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试验
1
作者 李春源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期223-226,共4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在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开展桉树新植苗造林不同施肥处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造林品种、造林密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均有显著性影...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在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开展桉树新植苗造林不同施肥处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造林品种、造林密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在林龄为3 a时,试验组2[施用配方为m(N)∶m(P_(2)O_(5))∶m(K_(2)O)=17∶7∶11、总养分含量不低于35%的桉树专用肥]的桉树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施肥 生长 林分蓄积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现实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构建
2
作者 徐庆玲 李丽娟 +3 位作者 杨承伶 韦素怀 韩斐扬 谢素平 《桉树科技》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广西桉树林的生长过程及林木蓄积量生长潜力,采用临时标准地年龄序列法,选择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林分密度均中等的标准地调查数据并建立各年龄序列的现实林分胸径、蓄积量的生长量和生长率序列数据,分别拟合得到以年...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广西桉树林的生长过程及林木蓄积量生长潜力,采用临时标准地年龄序列法,选择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林分密度均中等的标准地调查数据并建立各年龄序列的现实林分胸径、蓄积量的生长量和生长率序列数据,分别拟合得到以年龄为自变量的一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Y=735.81016×A^(-2.10757)和以林分平均胸径、年龄为自变量的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Y=36965.39174×(D^(2.122)×A)^(-1.05841)。整体检验结果表明:一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总相对误差(TRE)小于2%,平均系统误差(ASE)小于5%,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小于7%,预估精度P达到97%以上;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TRE、ASE绝对值小于1%,MPSE小于6%,预估精度P达到97.5%以上;一元、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各项指标均满足编制林业数表技术规程的精度要求,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各项指标整体优于一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利用一元、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制定一元、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表,为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森林采伐限额测算和开展采伐迹地原有林木蓄积量和出材量调查等工作提供科学方法,降低调查工作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林分蓄积 生长率 林分平均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黄梁木幼林生长和林分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立超 高婕 +5 位作者 林佳慧 陈晓阳 彭昌操 邓小梅 林家怡 曾曙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黄梁木 幼林 生长效应 林分蓄积 速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木水平和林分水平的杉木兼容性林分蓄积量模型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研究,为改善杉木的经营管理、揭示杉木的生长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单木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基于林分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本研究通过组合预测法把单木模型和林分模型... 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研究,为改善杉木的经营管理、揭示杉木的生长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单木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基于林分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本研究通过组合预测法把单木模型和林分模型组合起来,使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一体化。利用组合预测法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组合,分散单项模型的预测误差,从而提高预测精度。基于江西杉木固定样地数据,并利用最优加权法计算组合预测模型中各模型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比单项模型(单木模型、林分模型)预测精度高,同时组合预测法可提高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的兼容性,保证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的一致性,为杉木林分蓄积量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 兼容性 组合预测法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油松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少杰 邓华锋 +2 位作者 向玮 黄国胜 王雪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8,46,共11页
【目的】建立预估精度高的林分蓄积量混合模型,为北京地区不同初期密度油松林分提供个性化模型方程,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76块油松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按初期的油松林分密度(ID)将油松样地分为... 【目的】建立预估精度高的林分蓄积量混合模型,为北京地区不同初期密度油松林分提供个性化模型方程,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76块油松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按初期的油松林分密度(ID)将油松样地分为Ⅰ(ID<400株/hm^2)、Ⅱ(400≤ID<800株/hm^2)、Ⅲ(800≤ID<1 200株/hm^2)、Ⅳ(1 200≤ID<1 600株/hm^2)、Ⅴ(ID≥1 600株/hm^2)5个水平,选用以断面积和优势木平均高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构建油松蓄积量基础模型,在基础模型上分别考虑油松林分的密度水平效应、样地效应和嵌套两水平效应,用R语言的nlme模块建立油松混合效应模型,并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 3个评价指标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拟合嵌套两水平混合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98 2,高于密度水平效应和样地效应2个单水平混合模型,且||和RMSE均小于2个单水平混合模型;嵌套两水平混合模型的、RMSE分别为0.069 8和0.100 6,比基础模型降低了78.86%和82.39%。指数函数异方差结构和[ARMA(1,1)]时间序列相关性结构加入混合模型后,模型拟合精度均有一定提高。【结论】单水平和嵌套两水平混合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基础模型,嵌套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精度优于基础模型和单水平混合模型,指数函数能够消除数据间的异方差,[ARMA(1,1)]结构能够较好地表达样地间的误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分蓄积 混合模型 密度水平效应 异方差 时间序列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更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董希斌 王立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2-125,共4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林区不同林型的调查 ,分析了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效果的影响 ,并应用统计学原理 ,对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进行拟合分析 ,得出不同林型不同采伐强度... 通过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林区不同林型的调查 ,分析了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效果的影响 ,并应用统计学原理 ,对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进行拟合分析 ,得出不同林型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株数间呈抛物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强度 林分蓄积 生长量 林分更新 影响因素 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的闽江流域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余坤勇 林芳 +2 位作者 刘健 亓兴兰 张世利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23,共5页
从福建省第5次森林资源一类调查落在闽江流域的样地中抽取马尾松林样地130个,以RS可提取因子及样地林分立地条件因子为可选变量,利用3倍标准差法进行异常数据的筛选,对林分立地条件定性因子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逐步回归构建闽江流域马... 从福建省第5次森林资源一类调查落在闽江流域的样地中抽取马尾松林样地130个,以RS可提取因子及样地林分立地条件因子为可选变量,利用3倍标准差法进行异常数据的筛选,对林分立地条件定性因子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逐步回归构建闽江流域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所构建的蓄积量估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35。经模外抽取30个样地对估测模型适用性检验和精度验证表明,在可靠性α=0.01条件下模型估测值与外业实测值无显著差异,模型的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达85.03%,为此,本研究的蓄积量估测模型对森林经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林分蓄积量估测 逐步线性回归 闽江流域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的长期水氮耦合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嘉磊 薄慧娟 +5 位作者 李璇 文春燕 王江 聂立水 田菊 宋莲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积量影响。【结果】1)无性系在不同纯氮施用量和田间持水量灌溉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林分生长量有差异,S86无性系对高水肥处理响应较好,1316无性系响应较差。2)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水分灌溉管理措施时,应该设置田间持水量75%以上作为灌溉临界值同时灌溉临界值应考虑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林龄等因素。3)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上纯氮施肥量范围是在100~400kg·hm^-2,且施肥量应当根据实验地区肥力等级状况进行酌量加减。【结论】在河北威县S86无性系是在田间持水量75%以上和每株施氮量160g的管理措施下能实现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建议在相近地区进行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培育时候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毛白杨 林分蓄积 无性系 速生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技术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蓄积量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6
9
作者 余坤勇 刘健 +2 位作者 亓兴兰 黄维友 黄春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1-485,共5页
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中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阔叶林的林分蓄积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RS)技术,构建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对1986、2000和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蓄积量进行估测,并对近18 a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 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中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阔叶林的林分蓄积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RS)技术,构建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对1986、2000和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蓄积量进行估测,并对近18 a的森林资源变化状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3年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林分总蓄积量呈上升趋势;1986、2000和2003年阔叶林的林分蓄积量与针叶林的林分蓄积量的比值分别为1∶1.46、1∶3.06和1∶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RS) 林分蓄积 估测模型 动态监测 生态公益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林分蓄积量估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燕琼 吴奕敏 +1 位作者 黄平 侯长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77,共5页
应用RS、GIS等方法对林分蓄积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别用GIS可提取的因子和TM数据对连续清查间隔期内的不同林分蓄积量进行多元估测,精度均能达到连续清查的要求.
关键词 RS GIS 林分蓄积 估测技术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数据收集 TM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引致的马尾松林分蓄积量损失估计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束庆龙 吕传海 +4 位作者 韩斌 杨光道 王庆前 汤坚 蒋丽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对安徽江淮地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 (或枯死率 )与林分蓄积量损失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 :该病害在 1 4年生以上的松林 ,若每年发病率或枯死率保持在 7%以下、并呈均匀状态分布和及时防治的条件下 ,对林分主伐期的蓄积量无不良影... 对安徽江淮地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 (或枯死率 )与林分蓄积量损失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 :该病害在 1 4年生以上的松林 ,若每年发病率或枯死率保持在 7%以下、并呈均匀状态分布和及时防治的条件下 ,对林分主伐期的蓄积量无不良影响 ;当年枯死率上升至 7%以上时 ,发病林分蓄积量开始下降。此外 ,病株枯死率在林间的不同分布型对蓄积量损失也有很大影响 ,其损失规律是 :片状分布 >块状分布 >簇状分布 >星状分布。对于不同的枯死率或分布型的发病林分 ,在防治上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病 年枯死率 分布型 损失估计 林分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分蓄积和断面积生长率的预估模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纪山 洪玲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3-85,共3页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和断面积生长率进行了模拟 ,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给出的经验方程可用于森林经理调查中杉木人工林分蓄积数据的更新 ,并具有灵活、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估模型 杉木人工林 林分蓄积 断面积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蓄积量调查的线截抽样原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素青 洪家胜 彭世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0-64,共5页
系统地论述了林分蓄积量调查的线截抽样原理和方法、并在针叶林和阔叶林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抽样精度高.调查效率和抽样效率均超过样地法。
关键词 线截抽样 林分蓄积 抽样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林分蓄积相关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京民 李清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第一公因子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其定义为基本林分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32.89%;第二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8.16%;第三公因子为海拔和坡向,定义为立地条件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3.33%.最后把样地分为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进行了多元回归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规三维点抽样估测林分蓄积的形点法冠下削度方程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仲科 徐祯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4-20,共7页
在角规点上,用形点法测定林分蓄积时,需要直接测定林分的高H.然而在现实林分中,树冠重叠,通视较差,测定林分高H颇为困难.为此,该文运用形点法理论对林分冠下树干的形状结构进行解析,发现采用角规三维点抽样直接测定林分冠下的辅助高Hb... 在角规点上,用形点法测定林分蓄积时,需要直接测定林分的高H.然而在现实林分中,树冠重叠,通视较差,测定林分高H颇为困难.为此,该文运用形点法理论对林分冠下树干的形状结构进行解析,发现采用角规三维点抽样直接测定林分冠下的辅助高Hb及其断面积Gb、近似形点高Ha及其断面积Ga和胸高断面积G后,推导其间的相互关系,能自动生成林分形状指数R和林分高H,于是提出了形点法林分冠下削度方程,方程中不含任何经验参数.所以在测定林分蓄积M时,能避开测定林分高H的通视困难,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实用性和准确度,并对估计林分材种材积提供实用的理论依据,是对角规测树理论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规三维点抽样 林分蓄积 形点法 林分冠下削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因子对阔叶林质量的影响 Ⅰ·海拔与林分蓄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永平 李宝银 +2 位作者 吴承祯 洪滔 张艳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样地调查资料,对750个天然阔叶林样地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以分析海拔与林分蓄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卡方检验中海拔和林分蓄积的连带关系明显;剩... 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样地调查资料,对750个天然阔叶林样地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以分析海拔与林分蓄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卡方检验中海拔和林分蓄积的连带关系明显;剩余分析中林分蓄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与有序连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主效应估计分析结果与交互作用效应估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天然阔叶林受人为影响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海拔 林分蓄积 列联表 log-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分蓄积量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吕勇 刘辉 王才喜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同一块杉木林分为对象 ,对 9种常用的林分蓄积量测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测定方法 :无测树用表或相关数学模型时以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较好 ,测树用表或数学模型齐全时最好采用形高表法 .
关键词 杉木 林分蓄积 测定方法 测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7,共3页
以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4种林分分类型为例、分析和讨论了采伐强度对不同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强度因林分类型不同。伐后林分蓄积生长量也不相同、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混交林、针阀混交林、... 以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4种林分分类型为例、分析和讨论了采伐强度对不同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强度因林分类型不同。伐后林分蓄积生长量也不相同、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混交林、针阀混交林、落叶松林,采伐强度分别在60%、30%~50%、20%、40%时林分蓄积生 长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强度 林分类型 林分蓄积生长量 云冷杉 落叶松 针阔混交林 阔叶红松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正刚 吴秉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祛,以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9—1996年对白龙江-洮河林区调查的林分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对白龙江-洮河林区1997-2001年的林分蓄积量进行预测。预...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祛,以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9—1996年对白龙江-洮河林区调查的林分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对白龙江-洮河林区1997-2001年的林分蓄积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1997年蓄积量调查数据的实践检验,精度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林分蓄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点抽样和乘积估计值法测定林分蓄积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新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用点抽样和乘积估计值法测定林分蓄积量宋新民关键词点抽样,乘积估计值,次级样本用角规点抽样,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为:M=FZ-R(式中,F为角规断面积因子,Z为样点计数木株数,-R为林木平均形高)。为了获得-R值,必须采用... 用点抽样和乘积估计值法测定林分蓄积量宋新民关键词点抽样,乘积估计值,次级样本用角规点抽样,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为:M=FZ-R(式中,F为角规断面积因子,Z为样点计数木株数,-R为林木平均形高)。为了获得-R值,必须采用角规控制检尺和一元立木材积表。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抽样 乘积估计 林分蓄积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