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被引量:
60
1
作者
伍秀芳
刘胜
+2 位作者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的隐伏冲断层和上覆褶皱 ;苏盖特—齐姆根—甫沙地区表现为山前的三角带和向盆地扩展的两排背斜带。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要构造变形时间始于上新世早期 (距今约 4.6Ma) ,断层、褶皱的变形时代由山前向盆地逐步变新 ,变形强度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逐步减弱。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缩短量为 2 0~ 70km ,缩短率为 35 %~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震剖面叠瓦逆掩席
三角带
构造缩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被引量:
60
1
作者
伍秀芳
刘胜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49972 0 77)资助成果
文摘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的隐伏冲断层和上覆褶皱 ;苏盖特—齐姆根—甫沙地区表现为山前的三角带和向盆地扩展的两排背斜带。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要构造变形时间始于上新世早期 (距今约 4.6Ma) ,断层、褶皱的变形时代由山前向盆地逐步变新 ,变形强度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逐步减弱。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缩短量为 2 0~ 70km ,缩短率为 35 %~ 5 0 %。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震剖面叠瓦逆掩席
三角带
构造缩短率
Keywords
Foreland fold and thrust belt,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Imbricate thrust sheet, Triangle zone, Tectonic shortening rate, Pamir Western Kunlun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伍秀芳
刘胜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