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约束混凝土框架柱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国军 吕西林 刘建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根据收集的108根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在固定轴向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首先讨论了试验柱的屈服位移角、最大位移角、极限位移角和延性与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特征值、保护层面积和核心混凝土面积比值及纵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收集的108根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在固定轴向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首先讨论了试验柱的屈服位移角、最大位移角、极限位移角和延性与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特征值、保护层面积和核心混凝土面积比值及纵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回归出试验柱的极限位移角与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及保护层面积和核心混凝土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式;接着建立了配箍特征值与轴压比和极限位移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配箍特征值的实用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给出了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并与现行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高强混凝土 最小配箍特征值 极限位移角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钱稼茹 徐福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32,共3页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RC)柱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式,对141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计算式的相关参数。RC柱的屈服位移角与受拉钢筋屈服强度、柱截面高度和轴压比有关,极限位移角与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剪跨比等有关,与纵...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RC)柱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式,对141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计算式的相关参数。RC柱的屈服位移角与受拉钢筋屈服强度、柱截面高度和轴压比有关,极限位移角与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剪跨比等有关,与纵筋配筋率关系不大。提出了RC柱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屈服位移 极限位移角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连梁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钱稼茹 徐福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57-559,共3页
为对钢筋混凝土(RC)连梁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建立了RC连梁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公式,对62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计算公式的相关参数。RC连梁的屈服位移角与受拉钢筋屈服强度、跨高比有关;RC连梁的极限位移角与面... 为对钢筋混凝土(RC)连梁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建立了RC连梁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公式,对62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计算公式的相关参数。RC连梁的屈服位移角与受拉钢筋屈服强度、跨高比有关;RC连梁的极限位移角与面积配箍特征值、跨高比和纵筋配筋率等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RC连梁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连梁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屈服位移 极限位移角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钱稼茹 徐福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RC)梁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公式,对154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计算公式的相关参数。RC梁的屈服位移角与受拉钢筋屈服强度、截面高度有关;RC梁的极限位移角与配箍特征值、剪跨比和相对受压区高度等有...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RC)梁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公式,对154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计算公式的相关参数。RC梁的屈服位移角与受拉钢筋屈服强度、截面高度有关;RC梁的极限位移角与配箍特征值、剪跨比和相对受压区高度等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RC梁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屈服位移 极限位移角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层间位移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左淑红 熊立红 田志敏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71,共8页
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结构,由于加入芯柱、构造柱、圈梁,使结构整体性提高,因此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发展前景。通过整理94个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墙片试验数据,考虑权重,统计了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墙片延性系数,给出了延性系数与高度... 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结构,由于加入芯柱、构造柱、圈梁,使结构整体性提高,因此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发展前景。通过整理94个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墙片试验数据,考虑权重,统计了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墙片延性系数,给出了延性系数与高度、延性系数比与高宽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层间开裂位移角、层间极限位移角公式,以及接近倒塌时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结构层间位移的计算公式,并与一个八层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最大误差在顶层,为17.7%,因此,所提层间位移计算公式是可以满足工程精度需要的,为混凝土小砌块约束砌体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砌体 延性系数 层开裂位移 极限位移角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约束箍筋用量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马颖 孙治国 +1 位作者 王东升 石岩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2,共6页
针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变形能力要求,研究桥墩潜在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的用量问题。借助美国PEER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整理了35根弯剪破坏墩柱的拟静力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我国桥梁抗震设计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针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变形能力要求,研究桥墩潜在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的用量问题。借助美国PEER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整理了35根弯剪破坏墩柱的拟静力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我国桥梁抗震设计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和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中最低约束箍筋用量对保证桥墩变形能力的可靠性,并与美国、欧洲主要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比,之后建立了具有85%保证率的弯剪破坏桥墩极限位移角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以2%桥墩极限位移角为评价目标,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满足桥墩变形能力要求;而以3%桥墩极限位移角为评价目标,该规范配箍要求略偏于不安全,在高地震危险区桥墩抗震设计时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约束箍筋 变形能力 极限位移角 设计规范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空心墩变形能力及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治国 王东升 +1 位作者 郭迅 梁永朵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空心截面桥墩的变形能力和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整理了71个矩形空心墩的抗震拟静力试验数据,总结了不同破坏形态下空心墩的变形能力和现有规范对保证空心墩延性抗震能力的可靠性,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讨论了影响空心... 为研究空心截面桥墩的变形能力和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整理了71个矩形空心墩的抗震拟静力试验数据,总结了不同破坏形态下空心墩的变形能力和现有规范对保证空心墩延性抗震能力的可靠性,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讨论了影响空心墩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基于Caltrans规范给出了矩形空心墩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计算公式。研究发现:Caltrans规范和ACI规范对保证矩形空心墩的弯曲破坏形态和延性变形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中国JTG/T B02-01—2008规范偏于不安全。矩形空心墩变形能力主要与塑性铰区配箍、纵筋配筋、壁厚和轴压比等因素有关,随箍筋、纵筋配筋和壁厚增加而增加,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桥梁 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墩 变形 约束箍筋 延性 极限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性能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白亮 周天华 梁兴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32,共8页
通过6个剪跨比分别为2.1、1.5和1.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SHRC)剪力墙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剪跨比下SHRC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根据本试验SHRC剪力墙在不同阶段的破坏程度并结合其他相关试验数据,统计给出了SHRC剪力墙在使用良好、暂... 通过6个剪跨比分别为2.1、1.5和1.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SHRC)剪力墙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剪跨比下SHRC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根据本试验SHRC剪力墙在不同阶段的破坏程度并结合其他相关试验数据,统计给出了SHRC剪力墙在使用良好、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防止倒塌四个性能水平对应的位移角取值建议。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SHRC剪力墙极限位移角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提出SHRC剪力墙基于性能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最终给出SHRC剪力墙不同轴压比限值下,满足特定目标位移需求的约束钢筋数量,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高强混凝土 剪力墙 性能设计 极限位移角 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江枣 钱稼茹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变形能力,建立了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的计算式。屈服曲率与受拉纵筋的屈服应变、柱截面高度、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和钢管含管特征值有关,极限曲率与柱截面高度、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和含管特征值有关。通过对58个...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变形能力,建立了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的计算式。屈服曲率与受拉纵筋的屈服应变、柱截面高度、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和钢管含管特征值有关,极限曲率与柱截面高度、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和含管特征值有关。通过对58个组合柱试件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计算式的相关参数,由此可计算组合柱的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屈服位移 极限位移角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自学 董三升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7,共3页
试件水平承载力随核心区纵筋面积、箍筋面积和核心区尺寸的增大而线性递增;极限位移角随箍筋面积的增加成正比增长,只在较适中的一定范围内,核心纵筋面积的增大才会提高试件的极限位移角,而核心区面积对试件极限位移角无显著影响;试件... 试件水平承载力随核心区纵筋面积、箍筋面积和核心区尺寸的增大而线性递增;极限位移角随箍筋面积的增加成正比增长,只在较适中的一定范围内,核心纵筋面积的增大才会提高试件的极限位移角,而核心区面积对试件极限位移角无显著影响;试件的极限位移角随轴压比的增大成反比下降,而轴压比对试件水平承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加芯柱 模拟 承载力 极限位移角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混凝土小砌块墙片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淑红 熊立红 田志敏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2年第1期22-27,42,共7页
随着人们对地震震害的深入了解,PBSD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加拿大已经对混凝土小型约束砌体结构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将PBSD思想纳入结构抗震设计相应规范中,但是我国对于混凝土小型约束砌体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试验数据很少。整理了94个约... 随着人们对地震震害的深入了解,PBSD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加拿大已经对混凝土小型约束砌体结构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将PBSD思想纳入结构抗震设计相应规范中,但是我国对于混凝土小型约束砌体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试验数据很少。整理了94个约束混凝土小砌块墙片试验数据,考虑权重,统计出加权延性系数平均值,开裂位移角、极限位移角平均值,给出墙片高度与开裂位移角、极限位移角的关系式,并给出约束混凝土小砌块墙片归一化恢复力模型,为约束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基于性能抗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小型约束砌体 延性系数 开裂位移 极限位移角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肢PEC组合剪力墙的数值模型及公式拟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雨楠 黄亚男 +2 位作者 张其林 徐国军 蒋路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0,共9页
PEC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装配式剪力墙,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构造简单等优点。首先,基于纤维模型、部分约束混凝土及钢材的精确本构关系,研究了短肢PEC组合剪力墙弯曲变形及剪切变形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短肢PEC组合剪力墙荷载... PEC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装配式剪力墙,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构造简单等优点。首先,基于纤维模型、部分约束混凝土及钢材的精确本构关系,研究了短肢PEC组合剪力墙弯曲变形及剪切变形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短肢PEC组合剪力墙荷载-位移曲线的数值计算程序,并通过与已有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程序的准确性。然后,基于该程序对6480个不同截面参数的剪力墙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轴压比、剪跨比、含钢率、材料强度等关键参数对PEC组合剪力墙等效抗弯刚度和极限位移角的影响,拟合了短肢PEC组合剪力墙等效抗弯刚度及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公式。对拟合公式的统计分析表明,等效抗弯刚度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公式满足精度要求,可用于指导短肢PEC组合剪力墙的设计。最后,基于规范对剪力墙结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的规定,提出了短肢PEC组合剪力墙轴压比限值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肢PEC组合剪力墙 数值模拟 等效抗弯刚度 极限位移角 轴压比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钢筋混凝土柱塑性铰区抗剪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颖 李梦蝶 +1 位作者 孙治国 吴泽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11,共8页
针对地震作用下水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塑性铰区发生弯剪破坏的问题,研究水工RC柱塑形铰区抗剪承载力计算问题。借助美国PEER结构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整理了19根矩形截面和19根圆形截面弯剪破坏RC柱拟静力试验数据,... 针对地震作用下水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塑性铰区发生弯剪破坏的问题,研究水工RC柱塑形铰区抗剪承载力计算问题。借助美国PEER结构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整理了19根矩形截面和19根圆形截面弯剪破坏RC柱拟静力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评价了中国水利行业《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简称水利“08规范”)与电力行业《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简称电力“09规范”)中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性;考虑RC柱塑性铰区纵筋屈服后抗剪承载力随变形能力的增加而降低,引入以柱顶极限位移角为参数的修正系数对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修正,并验证了修正后公式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满足中国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剪承载力要求的RC柱仍有很大可能发生塑性铰区的弯剪破坏,宜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弯剪破坏RC柱,水利“08规范”和电力“09规范”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保证率均不足60%;与水利“08规范”相比,电力“09规范”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偏差较小,但偏差的离散程度较大;相比矩形截面,两个水工规范中RC柱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对于圆形截面RC柱偏差都较小。考虑抗剪承载力随着柱顶位移角增加而降低的影响,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对弯剪破坏RC柱的抗剪承载力具有85%保证率,从而为水工RC柱塑性铰区抗剪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RC柱 弯剪破坏 抗剪承载力 极限位移角 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理论的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变形能力概率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颖 王东升 +1 位作者 解河海 白卫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6-226,共11页
为了准确预测地震作用下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RC)柱的变形能力,基于Bayesian理论提出了一种建立柱类构件变形能力概率模型的方法。首先对已有RC柱变形能力公式进行评价并选作先验模型,再借助美国PEER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中发生弯剪破坏... 为了准确预测地震作用下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RC)柱的变形能力,基于Bayesian理论提出了一种建立柱类构件变形能力概率模型的方法。首先对已有RC柱变形能力公式进行评价并选作先验模型,再借助美国PEER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中发生弯剪破坏的20根矩形截面RC墩柱的拟静力试验数据作为客观认识,应用Bayesian参数估计方法综合这两类信息进行推断,修正先验模型的偏差从而建立反复荷载作用下弯剪破坏RC柱变形能力的概率模型;采用Bayesian方法剔除影响修正效果不显著的因素以获得模型简化,达到对先验模型的动态更新。最后,讨论了不同形式修正项对修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ayesian方法既继承了先验信息的完备性,又利用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建议的概率模型较已有公式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弯剪破坏RC柱的变形能力,从而为RC柱抗震设计或评估中考虑能力不确定性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弯剪破坏 极限位移角 概率模型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志攀 牛彦平 +2 位作者 高宇甲 刘云鹏 汪显庭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150-1154,共5页
为研究装配式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基于三个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并结合其他学者研究对装配式剪力墙在不同配筋强度、装配式构件连接方式、内外支撑体系、轴压比等方面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剪力墙试件的配筋... 为研究装配式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基于三个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并结合其他学者研究对装配式剪力墙在不同配筋强度、装配式构件连接方式、内外支撑体系、轴压比等方面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剪力墙试件的配筋强度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承载能力及极限位移,高强配筋试件有着更好的抗震性能;双排套筒与单排套筒连接刚度接近,但双排套筒连接的延性更好,钢螺栓连接在达到屈服之后没有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内外支撑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现浇式填充墙虽然增大了结构刚度,但结构延性有所降低;外固定钢剪力墙提升了结构承载能力与地震作用下的极限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联肢剪力墙 抗震性能 填充墙 极限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柱变形能力及轴压比限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莹辉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6-83,共8页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84根弯曲破坏型钢混凝土柱和96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数据,得到了其极限位移角。分析了影响型钢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极限位移角的主要参数,拟合了两类柱子的极限位移角计算公式。基于钢-混凝土组合柱...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84根弯曲破坏型钢混凝土柱和96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数据,得到了其极限位移角。分析了影响型钢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极限位移角的主要参数,拟合了两类柱子的极限位移角计算公式。基于钢-混凝土组合柱变形能力一致的原则,得到了型钢混凝土柱在不同轴压比下的最小配箍特征值要求以及不同抗震等级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为《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的进一步修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压比 极限位移角 型钢混凝土柱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配箍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墩柱抗震变形能力研究进展及评述
17
作者 孙罡 《建筑施工》 2020年第7期1317-1319,1333,共4页
为研究影响钢筋混凝土墩柱抗震变形能力的因素,分析了配箍特征值、轴压比、纵筋配筋、剪跨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5个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变形能力的影响,总结了以墩柱极限位移角作为变形能力衡量指标时,不同因素对墩柱变形能力的... 为研究影响钢筋混凝土墩柱抗震变形能力的因素,分析了配箍特征值、轴压比、纵筋配筋、剪跨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5个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变形能力的影响,总结了以墩柱极限位移角作为变形能力衡量指标时,不同因素对墩柱变形能力的影响。相关结论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墩柱 抗震变形能力 极限位移角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模块化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浩 赵欣 马国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84-1491,共8页
为研究板式模块化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开展了4个足尺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实测的荷载-位移数据评估了节点的滞回、承载、变形及耗能能力,分析了不同变量下的节点失效模式及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失效模式有柱壁板鼓... 为研究板式模块化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开展了4个足尺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实测的荷载-位移数据评估了节点的滞回、承载、变形及耗能能力,分析了不同变量下的节点失效模式及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失效模式有柱壁板鼓曲、连接件变形和梁翼缘局部屈曲3种;CT2,CT3,CT4试件的滞回曲线呈饱满梭形,最大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0.21~0.25,极限层间位移角达0.07~0.09 rad,节点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及转动能力;核心区柱壁厚度和角钢厚度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显著,柱竖向拼接方式对节点滞回性能和初始抗弯刚度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板式模块化钢结构节点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模块化钢结构 装配式节点 抗震性能 极限层间位移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桥墩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孙治国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杜修力 司炳君 郭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延性配箍要求,总结了中、美、欧主要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延性桥墩塑性铰区最低约束箍筋用量的规定,结合美国PEER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日本Kawashima实验室和部分中国的试验数据,整理了234根桥墩的拟静力试验数...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延性配箍要求,总结了中、美、欧主要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延性桥墩塑性铰区最低约束箍筋用量的规定,结合美国PEER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日本Kawashima实验室和部分中国的试验数据,整理了234根桥墩的拟静力试验数据;建立了桥墩极限位移角与位移延性系数、曲率延性系数的对应关系,讨论了中、美、欧主要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约束箍筋用量及构造措施对保证桥墩延性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以2%和3%极限位移角为延性目标,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具有85%保证率的桥墩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计算公式;通过一个设计实例将建议公式与各国规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剪跨比在3~10范围内的普通及高强混凝土桥墩,既可保证高轴压下桥墩延性抗震能力,又可保证低轴压下配箍要求不过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混凝土桥墩 回归分析 约束箍筋 延性 极限位移角
原文传递
强震作用下配置高强度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傅剑平 杨红 +1 位作者 黄强 薛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29,共7页
为研究配置高强度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加速度0.3g为例,利用Perform-3D程序进行了5栋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分析模型以一栋配置强度335 MPa级钢... 为研究配置高强度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加速度0.3g为例,利用Perform-3D程序进行了5栋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分析模型以一栋配置强度335 MPa级钢筋的框架结构为基础,分别以钢筋等强代换和规范要求为原则,设计了4栋分别配置强度500 MPa级和600 MPa级钢筋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配筋强度等级的提高,框架的最大顶点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虽有所增大,但仍小于规范的限值,梁端进入屈服较晚,梁端塑性铰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表明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良好。分析结果还表明,以位移延性系数作为衡量构件延性的指标时,配置高强钢筋构件的位移延性系数限值应低于配置普通强度钢筋的构件;而当以极限位移角作为衡量构件的延性指标时,构件的极限位移角限值应随钢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结构 高强钢筋 强震作用 非线性动力反应 位移延性系数 极限位移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