 79.5 % ,其次是 10 0 0倍液防效为 6 4.1%~6 9.6 % ,15 0 0倍液 ,防效为 6 4%~ 6 7.4% ,对照药剂... 6 .5 %蚧螨双杀乳油 5 0 0 ,10 0 0及 15 0 0倍三个药液浓度对柑橘叶螨的防效 ,以 5 0 0倍液效果最好 ,施药后 1~ 15d防效达 6 9.2 %~ 79.5 % ,其次是 10 0 0倍液防效为 6 4.1%~6 9.6 % ,15 0 0倍液 ,防效为 6 4%~ 6 7.4% ,对照药剂 2 5 %噻嗪酮 10 0 0倍液和 2 0 %三氯杀螨醇 10 0 0倍液对柑橘叶螨防效较差 ,药后 1~ 15d防效在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 蚧螨双杀乳油 防治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叶中柚皮苷成分分析
10
作者 陈春艳 李姣 《现代食品》 2022年第22期192-194,共3页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柑橘各个组织中的柚皮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乙腈和纯水为流动相,通过色谱柱Waters ACQUITY-BEH C_(18),采用梯度洗脱,在波长288 nm处使用PDA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良好,适用...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柑橘各个组织中的柚皮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乙腈和纯水为流动相,通过色谱柱Waters ACQUITY-BEH C_(18),采用梯度洗脱,在波长288 nm处使用PDA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柑橘及相关产品中柚皮苷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 柚皮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p.)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兴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4,共9页
利用筛选的11条ISSR引物对从我国柑橘主产区和国外收集的135株叶点霉属真菌菌株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扩增图谱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116个DNA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12个,多态率为96.55%;平... 利用筛选的11条ISSR引物对从我国柑橘主产区和国外收集的135株叶点霉属真菌菌株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扩增图谱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116个DNA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12个,多态率为96.55%;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10.55个条带,扩增产物大小在250~3 000 bp。聚类分析显示,中国柑橘叶点霉属真菌可以分为4个种,即P.citricarpa、P.citriasiana、P.capitalensis和P.citrichinaensis。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97为阈值时,柑橘黑斑病病原菌(P.citricarpa)种群可分为5个亚类,subclade-I的菌株来自中国的本地早、温州蜜柑、槾橘和南丰蜜橘,subclade-II的菌株均来自中国的砂糖橘,subclade-III的菌株来自非洲莫桑比克柠檬和葡萄柚、佛罗里达甜橙、南非甜橙和来自杭州市场上进口的澳橘,subclade-IV的菌株来自中国的甜橙,subclade-V的菌株来自中国的柠檬,表明我国柑橘黑斑病病原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其遗传变异与寄主相关;我国与国外的柑橘黑斑病病原菌在起源上可能存在差异。P.citriasiana、P.capitalensis和P.citrichinaensis种群内也存在遗传变异,但其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和寄主未发现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研究柑橘叶点霉属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斑病病菌 亚洲柑橘叶点霉菌 中国柑橘叶点霉菌 首都点霉菌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Swin-Transformer的柑橘病叶分类模型
12
作者 方俊泽 郭正 +2 位作者 李歌 邢素霞 王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58,共7页
针对柑橘病害人工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准确度低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柑橘病叶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建立模拟复杂环境下的柑橘病叶数据集。其次,提出一种改进的Swin-Trasnformer柑橘病叶分类模型,包含局部感知通道增强注意力模块(LP... 针对柑橘病害人工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准确度低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柑橘病叶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建立模拟复杂环境下的柑橘病叶数据集。其次,提出一种改进的Swin-Trasnformer柑橘病叶分类模型,包含局部感知通道增强注意力模块(LPCE),以提升模型的感受野和特征表达能力,通过通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加权,使模型更容易提取关键特征。试验证明本文模型的分类识别准确率达到98.52%,精确率、召回率和F 1-score分别达到98.17%、98.24%、98.28%,均超过基线模型。该模型为柑橘病害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深度学习 分类识别 Swin-Transformer 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剂对桂林地区柑橘潜叶蛾室内毒力测定
13
作者 王正富 韦再行 望飞勇 《南方园艺》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柑橘潜叶蛾,作为柑橘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程度和防治难度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对桂林地区柑橘潜叶蛾种群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LC_(50)值啶虫脒>阿维菌素>甲氰菊酯>高... 柑橘潜叶蛾,作为柑橘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程度和防治难度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对桂林地区柑橘潜叶蛾种群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LC_(50)值啶虫脒>阿维菌素>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10 d和20 d时,20%啶虫脒WP 10000倍液防效>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3000倍液>1.8%阿维菌素EC 4000倍液;药后3 d时,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3000倍液>1.8%阿维菌素EC 4000倍液>20%啶虫脒WP 10000倍液;药后15d时,20%啶虫脒WP 10000倍液>1.8%阿维菌素EC 4000倍液>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3000倍液。旨在掌握防控柑橘潜叶蛾合适的药剂选择,以期为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测定 柑橘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柑橘叶斑驳病毒和碎叶病毒发生状况及其分子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项周 程桥 +2 位作者 谢宗周 王国平 洪霓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和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均可侵染柑橘的不同种。为明确CLBV及CTLV在中国柑橘上的发生状况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的342份和346份柑橘样品进...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和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均可侵染柑橘的不同种。为明确CLBV及CTLV在中国柑橘上的发生状况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的342份和346份柑橘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9.6%和11.0%。对14个CLBV分离物和15个CTL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显示,CLBV分离物间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1%~100%和88.1%~100%,CTLV分离物的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5%~100%和92.5%~100%。测定的14个CLBV分离物在系统进化树中聚为2个组;而CTLV分离物分组不明显,该病毒的系统进化与寄主来源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斑驳病毒 柑橘病毒 检测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柑橘叶斑驳病毒的RT-LAMP检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爱军 丁敏 +2 位作者 王莹 苏华楠 易龙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15-2222,共8页
建立了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的RT-LAMP(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检测方法,并对其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根据CLBV的外壳蛋白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特异性较好的一组引物... 建立了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的RT-LAMP(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检测方法,并对其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根据CLBV的外壳蛋白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特异性较好的一组引物,进行扩增时间及温度等条件优化。优化后反应体系可在65℃条件下,60 min内完成扩增。所建立体系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最低可从23.2 pg·μL^-1的模板中检测出CLBV,扩增结果可通过加入SYBRgreenⅠ染料方法直接观察。用RT-LAMP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20份柑橘样品进行检测,不同来源样品检出率在0~15%之间,与普通RT-PCR方法检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柑橘叶斑驳病毒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猕猴桃植株中柑橘叶斑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欢 米伟丽 +3 位作者 刘斐 吴薇 吴宽 吴云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在陕西省栽培猕猴桃中发生普遍。为监测CLBV发生情况,本研究建立了CLB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在陕西省栽培猕猴桃中发生普遍。为监测CLBV发生情况,本研究建立了CLB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可准确检测目的病毒,标准曲线斜率为-3.378,决定系数R^2=0.997 9,扩增效率为97.7%,比普通RT-PCR灵敏度高100倍,可用于猕猴桃植株CLBV的批量检测或低丰度病毒样本(如猕猴桃休眠枝条)的检测。为苗木携带CLBV病毒的早期诊断、果园病毒病预测预报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柑橘叶斑驳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来源于猕猴桃的柑橘叶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朱晨熹 王国平 +4 位作者 郑亚洲 杨作坤 王利平 徐文兴 洪霓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为柑橘病毒属(Citrivirus)代表种。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我国栽培猕猴桃上首次检测到CLBV.总检出率为13.3%。测定了5个CLB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gene,cp)序...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为柑橘病毒属(Citrivirus)代表种。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我国栽培猕猴桃上首次检测到CLBV.总检出率为13.3%。测定了5个CLB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gene,cp)序列,全长均为1092核苷酸(nt),分离物间印基因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3.2%~99.7%和91.9%~98.9%,这些分离物与新西兰报道的CLBV猕猴桃分离物M3.A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仅为83%左右,与来源于柑橘及近缘种的CLBV分离物印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4%-86%。在基于该病毒印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中,本研究所测定的CLBV猕猴桃分离物与新西兰报道的除M3-A外的猕猴桃分离物聚在同一组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CLBV在我国猕猴桃上的侵染和危害特点及建立该病毒的分子检测技术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柑橘叶斑驳病毒 检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侵染猕猴桃的柑橘叶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欢 吴薇 +2 位作者 朱育波 杨鑫 吴云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3-428,共6页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是β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柑橘病毒属(Citrivirus)的代表种,前期研究表明CLBV在陕西栽培猕猴桃中广泛发生。为进一步简化CLBV的检测,并探究其致病机制,通过RT-PCR扩增得到CLBV猕...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是β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柑橘病毒属(Citrivirus)的代表种,前期研究表明CLBV在陕西栽培猕猴桃中广泛发生。为进一步简化CLBV的检测,并探究其致病机制,通过RT-PCR扩增得到CLBV猕猴桃分离物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导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成功表达出约59 kDa的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对大白兔进行皮下多点免疫注射,获得的抗血清经纯化浓缩后,最终得到浓度为3.78 mg·mL-1的多克隆抗体。将抗体1∶1000稀释后可检测500 pg抗原,使用Dot-ELISA可直接检测田间猕猴桃样品。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CLBV的检测提供了便捷,也是后续研究CLBV致病机理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柑橘叶斑驳病毒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柑橘叶斑驳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欢 吕兆瑞 +1 位作者 吴薇 吴云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3,共9页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首次发现,之后许多国家陆续报道CLBV侵染不同寄主植物。2016年,我国在猕猴桃中首次检测到CLBV,随后在甜樱桃、柑橘、芍药、苹果、桑树和南天竹中发现CL...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首次发现,之后许多国家陆续报道CLBV侵染不同寄主植物。2016年,我国在猕猴桃中首次检测到CLBV,随后在甜樱桃、柑橘、芍药、苹果、桑树和南天竹中发现CLBV,现已在多个地区普遍发生流行。本文系统梳理了CLBV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CLBV的发生分布、传播为害、分子变异、检测技术、基因组特征、基因功能等,以期为抗CLBV作物育种、病害综合防控及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斑驳病毒 研究进展 发生分布 基因功能 分子变异
原文传递
温度对柑橘始叶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迎洁 王梓英 +1 位作者 张国豪 刘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2-868,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温度对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柑橘始叶螨在7种温度下(18、21、24、27、30、33℃和36℃)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柑橘始叶螨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在不同温...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温度对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柑橘始叶螨在7种温度下(18、21、24、27、30、33℃和36℃)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柑橘始叶螨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在不同温度之间有显著差异。卵在36℃条件下不能正常孵化,其他6个温度对该螨的种群适合度有显著影响;发育历期与温度基本呈负相关;整个世代温度(T)和发育速率(V(G))拟合的线性日度方程和Logistic模型分别为V(G)=-0.037+0.004 T(R2=7.879)和V(G)=0.080/(1+EXP(7.402-0.363T))(R2=0.973);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38℃和220.00d·℃;每雌产卵总量在27℃下最高,为73.4粒,18℃下最低,为35.3粒;卵的孵化率、幼、若螨的存活率在27℃下最大,分别为99.75%、96.18%和97.54%,18℃下最小,分别为99.01%、94.05%和93.15%;在6种温度下内禀增长力r m值分别为0.0372、0.0757、0.1024、0.1195、0.1469、0.1427;净增值率R o分别为9.3241、16.0162、16.6874、20.4564、21.1958、8.8142。由此推断,21—30℃是柑橘始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温度 实验种群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