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龙井茶对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俐泉 屠琳玥 +5 位作者 赵悦伶 谢亨通 徐安安 徐平 周继红 王岳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介导的微生态环境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引起的相关代谢障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探究了西湖龙井茶对常规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随后构建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西湖龙井对预防高脂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介导的微生态环境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引起的相关代谢障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探究了西湖龙井茶对常规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随后构建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西湖龙井对预防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脂质积累、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效果。结果表明:西湖龙井茶汤能够抑制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的体质量上升和脂肪积累,有效改善代谢紊乱。进一步探究西湖龙井对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肠道稳态的保护作用时发现,西湖龙井茶汤处理抑制了小鼠肠道上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及其靶基因烯醇化酶-1(enolase-1, ENO1)和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的表达。此外,西湖龙井茶汤干预可以降低小鼠肠道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菌群丰度的比值,使norank_f_Muribaculaceae等益生菌富集,且高脂高果糖饮食+低浓度茶汤处理下毛螺菌科菌群富集,高脂高果糖饮食+高浓度茶汤处理使颤螺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本研究结果为龙井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来调节脂肪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饮茶能够改善肠道健康、发挥降脂减肥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高脂高果糖饮食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脂高果糖饮食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2
作者 车荧娟 陈妍 +2 位作者 陈婷婷 罗舜菁 刘成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究高脂饮食与高脂高果糖饮食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每天灌胃500 mg/kg氧嗪酸钾和100 mg/kg腺嘌呤,采... [目的]探究高脂饮食与高脂高果糖饮食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每天灌胃500 mg/kg氧嗪酸钾和100 mg/kg腺嘌呤,采用相应饲料饲喂;6周后测定尿酸、肌酐等血清生化指标,并对肾脏、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尿酸含量分别为118.10,319.05,325.71,456.10μmol/L。高脂饮食组尿酸、肌酐水平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但肾脏损伤及肝脏脂肪积累更严重。高脂高果糖组尿酸显著高于模型组,且肾脏损伤及肝脏脂肪积累程度比模型组严重。[结论]高脂饮食不会进一步升高HUA大鼠尿酸含量,但会加重已患HUA大鼠的肝肾损伤。高脂高果糖饮食会进一步升高HUA大鼠尿酸含量,且加重肾脏损伤及肝脏脂肪积累程度。高尿酸血症群体应注意控制饮食中脂肪及果糖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腺嘌呤 高脂饮食 高脂高果糖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晨方 柴湘平 罗玉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果糖饮食诱导构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模型。SD大鼠用普通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w后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按大鼠体重分层随机抽出10只为对照组(C组),继... 目的:探讨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果糖饮食诱导构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模型。SD大鼠用普通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w后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按大鼠体重分层随机抽出10只为对照组(C组),继续用普通标准饲料喂养;其余50只为IR模型组(IR组),用高果糖饲料喂养,两组大鼠均分笼喂养10周,其间每2周测体重、血压及空腹血糖(FBS);于第4、8、10周断尾取血检测FINS浓度,比较所得数据。结果:对照组大鼠FBS、F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IR)均无明显变化;IR组大鼠FBS、FINS及HOMA-IR呈进行性升高趋势。结论:高果糖饮食与胰岛素抵抗明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饮食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肠道通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庄振杰 徐贝贝 +3 位作者 柳银兰 王丽燕 施军平 臧淑妃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相应饲料喂养18周后,收集血清进行血生化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灌胃法检测肠道通透... 目的 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相应饲料喂养18周后,收集血清进行血生化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灌胃法检测肠道通透性,肝脏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价,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炎症及肠上皮黏膜通透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结果 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重和肝指数显著增加.模型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和血糖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肝组织HE染色明显的脂肪变和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相关基因检测显示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标记物F4/80表达在模型组显著增加.但肠道通透性无显著增加,同时肠黏膜中与肠道通透性相关的基因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高脂高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初期,肠道通透性改变不是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高果糖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道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生物碱对高果糖饮食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庆普 陈燕 +3 位作者 谢彩侠 雷敬卫 冯卫生 郑晓珂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6,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桑叶生物碱(mulberry leaf alkaloids,MLA)对高果糖代谢综合征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建立高果糖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以MLA 40、80、160 mg/(kg·d)三个剂量进行干预,检测糖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观察小鼠... 该研究旨在探讨桑叶生物碱(mulberry leaf alkaloids,MLA)对高果糖代谢综合征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建立高果糖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以MLA 40、80、160 mg/(kg·d)三个剂量进行干预,检测糖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研究MLA对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相比,体重显著增高,空腹血糖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明显降低,肝脏组织结构受损,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明显下降。MLA的干预可以抑制高果糖导致的体重异常增加,改善其葡萄糖耐受能力,降低血清TC、TG、ALT、AST、MDA水平,提高血清SOD的活力,改善肝脏组织结构病变,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这些结果证实MLA能够改善高果糖代谢综合征小鼠糖脂代谢紊乱,保护肝脏,其作用可能与MLA能够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生物碱 果糖饮食 代谢综合征 糖代谢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饮食致大鼠肠内菌群的变迁及双歧杆菌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雅玲 王文递 +5 位作者 许昕瑜 王明亮 宋彬妤 刘晓梁 郭松佳 吴惠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果糖饮食致大鼠代谢异常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丰度变化及双歧杆菌干预对3种菌属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果糖组(HFD组)和双歧杆菌组(B组),每组各10只。NC组,普通饲料+自来水喂养;HFD组... 目的探究果糖饮食致大鼠代谢异常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丰度变化及双歧杆菌干预对3种菌属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果糖组(HFD组)和双歧杆菌组(B组),每组各10只。NC组,普通饲料+自来水喂养;HFD组,普通饲料+10%果糖水喂养;B组,普通饲料+10%果糖水+双歧杆菌水(1 ml/d,1×109 cfu/ml)灌胃。其他饲养条件相同,每周检测大鼠体重。于16周末空腹抽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粪便中3种菌属丰度变化;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HFD组血浆LPS、ALT、AST、TG、TNF-α、空腹血糖及F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FD组升高;粪便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丰度下降,梭杆菌属丰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歧杆菌干预对HFD组上述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果糖饮食引起3种菌属失调参与机体代谢异常的发生,双歧杆菌通过调节其失调对机体代谢紊乱发挥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饮食 代谢紊乱 菌属丰度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果糖饮食对老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珍 黄敏仪 +2 位作者 陈可纯 蔡永铭 杨祎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5-2522,共8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对老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4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12月龄后分成普通饮食组(N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HFHFD),每组6只,普通饮食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高果糖饮食组饲喂高...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对老年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4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12月龄后分成普通饮食组(N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HFHFD),每组6只,普通饮食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高果糖饮食组饲喂高脂高果糖饲料,18月龄取眼球,左眼球用眼球固定液固定,右眼球冻存备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表达,采用免疫荧光(IF)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p-ACC、p-AMPK、SREB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视网膜组织出现视杆和视椎层厚度不均匀,局部增生,延伸入外颗粒层,细胞排列疏松等现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p-AC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SREB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高果糖饮食组p-AMPK和p-AC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R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脂高果糖饮食可诱导老年小鼠视网膜病变,抑制AMPK的活化,降低p-ACC的表达,升高SREBP1的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高脂高果糖饮食影响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高果糖饮食 视网膜损伤 脂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里拉京调控AMPK-自噬信号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8
作者 汪晶莹 杜宏梅 +4 位作者 陈明 曹辉 童宁 叶明灯 俞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5-1730,共6页
目的探究柯里拉京通过调控AMPK-自噬信号对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其中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小鼠于8周龄开始给予高脂高果糖饮食饲... 目的探究柯里拉京通过调控AMPK-自噬信号对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其中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小鼠于8周龄开始给予高脂高果糖饮食饲养4周,柯里拉京给药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柯里拉京20 mg·kg-1,隔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和给药结束后小鼠处死并记录其肝质量,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生化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自噬和p-AMPK水平。结果实验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肝质量增加,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肝脏中出现了大量的脂肪空泡和严重的脂质沉积并有轻度的胶原纤维增生,肝脏中TG水平明显升高,柯里拉京干预后小鼠肝质量降低,肝脏病理改变得到明显改善,TG水平降低;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肝脏中Atg7和Atg5等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AMPK水平也明显降低,柯里拉京干预后明显升高p-AMPK,并上调自噬水平。结论柯里拉京可以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AMPK磷酸化进而上调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高果糖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肝 柯里拉京 p-AMPK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发现高果糖饮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9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46,共1页
已有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会导致许多代谢紊乱和疾病,例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然而,人们对高果糖饮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尚缺乏了解。近期,英国斯旺西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人类免疫系统中的单核细... 已有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会导致许多代谢紊乱和疾病,例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然而,人们对高果糖饮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尚缺乏了解。近期,英国斯旺西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人类免疫系统中的单核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在高果糖环境中的代谢和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短期的高果糖饮食会促进人和小鼠单核及吞噬细胞内细胞因子增多,从而引起体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系统 果糖饮食 免疫系统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巨噬细胞 2型糖尿病 克里克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苷调控AMPK信号通路改善果糖饮食小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熊阳昆 龚名洋 +3 位作者 罗颖熙 屈雅琴 宋莹莹 张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325-7334,共10页
目的 探究马钱苷改善果糖饮食小鼠肝脏脂代谢功能紊乱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非诺贝特(50 mg/kg)组和马钱苷低、高剂量(25、50 mg/kg)组,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 目的 探究马钱苷改善果糖饮食小鼠肝脏脂代谢功能紊乱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非诺贝特(50 mg/kg)组和马钱苷低、高剂量(25、50 mg/kg)组,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30%果糖水饲养,同时非诺贝特组和马钱苷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实验结束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样本,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活力、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马钱苷干预后果糖饮食小鼠肝脏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分析马钱苷与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α(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AMPKα、磷酸化AMPKα(phosphorylation-AMPKαThr172,p-AMPK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N)的蛋白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p-AMPK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马钱苷治疗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0.01),血清中AST、ALT、AST/ALT、TG、TC、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肝组织中TG、MDA、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0.01),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明显减轻,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马钱苷治疗组小鼠肝脏多种基因表达变化且与AM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马钱苷与AMPKα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且肝脏p-AMPK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SREBP-1和FAS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马钱苷具有改善果糖饮食小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AMPK信号通路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苷 肝脏脂代谢紊乱 果糖饮食 AMPK信号通路 脂肪酸合成
原文传递
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静 柳银兰 +6 位作者 杨文君 罗燕 庄振杰 焦其彬 陈建玉 卞冬雪 马晓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共6页
目的 采用高脂高果糖饮食建立符合人类饮食习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方法 6周龄C3H野生型小鼠12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到高脂高果糖组、高脂组、高果糖组、对照组各30只予以相应喂养,4、8、16周末分批处死小鼠,检测体质量、... 目的 采用高脂高果糖饮食建立符合人类饮食习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方法 6周龄C3H野生型小鼠12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到高脂高果糖组、高脂组、高果糖组、对照组各30只予以相应喂养,4、8、16周末分批处死小鼠,检测体质量、肝湿重、肝功能、脂代谢等NASH相关指标,肝组织HE、油红O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高脂高果糖组和高脂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增加,油红O染色面积、密度增加,HE染色显示随造模时间延长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伴炎症灶,高脂高果糖组更明显,造模结束时8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5,伴窦周纤维化.血清检测示:4周末,高脂高果糖组和高脂组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8周末,高脂高果糖组和高脂组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明显;16周末,高脂高果糖组、高脂组、高果糖组、对照组ALT分别为(108.5±93.34)U/L、(44.30±35.71)U/L、(46.70±17.95)U/L、(24.70±6.57)U/L,F=5.099,P=0.005;AST分别为(316.30±208.98) U/L、(132.12±75.43) U/L、(143.30±38.53) U/L、(122.60±12.76) U/L,F=6.654,P=0.001;总胆固醇分别为(5.18±0.58) mmol/L、(3.94±0.75)mmol/L、(2.30±0.50) mmol/L、(2.02±0.24) mmol/L,F=72.470,P=0.000;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05±0.49) mmol/L、(2.65±0.54) mmol/L、(1.77±0.47) mmol/L、(1.58±0.16)mmol/L,F=25.413,P=0.000;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11±0.23) mmol/L、(0.72±0.17)mmol/L、(0.27±0.04) mmol/L、(0.20±0.05) mmol/L,F=83.297,P=0.000.高果糖组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改变均不明显.结论 高脂高果糖饮食喂饲4、8、16周可诱导小鼠出现可模拟NASH的疾病进程,出现典型的NASH肝组织学和肥胖等代谢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脂肪肝 肝炎 脂肪性 非酒精性 高脂高果糖饮食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对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伟 秦贵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高果糖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经高果糖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注射液高、低剂量(相当于生药量ip 5,2.5 g.kg-1)组、罗格列酮(3 mg.kg-1,ig)组,连续给药4周,继续给予高...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高果糖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经高果糖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注射液高、低剂量(相当于生药量ip 5,2.5 g.kg-1)组、罗格列酮(3 mg.kg-1,ig)组,连续给药4周,继续给予高果糖饲料4周。同时设立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测定体重、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模型组体重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罗格列酮组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MDA含量降低,CAT,SOD,GSH-Px活性升高,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减轻高果糖饮食所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果糖饮食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高脂高果糖饮食影响大鼠衰老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肖元 胡帆 +1 位作者 苏青 张洪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对SD大鼠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和高脂高果糖(high fat and high fructose diet,HFHFD)组,干预4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肝脏和脑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对SD大鼠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和高脂高果糖(high fat and high fructose diet,HFHFD)组,干预4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肝脏和脑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与免疫衰老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和脑组织中衰老相关基因p16、p21和p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48周处理后,2组大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有统计学差异。HFHFD组大鼠血清TG、TC、LDL-C较ND组显著升高(P<0.05),HDL-C较ND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D组相比,HFHFD组IL-2水平显著下降,IL-6和AGEs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D组相比,HFHFD组肝和脑组织中p16和p21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p53和p2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长期高脂高果糖饮食会加速大鼠的衰老进程,其机制可能通过损伤其免疫系统和影响肝脑组织中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高果糖饮食 衰老 P16 P21 P53
原文传递
甘氨酸保护果糖饮食诱导大鼠糖尿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云峰 宋彬妤 +1 位作者 姚心琪 吴惠文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果糖饮食诱导的T2DM大鼠中发挥的作用及甘氨酸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C,n=8)组、果糖模型(F,n=8)组、甘氨酸干预(F+G,n=8)组及甘氨酸(G,n=8)组。大鼠自由饮水、进食(标准大鼠饲料...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果糖饮食诱导的T2DM大鼠中发挥的作用及甘氨酸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C,n=8)组、果糖模型(F,n=8)组、甘氨酸干预(F+G,n=8)组及甘氨酸(G,n=8)组。大鼠自由饮水、进食(标准大鼠饲料),F组给予8%果糖水喂养,F+G组给予8%果糖+1%甘氨酸水喂养。4个月末行OGTT后处死,检测内毒素(LPS)、FPG、TNF-α、IL-6及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 F组出现IETM、IR、OGTT异常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FPG、TNF-α、IL-6、FIns、NF-κB表达均高于NC组(P<0.01),F+G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LPS与HOMA-IR呈正相关(rs=0.76,P=0.0164)。结论 IETM通过炎症机制参与T2DM发病,甘氨酸减轻IETM,对T2DM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饮食 糖尿病 2型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甘氨酸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不同饮食结构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阳 肖丽 +2 位作者 耿爱文 咸建春 甘建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2-1686,共5页
目的采用高果糖、高脂、复合高果糖饲料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探讨最佳饮食结构。方法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果糖组、高脂组、复合组和对照组,比较造模4、8和12周各组间一般情况、肝功能、脂质代谢、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采用高果糖、高脂、复合高果糖饲料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探讨最佳饮食结构。方法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果糖组、高脂组、复合组和对照组,比较造模4、8和12周各组间一般情况、肝功能、脂质代谢、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病理学改变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小鼠各时间点体质量、肝湿重和Lee's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12周时复合组体质量增长较高脂及高果糖组更明显(P<0.05);H-E染色显示:造模组均有不同程度肝脏脂肪变,仅复合组肝小叶内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清检测结果显示:12周时复合组和高脂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增高;复合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NF-α、IL-6水平较高脂组、高果糖组升高明显。结论 12周的高脂、高糖饮食可成功构建适用于脂肪性肝炎研究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小鼠 果糖饮食 高脂饮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戴冠齐 林锦涛 +11 位作者 李永龙 韩留鑫 赵文淘 夏加伟 李迎春 黄世豪 何丹华 丛金格 贾俊双 林晓琳 肖东 申红芬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2期12100-12107,共8页
目的:构建特殊饲料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模型。方法:将40只8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分成四组,分别予以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FFC)及对照饮食喂养4个月、6个月,期间每周称量小鼠体重... 目的:构建特殊饲料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模型。方法:将40只8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分成四组,分别予以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FFC)及对照饮食喂养4个月、6个月,期间每周称量小鼠体重,分别于喂养4个月和6个月取材,取动物血清和肝脏,进行血清学检测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FC组体质量(P < 0.05)、肝湿重(P < 0.01)和肝体比(P < 0.01)均显著升高;FFC组脂肪变性明显比对照组严重(P < 0.001);FFC组肝脏甘油三脂较对照显著升高(P < 0.001),FFC组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FFC组血清ALT (P < 0.05)、AST (P < 0.001)较对照显著升高。而且,FFC饮食喂养6个月比喂养4个月的小鼠具有更为严重的NASH疾病特征。结论:建立了不同严重程度的NASH小鼠模型,为研究NASH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研究提供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uctose-sorbitol ingestion provokes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17
作者 Noel Friesen Ross D Hansen +1 位作者 Suzanne F Abraham John E Kellow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2期5295-5299,共5页
AIM:To evaluate gastrointestinal(GI) symptoms and breath hydrogen responses to oral fructose-sorbitol(F-S) and glucose challenges in eating disorder(ED) patients.METHODS:GI symptoms and hydrogen breath concentration w... AIM:To evaluate gastrointestinal(GI) symptoms and breath hydrogen responses to oral fructose-sorbitol(F-S) and glucose challenges in eating disorder(ED) patients.METHODS:GI symptoms and hydrogen breath concentration were monitored in 26 female ED inpatients for 3 h,following ingestion of 50 g glucose on one day,and 25 g fructose/5 g sorbitol on the next day,after an overnight fast on each occasion.Responses to F-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20 asymptomatic healthy females.RESULTS:F-S provoked GI symptoms in 15 ED patients and one healthy control(P < 0.05 ED vs control) .Only one ED patient displayed symptom provocation to glucose(P < 0.01 vs F-S response) .A greater symptom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ED patients with a body mass index(BMI) ≤ 17.5 kg/m 2 compared to those with a BMI > 17.5 kg/m 2(P < 0.01)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scores,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GI disorders or breath hydrogen respons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n F-S response.CONCLUSION:F-S,but not glucose,provokes GI symptoms in ED patients,predominantly those with low BMI.Thes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in the dietary management of E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UCTOSE SORBITOL Malabsorption syndromes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Eating disorders UNDERWE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