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桥三娘子
1
作者 薛渔思 嘉宁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在下赵季和,元和年间经常在外奔波,基本上以客栈为家,对于这样的生活倒也习以为常。走的地方多了,就难免遇到一些离奇之事……记得那日,我因有急事赶往洛阳,连夜奔波途经汴州,路过一家"板桥客栈"。我见里面灯火通明,看起来经营得不错... 在下赵季和,元和年间经常在外奔波,基本上以客栈为家,对于这样的生活倒也习以为常。走的地方多了,就难免遇到一些离奇之事……记得那日,我因有急事赶往洛阳,连夜奔波途经汴州,路过一家"板桥客栈"。我见里面灯火通明,看起来经营得不错,便打算在此过夜。女店家为人分外和善,一见我便连忙迎上来,说道:"这位客官,今天店里客人有些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三娘子 汴州 荞麦粉 对我说 窗下 东都 七八 木偶人 子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小说中的“仇美”倾向臆测——由唐传奇《板桥三娘子》引发的联想
2
作者 杨世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2年第1期88-89,共2页
《板桥三娘子》是唐代薛渔思的一篇传奇小说。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叫赵季和的客人到汴州西边的客栈里住店.发现女店主三娘子通过法术将住店的旅客变成驴,敛财劫货.然后将驴低价卖给过往客商,以接济脚力。赵季和想得到这种法术.... 《板桥三娘子》是唐代薛渔思的一篇传奇小说。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叫赵季和的客人到汴州西边的客栈里住店.发现女店主三娘子通过法术将住店的旅客变成驴,敛财劫货.然后将驴低价卖给过往客商,以接济脚力。赵季和想得到这种法术.第二次入住的时候,调换施加魔力的烧饼.把三娘子变成了驴.骑了四年.而后三娘子获救,恢复原形。小说中的主人公“三娘子”被称作“店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三娘子 古典小说 唐传奇 联想 传奇小说 故事情节 主人公 法术
原文传递
须臾生,花发麦熟——薛渔思《板桥三娘子》赏析
3
作者 叶开 《海峡儿童(读写)(7-9年级)》 2015年第12期26-28,共3页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寡(gua,丧夫)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yu,卖)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
关键词 板桥三娘子 赏析
原文传递
板桥三娘子
4
《优秀童话世界》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唐朝汴州(今开封)西面有一座板桥,那儿是过往商人、游客的必经要道。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没儿没女,据说是个寡妇。她在桥畔开了一个旅店,专门接待过往的旅客。
关键词 童话 文学作品 板桥三娘子 孙颜
原文传递
东西方文学中“人变驴”故事的类型
5
作者 刘海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53-755,共3页
运用母题、类型比较方法,从比较古罗马小说《金驴记》和唐人传奇《板桥三娘子》入手,追溯"人变驴"故事类型的流变与发展,分析人变驴故事类型在东方和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比较其异同。
关键词 人变驴 故事类型 罗马文学 《金驴记》 板桥三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变形记”——《中学语文比较文学导读》之四
6
作者 胡亚渝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6-17,43,共3页
人们一谈到现代西方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时就会想到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人变成了虫,荒诞而又令人恐怖,但是读者接受了这种荒诞,并且把... 人们一谈到现代西方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时就会想到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人变成了虫,荒诞而又令人恐怖,但是读者接受了这种荒诞,并且把篇幅不长的《变形记》看作卡夫卡的主要代表作.其实古罗马的阿普列尤斯早就写过一篇《变形记》(又名《金驴记》)那是一个人变驴的故事,年轻的猎人鲁齐乌斯为好奇心驱使,误用了魔药变成了一头驴.这头人变成的驴仍具有人的思维但不能说话只能发出一声声驴叫.故事随着鲁齐乌斯变成的驴被强盗抢走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比较文学 《变形记》 卡夫卡 蒲松龄 《促织》 板桥三娘子 阿普列尤斯 外部环境 表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民俗小札
7
作者 涂元济 《民俗研究》 1994年第4期32-38,75,共8页
“拍喜”与“鞭春”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记录了一则福建闽侯“拍喜”的风俗,云: 闽侯西门外某乡,风俗鄙陋。其最足令人喷饭者,则乡民娶妇,至次年正月十五日,亲邻持竹杖觅新妇打之,谓之“拍喜”,随拍随问曰:“新娘有喜未?”应... “拍喜”与“鞭春”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记录了一则福建闽侯“拍喜”的风俗,云: 闽侯西门外某乡,风俗鄙陋。其最足令人喷饭者,则乡民娶妇,至次年正月十五日,亲邻持竹杖觅新妇打之,谓之“拍喜”,随拍随问曰:“新娘有喜未?”应曰;“有。”则挟竹再往他家。设畏羞,或倔强不答,则连打连问以逼之,必使答应而后已。妇呼号痛苦,至于身无完肤,不恤也。如未经受胎,则后此届期,仍不能免。生子后方脱此厄。故每当元宵节,举乡奔走若狂,竹枚纵横,与火把灯毬相挤。新娘拘于例,是日不能避回母家。天甫黎明,问喜之人,即鱼贯而至,妇仓皇闪避,如鼠投穴,问有躲入米甍中者。亦可谓谑而虐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民俗 板桥三娘子 求子习俗 鞭春 海上丝绸之路 哈尼族 中牟县 文化内涵 侗族 新娘
原文传递
奇书 奇想
8
作者 潘凯雄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1年第4期97-101,共5页
这本名为《东方奇书55》([日]岩村忍等著,李涌泉、王宝荣、肖卫东译,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版)的书乍看一点也不起眼。书名冠以“奇书”二字自然有些诱惑力,究其实却不过是一些奇书的故事内容梗概,并无全貌的展示,其装帧也平平,若按我们... 这本名为《东方奇书55》([日]岩村忍等著,李涌泉、王宝荣、肖卫东译,三秦出版社1989年8月版)的书乍看一点也不起眼。书名冠以“奇书”二字自然有些诱惑力,究其实却不过是一些奇书的故事内容梗概,并无全貌的展示,其装帧也平平,若按我们通常的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字 秦出版社 故事内容 王宝荣 大众读物 李涌 板桥三娘子 一本 当代文学创作 《太平广记》
原文传递
唐长安城里的欧洲民间故事
9
作者 王友福 《月读》 2016年第5期75-78,共4页
唐代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长安城里,还流传着一些欧洲民间故事。牛肃是中唐的一位传奇作家,长期生活在长安,他的小说集《纪闻》里面记载了一个长期流传在长... 唐代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长安城里,还流传着一些欧洲民间故事。牛肃是中唐的一位传奇作家,长期生活在长安,他的小说集《纪闻》里面记载了一个长期流传在长安市民中的故事:唐高宗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肃 唐长安城 文化交流 《灰姑娘》 无双传 板桥三娘子 波吕斐摩斯 叶限 唐在 奥德修纪
原文传递
闲话“点心”
10
作者 辛羽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2015年第3期47-47,共1页
"点心"如今是正餐之外的小食,《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糕饼之类的食品",所以有时也叫"糕点"。这是现在的常用义,"点心"是一个名词性词语。但其旧义,最初却也曾是动词性的,意为"吃点心",犹如现在所说的"点饥",即稍微吃点东... "点心"如今是正餐之外的小食,《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糕饼之类的食品",所以有时也叫"糕点"。这是现在的常用义,"点心"是一个名词性词语。但其旧义,最初却也曾是动词性的,意为"吃点心",犹如现在所说的"点饥",即稍微吃点东西解饿。至于为什么用一个"心"字,大概"饿"被当成一种心理感受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义 动词性 名词性 现代汉语词典 常用义 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改斋漫录 人备 板桥三娘子 糍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